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芝作为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为什么覆亡的如此快?

北国历史爱好者 2024-09-12 08:32:53

作为唐末起义军领袖,王仙芝却很快就覆灭了。在这之中,原因有起义军的内部矛盾、朝廷的围剿、王仙芝指挥失误等原因。在综合作用下,王仙芝很快就被击败。

公元873年,唐懿宗驾崩,同日,唐僖宗即位。和汉末一样,唐朝末年的朝廷,也是被宦官、外戚所掌控。皇帝的废立、朝政的决断,都由不得皇帝说了算。

这一次也是一样,在唐僖宗即位后,他根本就不知道,也没有机会去处理朝政。因为,这些恼人的朝政,早就被宦官“为主分忧”了。

没办法,唐僖宗年纪太小了,在即位时才十二岁。这个年纪正合适,太小了说不过去,再大点就有主意,不好掌控。所以,他们选中了唐僖宗。

唐僖宗年纪小,但也是个念旧情的。在他在位期间,最信任的官员就是田令孜。

不光是信任,对唐僖宗而言,甚至到了依赖的地步。无论是生活,又或是情感,唐僖宗都离不开这位大宦官。

没办法,这位宦官是陪着他长大的,自然无比信任。所以,在唐僖宗即位后,当即任田令孜为中尉。于是,唐朝的决策权,就被田令孜掌控了。

有宦官的“分忧”,唐僖宗这个皇帝,可谓是轻松自在,每日只管吃喝玩乐。政务?去找田令孜啊,找皇上干什么?

但是,如果是掌权者有心,那天下还算是幸运。若掌权者贪财好权,那国家好不到哪去。

很明显,田令孜是后者。这帮人的统治,不说是横征暴敛,也算得上贪赃枉法。国家一日不如一日,百姓生活也日渐艰难。

众所周知,百姓生活一旦不好,那么上层统治者也别想好。农民情绪越来越激动,没过多久,就彻底爆发起义了。而这么一帮起义军,带头的就是王仙芝。

因为是农民起义,王仙芝自然是得民心的。所以,凡是起义军所到之处,都有百姓自发跟随。群众呼应之下,起义军飞速发展,很快就聚集了上万人。

这上万人,基本都是农民出身。常年在地里耕作,就算是没参过军,身体素质也足够。所以从整体上来看,起义军的战斗力不容小觑。

起义军之所以这么多人,主要的原因,就是活不下去了。但凡能活下去,按这帮农民的性格,还会选择在田里劳作。

但是没办法,为了生存,只能参加起义军。希望朝廷能够重视,让百姓能活下去。就算朝廷不管也无所谓,怎么都是死,死在打朝廷的路上,也还不错。

王仙芝是濮州人,早年是贩卖私盐的。这东西,是朝廷严查严打的,但同时也是暴利行业。

在贩盐过程中,为了防止官府追查,他也练出了好身手,身边也聚集了不少亲信。

到了关东一带,正赶上大旱。这种天气,别说是百姓了,就算是一些富户,也不一定能买得起私盐。

身上也没多少钱粮,官吏还催着要收税。别说百姓活不下去,就算是王仙芝,也有点走投无路了。

虽然不是没有办法,但是,起义的种子早就埋下,王仙芝也抑制不住了。

就这样,王仙芝率领亲信,号召身边的百姓,一起起义造反。起义前,他还发布公告,揭示朝廷的罪恶,以此证明起义的正当性。

带着这帮人,王仙芝转战多个省份。虽然不是百战百胜,但这一路上,也是势如破竹。

在起义之中,王仙芝还结识了黄巢。这二人一拍即合,各自率领队伍,让起义军的实力再次增长。

从王仙芝起义到身死,持续了整整四年。这四年间,面对朝廷的军队,也是占据优势的。

直到后来,王仙芝被困湖北。朝廷打探到了王仙芝的行踪,提前派精锐埋伏,准备将其一网打尽。

王仙芝也没想到,朝廷这么看得起他。在突围的时候,王仙芝战死,他率领的这一支起义军,也分崩离析。

之后,黄巢结果起义旗帜,拉拢了王仙芝残部。并继续发展起义军,和朝廷作对。

黄巢势力最巅峰的时候,甚至占据了长安城,让唐僖宗被迫出逃。就差一点,黄巢就灭亡了唐朝。

虽然没成功,但二人的起义,却依旧是一记重击。这一拳头,让本就晃晃悠悠的唐朝,更加摇摇欲坠。

但话又说回来了,明明是先起义的,怎么王仙芝比黄巢覆亡的还早呢?

原因很简答,和黄巢不一样。黄巢想的是:我得把唐朝灭了,开创一个新朝代。而王仙芝想的是:我就想闹大点,让朝廷重视一下,等有机会接受诏安就好了。

也就是说,王仙芝的革命意志,根本就不够坚定。他一直盼着朝廷诏安,也没想着往死打唐朝。所以,唐朝得到了喘息之机,让他们有机会去围剿起义军。

在最开始,王仙芝的意图没有暴露,大家都以为他要推翻唐朝。但是后来,唐朝派人来诏安,王仙芝犹豫了。

黄巢一看,这不对劲啊。第一反应是,怎么老大要接受诏安?那起义军不白来了?第二反应就是,不对啊,怎么只找他不找我,我不重要吗?

两种思维交杂在一起,让黄巢极度恼火。为了阻止诏安,他特意在军中放出传言,说王仙芝有意投降。

大家伙一听,这还了得?连连去问王仙芝。一个两个还好,大家都去问了,就算是王仙芝想投降,他也不敢说出来。就这样,王仙芝只能忍痛放弃诏安,继续起义大业。

王仙芝也知道,这件事情就是黄巢干的。原本亲密的两人,突然就出现了矛盾。没多久,二人就分道扬镳了。

起义军势力很大, 朝廷一时半会剿灭不了。要不然,也不会派人去诏安。但是,这势力再大,分成两半之后也没多少。起义军的分裂,放整体实力直接下滑,也直接导致了王仙芝的死。

当面对朝廷的诏安,王仙芝犹豫了。是的,诏安是他的愿望。但是他不知道,是应该接受诏安,到此为止。还是应该继续起义,以图谋更大的利益。

两项权衡之下,王仙芝还是想接受诏安的。毕竟,吃到嘴里的饼,才是自己的。

而他犹豫的时候,正好给了黄巢机会。黄巢的传言一出,王仙芝就再也没机会投降了。

要知道,在起义军内部,有接受诏安想法的人,可以点都不少。就算是黄巢自己,也难免有这样的想法。

而黄巢之所以要捣乱,就是因为诏安没他的事。黄巢一行人发难,根本就不是革命、起义什么的,就是因为他们也想被诏安,也想被封官,但是朝廷不要他们。

所以,王仙芝的失败,似乎也是必然的。毕竟唐朝没管那些人,就算答应了,也未必能活着投降。

而且,王仙芝一直对朝廷有期待。这一点,是他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同样是卖私盐的,黄巢的革命精神,就比王仙芝彻底多了。

王仙芝的阶级思想,是扭转不掉的。他就希望得到朝廷的认可,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

古代农民起义,一般都是生存收到挑战。毕竟,能活下去的话,谁会造反呢?

而在起义过程中,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只顾着眼前的利益。同时,也对统治阶级有幻想。而这些,正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不管起义军怎么想,朝廷怎么看。在王仙芝心中,他就是奔着官职去的。他希望用这种方式,让朝廷重视自己,重用自己。

在唐末,起义的次数不算少。但王仙芝这次不一样,他闹得太大了,甚至压着朝廷打。

那么,无论是为了安全,又或者是为了脸面,这个起义的领导人,都要被处理。要么招降,要么击杀。

没办法,造反绝对是大罪过,手下的将领也就罢了,领头人必然是要处理掉的。从这方面说,从一开始,王仙芝的结局就注定了。

唐朝也试图招降王仙芝,但那次运气不好,让黄巢搅和乱了。所以对唐朝来说,王仙芝就是想灭国。这样一来,就只能把他击杀了。

正好,王仙芝和黄巢分裂,实力大大削弱。只需抽调一支精兵,在配合地方节度使,就能将其解决掉了。

总而言之,王仙芝虽然覆亡了。但也不能怪他,毕竟在那个时期,接受诏安什么的,诱惑力还是很大的。就算是黄巢这种狠人,心中也是想被诏安的。

但是,无论是王仙芝还是黄巢,在那个时候,起义军没有一个根据地,也没有政治目标。这点,也是农民起义最容易失败的地方。

如果有根据地,王仙芝也不用四处乱窜,自然也不会被大军围剿。就算被围剿了,也能成上一段时间,不会被当场斩杀。

但事实就是,王仙芝没有根据地,起义军内部也有矛盾,自我分裂了,这些都给了唐朝机会。

最终,在唐朝政府的围剿下,王仙芝被杀,他的起义也以失败告终。

0 阅读:60

北国历史爱好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