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短片《TheDouble》,验证了舞台剧与电影结合的新方向

陆凯看历史 2023-07-20 22:19:05

文|匹夫

编辑|匹夫

前言

实验性短片指的是在内容上,对传统的叙述结构进行了突破,并在格式上,对技术方面进行了创新和运用的电影。它的题材十分丰富,能反映出导演特有的创作风格和创意思维。

实验短片最常用的类型可以划分为哲学、情感和幽默三种类型。

《The Double》就是一部哲学题材的实验性作品。

导演采取了“一幕到底”的摄影手法,将舞台和影视融合在一起,用了五分钟的时间,展现了一个关于救出了一个出了意外的老头,却被人诬陷的故事,以此来对人类的思考。

一、电影“戏剧化”

70、80年代中国电影普遍采用大景别和固定镜头拍摄,视角单一,故事情节强烈,戏剧色彩浓厚,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解放人心和改进电影生态,中国电影学界率先批判和变革电影的戏剧化,并围绕着“什么是电影”展开了“非戏剧化”争论,使得电影逐步摒弃了“舞台化”的戏剧成分,并逐步以精美的图像、惊心动魄的场面等为高品质影片的标志。

但是,伴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影视行业中也不断涌现出多种类型的影视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电影的表达方式,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好的视觉感受。

《The Double》是一部实验性的小影片,它将舞台上的戏剧因素和影片的表现方式相融合。

通过影片打破了舞台的局限,创造出了一种更逼真、更奇异的视觉效果,让人们感受到了话剧的魅力,从而达到了一种新的突破和发展。

二、《The Double》中舞台化与电影结合

由于受到场地条件的制约,在剧情转移中,导演通常采取拉开帷幕或者选用灯光搭配的方法。在影片制作过程中,往往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剪接,使故事情节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关联。

在试验性影片《The Double》中,他采用了“一镜到底”的摄制手法,将一镜到底的电影技术与舞台剧演出形式结合起来,以一镜到底的形式展现了人类的善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一幕到底,就是当导演开始录像的时候,镜头就会跟着他的动作,在摄像、灯光等各个方面都不允许有丝毫的失误,这样就可以一鼓作气地将这一幕给拍下来。

一部实验性的电影《The Double》以一对穿黑色衣服的孪生姐妹为主题,当一对穿白色衣服的姐妹出现在屏幕上时,将人们带入了最初的一幕。

画面随着两人的动作,切换到了另一个画面。主要有拉小提琴卖艺,指导黄衫女生拉小提琴,意外遭遇车祸现场,医院,黑衫女生车站抢小提琴等几个方面。

每一幕的叙述都符合故事的主旨,并呈现出一种渐进性。就像大卫·波德威尔所说:

“每一个镜头段落都表达一定的东西,实现了某个目的,并在叙事中一步一步接近高潮。”

《The Double》以多镜头的层层推进,使电影的内容更加丰富,每一个镜头中的善恶,以及对女性角色的展现,使角色的个性更加鲜明,从而补充了单一叙述方式的缺憾。

影片对图像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而布景则是相对简洁的。所以,在拍摄的时候,导演把重点放在了演员的安排上,让镜头的景别不断的变换,以免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

这个试验性的影片采用了全景,中景和近景三种拍摄手法,以加强影片的叙事效果。开场采用了一种全景摄影法,以贴近台下的观众席。

在120急救车到达的时候,利用近景对两个踩滑板的小姑娘进行了拍摄,将恶意女孩的冷漠与善良女孩的不忍的感情展现出来。

善、恶意女孩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不但拉近了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还塑造了人物形象,深入地反映了实验短片的善、恶主题。

西方著名的戏剧结构理论三一律要求编剧在创作戏剧时,戏剧叙事的时间、情节、地点必须保持一致。

舞台演出是通过演员来实现叙述的,它的演出和受众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致的,是同步的。

因为受到了舞台空间和表演形式的制约,所以在进行表演的时候,为了让所有的观众都能在舞台上看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一般情况下,都会运用到一些比较夸张的身体语言和大量的对白,以此来展现人物的心理世界,从而塑造出更多的角色,并将剧情的发展向前推进。

而在影片中,则可以通过移动镜头和变换景别来抓住演员的微妙神情,使其能被观众清晰地观察到。

所以,影片的表现要尽量做到角色的逼真,把观众拉进影片中去。在刻画角色的心灵时,往往运用恰当的身体语言和动作,把自己的心灵表达出来,以求“此时不言,胜过有声”。

三、戏剧化风格的美学价值

《The Double》是一部实验性影片,它将当代影片的表现手法和传统的戏剧手法相融合,为影片增添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各种艺术形态的融合,既可以使观者产生一种“陌生化”的美感,又可以使观者感受到一种深邃的生命哲学。

强调还原真实的日常生活,反对形式与内容割裂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被电影界学者公认为是最适合电影的表现方式。

而舞台上的一些表演手段,如身体语言的夸大和对白的过多,使得观众无法完全进入到情节之中,从而造成了“跳戏”的现象。

然而,俄国一位杰出的哲学家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却指出:

“艺术的手法就是要使事物‘陌生’,使形式难懂,增进认知的难度与长度,因为感知的过程本身是以审美为目的的,因此必须延长。”

而所谓的“陌生”,指的就是将原本的观念打乱,将那些已经很熟悉的东西变成了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东西,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

当前,由于国民素质的提升,对于电影的表现形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多的精神需求。

这就需要制片人既要注重对作品的哲学意蕴和对受众的关注,又要在作品的创造上表现出一种实验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阿甘正传》中,罗伯特·泽米吉斯采用了一种“陌生人”的手法,让阿甘成为了一个“傻子”,而他的人生,也因为他的“愚蠢而幸运”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将会对阿甘的人生进行一次平静而深刻的反思。阿甘这个“傻子”的人物,却有着善良、坚强的性格,而他的优秀素质,也让他的生活,事业,变得更加美好。

《The Double》是一部实验性的影片,其创作手法是对影片表达方式的一种全新的“陌生化”。

它把舞台和影片这两种表达手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崭新的表达手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别样的观看体验。

另外,他还利用戏剧自身所具有的“间离”效应,使人产生一种“陌生化”的美学感受。

首先,男主角用了很多夸张的动作,来表达自己是在演戏,这让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部以现实生活为主导的电影,让人从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来看,变得更理智。

其次,通过对舞台的布置,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假”感,从而使人产生一种错觉。导演在《The Double》里使用了许多类似于救护车和雷声的音乐效果,来模仿周围的声音。

在这个实验性视频的最后,两个穿着黑色衣服的女生不停的跑步,让人很容易就能看到她们在同一个地方跑步。

在试验影片中,对照明的使用也与该影片的舞台设计相一致。舞台照明对角色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在她没有被陷害之前,视频里的光线是温暖的,展现了人类美好的一面,但离开了医院之后,视频里的光线就变得冰冷起来,代表着人类美好的一面被破坏了,邪恶的一面开始显现。

这种形式的舞台将整个场景从真实的世界中分离出来,给了观众一个人去反思的机会。最终,影片选择了一对孪生姐妹来展现人类的善恶,这一点也具有了某种戏剧和虚构的性质。

安德烈·巴赞说:

“我们至今仍然把戏剧奉为一种美学的极致,戏剧给我们留下的愉悦比起看完一部好电影获得的满足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更令人振奋、更高雅的东西,也许,还应该说,更有道德教益。”

在实验性影片《The Double》中,善与恶的对立是影片中的主要冲突,作者用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细节,来展现人物是怎样由一种善的一面,转变为一种恶的一面。

在我们的真实世界中,每一个人都是一种善恶交织的存在,电影中的这对孪生兄弟在面对事物时有着完全不同的反应,从而将人类的善恶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隐含着人类自身的矛盾。

根据拉康的观点,6至18岁的幼儿由于缺乏思维,会把镜子里的自己或别人认同为自我形象。

他说:“镜像阶段本相指这不是一个自我意识面对另一个自我意识,不是一个实体的主人对另一个实体的奴隶的征服,而是幻想与空无的关系对‘我’的奴役。”

在这个实验性电影里,这个对孪生姐妹的角色和名字叫《The Double》的故事背景,可以让观众把这个善良的和邪恶的两个女生看成是一对镜子。

善良和邪恶的女生通过彼此间的照镜子而发生了变化,从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试验视频的第一个镜头里,一对穿着白色衣服的女生路过,善良的女生想要帮忙,但被恶毒的女生拦住,最后善良的女生决定捐款给黑色衣服的女生。

在老太太出事的那一幕中,一共有5对孪生姐妹,善良的一方试图拨打120救援老太太,但是最终都被另一方拖着,没有得到任何救援。

但在一号剧情里,善良的少女最终还是打败了邪恶的少女,她叫来了救护车,将老太太带进了医院,但却被恶意老奶奶与老奶奶的儿子讹走了自己唯一的小提琴。

善意黑衣女孩受到伤害,在恶意女孩的指责中,善意女孩选择妥协,内心向恶意女孩学习,偷走了黄衣女孩留下的琴。

王一川在其《大众文化导论》一书中指出,影片的屏幕起着类似于“镜子”的“镜象”效应。

剧院的屏幕把真实的世界和影片的世界分隔开来,形成了一个幻想的空间。就像六至十八个月大的孩子一样,通过“凝视”屏幕来寻找自己的身份。麦茨相信,对于影片而言,人们对于影片的感受和认识取决于影片本身。

在电影《The Double》里,当一位老者遭遇交通意外时,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赶紧跑开,然后才想到要拍下这张照片。只有黑衣女孩持一颗善良的心,帮助老人,但却因自己的善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这样的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同情心,让他们想起了自己曾经遭遇过的一场意外。

导演采用了戏剧和电影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戏剧化的形式,指出了在救助老人过程中,因救助而被勒索的好人团体所受到的损害,以及看见了却不敢去救助的真相。这个朴素而直接的叙述,值得我们深思。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The Double》是一部试验性的小影片,他试图把舞台和影片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相融合,使人们感受到一种陌生的美学感受,从而为影片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启示。

不断更新的影片技巧,以及舞台自身所具有的反思意味,为实验性短影片的创造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本片运用了戏剧手法,突出了“扶老却遭骗”这个比较严重的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身为影视作品的创作者,应该继续开展试验和创新,把电影技术和人文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制作出更多大众喜欢的电影,推动我们国家的电影事业。

参考文献:

[1]黄珞《戏剧化电影风格简论——以电影〈狗镇〉为例》

[2]王玥《影视剧与舞台剧的姻缘》

[3]张伟《〈1917〉:“一镜到底”的时空构建与叙事解读》

[4]毕若凡《两个我——以拉康的“镜像理论”解读电影〈夜以继日〉》

0 阅读:5

陆凯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