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不养生,来年把病生”,做好这5点,健康一整年

养生杂志养护说 2024-03-26 18:02:31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分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与夜、寒与暑的界限。

“下厚上薄”护阳气

中医“天人相应”理论认为,人体的阳气与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同步,春分时节,大自然与人体的阳气处于升发状态,初生之阳,相对较弱,需要特别顾护。

此时虽已入春,但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是会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气温波动,昼夜温差较大。尤其是北方地区,易出现“倒春寒”的情况。若此时受寒,人体阳气受损,就会出现畏寒、乏力等症状。所以此时“春捂”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好保暖,既顺应阳气升发的养生需要,又能抵挡寒邪侵袭,预防疾病。

所谓“寒从脚下生”,我国历代养生家均提出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养生主张。《老老恒言》中也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之说。尤其是对于体质偏弱的老人和幼儿,切不可因天气变暖而盲目减衣。

此外,《黄帝内经》中提到春三月要“披发缓形”。“披发”指在春天应该把头发松散开;“缓形”则指应使形体舒缓,衣物宽松舒适无束缚,利于气血的运行和流通,以顺应春季的生发之机。

饮食搭配重平衡

春分时节,大自然阴阳之气相对平衡,此时应选择一些能使人体维持阴阳平衡的食材。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具有补脾养肺、固肾益精的功效。山药能平补气阴,补而不滞,不热不燥,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补益佳品,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也被历代医家誉为补虚佳品,十分适合此时节食用。

仲春时节,饮食上要忌大热、大寒的菜肴,烹饪搭配上也要注意阴阳平衡。如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材时,应佐以葱、姜、紫苏、酒等温性调料,以避免菜肴属性寒凉,损伤脾胃;又如食用韭菜、香椿等辛温食材时,应配以鸡蛋等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双补的效果。

“广步于庭”勤抻筋

春季,适当的运动可以调动人体阳气,与自然界增长的阳气相应,这是恢复身体“元气”的重要方法之一。

放放风筝,放松肩颈

《黄帝内经》中主张,春季应“广步于庭”,指在庭院中大步而行。仲春时节,草长莺飞,外出踏青郊游、放风筝都是不错的选择。其中,放风筝不仅能怡情,还能防治颈椎病、近视。放风筝时,仰头能保持颈部肌肉放松和颈椎的正常曲度,可以缓解颈部不适;当目光追随空中的风筝时,双目也得到了很好的调节和放松,还可使旺盛的肝气得到舒达,以疏肝理气、调畅情志。

肝应春,主筋,故春季还可以适当练习抻筋运动,如八段锦、瑜伽等,借着春气舒展筋骨,疏通因“猫冬”而壅滞的气血,通过拉伸筋骨来养肝。

此外,春季的运动量不宜过大,避免汗出受寒而致病。春季活动时,也要考虑天气条件及身体状况,不可勉强,天气寒冷时也可居家运动。

放松身心享音乐

春季肝气旺盛,人易动怒,所以精神调养应从肝入手,防止因动怒导致肝火上炎,出现眩晕、中风等情况。同时也要防止抑郁情绪,可通过适当发泄和移情等方法来排解负面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从中医五行的角度来讲,建议春季多听角调音乐。角调曲式有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有“木”之特性,可入肝。《胡笳十八拍》曲中属于“金”的商音元素稍重,刚好可以克制体内过多的木气,同时曲中婉转地配上了较为合适的属“水”的羽音,又可以很好地滋养木气,使之柔软、顺畅。

按揉头脚存正气

仲春万物生,各种细菌、病毒也开始滋长,加之春季多风邪,易侵袭人体肺卫、肌表、关节,导致出现各种肺系疾病,严重者还可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等。

中医的疾病预防思想可高度概括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即人体在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易侵入,也就不会引发疾病。

所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下面推荐几种适合仲春时节使用的养生保健法。

按揉太冲穴

太冲穴属足厥阴肝经,位于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有疏肝解郁、清泻肝火之功。按揉此穴可疏解不良情绪,是有名的“消气穴”。临床常用于脑中风、高血压病、抑郁症、失眠等的防治。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揉该穴3~5分钟,以出现微微酸胀感为宜,每日1次。

干沐面

干沐面还能使面部肌肤毛细血管扩张,微循环畅通,具有美容驻颜的功效,同时还可以调和气血,助力阳气升发。

操作手法:两手五指并拢,以先下后上的顺序搓擦面部,如同洗脸,直至面部轻微发热,连续进行36次。可以调畅气血、扶助阳气、振奋精神。

0 阅读:17

养生杂志养护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