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解读——僖公二十一年

左传解读 2024-03-08 06:08:11
僖公二十一年臧文仲进谏救巫尫 楚成王攻宋释襄公 【经】二十有一年春,狄侵卫。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上。 【传】二十一年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曰:「小国争盟,祸也。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僖公二十一年春天,经中记载了两件事。一件是狄人入侵了卫国,去年秋天,齐邢狄结盟就是商量如何攻打卫国,今年狄人付诸行动。另一件是宋齐楚三国在鹿上结盟,这个鹿上在宋境内。宋排在第一位,应该是宋国主持的此次盟会。此三国为什么会结盟呢?传中解释说这是宋国向楚国要求让楚国承认自己是中原之盟主,为此目的而组织此次会盟,楚国人很爽快地答应了此次的请求。宋国的公子鱼对此事颇有微辞:“小国争做盟主,这是祸患啊。宋国恐怕要灭亡了吧!失败得晚一点就算幸运了。” 这里有个问题,楚国为什么要答应宋国的要求呢?这个要求明显是个过分的要求,而楚国却不加反对,欣然而许,是不是有点奇怪。究其原因,这应是楚成王的智慧。 楚人表面上继续让宋为中原之盟主,实则自己才是中原盟主。早在前年冬天,楚国已与陈、蔡、郑、鲁在齐国盟会,现在不过是再扩大一下范围,何乐而不为?此时宋有求于已,如果答应了宋的要求,中原便会暂息战火,而且中原敌对双方的阵营在自己的努力下重归于好,这样便在中原树立与齐桓公一样的形象,这才是实质上的中原霸主,所以我认为这是楚成王的争霸策略。 【经】夏,大旱。 【传】夏,大旱。公欲焚巫尫。臧文仲曰:「非旱备也。修城郭,贬食省用,务穑劝分,此其务也。巫兀何为?天欲杀之,则如勿生;若能为旱,焚之滋甚。」公从之。是岁也,饥而不害。 僖公二十一年夏天,经中记载了一件事,这年夏天,鲁国发生了大旱。但如果按夏历去推算,周历的夏应是夏历的二、三、四月份,此时大旱,造成的结果应是夏历春季播种不理想。传中解释此事说,因为大旱所以要求雨,也就是进行雩祭。但可能求雨无果,所以鲁僖公想要把求雨的巫婆烧了,认为不下雨是她造成的。鲁国大夫臧文仲劝说:“这不是防备旱灾的办法。修理城郭、减损饮食、节省费用、致力农业、劝勉施舍,这些都是在旱时必须做的事情。巫尫能做什么?如果上天要杀她,那就不会生她。如果她能造成旱灾,烧死她会更加厉害。”鲁僖公听从了他的劝谏。这一年,虽然有了饥荒,但没有伤害百姓。 【经】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盂。执宋公以伐宋。 【传】秋,诸侯会宋公于盂。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僖公二十一年秋天,经中记载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在盂地会盟,在会上楚成王把宋襄公抓了起来,并讨伐宋国,而这个盂地在宋国。此事有点奇怪,明明是会盟怎么开始抓人了,而且宋襄公在自己的地盘被人抓了起来。 左传中对此事没有过多的解释,公羊传中对此事倒是解释得比较详细。大意是当时宋公与楚子约定好了盂之会是乘车之会,而乘车之会就是不能带兵车而来。公子目夷当时有些担心所以劝谏曰:“楚国,是蛮夷之国,他们只会凭借国力强大但不懂得道义,请您带着兵车去相会,以防万一。”宋襄公曰:“这怎么能行?我和人家约定的是乘车之会,从我这里就应该做到,如果我自己食言了,这怎么能说得过去?”最终以乘车前去盟会,结果楚国没有按约定的乘车而来,果然埋伏了兵车,于是抓了宋公并讨伐宋国。 但公羊只是补充了宋襄公如何被抓的细节,还是没有解释楚国为什么要抓宋襄公。 在春天的时候,楚国人答应让宋国做中原霸主。而宋襄公大概也产生了错觉,真以为自己就是霸主了。于是又一次召开大会,再次要求各诸侯国来会盟。我们可以看一下此次参加盟会的国家,几乎是亲楚的诸侯国,而自己一方只有曹国来了。但当时楚国已答应宋国为盟主,那么此次如果宋襄公真以盟主的身份发号一些对自己不利的命令的话,那么亲楚的国家也慢慢真会把宋襄公认为盟主的。所以楚国此次来参加会盟是有准备的,那就是要让宋国清醒清醒,别拿鸡毛当令箭,同时可以沉重地打击了亲宋的诸侯。这就是先给你个枣,然后再给你一大棒。宋襄公本来满以为是把亲楚的诸侯团结在了自己的周围,实际上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反而让亲宋的诸侯也不敢亲宋了。 左传补充子鱼的话说:“祸患恐怕就在这里吧!国君的欲望太过分,那样怎么受得了?”此话意思是不让襄公召开此次盟会,动不动就召开盟会摆明了就是要让别的国家服从,这个贪欲太大了,而自己并没有这个实力,这是祸患的根源。结果宋襄公并没有听从,于是出现了楚国在会场被抓,还以此为要挟讨伐宋国。 【经】冬,公伐邾。楚人使宜申来献捷。十有二月癸丑,公会诸侯盟于薄。释宋公。 【传】冬,会于薄以释之。子鱼曰:「祸犹未也,未足以惩君。」 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邾人灭须句,须句子来奔,因成风也。成风为之言于公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礼也;蛮夷猾夏,周祸也。若封须句,是崇皞、济而修祀,纾祸也。」 僖公二十一年冬天,经中记载了四件事。第一件,鲁僖公讨伐了邾国。第二件楚国派宜申来鲁国进献伐宋所获。第三件,在十二月癸丑日,鲁僖公和诸侯在薄地盟会。第四件楚国释放了宋襄公。 关于第一件,鲁僖公为什么要讨伐邾国,左传中的解释是任国、宿国、须句、颛臾都是风姓,这个风姓是主持太皞和济水的祭祀的,他们服从中原各国。而邾国人灭了须句国,须句子逃奔到鲁国来,因为他是依赖成风了关系。而成风是僖公之母。所以成风替他对鲁僖公说:“尊崇明祀,保护弱小,是周的礼仪。蛮夷扰乱中原,是周的祸患。如果封了须句,这是既尊崇太皞、济水之神又修明祭祀、和缓祸患的作法啊。”僖公听了母亲的话讨伐了邾国。 此段中提到的太皞,是伏羲的后人,也是上古的帝王。关于蛮夷猾夏,指的就是邾国攻打须句国,而邾国是曹姓之国,本也是中原之姓,但邾国迫近诸戎,杂用夷礼,所以这样说它。 但是我们回头看过去的事情,可能还有一个僖公讨伐邾国的原因。僖公十四年的时候鄫季姬来宁,僖公不让进国门,是因为鄫子没有来朝,后来鄫子来朝之后才允许进了国门。也就是说在地方区域中鄫国应该是鲁国的小弟,虽然后来鄫季姬去逝,但那也是鲁国的势力范围。但邾国人把鄫子杀了祭了土地神,这应是鲁国讨伐邾国的一个理由。而且邾国是跟随宋国的,宋是攻打齐国的,而鲁当时是救齐国与宋为敌的。所以现在正好找个软柿子,再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来揉捏揉捏这个邾国。 关于第二件,楚人为什么要给鲁国来献捷?三传中无传文。前文提到的献捷一般都是诸侯国向天子献捷。而此次却是强国楚向弱国鲁来献捷,有点违背常理。秋天之时楚成王讨伐宋国,但当时会盟的诸侯中没有鲁国,而鲁国虽比楚弱,但在中原之地除了齐宋那也是举足轻重的国家。而且鲁国在僖公十九年时还和楚国在齐国结盟。所以此次楚国打了胜仗,为了消除当时答应让宋襄公做霸主的影响,所以此次来向鲁国献捷,虽然有点不合礼仪,但是可以讨得鲁国对楚国的信任,也可巩固鲁国和楚国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对中原诸侯各国施加影响。 第三件事和第四件事是相连的。传中有解释,诸侯在薄地会盟并在会上释放了宋公。子鱼说:“祸患还没有结束,这样不足以惩戒国君”。子鱼对宋国的担忧一天也没有消除,这个我们放在一边。我想的是这个楚国为什么会突然释放宋襄公?左传中没有提。但在公羊传中有这么一段。 宋公谓公子目夷曰:“子归守国矣。国,子之国也。吾不从子之言,以至乎此。”公子目夷复曰:“君虽不言国,国固臣之国也。”于是归设守械而守国。楚人谓宋人曰:“子不与我国,吾将杀子君矣。”宋人应之曰:“吾赖社稷之神灵,吾国已有君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宋公被抓之后和子鱼说:“你回去守卫国家吧。国,本来就是你的。我不听你的话,所以才落得如此下场。”子鱼说:“你即使不说,国本来也是我的祖国啊。”于是子鱼回国准备守城器械严阵以待。楚国人对宋国人说:“你们如果不臣服我们,我们将把你们的国君杀掉。”宋国人回答说:“我们依赖社稷和神灵,已经有了自己的国君了。”言外之意,你们随便,但我们一定会抗争到底的。 从公羊传中可以看出,实际上是楚国带领的联军遇到了强有力的抵抗,所以楚国也看出来不可能把宋国灭掉,因为有子鱼这样的人,即使是把宋襄公杀了,那么子鱼顺理成章地成为宋国国君会更难对付,所以才释放了宋襄公。这个解释应该可以说得通。 弹词 南乡子 宋楚争霸 成宙评 争霸展雄心,欲使诸侯列下臣。赚得身俘国被讨,功名,云卷雨啸雾里坑。 欺信诈术精,蛮楚岂能守本真。凌弱恃强常贱礼,言行,盟会虚言羽扇风。
0 阅读:0

左传解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