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解读——成公三年

左传解读 2024-03-09 01:20:41
成公三年(公元前588)知䓨被俘虏不卑不亢 韩厥换马甲巧对妙回 【经】三年春王正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辛亥,葬卫穆公。二月,公至自伐郑。甲子,新宫灾。三日哭。乙亥,葬宋文公。 【传】三年春,诸侯伐郑,次于伯牛,讨邲之役也,遂东侵郑。郑公子偃帅师御之,使东鄙覆诸鄤,败诸丘舆。皇戌如楚献捷。 鲁成公三年春天,经中记载了五件事。第一件,鲁成公会合晋景公、宋共公、卫定公、曹宣公五国讨伐了郑国。关于此事,经中记载的是“宋公”“卫侯”。这是一种批评的态度。在鲁僖公九年,传中有“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凡在丧,公侯曰子”的说法,那么正常应记作“宋子瑕”、“卫子臧”才是,所以现在这是对宋和卫的一种不正常的称谓,意思是先君还没下葬而出兵讨伐邻国这是不合适的。第二件,在正月辛亥日,卫国安葬了卫穆公。卫穆公在去年秋八月去世,正月下葬正好五个月,算是合礼。第三件事,在此年二月,鲁成公从伐郑行动中回到鲁国。第四件事,二月甲子日,为宣公刚修的庙因天灾而起火,所以大哭三日以致哀。宣公正好三年丧毕,神主应入新庙,所以为此建了新宫,可是发生了为灾,这应是入新庙后发生的。第五件事,二月乙亥日,宋国安葬了宋文公,宋文公也是在去年八月去世,延迟了一个月。 传中只对第一件事做了解释。传中说,这年春天,诸侯讨伐郑国,驻扎在伯牛,这是为了讨伐在邲之战中郑国做了对晋国不利的事,就是当年郑国的皇戌到晋军中怂恿晋师攻击楚军之事。但邲之战是在宣公十二年,现在过去九年了,而且私下里在巫臣的运作下,晋楚两国还交换了战俘,现在突然又讨伐郑国,所以这个理由纯粹是为了讨伐而故意找茬。接着向东继续入侵,郑国公子偃率军抵抗,命令东部边境部队于鄤地设伏,在丘舆打败了联军。郑国皇戌还到楚国进献了俘虏。这说明此次战役郑国获得了大胜。晋国刚在鞌之役中击败齐国,本想着趁着这个势头再去打一下郑国,在中原地区重新树立自己的威名用来震慑楚国,没想到在郑国这里栽了跟头,还被郑国向楚国献俘,狠狠地挨了一记耳光。 【经】夏,公如晋。郑公子去疾帅师伐许。公至自晋。 【传】夏,公如晋,拜汶阳之田。   许恃楚而不事郑,郑子良伐许。   晋人归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荦。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荦,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鲁成公三年夏天,经中记载了三件事。第一件,鲁成公到晋国聘问。第二件,郑公子去疾率领郑军讨伐许国。第三件,鲁成公从晋国回到鲁国。 关于第一件,传中说此次鲁成公到晋国主要目的是为了感激晋国救援鲁国并在鞌之战后让齐国归还了鲁国的汶阳之田。 关于第二件,传中说许国依仗楚国所以不再事奉郑国,所以郑国子良攻打了许国。一方面是许国和郑国都拜楚国为大哥,所以许国就认为和郑国平等了,于是不把郑当回事了。另一方面郑国刚刚把晋带领的联军击败,而且给楚国进献了俘虏,所以在小范围内又抖了起来,你许国可以把楚国也当大哥,但怎么也得把我当二哥呀。而且我刚讨好了大哥,我揍你一顿想必大哥也不会干涉。所以悍然出兵教训许国。 关于第三件事,经中没有解释。 传中接着补充楚国的事。此事应在晋伐郑之前的事,所以应是补叙。 晋国人要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归还给楚国,用来换取知罃。此时荀首已经是晋国的中军副帅,所以楚国人答应了。当然这一切离不开巫臣的运作,也离不开第三方郑国的帮忙。 楚共王郑别知罃时,和知罃说:“大概你怨恨我吧?”知罃说:“两国兴兵交战,臣下没有才能,未能胜任,所以做了你军的俘虏。您的左右不把我杀掉用血涂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臣下实在不中用,哪里还敢怨恨呢?”楚共王说:“那么你是感激我的恩德了?”知罃说:“两国都是为了自己国家利益打算,希望解除百姓的痛苦,各自抑止一时的怨忿来互相原谅,双方释放囚禁的俘虏以结成友好。两国恢复友好,臣下不曾参与其事,又怎敢感激谁的恩德呢?” 楚王说:“虽说如此,但你也一定有话对我说吧!”知罃说:“托您的福,累臣我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到晋国,假如我的国君把我杀掉,虽身死也是很光荣的。如果因为你的好意而赦免我不死,把我交给您的外臣荀首,荀首向寡君请求用家法在宗庙处死我,也是死而不朽的。假若得不到寡君杀戮的命令,而让臣下继承祖宗的职位,依次序让我承担军事的要职,率领所属军队保卫边疆,那时虽遇到您的将帅,也不敢违礼回避,要竭尽全力以至于死,没有二心,尽到我对晋君的为臣之礼,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君王的。”楚王说:“晋国是不能和它相争的。”于是,便隆重地为知罃举行礼仪放他回晋国了。 这个故事有点像当年的重耳和楚成王的对话。当年楚成王也是一定要重耳记得自己的好处,结果得到一个“退避三舍”的承诺,现在楚共王又逼着知罃要承诺,得到一个“竭力致死”的回复。一个是真的有恩,一个只是不杀,却都表现了晋国人的铮铮铁骨。致使楚国对晋国一直心有忌惮! 【经】秋,叔孙侨如帅师围棘。大雩。晋郤克、卫孙良夫伐啬咎如。 【传】秋,叔孙侨如围棘,取汶阳之田。棘有服,故围之。   晋郤克、卫孙良夫伐啬咎如,讨赤狄之馀焉。啬咎如溃,上失民也。 鲁成公三年秋天,经中记载了三件事。第一件事 ,鲁国叔孙侨如率领军队包围了棘地。第二件事,举行了隆重的雩祭,记载下来以示过时。按《左传》前边提及的一年四祭郊、雩、尝、烝,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现在是秋天,却举行了大雩,说明有些干旱,不得已而为之。第三件事,卫国的孙良夫讨伐了啬咎如。第一件和第三件事传中均有解释。 关于第一件,传中说鲁国大夫叔孙侨如包围棘地,占取了汶阳的士地。这是因为棘地人不顺服,所以包围了它。这说明齐国虽把汶阳归还了鲁国,但棘地人不想回到鲁国。这块地方的人被齐国和鲁国来回地折腾,也是受够了,齐国还总体来说比鲁国要强大,所以归附齐国要比归附鲁国更安稳一些,现在回到鲁国,说不定什么时侯又得让齐回夺去。但这怎么可能呢?所以皮孙侨如包围了此地。 关于第三件,传中说攻打啬咎如是晋国郤克和和卫国孙良夫共同攻打的,而啬咎如是赤狄的残余。啬咎如溃散,这是因为他们的头目失掉百姓的拥护。至此,赤狄各部对晋国的的威胁算是大体解除了。在宣公十五年时,晋侯赏荀林父狄臣千室,并赏士贞子以瓜衍之县(因士贞子当时劝说晋侯不要杀荀林父),潞氏、皋落氏等赤狄已被收拾,宣公十六年时,晋国士会帅师一举灭了赤狄的甲氏、留吁、铎辰,现在是收拾最后一个较大的部落。赤狄大大小小有十多个部落,左传中提到的主要有潞氏、皋落氏、甲氏、留吁、铎辰、廧咎如这六个,现在大部已被清除。传中之所以说狄人“上失民”,主要是为了回扣晋国曾采取的“捧杀”之策。宣公六年时,荀林父曾言:“使疾其民,以盈其贯,将可殪也。”也就是他想让狄恶贯满盈之时,也就是他们的灭亡之日。这十多年过去了,他的这个“捧杀”之策终于有了个还算不错的结果。 【经】冬十有一月,晋侯使荀庚来聘。卫侯使孙良夫来聘。丙午,及荀庚盟。丁未,及孙良夫盟。郑伐许。 【传】冬十一月,晋侯使荀庚来聘,且寻盟。卫侯使孙良夫来聘,且寻盟。公问诸臧宣叔曰:「中行伯之于晋也,其位在三。孙子之于卫也,位为上卿,将谁先?」对曰:「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制也。卫在晋,不得为次国。晋为盟主,其将先之。」丙午,盟晋,丁未,盟卫,礼也。   十二月甲戌,晋作六军。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赏鞌之功也。 齐侯朝于晋,将授玉。郤克趋进曰:「此行也,君为妇人之笑辱也,寡君未之敢任。」晋侯享齐侯。齐侯视韩厥,韩厥曰:「君知厥也乎?」齐侯曰:「服改矣。」韩厥登,举爵曰:「臣之不敢爱死,为两君之在此堂也。」   荀罃之在楚也,郑贾人有将置诸褚中以出。既谋之,未行,而楚人归之。贾人如晋,荀罃善视之,如实出己,贾人曰:「吾无其功,敢有其实乎?吾小人,不可以厚诬君子。」遂适齐。 鲁成公三年冬天,经中记载了四件事。第一件事 ,十一月的时候,晋景公派荀庚来鲁国行聘。第二件事,这月的丙午日鲁成公与荀庚举行了盟约仪式。第三件事,此月的丁未日,鲁成公与卫国的孙良夫进行了盟约。第四件事,郑国讨伐许国。 传中把前三件事放在一块解释,传中说,先是晋国的荀庚来鲁聘问,并且重温过去的盟约。接着卫国派孙良夫来鲁国聘问,也重温过去的盟约。鲁成公向臧宣叔询问说:“仲行伯(荀庚)在晋国,位次第三,孙子(孙良夫)在卫国,位次是上卿。应该谁在前?”臧宣叔说:“次国的上卿相当于大国的中卿,中卿相当于它的下卿,中卿相当于它的上大夫,下卿相当于它的下大夫。位次的上下如此,是古代的制度。卫国对晋国来说,不能算是次国。晋国是盟主,它应该在卫国的前面。”十一月丙午日,和晋国结盟;十一月丁未日,和卫国结盟。从这个解释来看,晋和卫来到鲁国是前后脚的事,但结盟需要有个前后顺序的问题,这也是外交上的大事,不可马虎,否则又会引起国际争端。臧宣叔是这方面的专家。 传中对第四件事没有解释,补充了两件关于晋国之事。 传中补充的第一件事是晋国扩军。十二月甲戌日,晋国建起了六个军。分别是上、中、下三军和新上、中、下三军,这当然又是僭越周王室之事。晋在建国时是一个小国,之后逐渐发展壮大,他的军队编制也随之而变化。鲁闵公元年时,晋献公作二军,到鲁僖公二十七年城濮之战前夕,晋文公作上中下三军,到鲁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又在三军基础上复置三行,虽辟天子六军之名,但实质上已是六军了。之后鲁僖公三十一年时又作五军,鲁文公六年时因将舍二军又恢复了三军。现在作六军。传中说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都做了晋卿,这是奖赏鞌之战中的功劳。韩厥为新中军,赵括佐之;巩朔为新上军,韩穿佐之;荀骓为新下军,赵旃佐之。这些都是新增的序列。 传中接着补充说这年冬天,齐国的国君齐顷公来晋国朝见,将要举行授玉的仪式的时候,晋国的郤克快步进入说:“此次您来晋国,是因为女人的戏笑遭受了的羞辱,寡君不敢担当。”晋侯设宴招待齐侯。齐侯仔细地看着韩厥。韩厥说:“君王认识厥吗?”齐侯说:“服装换了。”韩厥登阶,举起洒爵说:“臣下所以不敢吝惜一死,就是为了两位君王在这个堂上饮宴和好啊。” 这一段描写了齐顷公在晋国受到的羞辱。先是郤克向他表示你此次前来,以来为妇人之笑道歉的吧,我们晋君可不敢当啊!言外之意你不尊重使者,也有今天!后是韩厥表示,战场上你不射我,我却拼命地追你,就是为了你和我们国君友好相见啊!齐顷公定定地看他,是想暗示他我不射你,你是不是应该感激我一声啊?没想到韩厥先是假装不认识,齐顷公委婉地表达“别以为你换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的意思,因为战场上是戎服,现在是朝服。所以韩厥认为齐王认不出他来,但齐王说你换衣服了。韩厥眼见装不过去,于是也委婉地回应“那是你活该!”言外之意,没有我拼命地追你能有今天吗?两人的对答巧妙而不伤和气,彼此心照不宣,而且没有破坏宴会的氛围。绝! 传中接着补充楚国之事。知罃在楚国的时候,郑国有个商人打算把他藏在大口袋里带出楚国。已经谋划好了,还没有动身,而楚国人就把他送回来了。那个商人到了晋国,知罃仍然对他很好,好像确实是他把自己救出来一样。商人说:“我没有那样的功劳,哪敢享有那样的实惠呢?我是小人,不能这样来欺哄君子。”于是此人就跑到齐国去了。 这个故事看似夸了知罃的为人和商人的为人。但实际上是向读者透露了郑、楚、晋之间的关系。巫臣暗中让郑国人促成晋楚交换俘虏之事实则是为夏姬去郑做准备,也是为自己带夏姬出逃做准备。而郑国应是皇戌应承的此事,但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暗地里派了这个商人(或者叫特工)想把知罃偷出来,于是有了这个计划。因为襄老的尸体肯定是在荀首的手里,而这时主要是要襄老的尸体,夏姬才能去郑国去接,而楚国的公子谷臣却不容易通过这种暗中交易完成,所以这个皇戌与荀首实际上是做了两手准备的。如果楚国答应了,正常交换最好。如果楚国或是晋国方面不同意交换,因为知罃的身份与谷臣的身份不对等,所以晋国有可能不答应。那么私下里襄老的尸体可以到郑国,但荀罃却到不了晋国,那么巫臣满足了,而荀首又不满意。所以第二个方案便是偷出来这个荀罃,这样皇戌两面就都有交待了。但是晋楚两国都挺痛快,正常交换了。所以知罃也就正常地回到了晋国。 郑国的商人在《左传》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前有弦高之知,现有贾人之义。看来郑国虽为小国,但他的商人都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间谍或是特工。 弹词 南乡子 韩厥 成宙评 奉酒敬顷王,不使晋齐结怨长。暗里傲骄明内敛,名扬,车撵逃亡隐语伤。 司马执法强,历经五卿无谗枉。韩氏后人因崛起,嚣张,前辈尊宠后辈狂。
0 阅读:0

左传解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