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其他事项
1.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可以与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叠加享受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修订后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3号)的规定,税收优惠,是指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优惠事项,以及国务院和民族自治地方根据企业所得税法授权制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包括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加速折旧所得减免、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减低税率、税额抵免等。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规定的各项税收优惠,凡企业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同时享受。因此,企业既符合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条件,又符合享受其他优惠政策条件的,可以同时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例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可以叠加享受加速折旧政策。2017年第40号公告将加速折旧的加计扣除口径调整为就税前扣除的折旧部分计算加计扣除。某企业2022年12月购入并投入使用一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单位价值1200万元,会计处理时按8年折旧,税法上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不考虑残值。企业对该项设备选择缩短折旧年限的加速折旧方式,折旧年限缩短为6年(10×60%=6)。2023年企业会计处理计提折旧额150万元(1200/8=150),税收上因享受加速折旧优惠可以扣除的折旧额是200万元(1200/6=200),若该设备6年内用途未发生变化,每年均符合加计扣除政策规定,则企业在6年内每年直接就其税前扣除的“仪器、设备折旧费”200万元进行加计扣除200万元(200×100%=200)。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可以与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叠加享受,这一政策依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修订后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3号)以及《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
政策背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包括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优惠事项,以及国务院和民族自治地方根据企业所得税法授权制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这些优惠事项涵盖了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加速折旧、所得减免、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减低税率、税额抵免等多种形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作为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一种,旨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该政策允许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一定比例在税前加计扣除。叠加享受政策政策规定:根据财税〔2009〕69号文件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规定的各项税收优惠,凡企业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同时享受。这意味着,如果企业既符合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条件,又符合享受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条件,那么这些优惠政策是可以叠加享受的。限制条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大部分税收优惠可以叠加享受,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号)第三条中提到的不得叠加享受的情形,主要限于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与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规定的定期减免税和减低税率类的税收优惠。然而,这并不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一般性税收优惠。一、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内容:小型微利企业(年利润不超过一定额度、员工人数和资产总额均有限制的企业)可以享受较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例如,年利润不超过30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可以按照较低的税率(如5%)缴纳企业所得税,超过部分则按正常税率(如25%)缴纳。叠加享受:这些小型微利企业在享受低税率的同时,如果还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其他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也可以叠加享受这些优惠。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内容: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包括较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提高等。叠加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在享受自身特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如果还符合其他一般性税收优惠政策(如节能环保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等)的条件,也可以叠加享受这些优惠。三、“六税两费”减免政策政策内容:“六税两费”减免政策是指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以及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的减免政策。叠加享受:这些主体在享受“六税两费”减免政策的同时,如果还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其他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也可以叠加享受。需要注意的是,“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可以与其他优惠政策叠加享受,但具体叠加方式需按照政策规定执行。四、其他一般性税收优惠政策政策内容:除了上述特定类型的税收优惠政策外,企业还可能享受其他一般性税收优惠政策,如节能环保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从事农、林业项目的所得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等。叠加享受:这些一般性税收优惠政策通常可以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叠加享受,但具体叠加方式需根据政策规定和企业实际情况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