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医生啊,我每天早上起来走一走,晚上泡泡脚,饭后还打一会儿太极,您说我这病能不能好点啊?”65岁的卢大妈皱着眉头,一脸真诚地看着面前的医生。
医生看着她,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思索片刻后说道:“嗯,卢大妈,您这肾衰竭确实是不太好治,但您坚持这几件事儿,病情倒也没加重,还算是稳得住。”
听完这话,卢大妈拍了拍大腿,兴奋得像是中了五百万彩票,“好嘞!那我可继续坚持!”
话音刚落,卢大妈转身就往门外走,脚步虽慢,但步伐稳健。大妈的秘诀,到底是啥呢?
卢大妈年轻的时候,她可谓是社区里的活雷锋,左邻右舍有个大事小情,总能见到她忙前忙后的身影。
到了老年,本以为能享个清闲,可天不遂人愿,几年前,她被确诊为慢性肾衰竭。
医生告知她,这种病难以根治,只能靠维持性治疗维系。
然而,卢大妈这个人呢,就是个不服输的主,越是医生说“只能维持”,她越觉得自己得另辟蹊径,把这病“驯服”了。
于是,她每天开始坚持三件事:早起慢走、饭后打太极、晚上泡脚。
简单吧?可别小看这三件事,卢大妈就是靠着这套“土办法”,硬是让病情没再恶化。
每天一大早,卢大妈总是准时在五点钟醒来,开始她新的一天。
她坚持认为“动是活,不动是死”,早晨空气好、温度合适,起床后溜达溜达能让她浑身都舒坦。
有人可能会质疑:“走路能有啥神奇效果?”
嘿,这个还真有数据支撑!有研究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每天能保持30分钟的中低强度活动,比如散步、慢走,患慢性疾病的风险能降低高达25%!
这不光是养生大妈们的“心理安慰”,还是有科学依据的呢。
而且,走路还有个很玄乎的道理。
脚底有不少神经末梢和血管,适度的行走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排除体内毒素,对肾脏这种“废物处理器”起到一定的帮助。
尽管肾衰竭是不可逆的疾病,但通过这些小动作,确实能让肾脏在有限的情况下运转得更加“从容”。
再来说说饭后打太极。卢大妈对太极拳情有独钟,每次吃完饭后,她都会打上半小时,那感觉真是轻松愉悦。
她总是说:“太极拳啊,可不是随便比划几下那么简单,它讲究的是‘心静如水,内外兼修’。”
虽然听起来有点玄乎,但还别说,太极对慢性病患者确实有不少好处。
医生也曾提醒过:“肾衰竭患者不要过度运动,轻度的有氧运动反而有助于病情控制。”
太极正好符合这个要求,既有氧,又不过度,稳稳当当还能消耗一顿饭的热量,卢大妈心里头别提多得意了。
你可能觉得泡脚嘛,谁不会啊?但卢大妈泡脚,那叫一个讲究。
每天晚上,太阳一落山,她准时端起个木桶,泡上热水,搁里头点姜片、艾草,泡得那叫一个舒坦。
她常说:“泡脚能暖肾。”这话听起来像是老祖宗的说法,实际上也有点道理。
首先,泡脚确实能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脏排毒功能下降,血液流通不畅,通过泡脚,可以让下肢的血液更好地回流到心脏,从而间接帮助肾脏减轻负担。
其次,泡脚时的温度控制得当,还能帮助缓解肾衰竭患者常见的四肢冰冷问题。
医生曾经告诉过卢大妈:“保持体温稳定,对肾脏患者尤其重要。”大妈一听,天天泡得那叫一个认真,绝不马虎。
不过话说回来,光靠这三件事儿,卢大妈的肾衰竭就能“逆转”吗?当然不可能,医生也明确告诉她:“慢性肾衰竭是不可逆的。”但她的坚持让病情没加重,这已经是相当不易了。
医生说过,慢性病最怕的不是治不好,而是患者自己放弃了自我管理。
卢大妈的三件事儿看似平凡,却正是她积极面对病情、与疾病长期抗争的“秘密武器”。
关于肾衰竭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1]徐佳慧.慢性肾衰竭病人饮食干预的研究进展,全科护理,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