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一笔带过的保路运动,真相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梨评历史 2024-02-10 21:48:17

保路运动是近代史极为重要的一件大事,正是因为保路运动的兴起才促成武昌起义的成功,因而保路运动有武昌起义的导火索之称。

而在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保路运动的介绍极短,大体上都是简单一些因为清朝要将川汉、粤汉铁路的筑路权收回,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的银行,引起各省民众的不满,继而引发了保路运动,最终促成了武昌起义的成功。

清末铁路

可以说对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以及过程并没有详细的展开,只知道保路促成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而已,事实上,保路运动是清末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而且真相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首先得谈谈清朝内部修铁路的事情。

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清朝对火车是极端厌恶的,认为清朝有自己的商贸驿道,修建费时费力的火车纯属浪费,甚至认为火车会为列强的入侵提供了方便。

当时朝廷要员刘坤一、曾国藩都不赞成清朝修筑铁路,唯有李鸿章知道修建铁路的好处。

但李鸿章不可能以一己之力绕过朝廷修筑铁路,悄悄地在光绪六年(1880年)在修建了一条从唐山至胥各庄十公里铁路。

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

铁路修筑成功后,他故意不用机车牵引,反而用骡马牵引,成为一个笑话,当然这是李鸿章为了避免被抨击而做的无奈之举罢了。

直到光绪九年(1883年),因和法国关系紧张,为了出现可能爆发的战争,李鸿章才以此为借口,才获准用机车拉煤给北洋水师用,此后清朝的铁路修建一直搁置着。

随着洋务运动的渐渐深入,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赞成清朝修铁路,两派天天吵闹不休,慈禧下令让地方大员发表意见。

但大部分官员不敢得罪朝廷要员,纷纷含糊其辞,只有两广总督张之洞明确表态朝廷修筑铁路。

光绪十五年(1889年)五月,经过商议,清朝下定了修铁路的决心。

但真正大规模修建铁路还是甲午战败,这一战让清朝彻底认识到如果建设全国性的铁路网将会大大改变清朝落后的局面,因而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开始,清朝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

但修铁路可是一件相当耗费银子的事,京张铁路不过两百公里,修筑资金居然高达七百万两银子,要知道当时买两艘铁甲舰也就这个数。

京张铁路

更别说清朝还欠着《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一大笔钱,更没钱去大规模的修筑铁路。

没办法,集资吧,最开始清朝打算发行股票吸引民间有钱人的资金修筑铁路,修好后铁路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都归朝廷,股东年底分红就行。

但朝廷接连战败,加上修铁路这么烧钱,盈利遥遥无期,很多人望而却步,清朝想要靠民间财力修筑铁路的计划初步失败。

既然民间不肯,只能和列强借钱了,但列强的钱是那么好借的?钱得借列强的,工程师也得用列强的,就连机车铁轨也要列强的,完了还需要清朝抵押铁路经营权。

这么一寻思,清朝大概就除出了点地和人,其余啥都捞不到,这个铁路修的有何意义?

就这样,清朝想要依靠列强的钱修筑铁路的计划也初步失败。

没钱愁死大清了,但铁路还得修,最终选择放开民间资本修筑铁路的权力,但修归修,不允许列强资本入股,修筑后民间铁路公司拥有铁路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就这样,沪杭甬、漳厦、潮汕、新宁铁路纷纷建了起来。

但民间资本的财力也有限,技术也不如外国,各地铁路的修建技术标注还不一致,甚至无法和其他省份互联,这铁路修了还有什么用?

清末铁路

至于修筑起来的铁路,因运营不善,没几年就赔本了,甚至还不如不修,就这样,民间修筑铁路的热情慢慢降了下来。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邮传部深感这样下去,猴年马月也修不来,于是给朝廷上了一份《统筹全局铁路折》的折子,认为主要干线还是由朝廷修筑,一些支线可以交给地方。

建议虽好,但朝廷也没钱啊,这份折子就被压了下来。

而在各地修筑热情纷纷冷下来的时候,四川修筑铁路的热情高涨了起来。

光绪三十年(1904年),四川总督锡良打算修筑一条成都到汉口的川汉铁路,预计需要五千万两白银,这么大数目朝廷可拿不出来。

锡良一开始也打算让民间集资修筑,但川人对铁路不是很感兴趣,吆喝了半天,基本没人愿意入股。

但路还是要修的,锡良决定强征租税用来修筑铁路,下令多征收全省百分之三的田赋,这也意味着全省农民成了川汉铁路的股东。

川汉铁路历年规划

成为股东意味着可以分红,但锡良会这么好心?

征收租税后他规定川汉铁路每股金额为白银五十两,对于富人来说也是肉疼的数字,更何况普通农民,种田一年都不一定赚到几两银子,估计交上去的赋税顶多也就一两左右,五十两猴年马月才能凑齐?

凑不齐就没有股东身份,锡良玩了这一招,相当于白拿了百姓的钱还不需要给股东身份。

锡良聪明,四川乡绅也不傻,得知锡良颁布《集股章程》后,他们仔细算了一下,只要自己入股,成为股东,也可以和川汉铁路一样白拿百姓的钱,亏了是全体农民的,如果赚了就是自己分,简直是一本万利。

就这样,四川乡绅纷纷要求入股川汉铁路,挡都挡不住。

川汉铁路股票

宣统元年(1909年),锡良成功吸纳了民间两千万两的银子,虽然距离五千万两白银还有点距离,但可以修筑一部分了。

但这些乡绅是真的想修铁路吗?完全不是,完全就是想利用农民的田租钱生钱,倒腾到自己口袋里,至于铁路,他们根本不感兴趣。

成为大股东后,就用这些钱各种投资,买股票,最终在宣统二年(1910年)的橡皮股票风潮中彻底崩盘,两千万两白银败了一千万两。

这么下去,铁路还没修,股金都要败光了,为了安抚四川百姓,股东们打算先修筑一点铁路做做样子,告诉大家钱没有浪费,结果想要修的铁路确安排在三峡地区的宜昌到万县之间的铁路。

这一路雄山峻岭的可不好修,大股东们的本意也是如此,相当于拖时间。

当然样子还要做做的,请来詹天佑担任工程师,詹天佑热情满满,结果修了没多久就愤而离开,他知道没人愿意修这条铁路,他也指挥不动人,光三十多里就花费了四百万两白银,钱哪去了?都被这些人参与修筑的人瓜分掉了。

詹天佑

当然,不仅仅是川汉铁路,广东绅商也是如此,虽然筹集了不少钱,但并没有在筑路上卖力气,而且还将这笔资金挪作他用,实在过于浪费。

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给事中石长信给朝廷提交了一份折子,认为朝廷的铁路干线并不是民间能够修筑的,必须收回国有,摄政王载沣遂批转邮传部研究奏复,得到皇族内阁的赞成。

同月,清朝宣布全国的铁路干线收归国有,此前朝廷批准兴办的铁路干线各案一律撤销。

而此前吸纳的民间资本怎么办呢?盛宣怀给出的方案是钱不退,继续用于建设,但会给民间资本换发股票以补偿。

得知朝廷要收归国有,四川的乡绅官僚们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正好借这个机会让朝廷填平自己的亏空,但朝廷也不傻,收归国有前一查账,好家伙,两千万两白银败的只剩下八百万两,至于铁路?不好意思,只有三十里,还是没有铁轨的那种。

如此一来,川汉铁路的股本只能以八百万两计算,这下子很多人接受不了。

而且很多地方也不同意朝廷给股票的方案,一时间民间闹的沸沸扬扬,方案颁布次日,湖南各个团体就议定保路办法十五条,反对朝廷强制收归国有。

载沣却不予理睬,不断催促各个铁路公司尽快清理账目,准备交接,各地群情激奋,尤其是亏的最多的四川乡绅。

他们亏掉的钱最多,如果朝廷不填平,其他股东和老百姓要把他们撕碎,想来想去,只能甩锅给朝廷。

保路运动的兴起

他们向不懂内幕的百姓声称朝廷贪了川汉铁路一千二百万两的股本,只认可八百万两,这些钱可都是全省百姓的血汗钱,朝廷居然吞的下去?(实际上都是他们自己吞的)

老百姓哪里懂得这些?在他们的舆论下,真的认为朝廷吞掉自己的血汗钱,纷纷向官府讨要说法,甚至向四川代理总督王人文请愿。

就在此时,朝廷又送来“神助攻”。

在决定铁路收归国有后,清朝打算向英、法、德、俄四国的银行借钱修铁路,毕竟让民间修又修不起来,还不如自己借钱修。

但这件事被四川乡绅得知后立即到处宣传,说朝廷将川汉铁路抵押给了洋人借钱去了,一下子点燃了大家的怒火。

鉴于四川代理总督王人文无力平息民愤,朝廷任命赵尔丰担任新的四川总督,甚至要求赵尔丰多派兵力强制镇压川人保路风潮。

保路运动现场

赵尔丰也对这些损失股金的百姓深表同情,也明白如果朝廷不改变政策,事态会进一步恶化,因为局势已经到了罢课、罢市、抗税、抗捐的地步了,因而上书朝廷请求转圜一下。

但朝廷铁了心要镇压,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大臣端方立即弹劾赵尔丰,湖广总督瑞澂此时也建议先派湖北军队入川镇压。

此后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同盟会也顺势而动,多年的起义未能撼动清朝一根毛,如今荣县直接宣布脱离清朝独立,这可比武昌起义早多了。

后面的事情大家也知道,湖北新军进入四川兵力空虚,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大清进入了倒计时。

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让人捉摸不透。

6 阅读:314
评论列表
  • 2024-02-14 00:23

    不是说新中国之前一穷二白吗?怎么清朝就有铁路,股票,邮传部了?

    用户10xxx59 回复: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口土地矿产资源都是钱
  • 2024-02-17 21:35

    历史要秉笔直书。

  • 2024-02-17 21:34

    资本任性,也是国之祸害,历史要记史实。

梨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