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风云人物横行中原数十年的刘家两兄弟(1)投机钻营的刘镇华

和封历史 2024-08-29 02:44:39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政声人去后,民意笑谈间。

刘镇华照片

刘镇华庄园

民国时期,河南省巩县河洛镇的刘镇华、刘茂恩两兄弟,曾经不可一世,横行中原数十年。他们是如何发迹的呢?

刘镇华庄园

先看看刘镇华投机钻营的本领吧!

刘镇华,本名茂业,河南巩义县河洛镇人,1883年生于一个小商家庭。有兄弟7人,他居长。二弟镇乾,经商善理财。三弟茂松,四弟镇海,都是北京清河陆军中学毕业。刘茂松当过镇嵩军团长,刘镇海当过安徽省公安局长。五弟茂恩在袁世凯所办的模范团结业后,在镇嵩军充任军官,逐步升至高级将领,抗战末期至解放前夕,还担任河南省主席。六弟茂寅、七弟茂修和镇华子献捷,都曾在海外留学。刘氏兄弟所以能做大官和出国留学,大都与刘镇华的培养和提拔有关。刘镇华还有三个胞妹,皆嫁于富豪官宦世家子弟。

刘镇华庄园老照片

刘镇华幼年时,家道中落,由父亲教授《四书》、《五经》,考中秀才。后考入保定北洋优级师范学堂、保定法政专门学堂监狱科学习,毕业后在开封中州公学任庶务长。1908年,刘镇华加入了同盟会,开始在豫西一带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刘镇华到嵩县羊山,动员那里由王天纵率领的一支“刀客”武装参加反清斗争。这支武装后来成了他发迹的资本。

1911年11月,王天纵率众随刘镇华下羊山打洛阳,但遭到挫折。12月,刘镇华动员王天纵转战陕西。于是,这支武装西出潼关,投入陕西军政府秦陇复汉军东路大都督张钫部,参与反清战争。张钫任命王天纵为东征先锋官,张治公、柴云升、憨玉昆为标统,刘镇华被任为书记官,后提升参议。

民国成立后,陕西军政府实行裁军,张钫部亦要裁员四五千人。河南都督张镇芳因豫西一带社会动荡不安,且鞭长莫及,经与陕西军政府张钫协商,王天纵这部分军队开回豫西,分驻河南府、陕州、汝州等二十二个县,帮助当地维持社会治安。因这一带靠近嵩山,故这支军队称为“镇嵩军”。由于王天纵被袁世凯调往北京,任京畿任职,经张钫举荐,袁世凯任命刘镇华为镇嵩军协统兼豫西观察使及豫西剿匪总司令,统领三标一营:第一标分统柴云升,第二标分统张治公,第三标分统憨玉昆,炮兵营长武衍周。就这样,刘镇华掌握了镇嵩军,又有豫西一块地盘,开始了他的军阀生涯。

镇嵩军官兵多为“刀客”出身,且与豫西土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镇嵩军备受豫督张镇芳以及其他派系将领的歧视和打击。为了改变这种处境,刘镇华决心整顿军纪,下狠心进行剿匪,张治公、憨玉昆、柴云升等都“大义灭亲”,很快把伊川、洛宁、嵩县、宜阳一带的匪患剿平,镇嵩军内部因株连也被杀二三千人。这样,镇嵩军总算得到张镇芳的赞赏,在豫西站住了脚跟。

背叛革命党,讨好袁大总统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国民党首领黄兴派代表携密信由南京到豫陕,联络刘镇华、张凤翙、张钫反袁。刘镇华不但不敢反袁,反而趁机巴结奉承袁世凯。他先收到黄兴的信后,即派人在赴陕的路上将信使杀害,把黄兴给张凤翙、张钫的信密告袁世凯,从而获得袁世凯的信任。同一年,河南宝丰县农民白朗领导了规模颇大的农民起义,活跃在豫西,与袁军作战,刘镇华也奉命率镇嵩军前往镇压。1914年8月,白朗在宝丰鲁山作战阵亡。刘镇华得知白朗的埋葬处后,即派人割下白朗的头,并捏造“击毙白朗的经过”,向袁世凯“报捷”,得赏银十万元,被袁世凯授予陆军中将,获勋五位奖章。此后数年,刘镇华更加靠拢袁世凯,苦心经营镇嵩军,势力不断壮大。

袁世凯

牵线搭桥,投靠北洋政府里 袁世凯称帝失败,国内形成北洋军阀统治局面。这个时期,军政界要员互相勾结,攀附之风。刘镇华在办理清乡期间,走通了河南都督张镇芳的门路。张是袁世凯的表亲,清末曾充长芦盐运使,富有资财,他与辛亥革命没有丝毫瓜葛,他之所以能够出任河南都督,完全是由于袁的提拔。张为了利用刘镇华的这支武力,便极力加以扶植,军饷得由河南省库支拨。另外,刘的业师王敬芳以及王的挚友胡汝麟都是河南名流,颇负时望。民国成立,二人均当选为国会议员。刘镇华与另一河南众议员胡汝麟因代表河南办理英商福公司矿案交涉而关系密切。他们彼此结合,互通声气,彼此照顾,刘镇华的地位便日益巩固了。

投靠皖系段祺瑞,出任陕西省长 1917年冬,陕西革命党人郭坚、耿直、高峻等响应孙中山护法反皖号召,率靖国军围攻西安,讨伐投靠皖系的陕西督军兼省长陈树藩。陈树藩兵力单薄,急电刘镇华求援。刘镇华正苦于粮饷不足,有这个可以向陕西发展的机会,当然喜出望外,即率部赴陕。但是,刘镇华抵达潼关时,又停止行军,派人往见陈树藩,说明自己“在陕西没有什么名义,不便深入”。陈树藩知道他的心意,为解燃眉之急,便许以省长之职。

段祺瑞照片

但省长不能私相授受,刘镇华便开始在北洋政府上层开展活动。当国人发动讨袁之役,首先发难者为蔡锷与其师梁启超,而胡汝麟、王敬芳等,素日在政治路线上,与梁启超是一致的,因此,胡、王都曾参与反袁活动。西南一经发难,胡即赶回河南,与河南省长田文烈密议首先通电响应讨袁。袁世凯死后,田文烈调升北京政府内务总长。胡、王二人对刘镇华平日异常关切,这时对刘即将成熟的省长,自然力促其成,于是就与田文烈计议在北京政府提出,豫籍国会议员多为刘吹嘘。在这种情况下,刘镇华率军前进,击退靖国军,解西安之围。1918年3月,刘镇华由北京政府正式任命为陕西省省长。

暗通直系军阀,背叛山西督军陈树藩 刘镇华进入陕西以后,表面上和陈树藩合作,如开放烟禁区、贩卖鸦片等,但暗中,刘镇华也在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利用围剿靖国军之机,将郭坚部收编为省长的直属部队,还相机兼并了关中西部诸县。刘镇华初到陕西时,兵不过三路,枪不过两千,两年多时间便发展到几万人。

由于陕西人民掀起了持续不断的驱陈斗争,陈树藩的处境艰难,作为客居陕西的刘镇华,很明白自己与陈树藩同坐一条船,也不希望陈树藩倒台,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刻,他又不能不为自己打算。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几天之内,皖系战败,段祺瑞下台,直、奉军阀控制了北京政权。这样,属于皖系的陈树藩、刘镇华失去了靠山,为了保住地位,他们又派亲信携重礼奔走张作霖、曹锟、吴佩孚、王占元等直奉将领门下,暂时还能维持住对陕西的统治。但是,陕西人民痛恨陈树藩,掀起了持续的驱陈运动,陕、京、沪等地遥相响应,陈树藩已经失尽民心,下台只是迟早的事。

1921年5月,直、奉军阀决定,以阎相文取代陈树藩出任陕西督军。

刘镇华知道,陈树藩倒台,自己也完蛋,为了保存自己,他玩弄两面手法,一方面,在陈树藩面前,他故作慷慨激昂,表示愿与陈树藩共进退,另一方面,他暗中指使心腹与直系勾结,投靠曹锟、吴佩孚。

吴佩孚照片

曹锟、吴佩孚调阎相文、吴新田两师人马入陕驱逐陈树藩。

在此之前,陈树藩为消灭陕西靖国军,请北洋政府调来了张锡元第四混成旅和王锡三第十五混成旅,张旅驻华阴、华县,王旅驻宝鸡、凤翔。刘镇华向陈树藩“献策”说,直军进犯,张、王二旅必为直系的内应,不可不除。陈树藩深以为然,派刘镇华去监视张锡元旅。刘镇华大喜,将部队调往临潼、渭南布防。这样,他的部队既脱离了陈树藩的控制,又与张锡元旅连成一线。刘镇华还把陈树藩的作战计划私报吴佩孚。

直军到达潼关,刘镇华即伙同张锡元为内应,引导直军畅通无阻,直逼西安,企图活捉陈树藩。刘镇华部属张治公不忍心,向陈树藩露了底,陈树藩如梦初醒,连忙携带眷属逃离西安。1921年7月5日,直军进入西安。

由于刘镇华背叛陈树藩,投靠直系,取得吴佩孚的信任,不仅稳住了省长的宝座,而且兼并了陈树藩的残部,扩充了镇嵩军。阎相文任陕西督军后,刘镇华极力靠拢阎相文,并对其部属请客送礼,称兄道弟,很快与直军建立了密切关系。有一次吴佩孚在洛阳大开寿筵,刘镇华除备丰隆礼品外,还附一对联:“花开洛阳春三月,人在蓬莱第一峰”(吴系山东蓬莱人)。极尽恭维之能事,深得曹、吴之信任。

与此同时,刘镇华不忘扩充实力。他将柴云升标扩编为第一师,将张治公标扩编为第二师,将憨玉琨标扩编为中央陆军第三十五师。还有一些豫籍匪军如马河清、王镇、徐小寅、赵晏亭等,也把他们收编为师或旅。对陕西地方上以前驱陈驱陆的武力,能消灭的消灭,能收编的收编。这时他所属的军队不下十万之众,在北方俨然成为异军突起的新军阀。

讨好拉拢冯玉祥 8月23日,阎相文在督署内突然吞服鸦片烟自杀,直军第十一师师长冯玉祥接任陕西督军。冯玉祥本人士兵出身,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而且治军严谨。刘镇华根据冯玉祥的特点,投其所好,脱掉长袍马褂,换上灰布军装,扎上裹腿,与部队一起操练。每当冯玉祥举行讲演会或向部队训话时,刘镇华总是恭敬地跟随在侧。冯玉祥信仰基督教,故有“基督将军”之称,刘镇华也经常到教学去做礼拜,并把基督教牧师请到镇嵩军里来,布道传教。由于这些所为,刘镇华很快取得了冯玉祥的好感,与冯结拜为弟兄。

冯玉祥照片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奉命率部东进河南与赵倜作战,让刘镇华代理陕西督军。不久,冯玉祥出任河南督军,保荐刘镇华任陕西督军。7月,北京政府授刘镇华为将军府阜威将军。

为祸陕西,兵败被驱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刘镇华奉吴佩孚之命,派张治公师前往山海关助战。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直系政府垮台,段祺瑞被推为执政。冯玉祥与胡景翼、孙岳成立国民军。胡景翼原为陕军将领,出任国民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1925年1月,率国民二军进入河南,击败吴佩孚军,占据开封。

胡景翼照片

刘镇华看局势已变,急忙摇身一变,通电拥护段祺瑞,命令驻守豫西的镇嵩军大将憨玉昆迅速向河南扩充地盘。憨玉昆自称国民豫军总司令,率部袭击洛阳,逼吴佩孚逃往郑州。

为争夺河南的军政大权,胡景翼与憨玉昆矛盾激化,只有付诸武力,1925年2月底,胡憨之战便爆发。

刘镇华认为这是一个夺取河南,使豫陕连成一片的好机会,决定孤注一掷,把军政职务交给吴新田,以出巡为名,率领陕境的镇嵩军赴豫援憨,在洛阳亲自督战。镇嵩军与国民二军在黑石关、虎牢关等地展开激战,结果,镇嵩军一败再败。憨玉昆逃回嵩县,羞愤交加,于1925年4月2日服毒自杀。

刘镇华兵败后,段祺瑞仍企图使刘继续督陕,但遭到陕西各地人民愤怒抗议,京、沪、汉各地陕西同乡会、学生会亦同声谴责。原胡景翼部将领冯子明、田玉洁等部在华阴、华县起义倒刘;陕北镇守使井岳秀派军袭击潼关断刘归路;杨虎城等部则把守韩城、朝邑一带黄河渡口阻刘入陕。刘镇华无奈,只得率残部逃往山西投靠阎锡山,结束了他在陕西长达八年的统治。

1925年秋,直奉军阀联合进攻国民军,刘镇华认为时机已到,即赶往天津会晤张作霖,后又往岳阳会见吴佩孚,重新投靠直奉军阀,被任为豫陕剿匪总司令。他召集镇嵩军旧部及民间武装,得数万人,沿陇海线西段东进,攻击国民二军岳维峻、李虎臣部。

1926年初,刘镇华在陕州、灵宝一带,联合直、奉、阎部,将国民二军击败。刘镇华乘胜率七万大军,迅速通过潼关,于4月15日进抵西安东郊,准备拿下西安,执掌陕西大权。

守卫西安的陕西军务督办、国民二军第十师师长李虎臣和陕西陆军第四师师长卫定一等部,兵力不过三四千人,士气萎靡,处境危殆,西安城中一些士绅已准备迎刘入城。

1926年4月16日,国民三军第三师师长杨虎城率所部主力驰援西安,击退刘军前锋,与李、卫等部共约一万人,守卫西安。

1926年4月17日,刘镇华下令包围西安。到5月15日,刘军攻占城西三桥,完成四面包围,西安攻防战接连出现激战,尤其在东关地区,双方鏖战惨烈,常常短兵相接,白刃拼杀,反复搏斗。8月以后,城内弹缺粮尽,已陷危境,但陕军仍在坚守。8月下旬开始,刘镇华也指挥镇嵩军围攻渭北三原,亦遭陕军奋力抗击。

9月,冯玉祥响应广州国民政府北伐,在绥远之五原誓师,随即任命孙良诚为援陕总指挥,率部经宁、甘进军陕西。10月中旬,冯军解三原之围,随即向咸阳和西安外围展开总攻。11月,冯军攻击西安以东的十里铺刘镇华大本营。西安城内守军也乘机出击。在内外夹攻之下,刘镇华仓惶逃到豫西陕州。1926年11月28日,西安解围。一场经历了八个月,军民死伤近五万人的西安围城战遂告结束。

枭雄末路 刘镇华西安败阵,重新统治陕西的美梦破灭,当时吴佩孚已垮台,阎锡山在摇摆之中,是投靠冯玉祥还是投靠张作霖,镇嵩军内争论不休。刘镇华认为,奉系势力遥远,而冯玉祥就在身边,不投冯就会被消灭,于是决定投冯。

1927年夏,刘镇华经张钫疏通,前往开封向冯玉祥请罪,取得冯的谅解。但是,其部属柴云升、王振等不愿投冯,与刘镇华脱离关系,率部往济南投张宗昌。张治公则率其部投靠奉系,盘踞洛阳。这样,建立了十五年之久的镇嵩军解体,刘镇华率余部归附冯玉祥,被改编为第八方面军,辖刘茂恩(刘镇华五弟)和万选才两个军。1928年二次北伐结束后,刘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路军,所辖两军压缩为两师,归阎锡山节制。

1929年,冯玉祥、阎锡山酝酿反蒋,刘镇华不想附和,苦劝阎锡山无效,于1930年4月蒋冯阎大战(中原大战)爆发后,以考察为名,前往日本、德国游历。

临走时,刘镇华把第十一路军指挥权交给刘茂恩,引起万选才的不满。万选才投靠冯阎,当上了河南省省长。刘茂恩对此极为不满,将万选才诱捕,率部投靠蒋介石,被委为第十五军军长,不久,万选才在南京被蒋介石枪毙。1930年秋,冯阎败局已定,刘镇华回国,即到南京谒拜蒋介石,被任为豫陕晋边区绥靖督办,驻新乡。1932年,调任豫鄂陕边区绥靖督办,移驻南阳。1933年5月,经南昌行营秘书长杨永泰推荐,刘镇华出任安徽省主席,其基本部队刘茂恩的第十五军也移调安徽,参与进攻江西红军。

杨永泰照片

1936年10月,杨永泰在武汉被刺身亡,刘镇华听到这消息异常惊骇,精神骤失常态,暴躁吼叫,诞语聒絮,中西医治,服药无效。1937年5月被免去省长之职,从此脱离政治舞台。抗日期间,他住陕南城固休养,有时清醒,有时昏乱,如他曾自拟长篇电稿致罗斯福、希特勒,每日手不停笔,注释四书五经。抗战胜利后,在开封居住。1948年6月,开封第一次解放时,刘镇华作了俘虏,解放军见他疯言乱语,将他释放。1948年7月,迁居上海。

1949年,刘镇华逃往台湾,1956年11月18日台北家中病逝。

一代混世军阀,就此告别尘世。

谢谢点赞、分享、转发!

添加关注可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评论,欢迎批评指正!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与搬运,洗稿必被深究。

(网图如侵权,反馈即删)

0 阅读:10

和封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