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首诗:
过新年,过旧年
过了一年又一年
有的鲜衣美食,在大楼里欢喜
有的饥寒交迫,在陋巷中发叹
有的大吃大喝大赌,跳着玩
有的被日人杀了一家零散
放纸炮的正接神仙
逃难的在街头手端了破碗
欢笑的正欢笑
哭喊的正哭喊
我在这里睡不着,好似发了癫
这首诗很直白,大意是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以及“人类的悲欢本不相通”云云。
细看的话,诗里有对权贵富豪的嘲讽,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对日本侵华的控诉,对愚昧同胞的叹息,还有作者对现状忧心忡忡,忧国忧民,辗转难眠。
显然,作者在共情,共情被日军残害的家庭,共情街头乞讨的同胞,共情在陋巷饥寒交迫的大众,而不是鲜衣美食、大吃大喝的那群人。
这首诗的诗眼,我认为是“跳”字。
大吃大喝大赌还不算,他们还要“跳”着玩,就像方唐镜在公堂上跳来来去,你来打我啊,我就嘚瑟,我就显摆,我不光要当着你的面喝酒吃肉,我还要吧唧嘴。
一个“跳”字,多么活灵活现。一首好诗,说出了多少人的心里话。
1933年1月26日,正月初一,冯玉祥写了上面这首诗。
01
一直有个疑惑: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冯玉祥本应该是很受欢迎的人。
可现实情况是,一提起冯玉祥,很多人张口就是“铁骨铮铮郭沫若,忠贞不二冯玉祥”,老冯成了倒戈的代名词,成了一个笑话。
老冯频繁倒戈是事实,他自己也承认,并做过解释:我倒戈的那些人都是反动国贼,我倒戈是进步的革命行为,是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你们不能用封建君臣伦理那一套来评价我,那是过时的东西,我“忠”的不是某个人,而是“忠”于这个国家,谢谢。
老冯心狠手辣也是事实,军阀混战,弱肉强食,老冯能从小兵混成几十万大军的统帅,进而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大人物,没点手段,没有黑料,怎么可能?为战争横征暴敛,对异己残酷杀戮,对政敌冷酷无情,这是共性问题,没有什么可说的。
除了这些之外,老冯实在是个“可爱”的人。
他有点民粹,有点愤青,有点激进,有点公知;非常爱国,敌视洋人;他傲上而不忍下,仇视权贵富豪,同情底层人民,唾弃社会丑恶现象,痛心同胞愚昧麻木;他有强烈的表演欲,有时显得很虚伪,但又常常冲动,显露真性情。
老冯是个很复杂的人,但他的底色却很纯——强烈的草根情节。
他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朴素的善恶观念,对权威、规矩、精英、贵气、奢侈、华丽等等不接地气的东西天然排斥。
简单对比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三个人的日记,可以发现:
蒋介石日记以感慨、骂人、自省为主,因为字数太少,需要看大量的历史背景来辅助解读,比如他在什么情况下发了这个感慨,他的感慨是否表明了他对这件事的真实态度等等,与其说是看他的日记,不如说是在看解读。
阎锡山日记,一般不记具体事情,通篇都是哲学感悟或者不知所云的大道理,看完之后,只有一个感觉: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冯玉祥日记,才是真正的日记,每天做了什么,见了什么人,谁送礼给我了,我送钱给谁了,有什么新闻,对新闻如何评价,今天有何感悟,记载的很清楚,像小学生日记一样。
我不赞同冯玉祥的主张,如果冯玉祥打赢中原大战,掌握国家大权,那将是民族的灾难,但我比较喜欢看他的自传和日记。
他的文字通俗易懂,坚持为底层发声,他谁都敢骂,对不公和不义,敢于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惧世俗眼光,特立独行,不世故,不圆滑,不油腻。
多年军旅生涯、宦海沉浮,老冯始终没有被污浊的官僚主义同化,没有为食物链顶端的人歌功颂德,没有对身边的苦难视而不见。
就个人生活而言,老冯不抽、不喝、不赌、不嫖,在财产和女人方面也没有劣迹。
现在很多人夸段祺瑞、吴佩孚廉洁自律,有道德有操守,老冯何尝不是?
02
冯玉祥日记的内容,大致可以用三句话概括:
袁、段、吴、张、蒋都是垃圾,国家沦落到这个地步,坏就坏在这几个人手里。
中国人真苦,中国社会太黑暗,是贪官污吏国贼的世界,是洋人作威作福的世界。
我,冯玉祥,爱国爱民,一生追求进步,追求真理,坚决抗日,坚决反蒋。
冯玉祥日记有没有自夸自吹的成分?当然是有的。
我前面说了,冯玉祥是一个表演欲很强的人,喜欢打造、宣传自己“平民将军”的人设。
他曾专门托人购买摄像机,在军队里拍宣传片,拍自己如何给士兵剪头发、剪指甲,对伤病嘘寒问暖。
在日记中,他记载了无数个小故事,发了无数个感慨,来表明自己爱兵如子,亲民爱民,勤俭朴素,善善恶恶,读起来给人的感觉是他表演得很用力,用力得有点过猛。
表演一定是虚假的吗?不一定。
表演一时,是表演,表演一世,那就是本色了。
联系冯玉祥的家境、幼年生活环境,以及他在军阀混战中的言行举止,我并不觉得他在日记中话有多假。自夸自吹的外包装之下,仍是真情的流露。
暗黑的东西,他没写在日记里,写在日记里的,都是对他形象有利的。
这点他不如蒋介石坦诚,蒋介石在日记多次记载自己嫖娼、好色,得过性病,还说自己性格暴躁易怒,爱打人爱骂人,发誓要改正,要修身养性······
我特讨厌一句话,那就是《邪不压正》里面的台词——正经人谁写日记,谁能把心里话写日记里?写出来的那能叫心里话?
每次在文章里提到日记,就有人把这句话搬出来留言,我都懒得解释。
只想反问一句:你如何看待《杨尚昆日记》?
日记的史料价值,是史学界公认的,即使某些日记有水分,也不能否定所有日记的真实性。
以蒋介石日记为例,2006年逐步公开,无数史学家趋之如骛去研究,去辨伪,真不真实,是不是心里话,那些历史学家不清楚?
编剧看过日记,看过解读吗?大言不惭,卖弄无知,哗众取宠。
真要文过饰非,会写自己嫖娼得淋病?会暴露自己的性格缺陷?
以老蒋的地位,让御用文人逐字逐句编造,美化自己,很难吗?
没必要。
斯人已逝,千秋功罪,任人评说。
一部日记,根本改变不了一个人所做的那些事,后人该怎么评价,还会怎么评价。
一部日记,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或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同理,《冯玉祥日记》是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根据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在60年代捐献的手稿,核实、校勘、修订、编辑、出版而成的,日记始于1920年11月25日,止于1948年5月,长达29年。
编辑委员会认为日记“内容丰富详实,真切地记录了冯玉祥大半生的历史······是研究冯玉祥生平及其政治思想和中国近代史的宝贵资料”。
如果是太水的宣传材料,早就被抛在历史的垃圾堆了。
所以,不要用自己的浅薄认知,挑战别人的专业,真真假假,有专门的人去核实、校勘。
God,又扯远了。
我其实并不想讲这些令人不愉快的东西,只是想分享日记里一些有趣故事,帮助大家更立体的认识冯玉祥这个人。
03
日记一:1922年4月29日,冯玉祥驻军洛阳,军务之暇,带了两个部下去龙门镇某寺庙游玩,见到了一个年轻力壮的僧人,冯玉祥很不高兴,他教训僧人:
人生在世,应该想着对社会做些有益的事,像你的这种行为,不但国家会灭亡,华夏种族也会灭绝。现在世界文明,日益发展进化,你还高卧在此,岂不可惜?
冯玉祥不喜欢僧人,他认为僧人不事生产,浪费粮食,寺庙藏污纳垢,利用迷信骗取善男信女的钱财,败坏社会风气。冯玉祥击败赵倜、主政河南后,拿最著名的开封相国寺开刀,捣毁神像,遣散僧侣,拆除宗教建筑,把寺庙改成了游艺市场。
1927年,冯玉祥北伐期间第二次主豫,这次打击佛教力度更大,他命令河南各县县长,遣散辖区内的僧侣,打倒神像,把庙宇改成学校或工厂,史称冯玉祥毁佛。
现在有人说,冯玉祥在黑海被烧死,是毁佛的报应,这就是无稽之谈了。
佛真有这么厉害,在冯玉祥毁佛的时候就报应,岂不更好?非得等26年之后报应。
日记二:1922年8月31日,冯玉祥接见了两个山东军官,谈到了自治问题。
冯玉祥说:自治二字是民主政治的真谛,初听起来很好,但看现在的中国人,蠢蠢蚩蚩(愚昧无知),只能到达半开化程度,如果不对其进行教育和政治训练,就给予其自治之权,只会给野心政客强奸民意的机会,将来省自治,县自治,乡自治,村自治,势必闹得分崩离析,不可收拾,造成亡国灭种之祸。
看看,老冯还是有些深度的,民主自治是很好的东西,但对当时的中国人而言,有点超前了,辫子都还没剪完,小脚都没放完,谈什么自治。
后来孙中山设计的军政、训政、宪政三步曲,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谓军政,就是打江山、巩固政权,所谓训政,就是对民众进行政治训练,培育现代公民,进而实现宪政。
日记三:1922年9月6日下午,冯玉祥在河南省立第二中学给师生演讲,演讲持续了一个小时,讲了九点,其中第七点最有意思,内容如下:
我有个朋友叫郑桓,去欧洲参观世界大战,去的时候坐的是头等舱,船长是个荷兰人。轮船经过苏伊士运河,船长对郑桓说:你是日本人吗?
郑桓说:不是,我是中国人,
船长说:中国人不应该坐头等舱。
郑桓很生气:你为什么欺负中国人?我中国地大物博,人民四万万,一旦觉醒,定让你们这些碧眼黄发的洋人不敢正视!
船长说:我们荷兰人口虽然仅有四百万,但有400多艘商船,遍行全球,物质文明蒸蒸日上。中国虽有大好河山,但没有真正的主权。长江航权,沿海良港,全部被外国人享有,而且火车,轮船,飞机,潜艇,电灯电话,有线无线电,又有哪一样是中国发明、制造的?国家之所以存在,在于人民有团体与知识。如果仅仅以人口数量论,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夏天炎热之时,杀三四头猪,暴晒雨淋,所产生的苍蝇和蛆虫何止四万万、八万万?如果聪明人要消灭它们,不费吹灰之力。你国虽然有人口四万万,但货弃于地,人有余力,除了睡觉吃饭之外,别无所长,在我看来,就是四万万台造粪机器,何足道哉?
郑桓听完,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冯玉祥讲完故事,希望师生们努力学习,以雪此耻。
至于故事真假,有无加工成分,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04
日记四:1925年5月3日,日本驻京津参谋长长谷部照吾来张家口见冯玉祥,晚上七点,双方愉快开席,席间谈及种树。
长谷部照吾说中国西北没有树,就像50年前的朝鲜一样。冯玉祥大怒:你年纪还轻,日本50年前,也和印度一样。
长谷的随从意识到用朝鲜比喻中国西北不当,连连道歉,冯玉祥警告他:朋友要以诚相见,强者不得存傲慢之心,弱者不能有谄媚之态,二十一条无理要求,中国人早已刻骨铭心,如果你们口讲亲善,心怀鬼胎,徒增误会,有什么好处?
这个故事在文史资料选辑里面有印证。据冯玉祥的部下吴锡祺回忆,日本财阀大仓喜八郎来张家口时,曾对吴锡祺说过这么一番话:长谷一句无心的话,竟让冯误会,大发雷霆,当场予以难堪,冯先生太年轻了。
大仓喜八郎还感叹道:冯先生练兵打仗是好手,可惜政治头脑太简单。
日记五:1928年3月26日,冯玉祥给总部人员和第五师骑师讲话,谈了三件事。
1.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人民有四万万之多,反受各国之侵略,比利时蕞尔小国,和我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到期了,竟然借故不取消,我们留学比利时的学生,上海游行演讲抗议,竟被比利时政府驱逐、监禁。日本只有四千万人,强迫我们承认二十一条,视中国为属国,可恨!可耻!
2.之前,有英国人来找我,想让我帮助他在中国开煤矿,我回答说:如果英国的矿也让中国人开采,我可以答应你。现在中国民气正盛,在搞革命,誓要取消不平等条约。你如果遇到一个卖国贼,他一定答应你,我老冯的军队虽穷,誓不卖国。
3.民国八年,教育经费紧缺,老师们几个月发不出工资,集体罢课。教育总长范源濂苦劝老师们继续上课,不要耽误学生学业,没有效果,于是辞职去了天津。
不久,政府有了发工资的消息,老师们又愿意上课了,派代表到天津请范源濂回来继续当领导。范源濂听说这事后,闭门不纳,这时老师代表已经进了院子,双方隔窗对话。
范源濂说:中国历史上,老师愿意教而学生不愿意学的事很多,从来没有听说过学生愿意学而老师不愿教的,诸君有钱就上课,没钱就罢课,与妓女何异?简直是教育界的莫大耻辱。你们赶紧走,不要污染我。
冯玉祥感慨:教育界尚且如此,无怪乎大多数国人没有爱国心。吾辈革命军人,再不努力救国,亡国不远了。
类似外国欺负中国的例子,老冯在日记中讲了很多很多,翻来覆去的讲,目的是唤醒国人知耻而后勇,救亡图存,报仇雪耻。
老冯反帝,但不反帝国主义的东西,他认为中国绝大部分东西不如外国的好,事事落后别人,要学习外国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他很清醒,很实用主义。
05
日记六:1929年5月14日,冯玉祥与邓飞黄、张德恒谈话:我们革命,是为大多数穷苦同胞谋利益,蒋介石最近扣押赈灾粮食,不惜置西北同胞于死地。我要组织西北灾民乞食团两千万人,蜂拥至南京乞求赈灾,让蒋介石不能享受美人、洋楼、醇酒、肥肉,不能享受优渥惬意的生活。
这则日记写于冯玉祥和蒋介石决裂前夕,当时西北大旱,冯玉祥为准备和蒋介石一战,在西北大肆征粮、征物资,使得灾情加剧,出现了罕见的大饥荒,蒋介石本来准备赈灾的,但蒋冯决裂在即,粮食拉去西北只会落到西北军手里,所以压住没发。
横征暴敛是军阀们的共性,打仗钱从哪儿来,肯定不是风刮来的,这一点,即使最有操守的军阀也不能免俗。
以吴佩孚为例,他打仗也要花钱,但他自己爱惜名声,不肯亲自下命令去搞钱,怎么办?大吼大叫发脾气。
部下看大帅发脾气,就要为大帅分忧,自己背锅去搞钱,怎么搞?逼捐、摊派、强制提款。
吴佩孚这样搞,掩耳盗铃而已。
日记七:1929年5月19日,冯玉祥给总部人员及手枪队讲话,谈到了高级官员的薪资问题。他回忆说在某次国务会议上,有阁员提议给高级官员加薪,这让他非常不爽。
怼道:现在作为我们主人的老百姓,有的还在吃草根树皮果腹,我们这些人还期望加薪?加薪不过是让这些人家里更富裕,增加更多的颐指气使之辈。
有人用日本官员高薪反驳他,他这样回复:日本首相月薪12000元,阁员月薪6000元,这是事实。日本军队开到山东济南,我们国府阁员,不敢过问。如果诸君能让日本军队开到日本东北,我敢代表中国四万万同胞,给你们月薪20000元,退一步,把日本军队开到长崎、对马,也可以发月薪8000元。我就怕你们不但不敢这么做,甚至连想都不敢这么想。这样的阁员,就值两三个铜元。今天的薪俸,已经嫌多了,你们还觉得不足。养猪为了它能长肉,养狗为了它能守夜,我辈不能为国增光,消除国耻,已是猪狗不如,还有什么脸面提议加薪?
老冯讲完,一起开会的人很不满,但老冯泰然自若:我为国家民族利益,管你们爽不爽?
06
日记八:1930年9月2日(中原大战期间),冯玉祥乘车抵达和尚桥(河南许昌),看到车窗外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农,向一个戴着草帽的士兵下跪,看起来很可怜。
冯玉祥命人下车问情况,得知是冯兴贤旅的兵,向老百姓索要大车。冯玉祥让人把冯兴贤叫来,狠狠地骂了他一顿。
然后问这个士兵:你父母是何人?
答:老百姓。
问:兄弟是什么人?
答:老百姓。
问:你愿不愿意接受惩罚。
答:愿意。
冯玉祥命令这个士兵向老农磕24个头。警告他,倘若下次再打老百姓,一定枪毙。
看看老冯的教育手段,简单凌厉的攻心术。老百姓何苦为难老百姓,你欺负老农,就不想想自己的父母也可能被欺负?我想我的话已经触及到你的灵魂了。
日记九:1931年2月21日,天气大风降雪,冯玉祥早起到田野散步,见家家户户贴春联,还有门神、卦钱、红的绿的装饰。
按理说,寒冷的天气里,看见火红的春联和过节饰品,感受节日的气氛,会觉得很温暖。
但冯玉祥脑洞清奇,他没有这些感受,而是感叹道:民国成立已20年,旧历新年一点改观都没有,可见社会惯性多么强大,移风易俗多么困难。
老冯有点诗人的敏感气质,一件很小的事,他都能联想到国家兴亡,民族命运。
他有个外国朋友,是个年近70岁的传教士,能一口气走20多里路去拜访朋友,老冯感慨,老外体能真是好,70岁还这么硬朗,我国那些出门必须坐车、坐轿的年轻人,不应该感到惭愧吗?
还有一次,他在野外遇见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背着一大捆柴,艰难前行,老冯感叹,要是生在文明国家,他这个年纪应该在家享受社会福利了,何至于此啊。
日记十:1936年9月14日,南京长江边上,冯玉祥面对滔滔江水,心潮澎湃,写下了江边所感:
为什么那样大水,自己的船那么少呢?谁能不说是可惜呢?
为什么不多造些船?
为什么不炼钢铁?为什么不为国家大开矿山呢?
坐上汽车之后,他又发感慨:
为什么不大规模的开矿?
为什么坐汽车的这样多,而自己不设一个大制造汽车厂呢?
为什么自己买人家的汽油,而自己不开油矿呢?
老冯啊老冯,你是十万个为什么?
(以上图片均为电影《直奉大战》剧照)
冯将军与我们是一路人,可惜英年早殒。解放后,我们对德全女士尊重有加,也是告慰冯将军。冯将军的子女都是俊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