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诸侯王视角看推恩令:汉武帝时期的诸侯王,为何无法反抗推恩令

北国历史爱好者 2024-08-08 14:14:37

汉武帝在位时,为了抑制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最出名的要属推恩令了。推恩令被后世称为无解阳谋,这不由让人好奇,推恩令真的这么神奇吗,真的无法破解吗?

下面,咱们就站在当时一个诸侯的视角,看看你能否抵御汉武帝的推恩令。

你是一个诸侯,论关系,你还是汉武帝的堂侄子。你家的王位,是从你爷爷那一代开始的,到了你,已经是第三代了。

其实到你这一代的时候,诸侯这个位置已经没有当年那么风光了。

你爷爷当诸侯的时候,其实和小一号的皇帝没啥区别。不仅母亲可以称王太后,妻子称王后。他可以在自己的封地颁布法令,可以自己任命官员,甚至还能自己铸币。这和土皇帝有什么区别?

所以,你爷爷虽然不受宠,但是去了封地后,日子过得相当舒坦。

但是,到了你爹继承王位的时候,日子就没那么松快了。你爹继位后,你太爷驾崩了,继位的是孝景皇帝刘启。

孝景皇帝继位后,直接开始削藩。你爹虽然心里不满,但是也没有胆子反对朝廷,就干脆躺平任锤了。

可是,你家不敢,有人敢。吴王,就是那个胆子大的。吴王的辈分很大,他和你太爷爷是一辈的。

说起来,吴王和孝景皇帝还有点仇。当年吴王的世子和孝景皇帝一起下棋,这两个爷爷辈的人年轻气盛,是既分高下,也决生死。最后孝景皇帝操起棋盘,直接给吴王的儿子拍死了。

藩王有封地有军队,吴王更是藩王中比较厉害的。但是吴王世子,也说死就死了。

朝廷和诸侯,其实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要是朝廷势弱,那吴王世子怎么也不能白死。可要是朝廷强势,那吴王只能在心里记仇。

孝景皇帝的削藩令一下,吴王很快就联合了几个诸侯一起造反。

你家没参与造反,但是吴王他们造反的结果,却要你们所有藩王一起承担。周亚夫平定了叛乱后,诸侯势力削弱。孝景皇帝趁热打铁,削除了诸侯的许多权力。

从此,诸侯不能任免封国官吏,只能由朝廷派遣。这么一来,诸侯失去了很大的权力,对朝廷的威胁就更小了。

这么一来,你们诸侯肯定是相当不满意的。但是你们也没办法,不服?再造反啊,看能不能打得过周亚夫。

不过,这也不至于完全架空你们诸侯。继位之后,你发现虽然官员是朝廷派遣的,但是他人在封国,他的前程和富贵,还是更多取决于你们诸侯。

所以,汉景帝的那道旨意,不至于让你们诸侯真的失去对封国的控制。可是,到了汉武帝时代,情况却大不一样了。

这个时候,你爹早就死了,你继承了王位,成了封地的大王。

你继位的同一年,一个名叫主父偃的穷士人来到了长安。最开始,没人看好他。因为皇帝想要任用的是儒家人才,而主父偃学习的是纵横家,专业不对口。

而且,主父偃到处求官,已经很多年了。他要是能发迹,那早发迹了。

可你们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个谁都不看好的主父偃,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父偃当到长安的时候,一直没受皇帝召见。这人倒霉到啥程度,他都求到卫青头上了,卫青举荐他好几次,但是汉武帝都没往心里去。

他在长安待了那么久,路费都花光了。后来他干脆破罐子破摔,最后求见一次吧,行就行,不行就算了。

结果这一次,恰好皇帝心情好,真的召见了他。皇帝和他一聊,对他非常满意,就讲他封为大夫,留在了身边。

主父偃给皇帝出了一个主意,推恩令。他给皇帝出主意:“允许”你们这些诸侯把世子外的儿子封为列侯。列侯的封地,自然要从诸侯自己的封国里切割。

这样一来,诸侯的封国,自然就不断变小了。

听到这个旨意,你直接懵了。出神片刻,你一下子想到了这项“恩赐”的精妙之处。

你可以不给子弟分封吗?你可以,但是你的儿子们还能心甘情愿的听你的话吗?不可能了,他们不想方设法折腾你就不错了。

你可以少生孩子吗?不行啊,现在这种医疗水平,你要是少生孩子,要是绝后了怎么办?不能为了减少封地损失,把整个封国搞丢了吧?

为了一个“恩赐”,你还能再像当初的吴王一样,联合诸侯造反吗?不能,当年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孝景皇帝趁机收回了一部分权力,你们封国的官员,都是从朝廷派过去的。

虽然你平时对他们也不错,但是真出了大事,你没法保证他们是听你的,还是听朝廷的。

你看着朝中那些朝廷派遣来的官员,想起雷厉风行的皇帝。就算你想不主动给儿子请封列侯,就算你以后少生孩子,皇帝就没别的方法收拾你吗?

算了,别反抗了,躺平吧!

你的猜测没错。推恩令下达后,不是所有的诸侯都积极响应号召。可不接受皇帝的“恩赐”,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更可怕。

最先出事的,是燕王。至于罪行,简直让你不想提。燕王的罪行是乱伦,你这才知道,燕王不仅和自己父亲的小妾生了孩子,还强行和自己的弟媳妇深入接触。更丧心病狂的是,他还和自己的三个女儿乱伦。

孝景皇帝当年下旨,封国的官吏由朝廷派遣。所以燕国的一个县令就想上报燕王的这些行为。然后燕王为了防止丑事败露,就把那个县令给杀了。

对于燕王的罪行,朝廷处理的很痛快:“定国禽兽行,乱人伦,逆天,当诛。”

虽然唇亡齿寒,但你其实很同意朝廷对燕王的判决,他干的这些事,确实很逆天。

而让燕王身败名裂的,就是当初提出推恩令的主父偃。

燕王之后,是齐王。

齐国是主父偃的家乡。你听说主父偃开始没打算对齐国动手,他还想把女儿嫁给齐王来着。可是齐国太后拒绝了,所以主父偃才想对齐王动手的。

你不知道主父偃是不是形成了路径依赖,他对付齐王,还是在黄色新闻里找的把柄。

齐王,他也乱伦。主父偃找到齐王的把柄后,就把罪行上报给了汉武帝。齐王一看,感觉自己一定会落得燕王一样的下场。所以,他就畏罪自杀了。

后来你听说,齐王开始没打算乱伦。这事的起因,是齐国太后非要齐王娶自己的侄女当王后。

齐王不喜欢母亲的侄女,就经常宠幸别的妃嫔。太后很不爽,但她岁数大了,也管不住儿子,就把自己女儿叫了回来,让女儿监视儿子。

就这样,齐王的姐姐住进了宫里,帮着老妈监视弟弟,不许他宠幸别的妃嫔。

太后以为,这么一来,儿子没法宠幸妃嫔,就会宠幸自己侄女了。谁知道齐王另辟蹊径,直接和姐姐产生了奸情。

这才多长时间,就已经有两个诸侯被主父偃逼死了。你瑟瑟发抖,生怕主父偃收拾到你头上。你都打算好了,一定能得罪主父偃。别说是娶他姑娘,就算让你娶他孙子,你都举双手同意。

不过,正当你害怕的时候,有人把主父偃拿下了。

拿下主父偃的人,是赵王。你听说,主父偃年轻的时候,去过赵国,也知道赵王的一些丑事。所以,赵王害怕主父偃也揭发自己,就先下手为强,趁着主父偃去齐国的机会,狠狠告了主父偃。

主父偃死了,但是你们诸侯的生活质量却回不去了。封国内的官员,全都是中央派遣的。在“推恩令”的作用下,你们的封国必然一代比一代小。

然而,皇帝的动作却没有结束。皇帝又颁布了《左官律》和《附益法》。

《左官律》,是宣布在诸侯国工作的官员属于“左官”,地位低于朝廷官员。而《附益法》则限制你们与朝廷官员接触。一旦某个官员与你们诸侯接触被抓到,那基本就是死刑起步,上不封顶了。

由于前者的出现,此后派遣到你们封国的官员,质量会进一步下降。稍微有点能耐的人,恐怕都不会乐意来诸侯国当官了。

由于后者的出现,你们再也无法和朝廷官员“交好”了。

你们虽然有藩王的名分,有广袤的封地和每年高昂的税收,但是你们无法像以前的藩王一样,当土皇帝自由自在了,也无法用封地的财富,给自己朝廷里打点了。

再往后,皇帝还搞了一次“酎金夺爵”。你们这些宗室当然相当不满,但是,经过了孝景皇帝的收权,经过当今皇帝的推恩,再经过主父偃逼死两个强势的藩王,以及后来的左官律、附益法。

这环环相扣的组合拳打下来,你们已经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任由陛下宰割了。

其实到了后来,你们藩王中有一些人相当不满。但是皇帝的手段都是连环的。第一次没反抗,下一次就更没有反抗的力量了。所以,你们只能老老实实的接受皇帝的“推恩”。

1 阅读:49
评论列表
  • 2024-08-10 07:00

    推恩令的成功,是因为他没有动诸侯王一丝一毫的利益!比方说公司降薪,员工全部都会抗议。但是你说,新员工降薪,那所有员工都懒得管。等到一个新员工进来,发现工资不对。他一个人,有啥用,不是还得忍!毕竟好歹有工作了

北国历史爱好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