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本期是二战德国大德意志师(GD步兵团)战斗战史系列第11期。当德军在西欧叱咤风云时,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也按捺不住了,准备出兵攻占自己垂涎已久的巴尔干半岛地区,尤其是希腊。虽然大家对意大利的孱弱有所预期,但面对并不强大的希腊军队,意大利军队还是兵败如山倒。为了收拾意大利在巴尔干半岛的烂摊子,希特勒派遣军队进军希腊……
(本期全文约1万1千字,内容较长,感谢您的观看)
巴尔干之战尽管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军队在1940年晚期及1941年早期获得了几个月的和平时光,一场世界政治的大游戏却并没有丝毫要停顿下来的意思。1940年9月,意大利的统治者墨索里尼在北非率先发起一项可能导致他和他的整个军队走向灭亡的冒险行动——和大英帝国争夺埃及!1940年10月28日,几个意大利师突然跨过阿尔巴尼亚与希腊边界,悍然发动了对这个充满着神话的国家的入侵。意大利人的行动大大出乎了希特勒的意料,而让希特勒更加没有想到的是——尽管没有及时得到英国所承诺的帮助,希腊人还是成功地挡住了意大利人的进攻,不仅如此,他们还迫使意大利人转入防守,甚至还占领了阿尔巴尼亚的部分领土。
而在北非,意大利人败得更惨,被韦维尔的几万英军打得毫无招架之力,一溃就是上千公里。意大利人在北非败得这么惨也让希特勒着实吃了一惊。希腊和北非的不稳定局势迫使他不得不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避免轴心国失去这两个重要的地区! 1941年1月22日,一支由隆美尔将军率领的德国装甲部队开进了北非,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来阻止英国人前进的。隆美尔的果断和机智给困境中的意大利带去了一线曙光!英国人在之后的几个星期里不仅没能继续前进一步,反而朝着埃及大踏步后退。
意大利的军事实力完全无法支持墨索里尼的野心
对于希特勒来说,此时巴尔干的形势似乎更加让他忧心,出于保证巴尔干地区安全的必要性,这位乱世枭雄早就决意出兵此处,确保他东南侧翼的安全!南斯拉夫,这个在巴尔干半岛拥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国家,现在已经成为了希特勒降伏这里最大的一道门槛。德国人决定来个“先礼后兵”,竭力促使当政的南斯拉夫领导人签约加入三国公约,他也的确做到了!然而,一场意料之外的政变于当年3月26日、27日夜里悄无声息地在贝尔格莱德上演了。原来的政府机构轰然坍塌,摄政王被驱逐出国……很显然,现在的南斯拉夫已经站到了德国的对立面!不仅如此,就南斯拉夫国内的人心向背而言,大多数民族对德国人都充满了敌意。
怒火中烧的希特勒随即决定在1941年4月初展开对希腊、南斯拉夫的进攻,为此他不惜将巴巴罗萨行动(进攻苏联)向后推迟了5个星期。
元首大本营第25号指令为德国军队制定了进攻巴尔干半岛的方针:
只要集结足够的兵力,而且天气情况允许,德国空军就将摧毁南斯拉夫人所有的地面工事。我们的部队将要开始对希腊的进攻,应使其与对南斯拉夫战争尽可能同时进行,奥林匹斯山将是我们在希腊境内最重要的目标!
除此之外,我们应当保证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不会陷入战争的旋涡,必须腾出1个步兵师和相应的防空力量去保护罗马尼亚油田的安全。我们的盟友——保加利亚人将竭力保护保加利亚-土耳其边界,1个德国装甲师也将被派往那里作为他们的坚强后盾……
GD步兵团开赴南斯拉夫,这张照片摄于匈牙利
负责进攻希腊、突袭斯科普里的第12集团军(由李斯特元帅指挥)拥有6个军,3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8个步兵师、3个山地师(精锐的GD步兵团和LAH团将在巴尔干战场上受其节制)。除此之外,克莱斯特上将率领的第1装甲集团军和由F.冯·魏克斯上将率领的第2集团军正在赶往南斯拉夫北部边界的路上,其中第2集团军有2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6个步兵师和1个山地师。
1941年3月30日,德军最高统帅部经过仔细的盘算后,把进攻希腊的最终日期定在4月5日。对于此刻仍然驻扎在法国贝尔福特城周围的GD步兵团而言,尽管时间上显得有些仓促,但士兵们对能有这样一试身手的好机会都显得有点跃跃欲试、磨刀霍霍!当然,在此之前,团预备役营还必须提前招募到足够的新兵,以备在将来更为激烈的战斗中所用!
攻入南斯拉夫——但却没有战斗!看看德国国防军1941年4月6日的官报,头版最醒目的位置标有这样的话语:
面对着由经希腊向北方巴尔干诸国挺进的英国空降部队及日益壮大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德军在今天早些时候对其实施了坚决的反击。好几处希腊和塞尔维亚军队的堡垒已经被我们的军队拿下,战无不胜的帝国士兵们正在前进!
这则充斥着虚伪和谎言的新闻现在看来有点让人作呕,但那就是历史!当德国国家广播里还在反复播出这条特殊的消息时,经过加强的GD步兵团才刚刚从他们位于贝尔福特城的军营里出发。穿过了牟罗兹、兰道、布鲁塞尔、海德堡和纽伦堡,到达了维也纳东部。在这里,有相当一部分的步兵团士兵跳下了火车,将乘坐摩托继续向着匈牙利方向驶去。由格赫里克少校(Gehrke)率领的1营大约在下午16:30分下了火车,他们惊讶地发现尽管晚上袅袅的炊烟刚刚升起,整座城市却是如此金光闪闪,让人着实眼前一亮。朝着匈牙利方向的路虽好走,但却偏偏又遇上了风雪,平添了几分波折。车队于破晓之际跨过了匈牙利国界,在这个国度里,车子必须靠左行驶,对于那些习惯了右行的司机来说还真是件新鲜事。
GD步兵团的士兵们在自己的盟国没有感受到想象中的“礼遇”,在这个时候,匈牙利这个小兄弟对他们的德国朋友还是有所保留的,沿途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配有步枪的匈牙利陆军警察,美其名曰避免德军车队迷路。而与匈牙利当局疑神疑鬼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地的普通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年轻妇女对德国士兵的到来显得异常兴奋——她们挥舞着自己漂亮的衣裙,手里还高举着香烟和啤酒,之前的压抑和紧张一扫而空,车上的那些德国帅小伙们也开始坐立不安起来,望这望那的,不时还会冒出个飞吻来……
GD步兵团的士兵同匈牙利警察站在一起
从哈塞劳、拉伯、托克德直至最终到达布达佩斯(Budapest),时钟已经走向了1941年4月8日。在做完简短的休息后,车队再次碾过匈牙利东部状况极差的马路,向东南方向驶去。马考,GD步兵团的车队正是从那里跨过了匈牙利至罗马尼亚边界。上级为他们安排的驻扎点是在一个日耳曼人聚居的村子里,那里的人们当然非常愿意看到德国军队的到来,要知道在这之前的几年里,此处的村民曾因为是日尔曼裔而备受苦难。
此时,巴尔干的硝烟早已熊熊燃起,GD步兵团也已经为再次出击做好了准备!4月10日,团部正式收到了上级传达过来的行动指令。除了有关战斗区域辖属问题外,主要还涉及了后勤供应、物资补给等细节问题:
1.GD步兵团将于4月11日早些时候穿过南斯拉夫至罗马尼亚边界。2.步兵团将被调归第41步兵军(属第12集团军)作战。所有附属于该团的后勤保障和医疗单位将统一受其节制。
3.补给列车必须带足全团每人7天份的食物,以保证各一线营、连的战斗力。其他额外的补给将预先计划的安排从军队补给堆放处抽调过来。
4.补给军需品的车辆纵队将立即出发,并从4月11日中午12:00起在德塔开始发放军需品。同样是在该地点,燃料的发放将于4月11日早上7:00开始发放,并能得到充足的保证。货物之间多余的空间就是安放燃料的好地方。在补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支部队按平日里每前进100米消耗量的1.5倍储备各类物品。如果膳宿条件允许,相关的工程人员将于4月11日转道德塔。
在前往南斯拉夫途中休息的GD步兵团摩托车兵
就在冯·斯托克豪斯团长收到命令的24小时之内,步兵团就在罗马尼亚的莫拉维塔地区完成集结。属于GD步兵团的巴尔干之战于4月11日早晨9:00正式打响,在他们的左右两翼,分别是党卫军部队和之前已经屡次提及的第10装甲师。步兵团迅速越过了阿拉德和特梅舒伯格,并一股脑地朝着罗马尼亚至南斯拉夫边界赶去,尽管东欧的道路相当泥泞、时间紧迫,甚至放弃了相当数量的抛锚车辆,但车队仍旧赶在当天中午的时候进抵了指定的进攻准备区域。第16连的突击炮和第400摩托化炮兵营的重武器迅速就位,卡车则回到了各自指定的地区。士兵在临时建起的简易掩体下零星地站着,有的轻咬着当地人送来的白面包,有的面无表情地抽着烟……可能在他们的眼中,对面的那些巴尔干军队只是一些不堪一击的“菜鸟”而已,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第一轮的炮火掩护从当天早上9:05分开始。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GD步兵团主动将他们的突击炮摆上了第一线(据说还有来自友邻的坦克部队掩护,但没能找到是哪个单位)。上午10:30分,铁蹄正式踏过了介于罗南边界处的石碑!德军辛苦地“爬过了”黏黏的、像煤炭般黑的地面,缓慢地朝着塞尔维亚人的防线挺进。很快,在离边界线不远处的一处狭长散兵坑和反坦克沟里面,双方不期而遇,战斗就这样血腥地开始了。让GD步兵团的年轻战士们颇感意外的是,这一带仅有一些秃着脑袋、年龄较长的塞尔维亚士兵跳出来和他们对抗,几个来回过后,就再也听不见什么枪声了——除了后方的大炮还在继续咆哮着!根据一些亲历过炮火洗礼的士兵回忆,伴随着步兵冲锋时进行的火力打击,往往能给守军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实际的目标打击效果则一般不会太理想!
迈过了边境线,GD步兵团前进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贝尔格莱德!也许是由于对手对战争的心理准备还不够充分,一路上很少能见到塞尔维亚士兵的影子,相反倒是这里的德裔居民活动相当踊跃,士兵们纷纷回忆说冷不丁路上就会跑出个激动的小姑娘来送上鲜花!但小心戒备还是应该的,数次侦察之后,冯·斯托克豪斯团长惊讶地发现眼前所有的塞尔维亚军人还小心翼翼地躲在周边的村子里,等待着德军的车队从其面前经过,想打个伏击捞一票走人!然而在战争手法已经相当老到的德国人面前,这些小把戏显然行不通。在探知前方村子里有伏兵之后,步兵们便逐一悄悄地从卡车上跳了下来,猫着腰在草地里缓步前进。枪响的时候,被打个措手不及的往往是那些藏匿在屋子后面的塞尔维亚士兵,几个来回过后,他们便缴械投降了。
进入南斯拉夫国境线以来一路高歌猛进,车队直到这天晚上才停下脚步。带头的是由罗瑟特率领的第2步兵连,他们寻觅了好一阵子之后才找到了一个克罗地亚人聚居的村子,由于他们对德国人一般没什么敌意,所以士兵们可以大胆地在这儿睡个好觉了。让这些来自汉堡和科隆的德国人大吃一惊的是,这个离多瑙河不远的小村庄的繁荣让人着实感到无比的诧异,谈不上奢侈,但现代的气息却无处不在,而且几乎每一处建筑都淋漓尽致地显示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与此同时,第17侦察连的摩托车和装甲车也发动了起来,他们寄希望于能够通过一次突击行动攻占潘策夫附近横跨多瑙河的大桥。在这一路上,侦察连的小伙子们更钟情于摩托车而不是那些笨重的车辆,理由其实很简单——摩托车不受被毁道路和人行天桥的阻碍。但其实过程远没有他们预想中的那么麻烦,一路上很顺利地开到了多瑙河,紧接着,越来越多的连队来到了多瑙河畔。第2连连长罗瑟特中尉的回忆中曾有这样的描述:
我们在这天下午早些时候赶到了潘策夫,那是到达贝尔格莱德前的最后一站了。但麻烦的事也随之而来,我们被一座横跨多瑙河的断桥所阻。由于运载工程维修器具的火车还在离我们这儿很遥远的后方,我们也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这座大桥,无可奈何……突然,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想法窜入了我的脑海中,把找到的小汽船用绳索连接起来,驾着小船朝着贝尔格莱德逆流而上!大家伙听了之后都说可以试试,之后我们便立即开始着手,除了找到足够的船只之外,绳索也不太够用……
我们在甲板上堆起了一墙高的沙包,沙包堆后则架起了机枪。船舱里装满了端着各类枪械的步兵(我把他们戏称为“旱鸭子”),一群司炉工人和当地船员正悠然自得地抽着烟。我很诧异,他们对于战争怎么会如此的麻木?……也许冯·斯托克豪斯团长下达取消逆河而上行动的命令对我们来说是幸运的,事后我才发现,多瑙河上游、贝尔格莱德一带南斯拉夫军队的情况非常不明朗,1门小小的反坦克炮就足以让我们的船一艘接着一艘沉到多瑙河里去喂鱼……
在耶稣受难日那天,LAH团已经成功地越过了多瑙河上被毁的铁路桥并进入了贝尔格莱德,而我们团也紧随其后前出到那里!有一小队德军士兵先前被围困在贝尔格莱德的德国大使馆内,1营被派去营救那些被围的士兵。这次,新上任的格赫里克营长决定让我们连作为整个营救部队的开路先锋,前面的步兵回来报告说又有一条河流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这次我们可是有备而来。由于这只是条小河,几只充气筏和几只临时橡皮筏帮我们搞定了这条名曰塔密斯的小河!
在塔密斯河与多瑙河之间蜿蜒着一条架于防波堤之上的马路,两边的岸堤都已被洪水淹没。月光柔和地洒在汩汩的河流上,地面上零星地散落着农宅废墟和被炮弹烧焦了的树木。比这些凄惨的境况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从燃烧着的农场所散发的阵阵烟雾中射出道道强光反射到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我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眼前这一幕了,这已经和人们想象中的人间炼狱相差无几了!前几天遭到斯图卡狂轰滥炸的贝尔格莱德到处是滚滚浓烟,火光也照亮了我们眼前的地平线……我们开始运用各种随手找来的交通工具(如摩托车、马、驴子等等),匆忙地向上游的多瑙河畔赶去,并在次日的凌晨3:00到达了铁路桥。在它坍塌着的另一头,过去不远就是传说中的尤金王子城,但现在它已经淹没在无边无际的烟雾里。
我们拦住了一个穿着党卫军制服的家伙,从肩章上看他来自LAH团的侦察队,根据他的描述,我知道现在贝尔格莱德城里除了还有大量南斯拉夫士兵出没之外,德国大使馆的情形已经岌岌可危……我们怎么才能到达多瑙河的对岸呢?要知道塞尔维亚人已经彻彻底底地把眼前这座铁路桥给摧毁了。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一艘挂着南斯拉夫国旗的登陆艇突然从远处岸边开启了马达,冲向我们所站立的地方。
在那艘登陆艇上,站着一名穿着塞尔维亚制服的家伙,大声地用一口流利的德语向我们呼喊着并挥舞着双臂。不用说大家都已经明白他的身份了,我可以肯定他会为我们指引一条通往大使馆的道路。事实也的确如此。第1营突击排的鲍曼少尉和我手下的3个人旋即开始了第一次渡河,我会永远记住这个复活节的清晨,一分一秒都是如此扣人心弦!……(此刻罗瑟特中尉已经到达了大使馆,但其过程官方战史没能将其记录在案)搞不清楚为什么塞尔维亚人那边根本没有对我们采取什么行动,连炮击和爆破都根本不存在。
现在我们的任务就只用负责保护这一小片楼宇的安全就行了!“砰砰”一梭子弹从我身边呼啸而过,定睛一看,一名穿着褐色风衣的当地居民模样的家伙站在对面楼顶的阳台上,手里还举着一把冲锋枪。我有点呆滞,这家伙看样子也不像个当兵的,管不了这么多,我们这边已经有子弹飞了过去,只见他顿时应声倒地,这可能是我们在大使馆里与敌人所进行的最激烈的一次交锋!很快,党卫军就赶到这儿了,我们的大使灰头土脸地走出待了好几天的那个地下室,强带微笑地与我们拥抱、握手;湿润的眼眶里满载着劫后余生的悲喜交加。说实话,他穿着的那一身衣裳也实在破烂得可以了,但至少他还应该庆幸自己能捡回这条命!
尽管有些许狼狈,但那位大使的使命还没完呢,被罗瑟特中尉的人救出来之后没多久,他便亲自带领着1营的士兵冲进了南斯拉夫的国会大楼,这让人觉着多少有点不厚道!在1941年复活节(这天是星期日)清晨6: 00,1营的无线电操作员与还在另一头的GD步兵团团部取得了联系,所发出的第一则电报的内容便是——贝尔格莱德被并且永远被我们攻陷了! ! !
也就在同一天,冯·斯托克豪斯上校对全团上下发表的一席话语暗示着整个巴尔干地区的战斗已经进入尾声:
此时此刻,我们站立着的地方是多瑙河的东北面、南斯拉夫王国的首都贝尔格莱德,这些已经都在我们的脚下了!一切的一切都表明我们——GD步兵团(其实这时得到了别的单位加强,包括第151重型榴弹炮营、第851重型榴弹炮营、党卫军炮兵团下属的一支轻型火炮营、第2装甲团1营)有能力完成上级赋予的任何艰巨使命。为此,第41步兵军军长向我,更向你们所有人表达谢意,对你们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还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给予高度的肯定。我想,我们团能走到今天,那是我们在场所有人齐心协力的结果,是我们不畏艰难、坚定向前的结果!
正当1营还忙着在贝尔格莱德城内建起一批必需的防御工事时,戈劳瑟尔上尉的2营正乘着蒸汽船“福鲁斯卡格拉”号渡过多瑙河,并转道贝尔格莱德。在那里,几乎每个步兵团的士兵都走到了贝尔格莱德的街头进行巡逻,格赫里克少校同时也安排了一些士兵负责将在空袭中死去的居民葬到合适的地点,德国空军的暴行甚至还引来了许多陆军士兵的微词——在战场上欺负老弱妇孺可不是件光彩的事。
被德国空军轰炸后的南斯拉夫城市
除了临时充当宪兵之外,冯·斯托克豪斯上校几乎要管理整个城市的一切——水电供应必须马上恢复,贝尔格莱德的警察也要回到他们原来的岗位上,习惯了沙场奔波的战士对于这些可都是门外汉,特别是巡逻的时候,总会有个别狙击手隐蔽在周围的屋顶上,时刻准备着要了这些侵略者的性命!另外,只要城市里枪声一响,情况就会变得混乱不堪,袭击宪兵队、借机抢劫作乱的无处不在,里面固然有英勇的南斯拉夫抵抗者,但也不乏那些为祸作乱的家伙,除了宵禁和严格的枪支管理之外,冯·斯托克豪斯几乎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而在贝尔格莱德城外,第18突击连利用摩托艇、民用摆渡船成功地越过了1200米宽的多瑙河。补给物资与马匹、卡车、小车甚至战俘一个不落地运过了河。第3营、4营和5营主力则依然留在了潘策夫,同时也组建了宪兵队以保证这一地区的安全。个别连队甚至被直接派往偏远的小村庄里,大摇大摆地担任起了占领军的角色!第15连被派到了维利卡·克金达;第17连则到了韦伯科里辰。在潘策夫(步兵团团部所在地),德国人并没有得到他们所期望的和平气息,据说在整个地区有35000人的驻屯军,但平均每天就有2名德国士兵失踪或被游击队员所杀。其实自打德军占领整个南斯拉夫之后,在那里的德国人也就再也没有安宁的日子了。
南斯拉夫之战于1941年4月18日,也就是在塞尔维亚军队宣布正式投降的后一天画上了句号。这里的生活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驻军与当地人之间的关系似乎有所改善,当然这只是迫于强权下的一种妥协而已!GD步兵团的士兵们又再次过上了一段时间的好日子,看看第17侦察连巴特拉姆少尉的日记:
我带领着自己的摩托车排向一个名为韦伯科里辰的小镇转移。这里地方很小,是个日耳曼人聚居的地方,居民大都以酿酒为生,可别小看了这个行当,要知道这地方的生活水平比起周围要高得出奇!小镇环境优雅整洁,到处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息,难得能找到这么个让我们心旷神怡的好地方。
在南斯拉夫的GD步兵团的高射炮阵地
在和这里的镇长碰了一面之后,我就开始安排岗哨,这儿几乎人人都想有德国士兵的保护(谎言!完全是在为监视当地居民动向找借口),但我手下总共也只有一个排35名战士。最终,我只能让每个人8天轮一次岗,这样小镇上的每户人家都能得到我们的“保护”
那里的人们所吃的食物好得让人难以置信,大鱼大肉不说了,还经常能得到来自亚得里亚海上的美味海鲜!如果要问这地方什么最便宜,那当地人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啤酒!这里不仅酒的产量巨大,而且口味也是好得出奇,以至于士兵们已经失去了喝水的习惯……有关我们在这儿“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的消息在其他部队里不胫而走,不久整个第17连都来到了那里,我们得开始学会和别人分享这里的美味佳肴和安逸生活了!
久而久之,保卫南斯拉夫地区的安全就成了GD步兵团的一项例行公事。事实上,那段时间对官兵们来说都是美妙的——到处走走逛逛,时不时地和当地的塞尔维亚漂亮小姐攀谈几句,军人的生活也能如此惬意可能是任何人参军前都不曾想到的。而在大的方面,德国人也竭力想让他们的言行举止逐渐改变当地人对他们是侵略军的看法,为了笼络人心不惜对一些行为出轨的德军士兵给予严惩,但除了德意志族人之外,还没有哪个南斯拉夫民族会因此而对德国人投怀送抱。
无线电,是德国人所想到的另外一种最好的宣传自己的媒介,为此德国国防军还特意叮嘱GD步兵团团部专门组建了一支无线广播宣传部队,要在拿下贝尔格莱德后的几个小时里便使当地的广播电台重新恢复工作,冯·斯托克豪斯上校也的确做到了!但效果如何,看看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就知道了……
对于GD步兵团里那些颇具音乐天赋的士兵们来说,无线电广播作为一种传递新闻和音乐的载体,是他们此时此刻最好的娱乐方式!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因此对无线电广播存有着特殊的好感。第3连(驻扎在贝尔格莱德)连长马克西·法比驰中尉在进城的第一刻起便开始寻找贝尔格莱德广播站,在那里他看见了5名作为德军内线的通信人员,并马上把他们吸收到自己的部队里!中尉本人对于通过电台宣传手段来稳定人心的手法非常赞同,在GD步兵团里几乎人人都知道他是一名擅长音乐的好手,每回见到钢琴便会迫不及待地舞弄起自己的十根手指来。
连第一次电台广播的内容都是由法比驰中尉自己亲手整理出来的,当然也是在他亲自指导下完成的……没过两天,电台这边的情况便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由原电台的内线通信工作人员牵头,并得到了来自柏林的里佩特博士的技术帮助(此人是柏林市议员,宣传专家)),电台的广播节目也变得多姿多彩起来,甚至还包括了第2、3连战士的吟诗朗诵、突击炮手们领衔的鼓乐表演以及诗歌时间和赞美贝尔格莱德的颂词,主基调也从原来的轻音乐转变成了略带严肃的曲目(其中还包括了许多德国士兵们的最爱——Peterle)。
伽斯基中校大桥,62米长
就连GD步兵团中那些平日里根本没有机会展示自己艺术才华的普通士兵们也在广播放送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比方说鲍尔·萨森下士每天总会以“男高音歌唱家”的身份在“军人为军人唱赞歌”的节目中登场……最终,法比驰中尉拿出了一张日常电台广播播放节目时间表(具体情况见上页)。
在德国侵略者带到贝尔格莱德的那少量磁带中,瑞士歌手拉利·安德森所唱的《莉丽·玛莲》居然一度风靡整个塞尔维亚,以至于成为德国士兵在路上巡逻时必哼的小曲!马克西·法比驰中尉虽然是个乐器高手,但对于流行音乐并没有什么概念,更不知道如何能将这些音乐变得广为流传,可他就是做到了这一点!贝尔格莱德的电台经常以这首忧郁(由拉利·安德森本人亲自深情款款地演唱)的曲子结束一天的广播,奇怪的是每天都有成千上百的士兵在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可以说,《莉丽·玛莲》这首经典曲目,任何一个在贝尔格莱德待过的士兵都不会忘记!而同一时期诞生的GD步兵团团歌也就是在这首曲子上变个调,加点严肃的韵味,这就是“莉丽·玛莲”的影响力!
伽斯基中校大桥的桥碑,在右边的那位军官正是伽斯基中校本人
当然,这些都是战争以外的音符了,GD步兵团在南斯拉夫的首要职责还是这里的驻屯军。第14、15连在维利卡·克金达(Welika Kikinda)设立了临时指挥部;第18连被转移到维尔斯齐兹,负责为当地提供安全保障,同时还要承担巡逻及桥梁修复的任务。但期间也发生了让人作呕的一幕,该连第3排在维尔斯齐兹与科瓦茨之间建起了鲁克海姆中士大桥,紧接着又搭起了62米长的伽斯基中校大桥(其承重能力仅为4吨),这种在别国领土上为活人做秀的事给GD步兵团的历史蒙上了一层难以拂去的灰色阴影!
很快,GD步兵团作为驻屯军的惬意日子就要走到尽头了,即将开始的巴巴罗萨计划正在等待着这支备受战火洗礼的部队。步兵团中的部分特殊单位,如第15重步兵炮连和第18突击连已经开进了指定的因蒂迦和密特罗夫卡火车站,重型装备更是早早地被送上了火车车厢。5月17日,货运火车隆隆地驶过鲁玛、布达佩斯、布拉迪斯拉法和斯洛伐克,最终到达了西里西亚。紧接着其他连队也逐一开始搬家,但最终都在西里西亚落下了脚跟。在这里,步兵团的官兵们被告知不得随意走动,而那些来访的官员也只被允许在营地里做简短的停留。这段时间的GD步兵团,一言以蔽之就是“风平浪静,了无生趣”。
无数迹象和当前紧张的政治形势表明GD步兵团在东西里西亚的停留也只是暂时的。1941年6月6日,以福斯特鲍尔少尉为首的GD步兵团先遣队出发了,他们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被告知此行的目的地,这在士兵中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因为此前一般的调动都会提前通知驻屯地,大家伙已经隐隐约约猜到了些眉目……走了近500公里之后,福斯特鲍尔和他的手下来到了波兰东部靠近苏联边境的地区,但除此以外,他们就别无所知了。
有关步兵团全部调动的命令终于在当月14日夜里传达到了团部,就连冯·斯托克豪斯上校也只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大致是在华沙东部,但国防部的用意已经昭然若揭!现在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等待了,谁都知道接下来在欧洲版图上将会发生怎样的变故,GD步兵团的历史也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一些补充:元首卫队营1941年初,在柏林附近的杜本雷兹军营,由于自法国战役结束后的长时间里缺乏足够多的外事活动,元首卫队营在那儿显得有些无所事事,部队负责的区域也就仅仅局限在政要经常活动的核心区附近。在士兵们的眼里,再也没有比这种时光更舒坦的日子了,既不用像前线战士那样浴血厮杀,又可以待在大都市里时常出去逍遥一下,难怪会引来众多友邻部队嫉妒的眼神!1941年1月1日营队组成如下所示:
营部
第1护卫连连长:格鲁斯上尉
第2快速反应连连长:布罗姆贝格上尉
第3重装连连长:尼赫林上尉
除此之外,还有一支专门负责携带野营装备(帐篷等)和专门保卫器具的队伍。
第1护卫连的战斗力大致可与一支携带有重机枪、迫击炮的野战步兵连相媲美;第2快速反应连已经可与一个微型侦察营相提并论了,他们拥有20辆宝马摩托车,每辆都是单引擎和侧挂车的组合,此外还有古德里安少尉(古德里安将军的儿子)手下的装甲车部队。第3重装连拥有高射炮、50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炮和各款重型榴弹炮。
也就在这段时间里,元首卫队营的那帮“家伙们”渐渐地为自己赢得了特殊地位。营队里面的人员调动一直相当频繁,但任何一名离开杜本雷兹的官兵都可以选择他们想去的部队继续服役,这样的特权在别的队伍里根本是不可想象的!除核心尉官、士官之外,也有相当部分的士兵会被派到前线,他们所留下的空缺就由曾在一线服役、拥有战斗经验、政治上绝对可靠的士兵所取代。对于现时元首卫队营所经手的这些千篇一律的任务来说,人员的轮换是十分必要的,时间长了既会在士兵中养成一种惰性,一旦被敌方国家收买,也会对领导人的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为了能与GD步兵团中别的单位区别开来,1941年1月15日,一条新的服饰指令中规定了元首卫队营的士兵除了要佩戴绿色的“大德意志”袖标外,还要在左前袖上另外佩戴一条袖标,上面绣着“Fuhrerhauptquartier”的字样。比较有趣的是,元首卫队营的成员只有在距离营队驻扎地2公里以外的地方才佩戴袖标,士兵们被特别告知在离开驻地的时候绝对不能带袖标,以免暴露驻地所处位置。
1941年1月至3月,由加斯达上尉率领的“赫尔曼·戈林高炮连”被加强到了元首卫队营的编制里,使得该营的防空能力大大加强,其下属的每个排都配备了轻型、中型、重型三种不同口径的防空火炮。但这些只是元首卫队营扩军的开始,1941年三四月间,“特别装甲排”(该部将成为元首卫队营旗下第4连的中流砥柱)在杜本雷兹宣告成立,除了装备当时德军中口碑不错的坦克之外,特地从第1装甲师里调来的派佩尔中校更是一员久经沙场的虎将!紧接着诞生的是该营的通讯连,除了要为部队和政要座机、专列提供畅通的通信系统之外,每次还要使用不同的设备和波段,保证不被敌方间谍监听或是任何可能的机密外泄!
1941年4月9日,首次被投入实战使用的元首卫队营攻占了南斯拉夫境内靠近莫尼奇科尔岑、斯特埃尔马克城附近一处名为“福特林筑垒”的工事群(该进攻代号为“春天里的暴风雨”)。战斗进行得相当轻松、简单,其实在整个巴尔干战役中,这支元首身边的禁卫军也就露了这么一回脸,之后就一直优哉游哉了!
比较有趣的是,在南斯拉夫,元首卫队营的驻地是两辆颇有来头的火车一—希特勒的特别专列亚美利卡号和德国国防军高级指挥专列,都停靠在阿斯庞隧道附近。一般白天这两列专列都处在活动状态,一旦发现敌方空军的身影,士兵们很快就能把这两列宝贝专列拉到隧道里。再来看看火车里面的情况,拿国防军专列来说,一共包括了8节车厢,1节车厢被用做会议室,4节被用做士兵卧室,另有1节车厢拥有淋浴、盆浴等设施,尾部车厢则是厨房,最靠车头的那节车厢里配有电话及其他无线电设备,当然这儿肯定也是整个营的指挥中枢……列车里的生活,虽然不能和杜本雷兹同日而语,但比起危机四伏的战场肯定是要舒服多了!
1941年4月20日,这天是阿道夫·希特勒的生日,同时也是庆祝东南战线胜利的日子,由于在这天,戈林和一些纳粹党的头面人物将要在柏林举行盛大的庆祝游行活动,因此元首卫队营的专列在南斯拉夫没待上几天便返回了柏林的杜本雷兹军营。在对车辆和武器进行了必要的检查和维修之后,士兵们便开始继续履行其应尽的职责……
很快,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地方—一位于东普鲁士的狼穴便开始向他们招手了!6月19日、20日夜里,经过加强了的元首卫队营离开了久居多时的杜本雷兹军营,专列缓缓向东而行。与此同时,新成立的第4装甲连连长罗赫贝克上尉也带着他的装备登上了运输火车,踏上了开往东线的征程。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正等待着元首卫队营的官兵们……
【未完待续……】
下期将继续讲述大德意志师的前身GD步兵团在苏德战争期间的战斗战史,点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