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零聊红楼:钗黛判曲——所爱非人与有缘无分

经纬讲小说 2024-04-19 23:09:56

大家好,我是零之笔记。今天咱们继续聊红楼梦第五回里的判词判曲。上一期咱们聊了钗黛二位女主的判词,这一期我们来聊聊她们的判曲,也就是“终身误”与“枉凝眉”这两支曲子。

先说一个事,这两支曲子究竟说的是谁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终身误这支曲子就和她们的判词一样,是合写钗黛两个人的。还有说法认为,枉凝眉说的也不是黛玉,而是湘云,甚至妙玉。这个各人有各人的思路和理解啊,谁也不能强求统一。今天说的只是老零个人的见解,我认为终身误主要就是说宝钗,枉凝眉说的就是黛玉。如果你不同意,那就以你自己为准。

咱们在上一期的最后提到,为什么要把薛、林二人合写在一首判词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他们两个都是本书的女主角,都是宝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不分轩轾,没有主次。但是到了判曲这里,既然要分开写,那就必须得有一个前后排序。那么我们也看到了,在判曲中宝钗是排在首位的。这也算合乎情理,因为黛玉毕竟先离世了。宝钗后来很可能是嫁给了宝玉,她是宝玉正式的、合法的妻子。在出家之前,宝玉在凡尘的最后一段路,是宝钗陪他一起走完的。再就是,前一支曲“红楼梦引子”,最后一句唱的是“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先怀金,再悼玉,这也说得通。

好,我们来看这支《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虽然里面提到了“寂寞林”,但“终身误”指的是宝钗,或者说是宝玉和宝钗。黛玉只是用来解释宝钗“终身误”的原因。所以老零认为这支曲子的主角是宝钗,并不是钗黛合写。从歌词的口气来看,很像是宝玉在对宝钗说一些心里话,或者说是临别赠言。大概意思是:都说咱俩的结合是天造地设、金玉姻缘,但我的心里只念着旧日恋人。尽管你对我很好,我很感激,但爱情这个东西是不能强求的,我永远不可能像爱她那样爱你。所以这个看似美满的婚姻,实际上,是误了咱俩的终身哪。

这支曲子字面上还是比较浅显的,有几个小细节咱们讨论一下。第一句“都道是金玉良姻”,这个没疑问,都知道说的是宝玉和宝钗。下一句, “俺只念木石前盟”,木是指黛玉的前世绛珠草,这个也没疑问。关键这个“石”是谁?一提到“石”,咱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青埂峰下那块蠢物,它也是通灵宝玉的前身。但蠢物、通灵宝玉,都和绛珠草没有关系呀,和绛珠草有前世姻缘的,只有神瑛侍者呀。

所以老零认为,这里的“石”,指的就是神瑛侍者。神瑛侍者的“瑛”字,就是如美玉般的石头的意思。虽然看着像玉,但本质上还是石,所以用“石”来指代他。这是老零个人理解,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再往下看,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一句可能取自明末清初诗人高启的“梅花九首”,其中第一首有一句写道: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字面上很相似,但含义上肯定是完全不同了。

梅花九首·其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我们知道啊,宝玉大体上还算是知进退懂礼貌的,尤其对女孩子是很温柔体贴的。但同时,他也是个毫不遮掩的,有什么心事都挂相的。虽然八十回后的故事我们看不到,但可以想象啊,二宝成亲后,宝玉应该不会对宝钗口出恶言,不会冲着宝钗撒气。但同时,宝玉也肯定会毫不掩饰他对死去的黛玉的怀念,时不常的发呆呀,流泪呀,絮叨呀,写个诔作个诗啊,这都有可能。咱们不知道他俩成婚时贾家已经是何等境况,但抛去这个不谈,就假设他们都过着还算正常的小日子,宝玉也依然会“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甚至可能连“美中不足”都算不上,他就是不足,因为他没有与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他永远不会抹平这个遗憾。

我想,大多数妻子肯定不能容忍丈夫对另一个女人念念不忘吧?那宝钗对宝玉是什么态度呢?她是“齐眉举案”。

举案齐眉这个典故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不过老零还是絮叨几句吧。

东汉时有个叫梁鸿的人,天下名士,德才兼备。很多人家都想把女儿嫁给他,但是他一个都看不上。而同县的老孟家有个女儿,又丑又胖,长得还黑,但是力气非常大,能把石臼举起来,女版李逵了属于是。也有人上她家求亲,可能是看她能干活儿吧,但是她也是一个都看不上,三十岁了还没嫁。她父母就问,你到底想找个什么样的老公啊?这姓孟的女子说,要嫁就嫁梁鸿那样的。这话也不知怎么就传到梁鸿耳朵里去了,梁鸿当即拍板,好姑娘,就她啦,立即下聘礼求亲。这名士的脑回路果然不是咱们凡尘俗子能理解的哈。

出嫁后,这个孟氏把自己好好拾掇打扮了一番,却没想到她老公一连七天都不跟她说话。这妻子想不通啊,不是你主动要娶我的吗?娶了之后又嫌弃我了?这是耍我玩呢?还是故意拿我立人设呢?就问梁鸿什么原因,我哪里得罪你了?梁鸿说,我将来肯定是要做隐士的,所以我要娶的媳妇儿得是一个能穿粗布衣服、能吃苦能干活的人。但我看你嫁进来后,天天绫罗绸缎涂脂抹粉的,我很失望,我觉得娶错了人。

孟氏一听,赶紧说,我这么做其实是为了试探先生你的志向,其实我早就准备好了隐居时穿的衣服,我现在就去换。她确实在出嫁之前就备好了布衣麻鞋,还有耕种纺织的工具等等。这时候衣服一换,头发一挽,就开始干粗活。梁鸿非常满意,这才是我的亲亲好老婆呢,于是给妻子起名孟光,字德曜,这才算是盖章认证了孟氏的妻子身份。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孟光问梁鸿,说你不是以前念叨着要去当隐士吗?怎么光说不练呢?莫不是又想去做官了?梁鸿说那怎么可能,骂我呢?我怎么可能去做官?咱们这就隐居去。于是夫妻二人隐居霸陵山中,耕田纺织过活,弹琴咏诗为乐。

不过当隐士清闲是清闲了,但没有生活来源呀。后来夫妻二人又去了吴地,依附当地望族皋伯通。梁鸿“为人赁舂”,就是做打工族,给人舂米。每次干完活回来,孟光端着放着饭菜的托盘,举案齐眉,举得和眉毛一样高,不敢仰视她的丈夫,以示尊敬。他们依附的这个皋伯通知道了这件事,非常惊讶,说那个舂米的居然能让妻子如此敬重他,估计他不是一般人物,就不让梁鸿再干粗活了,让他在家里住着,养活他。梁鸿就此闭门著书,直至去世。

说完这个典故,我们再回到红楼梦上。这里说宝钗对宝玉举案齐眉,倒不是说宝钗也真的捧着个托盘,只是表示宝钗对宝玉的尊重。这份尊重,除了关心他,照顾他,可能也包括了对宝玉怀念黛玉的宽容。

当然宝钗是否对这个事宽容,我们是看不到原文了,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方面,宝钗她自身的涵养,她对自身道德品质的要求,让她不能对这个事吃醋,就算吃醋也不能表现出来。第二,宝钗深知宝玉的为人,也知道宝玉对黛玉的用情之深。人都已经死了,你再不让宝玉念叨几句,那岂不是得憋出病来?第三呢,宝钗和黛玉本身也是好朋友,好闺蜜。对于黛玉的不幸身亡,她也肯定无比心痛,她和宝玉在这件事上是有共情的。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宝钗她也不爱宝玉,她和宝玉的结合,只是迫于形势下的一种选择,并没有真正的爱情。所以宝玉爱念叨谁就念叨谁,她无所谓。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感觉在这段婚姻上,宝钗是比较委屈的一方。虽然她这么委屈,虽然她对宝玉无微不至的关怀,虽然她努力尽到一个妻子的责任,但宝玉还是不领情,“纵然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最终,宝玉还是离开了她。

好, “终身误”先说到这里,我们再扯点别的。历来的解读认为,二宝婚姻的悲剧是一场在封建礼教压迫下形成的悲剧。这个解读当然没有问题。不过,假设我们抛开它的时代特征不谈,抛去红楼梦里家族崩塌的背景不谈,那这个悲剧也依然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它就是一场没有爱情的、或者是单向输出爱情的婚姻所酿成的悲剧,它在任何时代,任何时空都存在。

假设这个故事的主角,一个是游手好闲……呃,做自由职业的的小贾吧,一个是开网店的小薛,小贾还有个前女友小林。和小林分手后,小贾和小薛结了婚。小薛是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儿,也非常爱小贾。但没有用,小贾依然对小林念念不忘。小薛生怕小贾随时离她而去,她只能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的去维系这段关系,她生怕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就让小贾感叹“还是小林好啊”。她将一辈子,都生活在小林的阴影里。

小薛虽然爱小贾,也如愿嫁给了小贾。但这段婚姻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是对她最大的折磨。但是,爱情这道题无解,它没有答案,也没有对错。它不是你靠努力就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即使你才貌双全、温柔体贴、有权有势、家财万贯,但你永远不可能让一个不爱你的人真心去爱你。就像金庸在《白马啸西风》里说的那样,“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甚麽法子?”

所以,如果真的无法挽回,或许我们也只能对小薛、对宝姐姐、对所有在这个漩涡中挣扎的痴男怨女们轻轻说一声:最后的疼爱,是手放开。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首先必须得说一下关于这首词的争议。争议的出发点是在第一句上,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原本啊,大家都默认为这说的肯定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但如果非要钻牛角尖儿,它确实有一点瑕疵。有说法认为,葩是花的意思,而林黛玉的前世是草,不是花,所以仙葩指的不是黛玉。而宝玉的前世神瑛侍者,瑛是像美玉的石头。神瑛侍者居住在赤瑕宫,瑕是玉上的斑点。总之就是他既不是美玉,也不是无瑕。所以,美玉无瑕指的也不是贾宝玉。

客观的说啊,如果单从这首词上抠字眼儿的话,这个说法确实是有点儿道理的。那如果指的不是宝黛二人的话,又会是谁呢?这个就说法不一了。有说是指宝钗黛玉的,有说是湘云和妙玉的,有说是指秦可卿和妙玉的。因为妙玉的判曲里有一句“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就和这个“无瑕美玉”联系起来了。由此延伸,还有认为这枉凝眉中的每一句,都分别对应着一个女子,还包括晴雯麝月袭人等等。

首先老零很佩服这些研究者的钻研精神和脑洞啊,不过老零还是更认同主流观点,认为枉凝眉说的就是宝黛二人。上一支终身误,我认为它主要说的是宝钗,黛玉只是造成二宝“终身误”的一个原因而已,她不是这支曲的重点。那么第二支曲子,怎么也该轮到黛玉了。而且能和“仙”字挂钩的,也就是黛玉,其他人挨不上边,至少前八十回里挨不上,这是其一。

其二,湘云、妙玉她们都有自己的曲,没必要、也不应该再挤到一支曲子里去。至于晴雯麝月等人,他们不是十二正钗,更不该混到这个曲里来。在正曲唱完后,书里写了,还要歌副曲,但是宝玉困了,不想听了。那么晴雯她们,应该是在没有唱的那些副曲里。

其三,曲牌叫“枉凝眉”,而黛玉是“似蹙非蹙罥烟眉”,外号叫“颦颦”、“颦儿”,都是蹙眉、皱眉的意思。这也能对应得上。

其四,仙葩和仙草一样,都是说黛玉本是“草木之人”;而神瑛侍者虽然不是美玉也不无瑕,但转世后的贾宝玉心地纯洁,不含污浊杂质,堪称“美玉无瑕”。这是比较主流的观点。

主流观点虽然也存在瑕疵,但逻辑上还是更通畅一些,也更符合大众的认知。其实老零在读红楼梦时,包括这曲枉凝眉在内,我自己也有很多开脑洞的想法。但是开脑洞归开脑洞,不能当做个正儿八经的东西来讲,所以就不在这个系列视频里说了。我做这个系列,主要还是以文学欣赏和审美为主,所以尽量讲主流观点,不想辩论,也不想破案。所以这个话题就点到为止。还是那句话,一切以你自己的认知为准。

好,那么接下来咱们就还是按照宝黛这条线来说。枉凝眉这支曲子没有那么多佶(ji)屈聱牙引经据典的东西,但是写的非常美,如泣如诉,动人心扉,简单质朴,余韵悠长,老零认为这是至高艺术的一种表现。

先说宝黛之恋为何破灭。虽然八十回后的故事我们看不到,不过从正文和批语中的暗示,以及曹雪芹的朋友留下的一些诗文来看,宝黛最终没有走在一起,不是因为有第三者插足,也不是因为家长从中作梗,主要就是因为黛玉的去世。这些小细节以后我们陆续会提到。

那黛玉为什么会去世呢?从神话线上看,她是完成了还泪的任务,回归仙界了,从现实线上看,有可能是贾家崩塌后,宝玉或是逃亡、或是被羁押,生死未卜。而黛玉担忧爱侣的安危,日夜哭泣不止,最终身体垮了,也就是所谓的“泪尽而死”。也可能她是自尽的,黛玉感觉自己大限将至,便自我了断。或是听到谣言说宝玉已经死了,她便殉情了。反正不管怎么说吧,宝黛没能结为眷属,并不是因为什么掉包计,更不是什么三角恋,就是因为一场不可抗力的别离。

在两人分别之后,一个相思成灾,一个忧心如焚,这就是歌里唱的,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但最终一切还是化为镜花水月。黛玉的眼泪从“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这可能是指她去世的时间线。就是说宝玉离开后,黛玉从秋天哭到了第二年夏天,仅仅一年,她就去世了。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想,仅供参考。

字面上咱们就说这么多,下面咱们跳出红楼梦,再扯点别的水水时长。我们未必都有宝黛这样的人生经历,但是这支曲子依然能够打动我们,依然让我们读了之后觉得心里堵得慌。因为它描画的是一个普世的恋爱问题,那就是“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咱们大家都谈过恋爱,呃,没谈过的很快也就会谈了啊,祝福你们。

这首词里最打动我的一句就是“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热恋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总觉得对方就是命中注定的人,就是有奇缘的人。要不,为什么茫茫人海中,我偏偏遇到了你呢?为什么千人千面,各色各异,偏偏咱俩这么合拍呢?

但是,有缘人不能长厮守,这是爱情中最常见的悲剧。有的是死别,比如宝黛这样的,不用多说。还有的是生离,比如上大学时你处了个对象,山盟海誓如胶似漆,但一俟毕业,还是只能各奔东西。有的人可能历经百转千回,跋山涉水,最终走到了一起。但更多时候,分开了,错过了,就是一辈子。你哭泣,你心酸,你不甘,你万般心事终虚化,直到,你遇到了下一段奇缘……

于是终于明白,每一个奇缘的结束都是下一个奇缘的开始,每一个相聚都是为了最终的别离。

这个道理其实林妹妹也是明白的,她说: “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

说得好啊!同理,既然爱会让人伤心,倒是不如不爱的好。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如果你不爱,你就永远不会为爱伤心,你就不会“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但是,懂得这个道理的林黛玉,却终究没能做到“不爱”。

我们,也一样做不到。

下一期,咱们聊聊红楼梦的无解之谜——元春的判词判曲。请大家轻抬玉手一键三连,点个关注随个赞,咱们下期再见!

0 阅读:0

经纬讲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