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军机大臣那些事儿

真情豫鉴历史 2024-07-15 00:18:55

原创 西门听雪

军机处的建立,是清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康雍乾三朝,西北用兵频繁,军书傍午、军情如火。由于内阁在太和门外,人多地杂,有泄漏军机之虞。清帝要求军事机密,需指授方略、单线领导、万里如见。故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用兵之时,在隆宗门内设置“军需房”,选派谨密的内阁中书入值,缮写密旨。后来临时性的军需房,扩大编制,正式命名“军机处”。

▼ 平定西域战图

等级分明

军机大臣共分三等:

一为首席军机大臣,又称领班军机大臣,或称佩印钥军机大臣;二为军机大臣;三是学习军机大臣,正式全名为“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俗称“打帘子军机”。因为召见军机时,照例殿内不准有太监,所有入殿时,先由新进资浅的学习军机大臣,趋前数步,掀帘以待,最后方始入内。出殿时也是如此。如无学习军机大臣,则班次最后一名军机大臣操作,亦称“打帘子军机”。

军机大臣在乾隆年间,一般一至八人,道光以后大致为五至六人。

最初,军机大臣仅等于皇帝私人的助理,每日必由皇帝召见,名为“见面”。皇帝认为某事交由某人办理或商酌适宜,便召某人进见。召见枢臣的地点在内中,从雍正到光绪初年,一般都在养心殿。光绪亲政后,大多在乾清宫西暖阁。戊戌政变后,慈禧再度训政,两宫同见臣下亦在乾清宫西暖阁。通常皇帝与太后并坐在御案后,东为上,西为下,而乾清宫御案摆设方位与西苑勤政殿、颐和园仁寿殿不同,是坐南朝北,因此变为西为上首,东为下首。枢臣进见,一过丹楹,即将折匣高捧齐眉。入殿后,依次在皇帝右方的御案前跪下。军机照例赐拜垫,所以跪见又叫“上垫”。

乾隆初年,军机大臣中最受信赖者是讷亲,常蒙单独召对,叫“独对”。讷亲能强记,而不甚通文义,“承旨”不能“述旨”,转述于军机大臣汪由敦撰拟上谕,又深恐慌失当,不符口谕,每每再三再四易稿。汪由敦深以为苦,但又无可奈何。后来傅恒入军机领枢,深为汪由敦不平,第一天召见时就陈奏,自道记性不好,怕有遗忘,请饬军机大臣同见,从此创立军机大臣全班进见之制。

▼ 傅恒像

▼ 傅恒为遵旨会审讷亲事奏折

被召见的军机大臣,进见以后或有所垂询,或口述办理办法,应即撰写上谕,是谓“承旨”以后的“述旨”。属国家重大政令需天下所共知者,呈奉核可颁发,应咨行内阁发布,称为“明发上谕”;不必公布而仅使某官遵办者,由军机章京封缄,请盖军机处印,发兵部传递,称为“寄信上谕”或“廷寄”。

颁铸官印

清代内阁虽重,却没有印。而军机处一成立,竟颁给了银质官印。军机处印信,乾隆十四年(1749年)改铸,银质、龟钮、方形,上镌满汉合璧尚方大篆,文曰:“办理军机事务印记”。该印贮以印匣,加锁,由内奏事处太监保管。印匣钥匙由首席军机大臣佩带。

此外还有金牌,牌为赤金所制,长约二寸,宽五分,厚一分,上镌“军机处”三字,由值日章京佩带。

如用印,只请印钥,交金牌为抵押,然后凭印钥向内奏事处领印匣。用毕交还。

▼ 清代八成金印匣 故宫博物院藏

权重位高

军机大臣办公地点(值庐),称“北屋”,位于隆宗门内以北,即军机章京值庐(南屋)的对面。办公条件与章京的一样,简陋而狭窄。内悬雍正帝御书“一团和气”之匾,显然是希望所有军机大臣都能在值庐内一团和气、共同办公,但现实中却有不同。

尤其乾隆后期,和珅擅权,正邪对立,诸公殊少共坐。曾发生过这样的事儿:御史钱沣上奏弹劾,说发现军机处五个大臣不在一处办公,近日只见阿桂一人在北屋办公,和珅在内右门内旧值庐,王杰、董诰在南书房,福长安在造办处。遇事由章京各处往返传达,如在私弊,诸臣不能共知。“请敕诸大臣仍照旧规,同止军机处。”

这个钱沣,原来就因为查办山东巡抚国泰案,得罪过和珅,自命英主的乾隆帝,索性任命他以章京身份入值军机,名曰稽察军机处。和珅早对钱沣恨之入骨,原无可奈何,现在正中下怀,到了自己的手下正好摆布,于是故意加重他的工作负荷。生性要强的钱沣心知其意,只能咬牙忍受,他平时清廉、生活清苦、营养不良,因而积劳成疾,入军机一年左右,竟然累死。

每天军机大臣见面后退回值庐办公,第一件事就是命苏拉“请该班”,全班军机上堂“接旨”,由军机大臣向该班章京分派工作,什么折应为廷寄,什么折应为明发,交章京们分别起草。起稿通常在南屋,事竣由班公呈堂,大致全班军机大臣遍阅后,仍由班公带回繕写,校对无误,即可装入黄匣,送上御前。

如遇重要紧急之事,也有即在北屋起稿,军机大臣亲自监督。抄繕时,如字数过多,而时间急迫,则有“点扣”之法:廷寄每面5行,每行20字,计100字,照此类推,计算字数,分别抄写,最后由纸匠粘接,谓之“接扣”。如有错误遗漏,或临时更改,不必另繕,将欲改之处,贴一字条,字多则挤而书之,字少则拖长笔画,均匀书写,不准挖补。

谕旨呈上后,有时不合皇帝之意,临时用朱笔增删,称“朱改”。发还后,如果是交内阁的明发谕旨,则另繕一通,名为“过朱”。如果系廷寄,即以原旨照发,这样做不只是为了争取时间,无暇另繕,而且疆臣亲睹朱笔,如对天颜,更加强了廷寄的权威性。

规矩严格

军机大臣虽位高权重,但在军机处内却不也能随意冲着下属耍官威,这规矩与在京所有衙门是一致的。

钱沣以章京入值军机处,首辅大臣阿桂以下皆称他为“南园先生”,南园是钱沣的号。在军机处中,上自军机大臣,下至苏拉,一般都冠姓以先生相称,以号称先生,是特例,以示尊重。

明清两朝,官员大致分为两类:京官与外官。外官自督抚至州县,都是正印官,下边干活的是幕僚与吏役。京官则王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中行评博,除大学士管部、尚书、侍郎等“堂官”外,下边干活的是各司的郎中、员外、主事等,统称“司官”。这些司官与地方的幕友不一样,都是正式的国家公务员。

在地方上,官员尊重幕友,那是私谊,不在官宪之内另论,而下级官员参谒一二品都抚,没有不跪拜之理。而在京衙门内,下级司官抱牍上堂,见到一二品堂官,长揖不拜,公文授受,堂官须起身接取。

镇压太平天国,攻下南京城的曾国荃,为清廷立下大功,但上下皆恶其杀戳过重,没得重赏,后来曾国荃终于熬到了进京,光绪十年(1884年),署理礼部尚书。

▼ 曾国荃像

初办公之时,曾国荃坐堂画稿,见司员抱牍而上,没有下跪,长揖而已,很是诧异,便没有起身接文。不料司员却不干了,当场不好对曾国荃发火,便将值堂的书办叫到跟前,声色俱厉斥责道:“曾大人入做外官,不懂得京城里规矩,你为什么不预先禀明?”杀人如麻的曾九帅闻之也不得不“悚然起立”。

经此一辱,习惯了外省官场排场的曾老九报怨京城拘束太多,还是外放体面舒坦,不久,还是跑到两江做总督,每天接受下官们的跪拜了。

亲王掌权

早年间军机大臣一般不用亲王,以防亲贵坐大,但也偶有例外,如军机处初创时的怡亲王允祥,嘉庆朝的成亲王永瑆。破此惯例的,是咸丰年间的恭亲王奕䜣,他深得道光帝宠爱,在道光遗诏中,除立奕詝为皇太子外,还特意封奕䜣为亲王。

奕䜣被咸丰疏远后,军机大臣之职一度被废。在辛酉政变后,奕䜣出任议政王,再度掌握大权。自此以后,直到军机处裁撤,亲王担任领班军机大臣便成惯例。

▼ 奕䜣照片

▼ 掌山西道监察御史张瑞荫为军机处关系至大不可裁并事奏折

恭亲王领枢的军机大臣,人数恒定五人,除恭亲王处,两满两汉,两汉则一南一北,正好平衡。恭亲王掌枢当国达二十三年之久,人人赞羡,但光绪十年(1884年),岁在甲申,久已忌惮恭亲王权利过大的慈禧太后,以中法马江战败为由,一夜之间竟将恭亲王整个军机大臣班底全行撤换,史无前例、举世震惊,史称“甲申易枢”。

1 阅读:154

真情豫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