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和影视在空间表现的差异性,在《战马》中得到了完美诠释

陆凯看历史 2023-07-20 22:19:05

文|匹夫

编辑|匹夫

前言

剧场与影视都是时空艺术,但它们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载体,因此,它们对空间因素的认识与表现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通过对话剧《战马》和影视《战马》两部作品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剧场形态和影视形态在空间要素表达上的差异。

一、小说到电影

1982年,英国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迈克尔·莫伯格出版了一部名为《战马》的作品,这部作品的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它的主角是一匹名叫乔伊的马,讲述了乔伊与农场男孩、英军骑兵军官、德国士兵以及法国小女孩艾米莉和祖父等不同主人之间难以割舍的际遇。

这部作品一问世就在英国引起轰动,并被许多人以舞台或广播形式改写,而在舞台上最受欢迎的则是尼克·斯塔福德。

尼克·斯塔福德通过南非人的“实操木偶”技术,经过五年的实验与练习,终于在台上“复活”了男主人公乔伊。

《战马》于2007年10月在英国伦敦奥利弗大剧场上演,随后便开始了世界各地的巡回表演,2015年9月,中国版本的《战马》在北京上演,同年,中国版本的歌剧《战马》在上海,广州,天津,哈尔滨等地上演。

《战马》很快就创下了剧场观众观看演出的最高纪录,同时也得到了英国剧评奖、劳伦斯·奥利维亚文学奖、美国唐纳德文学奖等多个最高文学奖的认可。

二、虚与实

当我们谈论剧院时,我们所说的“剧院”,就是一个实体的空间,一般被划分成表演区和观众区。在戏剧表演中,舞台空间是实体,它既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必要条件,又是一种限制。

《战马》以近似卵形的演奏区为演出场地,观众围在卵形入口周围,形成了一种严密的围合态势。

舞台美术的设计主要采用了极少的元素,布景强调了将平坦景片当作情景提示性的符号,并通过投影进行补充,实现了空间转化和剧情衔接的穿插。

戏剧表演讲究一个“场”,不同的剧院环境不同,不同的演员在不同的舞台上表演的情况也不同,观众的素质和表演氛围也各不相同,因此,它的表演是无法再现的。

剧场空间与现场观众的结合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对整个演出效果会形成无形的“场”气氛,不得不说这是剧场空间这个“大容器”带来的直接影响。

相对来说,电影院这一实体场所,并不会对观众所能接收到的影片产生太多的干扰,更不会对演员的表现和导演的创意产生太多的干扰。

尽管剧场的戏剧和影视都是演员在舞台上扮演一个人物,他们都用戏剧的形式来叙述人物的故事,然而,影视的观众相当于屏幕上的图像,而戏剧的观众则相当于真正的演员。

因此,二者之间的观演关系有很大的不同,从观看演出的情绪转移和经验的观点来看,剧院空间属于实体,而剧院空间属于虚拟的。

尽管戏剧空间是真实存在的,但由于受到场所因素的限制,其表演表现出很强的虚幻特性。

剧场的空间表现形式在舞台上具有很强的幻觉性,强调以曲笔画法,有如中国的“太极”。

舞台上的万千变幻,实际上都是从一个空的剧院空间中演变而来的,它注重对空间的设计,将画面中的一些关键的视觉符号进行提取;

从而使舞台美术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景片及道具的变换,实现了一种移步换景、一生万物的舞台效果。

《战马》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主角乔伊是由三位演员操纵傀儡完成的,从头到尾,人们都会无视那些操纵傀儡的人,视他们为虚无。

乔伊在战场上狂奔,机关枪向骑士们射击,这一系列戏剧性的行动,是由上面帷幕上的投影仪的改变和光线的快速明暗变换与声音效果共同实现的。

乔伊穿越枪林弹雨,最终被困在一张铁丝网上,在一片混乱之中,四个人都在努力的操控着一张铁丝,和乔伊的挣扎相结合。

这一幕并没有让人感觉到故事的虚伪,反而让人看得津津有味,乔伊想要挣脱这张铁丝。

也就是这样一种表现形式,与戏剧中的“虚化”相呼应,使话剧《战马》与影片《战马》有了明显的不同。

电影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物质恢复”,摄像机可以将镜头中的场景完整地恢复到画面中。

而影片的“写实”属性又决定了其对“现实”的最大限度的要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再现原始生命的质地与氛围。

在戏里,可以通过控制傀儡马来表演,但在戏里,那是不可能的,需要真正的马,奔跑、翻地、负重、受伤等等,所以斯皮尔伯格用了一百三十多匹真正的马来扮演。

艾尔伯和乔伊一起耕种斜坡的那一幕,为了显示乔伊有没有赢下赌约,舞台上设置了耕种的距离,气氛以歌手的歌声为主,从表面上来看,乔伊耕种的困难并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它只是用外部的方式来表达。

与之相比,影片更有说服力,一开始,导演介绍了这个世界的广阔,是一片丘陵地带,然后在泰德家的建筑里,出现了很多石屋和石墙,这是为了给这个世界的未来铺垫。

然后,他利用两个角色的对话,强调了这个世界的实际情况,乱石丛生,杂草丛生,坡度陡峭,这些都是无法逾越的障碍。

最后,在一场及时的大雨中,艾尔伯终于带着乔伊来到了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障碍都消失了。

艾尔伯才能顺利地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障碍都清除掉。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有说服力。

相对于对舞台空间进行虚化处理和表达交代,影片的情节空间则是对现实的追求,在整个屏幕上则是对画面在密闭体系中的真实和可信性的追求。

三、竖与横

舞台的空间界定可分为三个层次:下平面、上平面和纵向平面。底部是供演员演出的,垂直面是舞台上的挡板和背景,是视线最集中的区域,可以将空间分隔开来。

而《战马》,则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一张巨大的投影仪,挂在了舞台的正中央。

布景师充分利用了其功能:一是起到空间背景的作用,例如:一幕是以原野风景为背景,说明了整部剧情的空间背景。

形成动态的视觉幻象,例如,在二幕开始时,乔伊登场,由一匹在帷幕上飞驰的骏马,很快转变为乔伊在台上飞奔,帷幕和台上的动作相互支持,一起实现了整个演出。

场景氛围的营造,比如乔伊在第3幕中驾着小船横穿大海;年代背景解释,其功能与文字提示牌相似,例如在第4幕中出现“1915.3”,以表明发生了什么改变。

与之不同的是,影片运用了不同的镜头,增加了画面的横向宽度,并赋予了一种宏大而厚重的感觉。

《战马》在画面上使用了2.35:1的比例,增加了画面的宽度,特别是在英国军队进攻德国军队的场景中,画面的侧向移动,将一队士兵冲进了德国军队之中。

除此之外,在影片的开头部分,导演还使用了很多的航空镜头,来加强英国农村那片持续不断的田野的视觉表达,这就是影片与话剧在空间表现上的重点不同之处。

影片一直都是以横幅结构为主,注重横向空间的视野和冲击力,而话剧却将垂直垂直面当作是舞台空间的扩展,注重舞台的底面与垂直面之间的呼应和联系。

四、灵与动

组织舞台空间就是组织演员的动作,舞台是演员的存在空间,舞台表演区是动作的空间。

在《战马》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好的例子,那就是背景是一个整体,整个剧本的节拍非常清晰,许多镜头都是靠着演员们的移动来完成的,也可以靠着伴奏的歌手来完成的。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这一幕中,舞蹈演员们将这些木头柱子的象征意义发挥得淋漓尽致,从乔伊的狩猎,到竞技场上的马栏,再到泰德的马棚,再到马场上的马栏。

数个镜头的切换,紧扣与马匹有关的重要对象,从而提取出横向的线的变化,让观赏这数个镜头有一种一气呵成、痛快淋漓的感觉。

在影片《战马》中,更多地运用了剪接与镜头的移动来进行空间的安排,比如英国军官偷袭德国的那一幕。

就是在拍摄开始之前,导演安排了一场演习,然后用了一张照片,展示了英国军官的信心,而马厩和军营只是一个背景,接下来的一幕,就是所有的战马都站成一排,进行演习。

冲锋前氛围的渲染,则以骑乘为重点,连续拍摄了六幅骑乘场景,前三幅场景逐步展开,后三幅场景逐步推进,在第三幅场景中,英国人骑乘在马上,发出“拔剑,前进”的命令!

导演没有把场面完全呈现出来,而是把场面的氛围给渲染出来,通过剪辑把所有的将领上马的动作都给了放大。

在表达空间的时候,更多的是运用高俯角度、跟拍等摄像机视角及运动。

舞台上的特定情绪、氛围和效果往往需要通过机械设备和照明设备来达到,如《战马》中就有许多地方使用机械设备来达到特定的效果。

比如,在乔伊耕耘完了之后,在第二场中,圆圈状的轮子就会转动起来,这就是叙述部分的一个小小的高潮,也就是情感的最高潮。

在第4场,戴维被枪杀后倒在台上,转轮无声地转动,再配合“黑鸦号”的出现,使人物的死状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影片《战马》的“场景”独特的意境和氛围,主要依赖于场景、光影、色彩、动作、声效、音乐和剪辑等多种视觉艺术的运用。

舞台上的表演特效都是当场做出来的,按照目前正在进行的时间顺序来做,只有前期的设计,程序设计,合成等几个环节,却没有任何的后期处理的概念。

比如在第二场结束时,就出现了一种温暖的色彩,温暖的色彩更多地表现出了整个征召的画面,就像是一幅巨大的画卷。

冷淡的色彩则是以城市中人们的反映为主,具有一种近距离拍摄的效果。一黑一白,就像是在同一个场景里,通过灯光,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融合。

但是,这些都需要在现场进行同时进行,这就是舞台空间结构与影视空间结构之间的一个关键区别。

影视空间的表演可以在后期进行修补、调整的余地和可能性,但是舞台空间的呈现却是可以进行的,不能进行任何的延迟。

结语

长篇小说《战马》在被改编为其它艺术形式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要处理好主角“乔伊”单骑的问题。

在《战马》的舞台上,运用了活生生的傀儡动作,将傀儡中的马匹变成了活生生的“乔伊”,有了生命,有了感情和灵魂。

而影片《战马》则是利用训练好的马匹来完成对镜头的抓拍,从而突破了以动物为主要拍摄对象这一难题。

由于所采用的创作方法和艺术形式的不同,舞台《战马》与影视《战马》在空间要素的构成与表达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密闭空间中,剧场指的是对符号的提炼、表达和对演员的结合和改变,而在开阔空间中,则指的是对情感、色彩、视觉冲击和改变的视觉效果。

在戏剧的空间表达上,应该追求眼前有台,但内心要拆掉舞台的藩篱,而在影视的空间表达上,应该追求现实逼真,眼前没有舞台,但心中要构建起体系完整、风格统一的整体空间格局。

参考文献:

[1]胡妙胜《阅读空间——舞台设计美学》

[2]埃德温·威尔森,等《戏剧的故事》孙菲,译

[3]姚振中《阅读舞台——舞台美术卷》

[4]潘秀通《电影的空间观》

0 阅读:8

陆凯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