《奥本海默传》美国原子弹之父的胜利与悲剧(2/3)

名著解读 2023-09-16 13:31:29
本书分为了三部分,第一部分会讲述奥本海默成为“奥本海默”之前的求学生涯,后来他的很多矛盾和纠结都起源于此。第二个部分就是奥本海默如何成为“奥本海默”,也就是他作为“原子弹之父”的胜利。而第三部分,是他的悲剧,如何被冷战的政治风暴所裹挟和摧毁。

第二部分

我们接下来就看看,奥本海默如何成为奥本海默,这要看他的两个经历,领导伯克利物理系和曼哈顿工程。

首先,是1929年决定接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邀请,在美国开始教授量子力学。他鼓励学生们叫他的昵称“奥比”,并且和学生们一起探索量子力学的各种可能性。凭借独特的个人魅力,奥比成为美国理论物理学界的旗手,伯克利也成为美国的哥廷根。但他还是有个老毛病,不断打开新问题的大门,然后把剩余的研究留给他人,自己向另一个问题进发。这种性格让他变得博学,却也没有像同事一样拿到诺贝尔奖。奥比不是一个静得下心的人,他的野心太大,仅仅一个方向无法满足他,而且他从小就接受的是自我批判的教育,让他不敢执着于某个具体问题。

这个时期,他在学术以外有两个变化,一是生活,二是政治。

他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呢?他接触了印度教的修行和哲学。他开始学习梵文,阅读印度教史诗,比如《薄伽梵歌》,后来他常把这本书当作礼物送给朋友。在《薄伽梵歌》中,神说服王子,即便敌方有自己的亲友,也应该履行自己战斗和杀戮的宿命。这种宿命论让他感到耳目一新,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他,个人意志很重要,所以他对人对己都保持很高的要求,并且经常担忧自己行为的后果,而这个印度神话却跟他说没关系,你就老老实实干活就行了,因果业力会帮你安排。这两种冲突的观念,有时激励他前进,有时安慰他不要太沉溺于自我反思,但无疑更加剧了他内心的撕裂。

另一方面,是他更加入世,参加社会运动。在1934年之前,他从来没有关心过政治。但那年开始,德国纳粹上台后开始迫害他的德国亲戚,而美国的大萧条让工人生活难以为继,各种罢工在加州此起彼伏,政治开始入侵奥比的生活。从1936年起,他越来越热衷政治,结交了很多亲左翼的朋友,比如同在伯克利的文学教授希瓦利埃。不仅如此,他还交了一个参加美国共产党的女朋友,琼·塔特洛克。希瓦利埃和塔特洛克带他接触了更多的美共党员,他开始频繁地给各种左翼组织捐钱,参与关于政治的公共讨论。他亲自组织教师工会,号召大家为西班牙内战中的左翼武装捐钱。在当时,美国有同情心的知识分子都支持了有益于社会正义的事业,其中也包括美国共产党。

不过在1939年8月,苏联和纳粹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他产生了怀疑。虽然他仍旧更希望能够支持左翼组织解决国内问题,但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的立场。他和塔特洛克的关系也并不平静,两人总能找到合适的方式刺激对方,堪称相爱相杀。奥本海默回忆他们有两次差点结婚,最终还是在那年底分手,但他们俩一直保持联系,直到1943年琼去世。他的新女友姬蒂也是美国共产党成员,她的前夫在支援西班牙共和派时牺牲,然后她才嫁给现任丈夫。姬蒂在怀上奥本海默的孩子后,才和丈夫离婚并嫁给奥本海默,陪伴他到去世。三个人都对这段关系非常开放,多年以后一直是好友。当时他的身边几乎都是活跃的美共成员,弟弟弗兰克、弟媳、妻子、塔特洛克、房东以及他在伯克利的几个研究生。但一如往常,奥本海默不愿意把自己束缚在某一种特定的理论上,他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赞同美国左翼的自由知识分子,而不是正式注册的美国共产党员。

好,接下来我们看看他的“原子弹之父”经历。

恰是1939年,德国人的核裂变实验成功,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和所有物理学家一样,他知道这一旦武器化,会是一个超级炸弹。两年后,美国才真正着手开发原子弹,也就是曼哈顿工程。奥本海默整合各领域知识的能力极强,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一批被招募的科学家。他被委派组织一个高度机密的研讨会,聚集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讨论原子弹的设计。只有一个问题:他的政治倾向。美国政府担心,原子弹的技术会被泄露给苏联,尽管两国已经成为盟友。负责曼哈顿工程的其实不是科学家,而是美国军方,他们对这种军事机密的保密要求更加严格,因此拒绝给奥本海默发放安全许可。

解铃还须系铃人。当时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是工程兵上校格洛夫斯,1942年9月他接手后,他需要在全美国考察能从事铀矿精炼工作的实验室,一个月后他在伯克利见到了奥本海默。奥本海默向格洛夫斯提出整个计划需要大量跨学科协作,各地的实验室都应该集中在一起,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点完成所有研究和生活。这个中心实验室的想法立刻打动了格洛夫斯,而且他感觉到奥本海默巨大的野心会让他更受军方摆布。

格洛夫斯力排众议,任命奥本海默负责中心实验室,不过当时,除了格洛夫斯没有人相信奥比能够领导这么大的项目。奥比终于有机会把他爱的两件事合并在一起,他提议把实验室设在新墨西哥州的一个峡谷,洛斯阿拉莫斯。在这里,他们建立了一个小镇,包吃包玩包医疗,让科学家能够安心工作。

注意了,我们都知道曼哈顿工程的结果,我要讲的不是这个工程如何成功,这个部分我推荐刘怡老师解读的《原子弹秘史》,而是讲奥本海默在其中的变化。

首先是,奥本海默展现出了出人意料的领导风范。在那之前,他的朋友拉比认为他连汉堡摊都管不了。然而奥本海默在曼哈顿计划中不仅仅是洛斯阿拉莫斯的负责人,更是所有美国科学部门的领袖。他充分地利用了自己的博学和魅力,会尽可能地介入每次讨论,促进跨学科交流,并帮助科学家达成共识,指出合理的前进方向。提炼技术、原子弹起爆方式等等环节,都是他帮助敲定的。在他的管理下,很多不同国家的顶级科学家都加入了这个工程,并各尽其才。比如物理学家爱德华·泰勒不服从管理,总想搞核聚变武器,还威胁要辞职,奥本海默就让他专门去做氢弹的理论研究。他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团结了所有科学家,坚持以开诚布公的原则开发这个对人类历史将有巨大影响的武器。洛斯阿拉莫斯的成功经验,让美国科学界把奥本海默视为模范,他成为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很可能没有之一。

第二,是奥本海默表现出了在政治上的天真。奥本海默似乎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忠诚,起初在洛斯阿拉莫斯坚持穿军装,而且同意要求所有的实验室负责人都入伍接受军队管理。奥本海默仿佛认为只要自己顺从他的对手,就能够让他们停止针对他。直到他的好友拉比劝说他不该让实验室的科学家太过军事化,而是加强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奥本海默才真正走上了管理者的正轨。可惜的是,拉比作为那个能够当面指出奥本海默错误的人,拒绝为军队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没有加入洛斯阿拉莫斯。和很多美国有左翼倾向的科学家一样,奥本海默仍被美国军队提防着,直到1943年工作一段时间后,经过好几次审问和漫长的审查,奥本海默才获得最高等级安全许可。其中影响最大的事件就是“希瓦利埃事件”,他为了保护朋友而开始随口编故事,在几次问询中前后矛盾,在1954年成为他不可靠的决定性证据。这件事情的细节,我们之后会再展开。换句话说,和大多科学家想的不一样,原子弹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打败纳粹而准备的。奥本海默没有意识到,美国军方想要通过垄断核武争夺世界霸权。

最后,是他开始决定以科学顾问的身份更多地影响美国政府决策。曼哈顿工程第一次给了奥本海默和美国政府高层结识的机会,他很快发现自己的个人魅力不仅能够指导学生,还能够影响位高权重的决策者。特别是1943年他崇拜多年的玻尔也来到了洛斯阿拉莫斯,给他很大鼓舞。玻尔告诉奥本海默,除非能够在原子弹投入使用前就和苏联等国分享相关情报,邀请加入国际核武器控制协议,否则这种毁灭性的武器将会使苏联不得不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库。核军备竞赛一旦开始,人类将永无宁日。玻尔想要分享核武器的秘密,争取苏联一同加入一个开放的世界,消除阵营之间的敌对。奥本海默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大炸弹,可能带来人类社会的自我毁灭。

我们再次总结一下,奥本海默经历了伯克利和洛斯阿拉莫斯的两次成功管理经验,成为美国科学界的公认领袖,成为美国政府决策层中科学家的代表,他越来越多地依靠自己的学识和威望去影响美国政府和社会公众。但游走在科学家和政治家之间的奥比,其实只懂前者,在面临后者的算计时,他总是过于天真。他坚持的开诚布公原则和反对继续开发核武器的立场,招惹了太多人,他很快就将意识到这一点。

0 阅读:3

名著解读

简介:带你了解和理解名著,更有效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