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搜索引擎的关联词
上次谈张作霖敢不敢惹杜月笙,解释了卢永祥不是张宗昌的小弟。
很快有人指出:卢永祥即便不是张作霖、张宗昌的小弟,但一定是孙传芳的小弟。
理由是,孙传芳是五省联军统帅,卢永祥只是浙江督军,这大哥与小弟的关系,跑不掉。
卢永祥真惨,一个辈分这么高的军阀,却老有人介绍张宗昌、孙传芳这些小辈给他当大哥。
卢永祥要是真认孙传芳当大哥了,这绝对是北洋军阀团体里的笑柄。
这就好比《古惑仔》里基哥认陈浩南当老大,尊卑秩序,荡然无存。
《古惑仔》剧照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卢永祥在北洋军阀中没什么存在感,偶尔被提及,也是沾了儿子卢小嘉的光——和黄金荣为女人争风吃醋。
不得不说,这种认知肤浅了。
卢永祥盘踞淞沪9年,占据浙江5年,长期控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1920年皖系崩盘后,卢永祥成了皖系硕果仅存的实力派,在直系三面包围中坚挺了4年。
期间,他与广东孙中山、东北张作霖结成了反直三角同盟,振臂高呼省宪自治,对抗直系武力统一,抨击曹锟贿选祸国,赢得了很高的人望,是一时风云人物。
由卢永祥主导的江浙战争,直接引爆了第二次直奉战争,进而形成了张作霖雄霸北方与孙传芳席卷东南的格局。
作为节奏大师,卢永祥的这波操作加速并改变了北洋历史的走向。
卢永祥实力不如曹琨、吴佩孚、张作霖以及后来的张宗昌、孙传芳,但资历上他挨着曹锟。
卢永祥
1911年北洋第三镇统制(师长)曹锟丁忧,时任第五协协统(旅长)卢永祥,作为备胎暂时代替曹锟的统制职务。这时,张宗昌还在海参崴当警察,孙传芳还在王占元手下当营长。
总之,卢永祥是根正苗红、资历颇深的北洋军阀,是北洋军阀混战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势力。
01
严格来说,卢永祥一生只跟过两个人,一个是老袁,一个是老段。
老袁就不说了,北洋共主,老板。
袁死后,北洋团体分裂,卢永祥拜了段祺瑞的码头,成了皖系的一员。
此后,无论皖系兴盛还是衰落,卢永祥都没有改换过门庭,一直留在皖系阵营里。
卢永祥的一生,除了参军实现阶层跨越之外,没有太过传奇的东西,他头脑清醒、性格谨慎,没什么花边新闻。这导致他在军阀中不出众,缺乏话题素材,没有存在感。
卢永祥早年经历比较模糊,正史记载,他生于1867年,山东济阳人,父辈是农村塾师,有一定文化。
从年龄上看,他比段祺瑞小2岁,比曹锟小5岁,比张作霖大8岁,比吴佩孚大7岁。
至于张宗昌、孙传芳、冯玉祥、李景林等,都是19世纪的80后,属于北洋小字辈了。
也有人回忆,卢永祥父子不是文化人,而是文盲,父子俩外出逃荒期间,一起入伍,后来父亲所在的部队调走,父子俩因不会写信而渐渐失去了联络。
卢永祥成为初级军官后,曾找过父亲,但没找到,后来卢永祥发达了,每每和身边人谈及父亲失踪的事,都悲痛万分,认为这是一生的遗憾。
1884年,17岁的卢永祥进入北洋随营武备学堂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当算学助教。
1895年,老袁小站练兵,到处网罗军事人才,卢永祥加入新建陆军,任步兵学堂教习。
袁世凯小站练兵(剧照)
从这一点来看,他应该有一定文化。至于这个文化是入伍前学的,还是入伍后学的,不得而知。如果是入伍后学的,那只能说他学习能力太强悍了。
新建陆军不断壮大,发展成北洋六镇,为底层兵官向上流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卢教习在教学岗位上没干多久,就转到了军官岗,任哨长(连长),此后随着老袁的升迁而节节高升。1911年4月,卢永祥升任北洋第三镇第五协协统,驻防奉天新民屯。
02
辛亥革命爆发后,卢永祥随曹锟从东北赶往山西,镇压革命党起义,卢永祥攻破了娘子关,并在1912年1月初占领了太原,迫使山西都督阎锡山率领部分革命军逃往晋北。
娘子关一战打得比较艰难,据景占魁《阎锡山传》所说,北洋军畏难不前,曹锟、卢永祥各用腰刀斩杀了十几人,才迫使军队返回战场,在付出了不小的伤亡后才拿下娘子关。
占领太原后,卢永祥为报复、为立威、也为奖励士兵,纵兵劫掠,搜刮杀戮,祸害了不少地方,山西赵城民众甚至用铁铸了一个卢永祥跪像,上书“汉族之贼,满清之奴”。
卢永祥享受到了秦桧的待遇,难得啊。
然而,这些劣迹并没有影响卢永祥升官。
不久,老袁与孙文达成交易,将山西还给阎锡山,卢永祥率军离开太原,升任第二十镇统制,驻防奉天。
当时,奉天军政大权逐渐落到了张作霖和冯德麟手中,这俩地头蛇强烈反对卢永祥插进来。
老袁刚登大位,需要奉天实力派支持,于是把卢永祥调到了北苑,任陆军第五混成旅旅长。
从师长降到旅长,卢永祥明显吃了亏。
这一切,老袁都看在眼里,经过一段时间考察,老袁对卢永祥作了安排——卢部扩编为第十师,卢任师长。
袁老板用实际行动告诉小卢:不要计较眼前得失,是你的终归是你的。
1914年,一战爆发,日本对德宣战,日军围攻驻青岛德军,卢永祥率部开赴济南,维持局外中立,露了一回脸。
一年后,老袁的亲信、上海镇守使郑汝成,被革命党人陈其美策划刺杀。
郑汝成被老袁誉为“东南柱石”,是老袁威慑、控制东南各省的急先锋。
结果,这个柱石塌了,老袁震怒不已。
为加强对上海的控制,老袁将松江、上海两镇守使合并为松沪护军使,直接隶属于中央,任命杨善德为松沪护军使,卢永祥为副使,何丰林为上海防守司令。卢永祥率领第十师进驻上海,以铁腕手段镇压革命党。
落款:松沪护军使卢永祥
1915年进驻上海,使卢永祥在政治上跃上了一更大的平台。
杨德善快六十的人,手下人马不多,因此卢永祥这个兵强马壮的副使说话很有分量。
2年后,杨善德升任浙江督军,卢永祥转正为护军使,其亲信何丰林升任副使。
又过了2年,杨善德病死,卢永祥升任浙江督军,何丰林转正为护军使。
发现没有?三人的官职形成了很有意思的接龙关系。
03
老袁在世时,对部下防得紧,手下们不敢明目张胆地拉帮结派,虽然小圈子一直都有,但远未严重到分派的地步。
1918年护法战争,随着两巨头段祺瑞和冯国璋明争暗斗,下面的人开始站队,支持段祺瑞的人成了皖系人马,支持冯国璋的人成了直系人马。
其实直皖本是一家,除了骨干分子之外,其他人站位并不坚定,随形势变化而摇摆。
杨善德、卢永祥以及何丰林都跟了段祺瑞,均是皖系骨干分子。
大树底下好乘凉。有老段撑腰,三人权势随皖系走上巅峰而水涨船高,也随着皖系崩盘而陷入危险境地。
1920年直皖大战,皖系战败,段祺瑞黯然下野,皖系土崩瓦解。
直皖大战发生在京畿一带,而直皖两系的地盘犬牙交错,因此战争没有波及到浙江。
卢永祥虽然躲过一劫,却在战后陷入了直系包围之中:江苏齐燮元、江西陈光远都是直系人马,福建李厚基本是皖系,战后逐渐投靠直系,安徽是皖系的发源地,战后安徽督军倪嗣冲下野,继任督军张文生面对直系强大压力,态度暧昧。
四个邻省中,以江苏对浙江的威胁最大。
本来,上海在行政上属于江苏管辖,但老袁把上海划出来设置了松沪护军使,护军使直属中央,不受江苏督军管辖。
这么做既是加强对上海的控制,也是为了牵制首鼠两端的冯国璋。
此后,上海一直掌控在皖系手中,这让历任江苏督军冯国璋、李纯、齐燮元耿耿于怀,一直图谋收回上海。
1920年上海街景
1920年,李纯暴毙,继任江苏督军齐燮元上台后声称:上海是我们江苏的一部分,一定要夺回来。卢永祥针锋相对地表示:上海是浙江的门户,我们一定要保持。
齐燮元争夺上海,从小了说是实现历任江苏督军收回上海的夙愿、壮大自己的实力。往大了说,这是直系彻底消灭皖系、掌控东南各省的重大战略。
然而,直系两大领袖曹锟和吴佩孚都不同意齐燮元动手。
除了当总统外,曹锟没什么进取心了,直系军政大事多是吴佩孚在处理,吴佩孚认为直系最大的敌人是关外的奉张,其次是西南军阀,直皖本是一家,团结皖系可以壮大北洋声势,助力武力统一。
因此,他不仅反对齐燮元搞卢永祥,还想用副总统一职把卢永祥拉过来。
北洋时代,大总统经常翻车,副总统转正机会很大,但卢永祥还是拒绝了。
副总统听起来很拽实际很鸡肋,转正的机会虽然大,但转正后翻车的机会也大,黎元洪、冯国璋都是前车之鉴。
04
迫于直系内部掣肘、外国势力反对以及民意力量制约,齐燮元与卢永祥之间虽然多次隔空互怼,搞军备竞赛,但都没有引发军事冲突,反而在社会各界压力之下,于1923年签订了《江浙和平公约》。不久,安徽、江西都与浙江签订了类似的和平公约。
卢永祥当然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废纸一样的和平公约上,否则他挺不到今天,卢永祥的对策是这样的:外交上与其他反直系势力结盟,政治上高唱联省自治。
直系的敌人有哪些?首先是奉张,其次是广东的孙文,还有西南的那些地头蛇。
经过频繁信使往来,反复磋商谈判,卢永祥与张作霖、孙文结成了反直三角同盟,约定政治上相互呼应,军事上攻守同盟。
卢永祥认为,国家已经分裂了,解决的路径是由分裂到分治,再从分治合成统一。
具体而言,就是各省先制定本省宪法,管好自己一亩三分地,等局势稳定了,各省派代表召开联席会议,成立全国性的联省自治政府。(核心内容拷贝了美国联邦制)
卢永祥高唱联省自治有两层意思,一是各省和平相处,二是中央不要再对地方指手画脚。
联省自治一旦实现,绝对是军阀们合法割据的灵丹妙药。卢永祥大声喊出来之后,陕西陈树藩、湖南赵恒惕、广东陈炯明、贵州卢焘、湖北王占元、四川刘湘等,纷纷响应。
晚年卢永祥
吴佩孚笃信武力统一,最讨厌谁提联省自治,谁提就要和谁急眼,但这么多诸侯集体起哄,他也顾不过来,只能慢慢收拾。卢永祥这一招间接分散了直系火力。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一股计划之外的力量突然闯入,打破了来之不易的江浙和平现状, 进而引发了直系与反直三角同盟之间的大决战——第二次直奉大战。
1924年,直系派孙传芳和周荫人进军福建,驱逐了福建地头蛇臧致平和杨化昭。臧、杨率领一万多人撤到了浙江。
在段祺瑞的指示下,卢永祥收留臧致平和杨化昭所部,将其改编为浙江边防军,驻扎在闽浙皖赣四省毗连的开化、淳安一带。
卢永祥凭空增加一万多人马,还摆在敏感地区,让邻居们很不安。
老卢,你啥意思?咱们可是签了约的(浙江与江苏、安徽、江西分别签订过和平公约,规定不得容留、收编“客军”),别玩火。
他们一致要求卢永祥解散这支军队,但遭到卢永祥拒绝。
“臧杨入浙事件”犹如一根导火索,嗤嗤冒烟,点燃了火药桶。
双方都积极备战,准备大干一场。
051924年9月1日,孙传芳率先对浙宣战。2天后,齐燮元的苏军进攻浙江,战争爆发。
江浙战争引起了连锁反应:卢永祥通电讨伐曹锟,孙中山、段祺瑞、张作霖根据盟约,分别通电讨伐曹吴。作为回应,直系各堂口负责人及外围地头蛇们等纷纷通电,支持政府讨伐叛乱。
一场地方战争演变成了全国性的大混战,江浙战争只是大棋盘中局部战役,由于卢永祥是主角,因此我们只聚焦江浙战争。
苏齐方面,联合了安徽、江西、福建三路人马,总兵力8万余人。
浙卢方面,汇合了上海、由闽入浙的部队,总兵力9万余人。
苏齐的战略是兵分两路,齐燮元统帅北路,孙传芳统帅南路,两路进兵,前后夹击。
浙卢的战略是北攻齐燮元,南防孙传芳。
北线,双方势均力敌,很快就打成了僵持状态。
《直奉大战》剧照
9月8日,南线的孙传芳瞅准机会,劝降了浙军仙霞岭守将,兵不血刃进入浙江,卢永祥大为震惊,急调预备兵力去堵截孙传芳。
孙传芳把福建让给周荫人后,急需搞一块地盘发展,为了收买浙江民心,他狠抓军纪,与民秋毫无犯,而且他的军队战斗力就本来不弱。
卢永祥派来堵截的军队显然不是孙传芳的对手,被孙军追着一路猛打,浙卢的整个南线垮了,孙传芳大军逼近省城杭州。
浙军主力在北线和齐燮元鏖战,卢永祥抽不出援军,无奈之下,他决定把军队集中到北线力保上海,等待张作霖打败吴佩孚之后,再来给自己解围。
9月19日,卢永祥撤离杭州,跑到了上海龙华。
9月25日,孙传芳率领大军进入杭州,不久他率军北上,与齐燮元夹击浙军,浙军连战连败,松江、嘉定、青浦相继失守。
10月12日晚上,卢永祥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作战方略。部下陈乐山认为苦战无益,劝卢永祥急流勇退。
陈乐山的第四师建制最完整,说话分量也最重,他这么一说,卢永祥就觉得完了。
臧致平和杨化昭大骂陈乐山,说官兵尚有三万,为何不能再战?
卢永祥想来想去,认定大势已去,决定通电下野,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跑路日本了。
如果卢永祥再顶下去,能不能等到张作霖大军来解围?
答案是等不到。
卢永祥跑路的时候,直奉大战进入最关键时刻,双方大军在山海关杀得昏天暗地,等奉军击败直军大举南下,已经到1924年底了,卢永祥哪能再顶2个月?
卢永祥在日本没待多久,因为张作霖击败直系后把段祺瑞捧了出来,段祺瑞手下无人,就把卢永祥叫了回来。
胜利者的聚会:从右往左依次为张树元、杨宇霆、卢永祥、段祺瑞、张作霖、冯玉祥、梁鸿志,后排为吴光新
11月12日,段祺瑞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任命卢永祥为苏皖宣抚使,张作霖也很给面子,将张宗昌、韩麟春所部交给卢永祥指挥,南下报仇。
卢永祥率领张宗昌、韩麟春以及皖系旧部吴光新大举南下,齐燮元顶不住,跑路去了日本。
复出之后的段祺瑞,受制于张作霖和冯玉祥两大巨头,日子很不好过。
以此推之,作为皖系骨干的卢永祥日子肯定也不好过——卢永祥真的能指挥得动张宗昌和韩麟春吗?手底下没有直属军队,任你官职再大说话会有多大分量?
随着段祺瑞和张作霖闹掰,卢永祥也被奉军排挤走了。
下野后,卢永祥寓居天津,潜心礼佛,基本不问世事,没事的时候他常去找大哥段祺瑞(段下野后也住在天津,两人隔得很近)下棋喝茶,过着悠哉悠哉的退休生活,直到1933年病逝。
卢永祥去世前3个月,日军击败东北军何柱国所部,占领山海关。卢永祥听闻何部在冰天雪地中孤军抗敌,在报纸上发文:外辱日迫,风云紧急,前方将士,枕戈喋血,积雪洹冰,良深轸念,鄙人年力就衰,不能负弩前驱,深为愧惭······
他买了6000双毛袜送给前线将士,表示:浅浅微物,用以抒意。
可见,卢永祥还是有民族气节的,对比他的老对手齐燮元后来落水当汉奸,卢永祥的境界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