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报复性”玩手机,小心患上“手机焦虑症”

养生杂志养护说 2024-02-25 12:41:24

文 / 郭延昭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 主任医师

春节假期

很多人都是手机不离手

甚至很多人趁着假期进行“报复性”玩手机

日日夜夜沉迷手机

小心患上“手机焦虑症”

“手机焦虑症”是什么?

“手机焦虑症”的表现多种多样,除了多疑、情绪低落外,还可能会出现幻听、睡眠障碍等,十分影响生活质量。有部分患者总觉得手机在响,即便手机没有任何新来电或新消息,也要时刻打开手机查看。他们常常心神不宁,时刻处于焦虑状态下,自己也相当疲惫。也有一类患者常常担心自己被手机“辐射”到,总觉得耳边有手机的“辐射波”,即便离开手机,或将手机关机,这种焦虑状态也不会消失。

警惕手机所设的“信息陷阱”

有时手机会设下许多“信息陷阱”来引人上钩,从而使人陷入“消极-短暂快乐-更加消极”的恶性循环中。

当人们在面临压力带来的焦虑或不安的情绪时,大脑为了保护人体的心理健康,会指挥身体去进行一些“快乐的活动”。这时,网络上许多碎片化的信息疯狂地“抢夺”着大家的时间。很多人会下意识地打开手机观看一些短视频,打游戏,或是刷直播、进行冲动消费等。

这些行为是大脑中分泌的多巴胺发挥作用的结果,它可以让人体在压力状态下感受到一些短暂的快乐和满足感。但在刷了无数短视频、打了一夜游戏等行为后,很多人发现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原本放松休息后应该有的“满足感”却又变成浪费了时间的“罪恶感”,所以又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从而更加焦虑。

不可过度使用手机

过度使用手机,也会影响人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

多媒体工具会使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从一个APP跳入另一个APP,在一个又一个短暂的“小任务”中反复“横跳”,使人长时间处于注意力“集中-转移-集中”的状态,久而久之可能会削弱人的思考能力及注意力。所以,很多人在长时间使用完手机后会有迟钝感,以及忘记了自己刚刚做过了什么事的“短暂失忆”现象。

过度使用手机还会打乱正常的生活规律,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引发身体疲劳和神经衰弱,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精神萎靡。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晚上卧床使用具有电子发光屏的产品超过1小时,会抑制褪黑素的生成,还可能会引发失眠。长期的生物钟被打乱,可能导致身体新陈代谢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从而导致患病率增加。

恢复平常心,从“戒手机”开始

针对严重的手机依赖和“手机焦虑症”患者,首先需要认识到这两种症状并不属于严重的病理范畴。在应对策略上,积极采取与他人交流、户外散步或阅读等方式,有效地转移注意力,克服心理依赖。

摆脱手机的“束缚”

1.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计划,设定手机使用时间段和时长,逐渐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2.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与家人和朋友多互动,增加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3.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睡前半小时使用手机。

4.培养自我调节能力,进行冥想、放松训练等。

此外,当出现“手机焦虑症”时,可以通过缓慢呼吸、放松肌肉等自我调节方法来减轻焦虑情绪。同时,积极参与其他活动,如散步、听音乐等,也有助于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对于“戒手机”的方法,可以从逐步减少每天使用手机时长开始,使用时间可逐渐递减。建议每天使用手机的总时长不超过4小时,并逐渐延长不使用手机的时间。

0 阅读:0

养生杂志养护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