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帝位传承有多乱?国祚近百年,父死子继的仅有一例

梨评历史 2024-02-10 21:48:18

封建时代,皇位的传递大部分都是遵循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传统,一般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于权臣秉政、宗脉凋零和宗王叛乱的原因,想要严格执行这一规则几乎是不可能的。

元朝皇位传承实在太乱了

乱世割据王朝也就算了,大一统王朝也出现不少复杂的皇位传承情况,也就明清两朝稍微好一点,其中最乱的要数国祚不到百年的元朝了。

整个元朝在中原登基的皇帝共有十一位,但开国的元世祖和亡国的元顺帝就在位五十多年,剩下的四十年里大元朝一共换了九个皇帝,平均在位时间不到五年,这混乱程度已经突破了天际。

元朝皇位世系

这么说吧,元朝能够父死子继有序传承的皇位的只有元仁宗和元英宗这对父子,当然元顺帝也是元明宗的儿子,不过他是等弟弟元宁宗去世后继位,理论上属于兄终弟及的范畴。

元世祖-元成宗:爷死孙继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下令改国号为“元”,元朝就此建立,忽必烈也成为元朝的开国之君,后迁都大都。

但元朝是建立在蒙古帝国的基础上的,原始的部落会议制度依旧影响着元朝的各个重大决策,尤其是确立新汗的忽里勒台大会。

忽里勒台大会

蒙古作为游牧民族,并没有中原王朝一贯的嫡长子继承制,谁继承汗位都是由先朝的大汗生前指定的,如果生前没有确认,虽然大家暗地里会互相竞争,但明面上还是要召开忽里勒台大会走个形式,在蒙古贵族的推举下才能继承汗位。

而在忽里勒台大会期间,新大汗还要赏赐各个蒙古贵族大量财物以笼络人心,可以说忽里勒台大会就是一场瓜分新汗内帑的特殊形式。

哪怕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但他还有蒙古大汗的身份,不可避免的还是会受到忽里勒台大会的影响,而且作为异族入住中原,忽必烈等蒙古贵族们长期在汉化和不汉化之间摇摆不定。

参考北魏、辽、金,忽必烈知道适当的汉化还是必要的,但又怕完全汉化导致守旧的蒙古贵族和自己离心离德。

就这样忽必烈在位期间既优待士族,又横征暴敛,很多政策都是矛盾且对立的,根本原因就是无法平衡自己的两个身份,这也是元朝统治短暂的原因。

而为了摆脱忽里勒台大会影响元朝的皇位继承,忽必烈早早地确立自己的嫡长子真金为太子。

说实话,真金是一个不错的皇子,也崇尚汉文化,但引起很多蒙古贵族的不满,真金的汉法派和忽必烈等人的理财派爆发了激烈的斗争,不少人想要搞垮真金的汉法派。

最终有人指使人上书请忽必烈禅位给真金,忽必烈虽然年事已高,但对权力看得极重,而且强权皇帝的太子可不好当,而忽必烈得知有人劝他禅位,怒不可遏,真金忧惧之下一病不起,不久就病逝了。

真金太子算是不错的皇位继承人

这下子忽必烈遇到了一个问题,传位给其他儿子还是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如果立其他儿子,这不还是走了蒙古指定大汗的老路了?最终他立了真金的第三子铁穆耳为皇储。

当然真金也有嫡长子甘麻剌,但因为真金的太子妃阔阔真不喜欢他,最终还是选择了铁穆耳,虽然还是有点偏离嫡长子继承制,但皇位还是在忽必烈嫡子一系里,勉强也算得上。

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二十二日,忽必烈驾崩,铁穆耳虽然有皇储的身份,但甘麻剌不甘心,双方差点内讧。

关键时刻真金的太子妃阔阔真让他们当众比赛诵读祖宗宝训,优胜者为大汗,咋看一下,这是什么竞赛方式,但如果知道甘麻剌有口吃的毛病就知道阔阔真的“偏心”了,就这样,铁穆耳顺利即位,是为元成宗。

元成宗-元武宗:侄子武力夺取皇位

元成宗即位,首先面对的就是忽必烈时期前后政策矛盾的烂摊子,好在元成宗也算不错的守成之君,先停止了空耗国力的对外征战活动,减免赋税,缓和和其他汗国的关系,总体上处于休养的状态,也得到了其他汗国的承认元朝皇帝是成吉思汗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四大汗国

整体来看,元成宗施政讲究平和守成,在位期间没有元世祖时期激烈血腥的内斗,但也养成了元成宗时期官场内外人怀怠心的低效作风,就连元成宗自己也是如此,在位几年了,都对朝廷六部官员叫不出名字。

除此之外,元成宗时期弊政也不少,比如喜欢花费大量金钱购买宝物以及是对宗王勋贵的过分赏赐,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元朝国库更加空虚。

当然和继承人问题相比,这些都不是个事,元成宗刚刚继位就立自己的独子德寿为太子,但德寿英年早逝,又没有给他生一个孙子,显然元成宗得考虑过继其他宗室为继承人了。

但还没决定就病重去世,这下子元朝皇位不乱也得乱了。

按照蒙古旧俗,大汗死后,应由皇后摄政,主持召开选立新汗的忽里台大会。

按照血缘远近,元成宗之后的皇位有两个选择,要么选择成宗其他兄弟,要么选择非真金系的诸王。

但元成宗的两位兄弟晋王甘麻剌和怀宁王答剌麻八剌都和皇后卜鲁罕有仇,选择他们岂不是自讨苦吃,那只能选择非真金系的诸王了。

元成宗

选来选去,就选择了忽必烈孙辈中最年长的安西王阿难答,他现在正值壮年,而且还是漠北大军里实力最强的那个人,在朝中又没势力,又和元成宗没仇,是卜鲁罕皇后自己不失富贵的最好选择。

但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不满卜鲁罕皇后想要控制朝政,他决定拥立怀宁王答剌麻八剌的两位儿子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为帝。

在哈剌哈孙的运作下,远在漠北的海山得到元成宗驾崩消息后打算带兵还朝,但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已经到达了大都,通过武力扳倒了卜鲁罕等人,至此元朝皇帝的宝座落在海山兄弟手上。

那么兄弟俩谁当皇帝呢?一些权臣认为爱育黎拔力八达比海山更好控制,纷纷暗示海山放弃皇位,海山本来以为皇位是自己的,哪知群臣不支持自己,一气之下兵分三路围困大都。

军事威慑下,海山称帝

在海山的军事威慑下,群臣被迫拥立海山,就这样海山成功当上了元朝第三位皇帝,是为元武宗。

但因为皇位有弟弟的一份功劳,为了稳住人心,他封弟弟为皇太子,约定日后皇位兄终弟及、叔侄相传。

元武宗-元仁宗:兄终弟及

有了元武宗的约定,爱育黎拔力八达的继位还算平稳,在元武宗驾崩后成功登上了皇位。

元仁宗算元朝几位皇帝里能力较为出众的皇帝了,当太子期间就翻译了各种汉文典籍,其儒学素养也算几个皇帝里比较高的几位了,也是他开了中断几十年的科举,重用汉臣,缓和蒙汉之间的矛盾。

元武宗上位的关键人物哈剌哈孙

甚至还打算重新丈量土地来抑制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可惜在守旧贵族的阻挠下失败,不然元朝还能多续命一段时间。

虽然之前元武宗和元仁宗约定兄终弟及、叔侄相传的皇位继承传统,但显然元仁宗不乐意把皇位传给侄子和世㻋,他想把皇位留给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

但当年的约定已经是朝野皆知的事情,想要传位给儿子是需要很大的压力的,宗室不同意,恪于君臣之义的儒臣们也不会赞同的。

最关键的是元仁宗身体不好,急需稳定儿子的储君位置,他让身为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来操办易储之事。

和世㻋一看叔叔准备毁约,还将自己封到偏远的云南就藩,一气之下和众多元武宗的旧部串联,打算起兵夺位,但被早有防范的元仁宗击败,兵败的和世㻋最终逃亡察合台汗国去了。

侄子一解决,元仁宗就可以放心的册封自己儿子为太子,延祐三年(1316年)十二月,年仅十三岁的硕德八剌被立为皇太子

元仁宗-元英宗:唯一的父死子继

因易储之事自恃有功的铁木迭儿在元仁宗后期愈加的放肆,在朝廷内外广培党羽,严重威胁元仁宗一系的皇权。

为了保证自己儿子顺利继位,元仁宗拔擢契丹人萧拜住为中书平章政事、党项人杨朵儿只为御史中丞,以制衡铁木迭儿,两人联合成功将铁木迭儿弹劾出中书丞相之位。

就在他们想要诛杀铁木迭儿的时候,元仁宗驾崩,太子硕德八剌继位,是为元英宗。

元英宗是一个暴躁易怒、恶于直谏、嗜杀多疑的皇帝,虽然有意图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一面,在冷静时或许偶尔明事理,但在暴怒之下喜欢屠戮谏臣,内廷之人说错一句话,都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被打压的铁木迭儿利用英宗暴躁的性格,在元仁宗末期就迅速倒向东宫,给还未登基的元英宗一副值得信赖的班底老人的错觉。

元英宗

而元仁宗驾崩后,铁木迭儿立即扳倒并且诛杀了萧拜住和杨朵儿,元英宗虽然知情,但就是一副听之任之的态度。

就这样差点被扳倒的铁木迭儿一下子成为元英宗初期的权臣,元英宗的暴脾气则成为铁木迭儿铲除私敌最好的工具。

至治二年(1322年),铁木迭儿去世,他一死,不满他的各个大臣纷纷弹劾,暴脾气的元英宗也对这个权臣愈发的不满,将他的怒火发泄到曾经和铁木迭儿的朝臣,彻底清除铁木迭儿的势力。

诸多和铁木迭儿的大臣纷纷下狱,其他人则瑟瑟发抖,尤其是铁木迭儿的养子铁失,本来铁失已经被宣布赦免不究,但看越来越狂躁的元英宗,铁失打算先下手为强。

至治三年(1323年),趁着元英宗前往上都,铁失纠集了一批对他心怀怨恨的守旧贵族,在南坡弑君,元英宗就这么稀里糊涂的送了命。

元英宗-泰定帝:靠弑君上位

元英宗去世后,各个宗室拥立真金的长孙、甘麻剌的长子也孙铁木儿为帝,是为泰定帝。

泰定帝的治国之道和叔叔元成宗差不多,主要是守成为主,但此时的元朝已经不是初期了,各种事情频繁发生,一味的守成显然坚决不了问题,虽然维持元朝的基本稳定,但元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泰定帝-天顺帝-元文宗:政变上位

泰定帝在位五年,立自己的儿子阿速吉八为太子。

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初十日,泰定帝驾崩于上都,但权相倒剌沙专权自用,迟迟不肯拥立年幼的太子即位,给了其他人可乘之机。

两都之战

当年八月,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拥立元武宗的儿子图帖睦尔即位,而倒剌沙也不甘示弱,在上都拥立阿速吉八为帝,双方为了争夺皇位爆发了惨烈的内讧。

倒剌沙不敌被杀,阿速吉八死于兵乱,图帖睦尔成功坐稳皇位,为元文宗,皇位回归元武宗一系,得胜的元文宗否认泰定帝一系皇位的合法性,自然也没给他们上庙号。

元文宗-元明宗-元文宗:禅位与弑君

元文宗虽然坐上了皇帝宝座,但经过这么多内讧,元朝内部各个派系斗争激烈,矛盾重重,而且他还有个很多人支持的哥哥和世㻋。

此时的和世㻋已经在察合台汗国呆了十几年了,根据元武宗和元仁宗兄终弟及、叔侄相传的约定,皇位理应是他的。

元文宗不得已派人去迎奉和世㻋回来继位,和世㻋信以为真,以为自己和父亲那样可以顺利地回到大都继承皇位,在诸王和武宗旧臣相继来迎下,和世㻋在哈拉和林即位称帝,为元明宗。

元明宗

而元文宗也贴心的派着拥立自己的燕铁木儿拿着皇帝玉玺北上,双方一团和气,元明宗宣布立老弟为皇太子,并且宣称弟弟旧臣一概留用,也保留燕铁木儿的大多数官爵。

但在重要部门却立即安插自己的亲信,做完这些后元明宗才放心大胆的南下。

元文宗会心甘情愿放弃皇位吗?且不说元仁宗之前的事,就算元明宗传位给自己,自己也不想把皇位在还给哥哥一脉,就这样,元明宗还没到大都,就稀里糊涂的暴毙,元文宗在归途中顺利即位。

元文宗-元宁宗:叔侄相传

元文宗再次登基,但经过这次事情,他引起支持明宗派系诸王极其不满,叛乱时有发生,不得已,元文宗拉拢儒生为自己站位,虽然大搞文化事业,但对于衰退的元朝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处,而且权臣燕帖木儿独专朝政,让元朝一天不如一天。

更让人他崩溃的是自己的儿子阿剌忒纳答剌刚刚立为太子一个月后就病逝了,心中有愧的元文宗认为自己没有遵循兄终弟及、叔侄相传的约定,引起了上天的不满,于是立侄子,也就是元明宗的次子懿璘质班为太子。

至顺三年(1332年)十月初四,元文宗驾崩不久,年仅七岁的懿璘质班被拥立为帝,但朝政大权皆由皇后卜答失里皇后掌握。

元宁宗在位不过五十三天

至于元宁宗,还没挨到改元就病逝了,在位不过五十三天。

元宁宗-元顺帝:弟终兄及

元宁宗刚刚驾崩,众人商议拥立谁为帝,眼下元明宗还有一个儿子,这就是妥懽帖睦尔,而且还是长子,理应继位。

但妥懽帖睦尔的母亲身份不高,在看重母系的元朝里显然不够看,而元明宗当初也不怎么待见这个儿子,取得名字“妥懽帖睦尔”意思是“铁锅”,随着元明宗的暴毙,年幼的妥懽帖睦尔就被流放在外,元文宗时期连皇子的身份都没捞到。

元顺帝

而在元文宗选立太子的时候,也直接跳过了他,选择出身比他高的元宁宗继位。

元宁宗病逝后,权臣燕帖木儿打算立元文宗的儿子燕帖古思继位,但卜答失里皇后却坚持拥立妥懽帖睦尔为帝,一直拖到燕帖木儿死后才确立了妥懽帖睦尔的皇位。

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初八日,妥懽帖睦尔在上都即位,是为元顺帝,内定燕帖古思为妥懽帖睦尔的太子。

至于元顺帝,则成为元朝在中原统治的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时间也远超忽必烈,当然也仅仅是在位时间长而已。

红巾军起义

以上就是元朝的九十多年的皇位传承,通篇看下来,没有最乱,只有更乱,加上元朝皇帝名字又长又难记,很多人都直接跳过这一段。

说实话,想要理清元朝皇帝世系有两个关键的人物,一个是忽必烈的真金太子,可以说忽必烈之后的所有皇帝都是他的后代,另一个则是元武宗海山,皇位基本就是他们两个兄弟后人互相闹腾。

某种意义上来说,长期的内讧加上元朝皇帝在位时间都不长,皇权更替过于频繁,哪怕有心要有所作为,但免不了走上人亡政息的道路。

0 阅读:169

梨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