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解读——僖公十九年

左传解读 2024-03-08 06:08:13
僖公十九年宋襄公杀鸡骇猴欲霸诸侯 楚成王移花接木暗主诸夏  【经】十有九年春,王三月,宋人执滕子婴齐。 【传】十九年春,遂城而居之。 宋人执滕宣公 僖公十九年春天,经中记载三月之时,宋国人拘捕了滕宣公滕婴齐。传中没有更多的解释,但从此事可以看出宋襄公确实把自己看作是诸侯的老大了,说你有罪,你便有罪,有罪就可以随意拘捕你。至于是什么罪,经和传都没有说,但从去年伐齐的行动来看,大概是宋国也让滕国一块去,但滕国拒绝了,所以惹恼了宋襄公。 传中接着去年冬的事,接着补充秦国之事,去年冬天,秦国人占了梁国的空城,于是就在那里筑城住了下来。为什么有城还要再筑呢?完全住人家的城好像在道义上说不过去,于是自己再扩大规模,到时也有理可讲,我住的城我也修建了,我住在我修的城里有什么错吗?这一句是和去年冬天的事连在一起的。 【经】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鄫子会盟于邾。己酉,邾人执鄫子,用之。 【传】夏,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属东夷。司马子鱼曰:“古者六畜不相为用,小事不用大牲,而况敢用人乎?祭祀以为人也,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谁飨之?齐桓公存三亡国以属诸侯,义士犹曰薄德。今一会而虐二国之君,又用诸淫昏之鬼,将以求霸,不亦难乎?得死为幸!” 僖公十九年夏天,经中记载了三件事。第一件,夏六月之时,宋公、曹人、邾人在曹南这个地方会盟。第二件,鄫子与邾子会盟。第三件,在六月己酉这一天,邾子拘捕了鄫子,并把他作祭祀之物给杀了。 这三件事实际上是有联系的,六月之时,宋襄公召开诸侯盟会,鄫子实际上也是想参加的,没赶上;或者是等人家盟会完了,他后悔了,所以才又跑到邾国去说明情况,希望邾国向宋襄公美言几句,结果这个邾子直接把他抓了起来。 传中详细解释了最后一件事。邾文公把鄫子抓起来以后报告了宋襄公,宋襄公就让邾文公杀了鄫子祭祀次睢的土地神,他想以这种杀鸡骇猴的手段来迫使东夷之国来归附自己。我们看宋襄公想成为老大已经想疯了。 当时司马子鱼说:“古时候连六畜都不能用来相互祭祀,小的祭祀不杀大的牲畜,何况敢用杀人来祭祀呢?祭祀的本质是为了人民。而人民,是神的主人。现在杀人祭祀,那有谁来享用它呢?齐桓公保存了三个被灭亡的国家使诸侯归附,义士还说他薄德。现在搞了一次会盟却侵害两个国家的国君,又用杀人来祭祀恶邪昏乱的鬼神,想以此来求取霸业,这不是很困难吗?我看你能得到善终就算幸运了!” 司马子鱼就是宋襄公的哥哥公子目夷,当年宋襄公要把君位让于目夷,但目夷坚辞不受,先任统帅左师之职,宋国是在子鱼的治理下一步步强大起来的。后来子鱼做了宋国的司马。宋襄公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司马子鱼的担忧,这个子鱼是又一位具有人本思想的政治家,他说人是神的主人,你杀了人去祭祀神,神怎么会享用自己的主人呢?而且提醒襄公,齐桓公保存弱小,迁邢,定卫,城鄫,才成为诸侯的霸主。就这样还有人对他有非议,指的就是城鄫最后成了烂尾工程。所以说求霸不能靠显示武力来使人屈服,而要使用仁德来使人臣服。最后他指出来现在你开一次会抓了滕国国君,杀了鄫国国君,又用这种人祀来讨好土地神,我看你不但称不了霸,能善终就不错了! 宋襄公的膨胀速度比河豚膨胀得还快,怎会听进去子鱼的话,不但听不进去,而且打心眼里开始讨厌他这个曾以为贤的哥哥了。凡是一个人开始讨厌一个人,那么这个人说的是对的,他也不以为然。而且只要你说东,他一定往西。大家看到后边就知道了。 【经】秋,宋人围曹。    卫人伐邢。 【传】秋,卫人伐邢,以报菟圃之役。于是卫大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宁庄子曰:“昔周饥,克殷而年丰。今邢方无道,诸侯无伯,天其或者欲使卫讨邢乎?”从之,师兴而雨。   宋人围曹,讨不服也。子鱼言于宋公曰:“文王闻崇德乱而伐之,军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今君德无乃犹有所阙,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内省德乎?无阙而后动。” 僖公十九年秋天,经中记载了两件事。一件是宋国人又围了曹国。一件是卫国人攻打了邢国。 传中先解释卫国人讨伐邢国,是因为去年冬天邢人和狄人伐卫,在狄人退走时,这个邢国并没有退走。也就是那次的菟辅之役惹怒了卫国,所以今年来报复了。当时卫国大旱,卫国为祭祀山川而占卜,结果不吉利。卫国大夫宁庄子说:“从前周王室发生饥荒,战胜了商纣就丰收粮足了。现在正当邢国无道,诸侯没有领袖,上天或者要让卫国讨伐邢国吧!”于是卫国听从了宁庄子的话,讨伐邢国,一出兵便下了雨。 传中倒过来解释宋人围曹之事,传中解释是宋国人因曹国人不服从所以要讨伐。我们捋一下宋国和曹国之间的事。僖公十五年的时候,诸侯伐楚救徐,宋和曹都是盟军的盟友,但齐攻厉之时,宋国突然想起了二十六年前宋和曹的旧帐,攻打了曹国,致使救徐行动也不了了之。僖公十八年时,也就是去年,为平定齐国内乱,宋国组织诸侯讨伐齐国,曹国也是参加了的,说明在僖公十五年时宋人伐曹取得了胜利。而今年夏天,在曹南开会,又杀了没有参加会议的鄫子。为什么在曹南开会,为什么不写在在曹国开会,为什么开完会宋襄公又是杀人,又是讨伐曹国不服呢? 极有可能是宋国召集诸侯去曹国开会,而曹国选择了南边的一个地方,也就是说没有尽到地主之宜,怠慢了将自己视为老大的宋襄公。本来打齐国之时还有四个国家,而此次开会却剩了三个国家,这已让一心想做老大的宋襄公极为不爽,于是他火撒到了其他的盟友身上了。先是杀了鄫子,再是怪怨曹国接待不周,致使来的国家少,所以说要讨伐曹国,给他安的罪名是“不服”。不服就让你服,上回不是打了就服了吗,现在又不服了,那就接着揍到你服为止吧! 此时司马子鱼又说话了:“周文王听到崇国德行昏乱而去攻打,攻打了三十天但崇国并没有投降。文王退兵回去修明德政再去攻打,凭着原来的营垒而崇国就投降了。《诗经》里说:‘能给正妻做出示范,至于同宗兄弟,推广到整个国家。’现在君王的德行只怕还有缼失,以此攻打别人,能怎么样呢?何不暂且退后回去反省自己的德行,等到没有缺失了然后再行动。” 大概此次宋襄公听进去了,所以在经和传中都用了一个“围”字,也就是说围了几天,人家也不投降,不投降就不投降吧,于是撤军了,没有真开战。 司马子鱼的这番话里是周文王“闻崇德乱”,也就是说周文王并不真正掌握崇国德行混乱。那么此时攻打人家,极有可能是强加于人的一种罪名。第二次修德之后又去,“因垒而降”军队还是那批人,营垒还是那人营垒,崇国不战而服。这说明开始去攻打崇国人家不服,为什么不服,你本身的德行也不够,还来讨伐我?后来再去攻的要的时候,文王的德行天下皆知,那就会自动宾服,所以这叫以德服人,也叫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故事明着告诉宋襄公你的德行也不怎么样,还想着让人家服你,你就死了这条心吧,就是打你也不一定打得赢。你如果真心想做老大,就得加强自己的德行修养,到那个时候,自解大家就服了你了,你自然就就是老大了。 诗经中的“刑于寡妻”“刑”通“型”就是示范之意。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首先要先从自身作到道德规范,然后影响来妻子,再是影响到同宗兄弟,最后扩大到整个国家。如果能作到这样,那么还能扩大到整个世界,所以就会使人宾服。 此两段中一个是卫人伐邢,一个是宋人伐曹,一个是天降甘霖,一个是围而后撤了。左传很有意思,他这个对比很明显是贬宋襄公的,在经中宋人围曹在先,卫人伐邢在后。而传中先说卫人伐邢,后言宋人围曹,在顺序上的调整是有意把宋襄公放在后边,我认为这不是无意,而是有心的写法。 两个故事中,卫国的宁庄子和宋国的子鱼都是贤臣。一个主张攻打,一个不主张攻打,都是因事而定,作都并不一味地宣扬反战的思想。战争有正义之战和非正义之战。只要是正义的,作者是同意的,只要是不正义的,作者是反对的。但作者并不自己说,而是找代理人完成自己的战争思想。 【经】冬,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    梁亡。 【传】陈穆公请修好于诸侯以无忘齐桓之德。冬,盟于齐,修桓公之好也。 梁亡。不书其主,自取之也。初,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处,民罢而弗堪,则曰:“某寇将至。”乃沟公宫,曰:“秦将袭我。”民惧而溃,秦遂取梁。 僖公十九年冬天,经中记载了两件事,一件是鲁僖公与陈人、蔡人、楚人、郑人在齐国盟会,另一件是梁国灭亡。 我们先说第一件,传中说此次会盟是陈穆公邀请的。他的理由是各诸侯国应重修友好关系,以表示不能忘记齐桓公的德行。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参加的国家,此次会盟有陈、蔡、楚、郑,注意这里有楚国,而其他国家都是亲楚的国家。只有鲁是此次参加进来的。也就是说此次会盟是楚国授意陈国让他来召集中原诸侯参加盟会的,名义上来齐国盟会,修同盟之好,以念齐桓公之德。实则是楚国也想来中原当一当老大的意思了。齐国现在对此事还不好反对,因为这是尊齐的行动。如果此事成了,那就意味着楚国的号召力非同小可,自然也就成了诸夏的侯伯了。楚国这一招挺厉害,我不说我想当老大,但我让你们来齐国纪念齐国为老大,你们在法理上都应该来,齐国也不会反对。我也不说是我让你们来,而让陈国去说。只要你们来了,那么在形式上我就是老大了。 现在我们看一下,宋国伐齐时,站队宋国阵营的国家有曹、卫、邾,还有个鄫想站队却又被宋襄公借邾国杀了。而此次站队楚国的有齐、鲁、陈、蔡、郑。本来蔡国一直就是楚国的附属国了,而陈和郑是墙头草,齐桓公一死就向楚国献了殷勤。只有鲁国当时想扶植亲鲁政权而得罪了宋国,所以他面上是站在齐国这一边,实际上也是站到了楚国的一边了。这是一次新一轮的国际站队。 有意思的是齐国,宋国把齐孝公扶上了位,但他却并没有拒绝楚国来结盟,这明明是打了宋襄公的脸。齐孝公此时是不是认为楚国来此会盟还是把齐国看作是老大才答应的呢? 我们再看第二件,经中只有“梁亡”二字。传中说经中没有记载是谁把梁国灭掉的,那是因为梁国是自取灭亡的。起初,梁伯喜好土建工程,屡次筑城而没有人居住,百姓疲劳不能忍受。梁伯总是说:“某某敌人要来了。”于是在国君的宫室外挖深沟,他又经常说:“秦国要来袭击我国了。”百姓因害怕而溃散,秦国就攻占了梁国。 我们看这个故事好像有点扯,但如果梁伯大兴土木而不顾及百姓死活,那百姓自然是怨声载道的。如果再加上秦国如果有占领梁国之意,派人在梁国趁机造谣,那梁国本就十分危险。所以不爱惜自己国家人民的国家,打起仗来就会一触即溃的,这是很自然的事。传中解释说梁是自取灭亡是有道理的。 作者的意思是这个梁伯为了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释放虚假消息去欺骗百姓,结果反而使自己的百姓因害怕而自己逃离了自己的国家。这也就是失信于民,一个国家的政策如果总是欺骗老百姓,那就慢慢消耗掉了自己的公信力。老百姓不相信自己的政府就会自动抛弃掉它了。这就是左传说的梁是自取灭亡的道理所在。 弹词 点绛唇 鄫子之死 成宙评 犹豫徘徊,当决不断伏灾祸。千冤万错,只怨国孱弱。 身献次睢,人为祭品岂能躲。想入伙,钱财堆垛,可使鬼推磨。
0 阅读:0

左传解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