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美国爸爸:2万越美混血儿的悲惨命运

洋凝说国际 2023-09-22 14:47:45

解放西贡

1985年,越南举办解放西贡十周年庆祝会,邀请了200多名西方记者前来报道盛况。

虽然越南当局提前对市容市貌进行了整治,将影响国家形象的人关进郊区或乡村的收容所,但细心的记者们还是发现了生活在胡志明市街头(西贡解放后改名胡志明市)的越美混血儿。

在记者的镜头里,越美混血儿的相貌带有明显的美国人特征,他们无家可归,流浪街头,营养不良,栖身在搭建的窝棚里,以沿街叫卖香烟、口香糖和糖果养活自己,生意不好的时候他们以盗窃、乞讨为生,时常遭受路人的咒骂和殴打。

越美混血儿的新闻传到美国,深深刺激了美国人的神经,触动了包括越战老兵在内的美国人的良知和同情心。

这些孩子的悲惨命运,与其说是越南当局造成的,不如说是美国造成——如果没有当年那场战争,就不会有这些孩子,如果这些孩子没来到这个世界,他们就不必体验这苦难一生。

01

越南本来就是个贫弱的农业国家,抗日、抗法、抗美几十年战争打下来,国家一贫如洗。

战争期间,大量越南青壮年男人参军,照顾家庭和种地生产的重任,落到了女人头上。

农村没什么产业,仅靠种地收入,养活一家人都很困难,为了增加收入,女人们背起行囊涌入了西贡、岘港等大城市。

相比农村,大城市遍地都是赚钱的机会——美军驻扎大城市,带动很多产业的畸形火爆,尤其是服务业。

从1961年卷入越南战争,到1975年从越南撤军,美军在越南长达14年之久,最高峰时期,在越美军兵力达54万人。

美国大兵手里有的是美元,他们要抽烟、要喝酒、要吃零食喝咖啡、要娱乐放松happy。旺盛的需求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美国大兵需要什么,越南人就卖给他们什么。

这是市场经济,更是人性使然。

60年代西贡

于是,很多越南女人在美军驻扎地附近摆摊,售卖烟酒、水果、零食,有本钱的,可以开咖啡店或酒吧,有文化或者技术的,甚至可以进军营从事后勤工作,这种情况不多。

除了正常生意之外,还有很多女人做起了三陪生意,向美军提供性服务。据统计,60年代后期,南越性工作者人数高达50万人。

当然,也有一些越南女人与美国士兵建立了正常的恋爱关系,这种跨越国家、种族的恋爱关系,往往随着战争的结束而走向尽头。

最后,还有少数美军骚扰、强暴驻地附近的越南女人。

美国人和越南女人

不管合法还是非法,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越南女人与美军的结合产生了大量越美混血儿。

南越政权存在期间,因其亲美且思想开放,越美混血儿的处境还行——很多人甚至以和美国人攀上关系而自豪。

1975年4月底,南越灭亡,越南一统江湖,越美混血儿及其母亲们的处境急转直下。

越南和美国战争多年,双方有着血海深仇,越南女人和敌人私通生子,等同于“通敌者”,越美混血儿则被越南当局视为国家的敌人——敌人之子。

美国大兵和越南女人

相比较南越而言,北越思想更保守、更传统、更讲究贞洁观,对越美混血儿及其母亲们的容忍度极低,在掌握政权的北越人看来,越美混血儿是杂种,其母亲则是放荡肮脏的女人,两者都是民族的耻辱,是最“刺眼”的存在。

02

1975年9月,越南当局决定对资本主义的南方进行大改造,以霹雳手段没收前南越政权商人、军人、政府职员以及支持和同情南越政权的普通民众的房屋和财产,将其强制迁往位于柬越边境的“新经济区”开荒种地,接受劳动改造。

越美混血儿也在改造之列,他们被没收了财产,被剥夺了平等的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甚至被剥夺了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彻底沦为社会边缘人群。

越美混血儿外貌有白人或黑人特征,在人群中往往一眼就能被认出来,想低调都不行,而一旦被认出来,那就惨了——谁都可以咒骂他们、毒打他们、虐待他们。很多女性混血儿小小年纪就被侵犯怀孕。

孩子们被排斥、歧视、虐待,母亲们的待遇也差不多。

传统社会没有多少温情脉脉的温良恭俭让,更多的是以强凌弱人踩人的丛林法则,家中没有男人,单亲妈妈注定被欺负,带孩子回到娘家,不是被赶出家门就是被要求断绝关系,原因是丢人,让家族蒙羞。

为了回归社会、正常生活,很多母亲通过给混血孩子化妆来掩饰他们的外貌特征,黑的漂白,白的涂黑,实在无法掩饰的,就把孩子藏匿起来、送人、甚至丢弃。

总之,越美混血儿不仅是越南传统家庭的弃儿,也是越南国家的弃儿,他们小小年纪就受尽冷眼与嘲笑,受尽贫困与迫害,没有感受过多少家庭和家人的温暖。

七八十年代的河内

另一边,美国对越美混血儿是什么态度呢?

从越南撤军后的几年里,美国社会饱受越战后遗症困扰,人们往往不愿提和越南有关的事,关心越美混血儿的人和机构很少。

而那些与越南女人生下孩子的美国大兵,要么重新组建了家庭,要么有选择地遗忘了当年。

极少数美国父亲有意接回遗留在越南的孩子,但人微言轻,冲破不了现实的阻隔——美国和越南没有外交关系,孩子在哪儿、什么情况,一切都是未知。

越南对南方的改造,迫使上百万南越人“投奔怒海”,这些人驾驶简易的破船,怀着绝望的心情离开越南,逃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具体情况我在一文中讲过)

逃亡的越南船民

简易的破船抵抗不了海上的风浪,也无法长途远航,更何况当时东南亚还有海盗出没。结果,超过40万人死于这场大逃亡。

惨痛的人道主义灾难,引来了联合国的介入。1979年5月,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与越南当局启动了“有序离境计划”,帮助想要离开的越南人“有序离境”。

03

联合国很多时候只是个协调机构,它无法接收难民,接收难民的活还得具体国家来分摊,比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根据“有序离境计划”,有三类越南人可以迁居美国:一是与美国人有完整家庭关系的越南人,二是在美国驻越机构工作的前雇员,三是与美国公民有密切关系的越南人,包括美国公民在越南的孩子及其直系家庭成员。

计划启动后,美国驻泰国大使馆和驻胡志明事办事处,受理了超过52.3万越南人的申请,其中几乎一半的人通过申请前往美国。

离开的人确实不少,但离开的越美混血儿不多。

原因很复杂,首先是越美混血儿的身份问题。

越南当局认为他们不是难民,不能通过难民救济渠道去美国,美国坚持认为这些孩子被迫害,就是难民。

双方争执不下,导致很多后续流程没法进行。越南当局甚至一度单方面终止计划。

其次,手续繁琐,审批拖沓。再好的计划都要靠人执行,越南当局不积极、不配合,事情就推进不下去。

以前经常听说,国人去越南过关的时候需要塞小费,否则会遭到各种刁难,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种情况。

同理,在“有序离境计划”执行中,越南办事人员普遍索贿,想离开的人,每人需交十两黄金或者1000-1500美元的离境费。

没钱,可以联系海外的家人、亲戚、朋友汇过来。不交钱,别想走。

最后,信息不畅通。城市的人在获得信息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他们知道这个计划,知道找谁申请以及如何申请,农村地区信息闭塞,有好事很多人也不知道,轮不上。

重重关卡筛下来,能够顺利离开的多是有钱、信息灵通的人。

混血儿

截止1988年,只有4000名越美混血儿通过“有序离境计划”移居美国。

针对“有序离境计划”的困境,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亚美儿童法》,法案规定:父亲是美国人,于1950年--1982年10月22日出生在韩国、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的孩子,可以通过优待条件移民美国。

显然,这个法案比“有序离境计划”高大上的多,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内,只要有美国爸爸,就可以走优待条件移民美国,这意味着所有越美混血儿都有移民美国的权利。

有权利并不意味着权利能实现,当时美国和越南没有建交,正常的移民渠道走不通,而且法案规定只允许越美混血儿本人移民,他们的母亲、兄弟姐妹被排除在外,这很不现实。

为了弥补法案的漏洞,1984年里根政府宣布3年内通过“有序离境计划”,接收所有越美混血儿及其家属。这相当于用行政命令给越美混血儿及其家属移民美国开绿灯。

但,这还不够。

04

十年过去,美国社会已渐渐从越战的阴影中走出来,越美混血儿的消息,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所知道。

尤其是1985年记者在胡志明市街头拍摄到原生态的越美混血儿,将其苦难生活做成纪录片在电视上播出,使越美混血儿成为美国社会广为人知的公共话题。

许多媒体、爱心人士以及越南老兵奔走呼号,呼吁制定更宽松的政策,帮助这些孩子“回家”,在民意的推动下,1987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亚美儿童回家法》。

《亚美儿童回家法》规定,1962年1月至1976年1月1日出生的越美混血儿及其直系亲属可以移居美国,拥有完全的美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还是难民身份,不是美国公民)。其修正案规定,直系亲属包括越美混血儿的母亲、配偶、子女、兄弟姐妹以及继父。

一人混血,全家赴美。

美国这边OK了,越南那边什么态度?

1986年黎笋死后,越南开始改弦易张,放弃革命路线,搞革新开放——这离不开美国的支持。越南当局主动要求改善和美国的关系,加紧与美国接触。

1987年8月,美国总统特使约翰·维西访问越南,维西告诉越南人:想改美越关系,可以,但越南必须配合美国搜寻越战时期美军失踪人员,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释放前南越政权的官员及其家属,允许他们移居美国。

越南一改之前强硬的态度,表示这些都是小Case,愿意全力配合。

风向变了,越美混血儿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以前他们是人见人嫌人人都能踹一脚的垃圾,现在他们成了抢手货——这不是行走的“入场券”吗?

与越美混血儿结婚,或者收养越美混血儿,就能成为他的直系亲属,获得移居美国的资格。

很多人开始与越美混血儿攀亲戚,甚至花高价购买越美混血儿,扮作其家属移民。

人性的丑恶,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越来越多的冒充者,引起了美国面试官的注意,从最初的随手过到后来的严格审核,越美混血儿申请的通过率从90%逐渐降到了5%-15%。以至于很多真正的混血儿及其亲属在面试时被卡。

普遍作假的代价就是,信任成本增加,准入门槛变高,运行效率降低,生态恶化,真的假的一起倒霉。

05

为了帮助越美混血儿回家,美国成立了专门的难民安置办公室,负责考察和搜集越美混血儿的信息,联系国内各界确定安置地点,与越南方面沟通,制定具体办法。

面试地点在胡志明市,为了解决偏远地区越美混血儿的交通和住宿问题,美国与当地旅行社合作,为他们提供交通工具,美国还在胡志明市建立了专门的转运中心,偏远地区和无家可归的越美混血儿可以入住。

符合迁居美国的混血儿及其直系亲属,办理移居交通费、食宿费、体检费、手续费、材料费等等,谁来支付?当然是美国——按每人140美元的标准支付给越南政府。

越南办事人员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们收了这140美元后,还继续向混血儿及其直系亲属收费,不仅如此,在具体办事过程中,他们还要收好处费,不给他们就故意拖延办事流程。

据美国方面统计,1982-1994年期间,共有77032名越美混血儿及其亲属进入美国。

21世纪初,越南统计资料显示,约有21000名越美混血儿通过各种途径去了美国,有400人因为种种原因留在越南。

离开越南、移居美国就能过上好日子?未必。

前文说了,越美混血儿是社会边缘人群,没怎么接受教育,文化水平很低,很多人从小被歧视虐待,童年创伤导致他们心理和人格不健全。

到了美国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生存技能都存在问题,虽然美国为越美混血儿提供语言和技能培训,但这些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

至于美国爸爸,那就更别提了,有了家庭的多避而不见,没有家庭的见面也很尴尬,彼此除了血缘关系没有任何交集,而美国人并不怎么看重血缘关系。

侥幸能团圆的家庭,也存在语言文化隔阂、生活方式差异、价值观冲突的困扰,想要彻底融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漫长的时间。

为了寻求温暖,越美混血儿更倾向于生活在越南裔社区,毕竟语言文化一样。

然而,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不是激动的眼泪,而是痛苦的眼泪。

越南裔自认为在鄙视链的上端,看不起越美混血儿,在美国他们不敢虐待混血儿,但歧视无处不在。

融不进白人社会,也融不进越裔社会,越美混血儿依然是边缘人群,他们不得不从事最苦最累工资最低的工作,过着贫困的生活,不少人自暴自弃,误入歧途,加入帮派从事毒品、色情活动。

06

1995年,美国和越南正式建交。

为发展经济,越南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吸引越裔和越侨回来投资建厂,或者寻根探亲。

2000年克林顿访越

2009年,为了进一步吸引海外越裔和越侨回国投资,越南宣布承认双重国籍,这意味着越美混血儿可以同时拥有美国和越南国籍。

昔日的被赶走的“敌人之子”,如今又迎回来奉为座上宾。

历史,总是让人唏嘘。

0 阅读:3

洋凝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