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子弟4•刘亭亭

程远鹰眼观 2024-08-09 11:22:50

作者:王凡。来自万万没想到。

“那时,我们是互相轮流,到谁家谁招待。开始到小鲁家时,他说:我家没有别的,就吃这个吧。我们一看,是伊拉克蜜枣。后来老是这个。他肝炎可能就是被这玩意儿传染的,当年有这种说法。到刘源家,更可气。每次到他家,他就拿出糖精片、小苏打、柠檬酸什么的,让我们自制汽水喝。”

对昔日中南海男孩子间的事,张寰记得最多也最清楚。

刘源也承认:“当年我们家的经济条件很不宽裕,我也只能拿出这些招待朋友。”

关于这一点,刘亭亭的同班同学曾自也有记忆。她们虽然都住在中南海里,也见过面,但没什么来往。

直到上师大女附中后,因为在一个小队,又都负点责任,有时在一起商量小队工作,才渐渐熟悉起来。

“刚入学时,班里的学生干部是由老师指定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梅益的女儿被任命为中队长。刘亭亭和我在一个小队,分别被指定当小队长和小队副。刘亭亭学习很好,特别是英语,后来由同学自选班干部时,她被选为中队学习委员。”

一次,研究完了小队活动事宜后,便扯起了女孩子的话题。曾自认为刘亭亭的宽背带裙子好看。亭亭告诉她,这是人家送的布料做的,挺一般的。

冷不丁,亭亭冒了一句:“其实,我们家生活挺紧张的,条件也许还不如你们家呢。”

曾自在追溯往事时说:“当时我听了她的话有些不相信,共和国主席家的条件能不如我家?”

说到刘少奇的几个女儿的衣着,大家都觉得打扮得最漂亮的要数刘涛。曾自的姐姐曾立说:“那时就觉得刘涛像小公主似的。”

刘涛上大学时,与当时多数领袖的孩子一样,被动员选择理工科,她进了清华大学的自动控制专业。

但是刘涛对自控专业兴趣不大,她比较喜欢文学和历史,加之身体不太好,学习成绩一度不甚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刘涛提出要转学别的专业,但刘少奇、王光美不同意,他们觉得不应稍遇挫折就退缩。

在一次和毛泽东相遇时,刘涛将自己的这些情况和想法,毫无顾忌地讲了出来。

一向比较关爱孩子的毛泽东听了刘涛的诉说后,就给王光美写了一封信,大意是:涛涛来找了我,谈起了学习情况,以及转学其他专业的想法,她说你们对此反对。我个人以为,让孩子学习她有兴趣的东西或许好些。

刘少奇看了毛泽东的信,非常吃惊,他没想到毛泽东会这么认真地过问自己女儿读书的事。

他把女儿叫到身边,进行了耐心的教育,讲明年轻人要经得起挫折的磨炼;同时严肃地指出:“毛主席是党的领袖,有很多大事要考虑操心,你怎么能为个人的一点小事去打扰毛主席呢!”

后来,王光美又专门给毛泽东回了一封信,对刘涛转学的事做了解释,说明转学并不是绝对不可以,主要是从严格要求考虑,不能凭一时兴趣,要做认真负责的选择。

毛泽东看信后,在见到王光美时说:你们的考虑是对的。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刘少奇家的孩子在毛泽东面前是无拘无束的,能毫无忌讳地谈一些内心的真实想法。

刘源也说:“那时我们几个孩子和毛泽东相处显得更轻松随意,而和严肃的父亲在一起时,则显得有些拘谨。”

李讷在小的时候,能够亲昵地叫毛泽东“我的小爸爸”。随着年龄的增长,毛泽东对她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她儿时那种无忌亲昵渐渐退去。

对其他人家的孩子,毛泽东却一直保持着那种对童趣的兴致和宽容。

“每当毛泽东见到我们几个孩子在一起,他就打着手势逗我们:把手掌摆平了移动,说这是平平;用一只手的食指抵着另一只伸平的手掌,即暂停的手势,说这是亭亭;用拇指和食指握成一个圈,说这是源源。”

有一次,王光美带着孩子去跳舞,毛泽东也到了舞场。刚刚两岁的小女儿潇潇跑到毛泽东跟前,一动不动地直盯着他看。

平平、源源、亭亭都说:“你怎么不叫伯伯啊?快叫伯伯。”毛泽东却说:“别打搅她,她在观察世界呢。”

“每逢这种时候,毛泽东是多么的和蔼可亲呐!”在追溯完这些往事后,刘源如是感叹。

在生活上,刘少奇虽然给孩子降低了水准,但在其他方面,刘少奇不仅要求甚严,而且有细致具体的指标。

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毅力和体质,刘少奇为子女们制定了一个严格的“成长进度表”:9岁学会游泳,11岁学会骑自行车,13岁能够自理,15岁独自出门。

并不是定完就完了,定完是要严格落实的。“我们都依照这个进度表实施。我自己是每项指标都略有提前。游泳是在8岁学会的,也是在八九岁之间,学会了骑自行车。”刘源说。

0 阅读:34

程远鹰眼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