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跟一个沈阳的朋友聊天。从过去的盛京、奉天,说到现在的沈阳,感叹这些年沈阳的变化太大了。从他的话语中,能真切感受到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一座城市,因为有历史而厚重。沈阳是清朝发祥地,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远的不说,咱就说说80年代的沈阳,看看那时候的沈阳是怎样一番景象。
沈阳站
如果说文字不够直观,那就用老照片来勾勒沈阳过去的轮廓。一定会惊讶到你:过去的沈阳,原来这么美!
80年代,沈阳火车站景象。欧式风格的站房,充满异域风情。
站前广场十分宽敞,门前停着不少汽车。沈阳站始建于1899年,当时在靠北位置。1910年才搬迁到这里。从那时起,近百年来,沈阳站建筑的外观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
80年代,最熟悉不过的绿皮火车,停靠在沈阳站上。当时的绿皮火车,是人们出远门首选的出行方式。
绿皮火车,车内没有空调,夏天很热。但是票价很便宜。中国的绿皮火车,起源于50年代,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在它的车厢中穿行。
照片中这座广场,是80年代沈阳的中山广场。广场始建于1913年,当时称中央广场。
1919年,称浪速广场。民国时期,又更名为中山广场。五六十年代称红旗广场,1981年又恢复了中山广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80年代,繁华的沈阳中街景象。中街历史悠久,始建于1625年,是沈阳最早的商业街之一,更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繁华又热闹。
40多年前的中街,道宽阔笔直,一眼望不到尽头。两侧高楼中西合璧,沿街店铺都在开门营业。如今,这里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集购物餐饮、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商业街。
80年代的沈阳街头,身穿白色制服的公安,正在街头执勤。他们骑着白色的偏三轮,车尾竖有警灯。
街道上,几辆长着“大辫子”的公共汽车停在路边,乘客正在上下车。据说当年电车月票1块5。大部分人骑着自行车出行,画面很有年代感。
80年代,沈阳中街东风百货商店附近的街景。照片中这座白色的四层大楼,为当时的车辆电讯批发站。大楼外观白色,有人说这是五交化大白楼,其实不是。
五交化大白楼,在小西路与东顺城街交汇路口西南角。在过去,大白楼是沈阳有名的五交化器材集散地。
这是80年代沈阳故宫景象。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始建于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为清朝初期的皇宫。
在建筑艺术上,沈阳故宫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照片里这座建筑叫大政殿。是沈阳故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
80年代的一个冬季,沈阳故宫里,几名游客正在登上凤凰楼。该楼建在4米多高的青砖台基上,巍峨壮观,为当时沈阳最高的建筑。
凤凰楼内,有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额。在过去,"凤楼晓日"为盛京八景之一。
在沈阳,有三条繁华的商业街,分别叫南行、北行和东行。这张照片拍摄于80年代,当时的北行街边,有一栋三层建筑——会宾楼酒店。酒店门前停满了自行车。
如今,会宾楼酒店早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幢26层的大厦——中乾大厦。
80年代,沈阳城内一条小街边景象。街道宽阔笔直,路边种植有柳树。沿街有一些小店铺,一名骑自行车的男子,正准备进入小饭馆吃饭。店门口的牌子上写着“闻香须留步”字样。
这是80年代辽宁大学校园门前景象。门口立柱上的竖牌,分别是“辽宁大学”和“辽宁省化学会”。辽宁大学,简称“辽大”。辽宁大学源起于1948年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
目前,辽宁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这张照片拍摄于沈阳北行。街道宽阔笔直,路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有汽车、马车、自行车。历史上的北行,是在原北行农贸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如今的北行,是沈阳众多著名商圈之一。
80年代,沈阳东陵公园内,有很多游客。东陵,又称"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
1929年,奉天政府将福陵开辟成公园。照片中,人们大多数都穿着蓝色的中山装,沿着台阶向山上走去。
在东陵公园里,几名游客围坐在地上玩扑克。不远处的台阶上,一名摄影师正在为游客拍照。
在那个年代,一般人买不起相机。出门旅游时,都会找景区内的摆摊的摄影师拍照,只需支付一定的费用。
80年代,在沈阳城内一条大街上,驶过一辆红白相间的公共汽车。这种公共汽车,看上去很有年代感。路旁修建有六七层高的楼房。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沈阳黄河大街与岐山路交叉口附近的景象。路对面有一座圆形的警亭,一名警察正在路口站岗执勤。
在近处的红绿灯下,三名戴着红领巾的少年,正拿着喇叭宣传交通安全事宜。
80年代的人们,对这个画面太熟悉不过了。一名老人正在沈阳街头摆摊炸爆米花。随着“嘭”的一声巨响,白花花香喷喷的爆米花就出锅了。那个味道,现在想起里还流口水。
在沈阳街头,两名老大娘推着小车在路边摆摊。车上有一个白色的方形箱子,上面写着“冰果”二字,箱子里面装的是冰棍。
这张照片里,路旁的公交站牌上写着15路,开往辽宁大学方向。现在,这个站点已变成了215路。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沈阳是一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更是一座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从80年代沈阳老照片里,能看到厂房以及高耸的烟囱。
40年间,沈阳城市也扩大了不少。远的不说,10年前的沈阳二环外,还属于郊区,三环及周边区域,更是被称为偏远地带。现在的沈阳,已经修到了六环。
80年代,像这样的街边小理发店很多,看上去很有年代感。
门口墙壁上写着“电烫、冷烫”字样。门头上方还悬挂着标语“人人爱清洁,户户讲卫生”。两个孩子坐在门口板凳上玩耍。
在沈阳一个公园里,三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她们手里拿着玩具,在镜头前开心地笑了起来。
现在算来,她们也应该有50多岁了吧。在他们身后,蓝色围栏里,应该是一个球场。
80年代,沈阳老照片街头一家修理部门前景象。
店面很小只有一间,但是服务项目不少,能修理钟表、相机、电子计算机等。门口停着几辆崭新的自行车。
这张照片,拍摄于沈阳南五马路铁路桥洞。一列货运火车正从桥上驶过。
几辆公共汽车从桥下穿过。近处,一名交通警察站在路口执勤,指挥交通。这样的铁路桥洞,上面过火车,下面过汽车,在很多城市的老城区都能见到。
80年代,沈阳街边矗立着一个绿色的邮筒。一般用水泥做成的,人们可以将信件投放近邮筒里,有邮政人员定期打开邮筒取走并邮寄信件。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种绿色的邮筒非常普遍。如今,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通讯设备普及,传递信息更快更便捷,已经很少有人再写信了。
这张照片,拍摄于沈阳北行。街道宽阔笔者,一辆马车上装满了货物。街边是一家冷食店。
在冷食店的后面,能清晰地看到高架吊车。说明那里是一处工地,不久的将来,一座大楼将拔地而起。可见,80年代的沈阳,发展日新月异。
80年代,沈阳北陵公园里,几名游客们站在石象前拍照留念。北陵,本名“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
北陵公园里古松参天,草木葱茏,庄严肃穆。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一位老大爷在街边摆摊,面前放着一台称量体重和身高的设备。
这在当时是个新鲜玩意,只要付一点钱,就可以站在上面称量自己的体重,测量自己的身高。老人是个很谨慎的人,用绳子将这台秤绑在自己腰上。
在80年代的沈阳街头以及公园里,经常能见到这种小动物造型的果皮箱。
小企鹅张大的嘴巴,是投放垃圾的入口。会有清洁工定期清理果皮箱里的垃圾。如此活泼可爱的果皮箱,也为城市和公园增添了几分乐趣。
看到这一幕,想必70后都很熟悉。一名煤球工,正在街边制作煤球。煤球,也叫蜂窝煤。
他将制作好的煤球,整齐地摆放在道牙上晾干。在当时,煤还是人们首选的一种燃料。煤球几分钱一个,煤火炉用来烧水做饭,每天只要四五个煤球,经济实惠。
80年代的沈阳街头,一个烤红薯摊,也叫烤地瓜摊。两名年轻女子正在购买香甜可口的烤红薯。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街头,还能看到烤地瓜摊,生意都不错。
结束语:回看80年代沈阳老照片,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都让人感觉既熟悉又遥远。更是很多70、80后的深切回忆。如今的沈阳,是一座特大城市,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