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一个普通针线包,无意中暴露它主人的“传奇一生”

笔尖的话 2021-08-03 16:55:20

说到我国的近代史,相信每一位喜欢历史的读者朋友们都不会陌生,那两百年的时间,简直可以说得上是我们中华民族在进入到近代以来最灰暗的时代。

也许正是因为时代的灰暗,无数英雄一般无二的人物身上散发出的点点萤火,就显得那么的明亮、炽热。乃至于到了现在,这点点的光火依旧在指引着我们的脚步,令我们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而今天我们要说的,也是这万千荧火中的一颗。

乞丐婆投身地下情报员

一九四一年冬天,一连串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睡梦中的朱文起,她先是警惕地四下张望,在确定了没有人注意到之后,朱文起才静悄悄的走到了门前,在经过了简单的询问之后,朱文起打开门,将那个深夜敲门的人放了进来。

这个深夜跑到朱文奇家来的人是朱文起的外侄,叫做游文斋,他是一名地下党员。在那个鬼子肆虐中华的年代里,正是一名名如游文斋这样昼夜潜伏在“敌占区”内的地下党员们传递出了一条条情报,拯救了不知道多少军人的身家性命。

而游文斋之所以在这个下着雪的夜晚还来找朱文起,原因自然也不会这么简单。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游文斋决定将这位以乞讨和做针线活谋生的婶子也发展成地下情报员。这一次游文斋来找朱文起,正是游文斋要交给朱文起的第一条情报。

记得在游文斋第一次向朱文起说地下党的情报线路时,朱文起还有些胆怯,担心自己这个不识字的老婆子没法完成情报传递的任务,可经过游文斋的讲解和教授之后,朱文起了解到情报传递只需要把情报顺利送到就算完成之后,毅然加入了地下情报组织。

这一次要传递的情报很简单,只需要朱文起将一封“密信”送到县城里的地下联络点就算是圆满完成。游文斋在把情报交给朱文起之后,为了不引起日伪军的注意,便连夜离开了朱文起家。在拿到了密信之后,朱文起想了又想,始终没有想到怎么才能把密信送到,最后,朱文起想到了自己的针线包。

在那个穷苦的时代,一个穷苦女人的身上带着针线包是很正常的事,所以,把情报放在针线包里是最不容易起疑的,而经过了半个晚上的准备,情报被藏的严严实实。就这样,朱文起的第一个情报传递的任务就这样顺利完成。

特批入党

从一九四一那个风雪交加的夜里开始,朱文起便开始了她传递情报的生涯,到一九四二年开春的这几个月里,其他情报员们逐渐与朱文起这名穿着破烂衣衫、拄着木拐的老妇人熟悉了起来,在他们眼中的朱文起,俨然已经成为了“金牌情报员”。

四二年的春天,定陶县特别支部改设为定陶县县支部,为了能够更好的为组织传递情报,朱文起主动申请担任了县委情报组织和各区大队的联系工作,不仅如此,朱文起还兼带负责起了鲁西南地下委员会与军分区的情报交流工作。

在负责工作期间,朱文起不仅能做到准时把情报送达联络点,更是在日伪军的眼皮子底下联系起了打入了敌人内部的党员。当时,日本侵略者在“敌占区”内修建了大量的土楼和碉堡,并且派了大量的日伪军驻扎在碉堡中。

面对着数量不明且占据了有利地势的日伪军,我军数次行动都因暴露在碉堡内敌人的视线中而失败。最终,鲁西南军分区认为,必须要找个机会拔除掉几颗“钉在路中间的钉子”,以避免部队发生更多的伤亡。

而这一天,也在地下情报人员的仔细搜罗中找到了机会,同时情报员收到消息称,日军将要在六月二十四日下午对田集地区发起“大扫荡”,为了能够更快更安全地把情报送到,朱文起按照惯例系上了针线包,把情报塞到了针线包最底下,匆匆出了城。

好在朱文起已经足够镇静,在没有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就将情报送到,也正是因为情报的顺利送达,生活在田集地区的我军部队和老百姓们才能做足准备,在侵略者的扫荡下幸免于难。

事后,为了表彰朱文起的英勇行为,鲁西南军分区破例向上级写了推荐信,推荐朱文起加入我党。从这一年起,已经年过半百的朱文起正式成为了我党的一名光荣党员。

胜利后的隐姓埋名

随着战争稳步走向胜利,朱文起的事迹也就渐渐失去了隐藏起来的意义,和当年那些活跃在鲁西南地区的地下情报员们一样,朱文起也以英雄的身份走到了阳光下,看着那面鲜艳的红旗在大风中猎猎作响。

为了表彰朱文起在战争中做出的卓越贡献,也为了感谢她的付出,新成立的国家机关在经过了商讨过后,决定对朱文起授予“特等功臣”的荣誉。

回忆着旧社会中经历的种种,这个曾在日伪军的盘查中冷静沉着的老妇人,在面对党和国家对她的肯定面前,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建国后,国家本来是为朱文起安排了一份轻松舒适的工作的,但朱文起却始终认为,这些工作岗位应该留给那些在战场上受伤致残的孩子们来做,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有一个好的前途,还能够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而当工作人员问到她怎么办的时候,朱文起却笑着说道:“我一个老婆子,有几块地种着,不饿肚子就心满意足啦。”带着浓重口音的话语令在场的工作人员们几乎难以控制情绪,面对朱文起这样即使把生命交给了国家,却依旧不愿对国家有所索取的英雄,没有人能不感到崇高。

离开后,朱文起回到了定陶县的老家,过上了她曾过的半生生活。直到她去世,朱文起都不曾将这段经历讲述出去,而那个曾被用来放置情报的针线包则被菏泽市的革命纪念博物馆收藏了起来,这小小的针线包背后是一个传奇人物的故事,非常感人。

结语

纷乱的战火已离我们而去,和平安定的花朵早已开遍中华大地,响彻大江南北的歌谣取代了遍野的苦痛哀嚎。

但曾受压迫、受奴役、受欺凌的过去不能因此被忘记,那面高高飘扬着的五星红旗的红,正是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中牺牲的同胞、英烈们生命的颜色。正是因为有着一个个如朱文起这样的英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能如此的安逸祥和。

博物馆一个普通针线包,无意中暴露它主人的“传奇一生”

为什么博物馆中会有破烂的针线包?背后的故事让人落泪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笔尖的话

0 阅读:7

笔尖的话

简介:一支笔,几句话,穷尽天下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