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上市公司理财接连爆雷,投向朝令夕改,如何整治?

李国魂 2024-02-27 16:15:13

超募资金公司股价走势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把购买理财产品不断推向常态化。暂且抛开主营业务和实际利润是否增长不谈,就动辄超过万亿规模进行委托理财且频频爆雷的严峻问题足够令人震惊。

如果问上市公司为何如此痴迷委托理财,几乎一致作答,充分利用“闲置资金”的机会成本。真是拍案称奇,上市公司为何有如此之多的“闲置资金”?

一、上市公司两组数据对比暴露出的问题第一,两组数据对比暴露出的问题

上市公司投资理财数据:

Wind数据显示:

2019年共有1195家上市公司认购1.47万亿元理财产品;

2020年共有1239家上市公司认购1.47万亿元理财产品;

2021年,共有1438家上市公司认购1.43万亿元理财产品;

2022年,共有1451家上市公司认购1.50万亿元理财产品;

2023年,共有1154家A股上市公司持有14903个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共计约9865.71亿元。

虽然没有超过万亿元,但是其中有66家公司计划购买金额超过50亿元,已经购买超过600亿元,并且计划再购买近6000亿元。

其中有2家上市公司计划购买300亿元理财产品,并列计划购买金额第一名,他们分别为三一重工和海信视像。公牛集团和航发动力计划购买金额位居第三第四位,分别为221亿元和210亿元。

即使选择下降理财额度的公司,也是因为前期出手过于阔绰。创新新材2024年委托理财单日最高余额上限为20亿元,而2023年单日最高余额上限为50亿元;金龙鱼2024年拟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30亿元,较2023年计划的不超过45亿元规模下降15亿元。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数据:

Wind数据显示,2010年以前,A股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额一直未突破万亿元。但是,自2015年以来,A股市场融资进入加速膨胀期。2015至2022年合计融资额达到13.13万亿元,平均年融资额高达1.64万亿元。

最近几年A股上市节奏可谓快马加鞭。A股上市公司突破1000家和2000家大关,均用时10年,突破3000家、4000家大关,分别为6年和4年,突破5000家仅用两年。

2018年IPO融资1378亿元,定向增发等方式融资金额7855亿元。

2019年分别为2532亿元,6898亿元。

2020年分别为4793亿,7841亿元。

2021年IPO的融资5428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元。定增融资金额高达8893亿元,创出新纪录。

2022年新股发行IPO的融资金额达5869亿元。定向增发,定向的融资达到8457亿元。

2023年A股市场有313家公司首发IPO,共募集资金3565.39亿元。沪深交易所照样夺得全球募集资金的冠军和亚军。

至少你觉得募集资金和委托理财的资金额度打了个平手。也许你觉得这两组数据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不然。你只要把两组数据摆放在A股上市公司整体看问题就发现了端倪。

这边厢的公司募集的资金恰恰被那边厢拿着同等规模的资金去委托理财了。等同于期望募集资金能够带来的泼天富贵被完全对冲了。

我们本以为上市公司不断堆积起来的庞大租金能够源源不断地增长,为创造财富提升投资机制,但是,募集多少,就有多少资金转而从事着退休后大爷大妈的第二职业:投资理财。只是大爷大妈投资的方向是比较有信誉保障的银行理财,而上市公司从事的是频频爆雷甚至是类似已经倒闭的中植系的信托产品,或者是加了多倍杠杆的私募基金。对此,不少公司不仅毫不警惕,反而嗜之如命。

第二,上市公司不断出现“理财狂魔”,爆雷案件接连不断

2023年,上市公司的三起事件将上市公司出现的财务风险推向风口浪尖:一是恒大以许家印被抓彻底敲实了所有的猜测骗局和巨额报亏的事实。二是中植系破产清算;三是“网信巨额诈骗案”水落石出。

拔出萝卜带出泥。三起大案要案带出来的严峻问题是上市公司不务正业倾向加剧,投资项目朝不保夕,巨资理财频频踩雷。

恒大以许家印被抓彻底敲实了所有的猜测骗局和巨额报亏的事实,负债总额2.39万亿。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国恒大负债总额23882亿元,剔除合约负债6039.8亿元后为17842.2亿元,其中,借款6247.7亿元、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10565.7亿元(含应付工程材料款5961.7亿元)、其他负债1028.8亿元。

上市公司不务正业理财踩雷

一是购买中植系旗下信托产品的上市公司血本无归

恒大之后,网传许久的中植系破产清算也成为事实。同时,众多上市公司被卷其中。

中植集团在2023年11月22日的一纸《致歉信》,揭开资不抵债的真实面目。总资产账面金额约2000亿元,债务规模巨大,剔除保证金后相关负债本息规模约为4200亿-4600亿元。

2024年1月5日,中植集团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理由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该申请符合《企业破产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破产原因,故裁定受理其破产清算申请。

中植系旗下中融信托暴雷。去年以来,至少26家A股上市公司遭遇中融信托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涉及金额近20亿元。同时还涉及信托公司5家。包括国通信托、外贸信托、中融信托、五矿信托、云南信托。

公告购买中融信托产品逾期的上市公司,不乏金额亿元级别。咸亨国际认购1亿元、安旭生物1亿元、微光股份超过4亿元。还有长光华芯、药石科技、安记食品、先锋电子、金房能源、中瑞泰、传智教育、安邦电气等、润歌互动、安利股份、三德科技、吉华集团和塔牌集团等。其中传智教育持有的“中融-圆融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信托产品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500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金额2487万元。而中植系的破产清算,也宣告这些上市公司的理财成为永远抹不去的伤痛。

二是“专网通信能够为”连环欺诈造假大案,上深受其害这竟然甘愿沦落为同谋

2021年5月30日,上海电气发布公告87亿应收账款爆雷,以专网通信业务为幌子的“专网通信”的诈骗案浮出水面。

《中国证券报》汇总统计,相关上市公司累计金额可能超过900亿元,被媒体称为“2021年A股最大骗局”。《证券时报》的报道,自2014年起,至少有13家上市公司,包括:ST新海、*ST华讯(华讯退)、凯乐科技(*ST凯乐)、中利集团(ST中利)、亨通光电、宁通信B、飞利信、瑞斯康达、宏达新材(ST宏达)、中天科技、国瑞科技、上海电气、汇鸿集团。直到今年11月,900亿“专网通信”虚假自循环案后续处罚开始密集落地。

江苏舜天和*ST凯乐,不仅是受害者,也是沆瀣一气的同谋。

江苏舜天,2009至2021年共计虚增营业收入103.33亿元,虚增营业成本93.99亿元,虚增利润总额9.34亿元。连续13年财务造假。虚增营业收入占比最高达34.13%,而虚增利润总额占比最高达132.86%,虚增利润总额占比超过50%的年份有7次。

*ST凯乐,以典型的典型与关联方签订虚假销售合同的方式,伪造销售发票和单据,通过资金转移制造回款以求虚增营业收入。2016年至2020年期间,公司累计虚增营业收入高达512.25亿元,虚增营业成本443.52亿元,虚增利润总额59.36亿元。连续5年巨额造假,公司2017年至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实际为负。

三是杭州私募造假跑路案导致参与的上市公司鸡飞蛋打

自2023年至今,有26家A股上市公司遭遇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困境,涉及金额近20亿元。其中的英洛华、郑煤机、横店东磁三家上市公司理财资金兑付均受杭州私募造假30亿元跑路”事件陷入绝境。

华软新动力是管理规模超过百亿的私募基金公司。其部分产品是借助信托通道发行的TOF产品。包括云南信托、国通信托、外贸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旗下FOF产品投资了杭州汇盛私募的所为量化对冲策略产品。而后者实际将资金下投至杭州瑜瑶,再下投磐京。

上市公司不务正业理财踩雷问题凸显

跑路事件后才知投资之前的估值表和业绩都是伪造虚构的。2023年11月24日,证监会公告,已对该私募跑路事件中涉及的杭州瑜瑶、深圳汇盛等私募机构立案调查,相关涉案人员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英洛华于2023年1月18日,全资子公司联宜电机与国通信托签署了《国通信托·天瑜四号单一资金信托信托合同》,以闲置自有资金1.2亿元向国通信托认购了“国通信托·天瑜四号单一资金信托”。理财产品已于1月17日到期,而截至公告披露日,联宜电机仅收回了436.92万元。其余款项可能存在无法按期兑付、无法全额兑付的风险。

郑煤机于2023年5月29日,该公司通过外贸信托投向华软新动力3亿元的三款信托产品:外贸信托-华软新动力精选1号单一资金信托、外贸信托-华软新动力精选2号单一资金信托、外贸信托-华软新动力精选3号单一资金信托,每只认购金额均为1亿元。仅提前赎2956.34万元,其余存在无法按期兑付、无法全额兑付的风险。华软新动力产品的投向是汇盛资产量化对冲4号私募基金。

横店东磁以3亿元自有资金投资的国通信托·盈瑜一号单一资金信托,该信托原本今年11月24日到期,但截至到期日仅收回1375万元。

仅这三家上市公司踩雷金额合计达到了7.2亿元。

实际上,郑煤机、英洛华两家上市公司属于典型的“委托理财狂魔”,足以惊掉下巴。这仅仅是它们诸多理财中的一笔而已。

2023年3月,郑煤机公告称将在近一年内拟不超过使用70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同时披露的近十二个月委托理财规模,包括银行理财、券商产品以及信托产品合计投入金融约为112亿元。

其中银行理财27.55亿元、券商产品48.7亿元、信托产品23.99亿元、其他12亿元,上述4项尚未收回本金的金额分别为5.4亿元、17.1亿元、13.99亿元、12.02亿元。

如果加上未来70亿元用来理财,两年内郑煤机合计投入超过182亿元。但是,2019年至2022年归母净利润加起来不到70亿元。

英洛华自2016年起热衷购买理财产品,累计购买47只。产品类型包括信托、银行理财、结构性产品、存款等等,认购金额均在千万元以上。2022年开始购买信托产品。踩雷的“国通信托·天瑜四号单一资金信托”是英洛华认购的第三款信托产品。

而较早的康力电梯对于理财可谓痴心不改,愈挫愈奋。

2016年度,康力电梯委托理财累计金额38.59亿元;2017年度,康力电梯委托理财累计金额50.80亿元。2018年,康力电梯委托理财累计金额59.76亿元,共发生175次委托理财,单日最大发生额为24.25亿元。2020年至2023年,康力电梯发布公告,(拟)使用不超过人民币16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

2019年,康力电梯连踩三“雷”。购买的1.1亿元良卓资产稳健致远票据投资私募基金、3000万元大通阳明18号一期集合资产管理计划、7900万元私募产品“华领定制9号银行承兑汇票分级私募基金连续“踩雷”。

二、资金超募与投向朝令夕改业绩光速变脸相互交织问题频发

无成本大举圈钱,钱到手又无项目可投,或者是随意改变募集资金投向,转而放弃主业,将大规模资金砸向银行、信托理财产品和放高利贷等极具风险的理财产品,这是我国上市公司继前几年纷纷转向房地产开发以来的又一次不务正业的趋向表现。这种本末倒置现象背后的实质就是孳生影子银行风险。深沪交易所各自发布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除金融类企业外,募集资金使用项目不得为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以买卖有价证券为主要业务的公司。但是,各种五花八门的“不务正业”大有弥漫之势。

超募资金去理财

第一,超募趋势不断加剧,成为加速不务正业改变资金投向的直接诱因

据Wind数据统计,2021年, 新增上市公司数量523家。其中110家上市公司实现超募,占比21.03%,超募金额超10亿的共有24家,占比4.59%。其中禾迈股份首发预计募资7.30亿元,实际首发募资55.78亿元,超募金额达到48.48亿元居首。迪阿股份、可孚医疗、东芯股份、成大生物的超募金额均超20亿,分别为31.60亿元、25.20亿元、23.14亿元、23.01亿元;

2022年新增428家公司登陆A股市场。其中218家公司实现超募,合计超募资金1426.16亿元。38家公司IPO上市募集资金超过原计划募资超过十亿元。华宝新能居首,超募资金达到49.18亿元其次是万润新能超募48.84亿元,纳芯微超募48.31亿元。

2023年,A股共有313只新股发行上市,其中超募172只。57只超募金额达到或超过5亿元。华虹公司是2023年最大IPO,募资212亿元,超募29亿元。

第二,投资委托理财、补充流动资金、归还银行贷款成为募集资金投向的新三样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公布超募资金主要去向的605家注册制公司中,60%以上将超募资金用于补充流动性,10%以上用于购买理财产品,20%以上用于扩大产能、加码研发或对外投资等。

2019年注册制试点到2023年全面实施期间,改变募集资金投向成为上市公司的一种风潮。

2019年,对外宣布调整募资用途的上市公司达到559家,涉及调整的募投项目达1196个,变更后计划投入募资总额3185.46亿元。

2022年5月《中国金融》提供的数据,2020年至2021年,上市公司共进行2666次再融资,涉及募集资金投向发生变更的项目697个,而很大一部分直接变更为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到了2023年,募集资金投向“大改特改”投向趋势。

首发再增发再增发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沪深两市730家公司变更的募投项目为首发项目,占比达63.64%。共有2215个募投项目发生变更。从变更类型来看,有1721个项目变更的是募集金额和实施进度、实施方式、实施主体等;426个项目变更的是募资投向;另有45个项目被取消;其余项目被变更的类型为“其他”。仅仅是2023上半年近600家上市公司涉及变更项目超过1200个,变更后的募投资金累计逾2700亿元。

除了补充流动资金和归还银行借款以外,大多数的超募资金大规模砸向银行、信托理财产品和放高利贷等极具风险的理财产品。

2021年上市的诺唯赞、联瑞新材、振华新材、松井股份、山水比德等公司均发布了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中元股份、天瑞仪器、瑞纳智能、朗科科技等公司则相继公告使用部分超募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号称购买低风险、稳健型的投资产品。

禾迈股份实际每股发行价557.8元,募资总额达到55.78亿元,是计划募资金额的10倍,超募金额达50.2亿元。上市当日公告,在保证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募集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公司拟使用最高不超过人民币45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公司募投项目资金需求实际5.58亿元,甚至包括1.4亿元补充流动资金。现在基本都用来理财。

从禾迈科技的询价就看出公募基金的慷慨无私挥霍无度。申报阶段报价前十名的机构投资者中,南方基金报价最高,达到798元,易方达基金报价也高达710.5元,明显高于其最终发行价。而报价后十名的机构投资者中,国华人寿报价63.7元,中国人保报价97.16元,都低于100元。

禾迈股份走势

2023年7月25日发行新股的华虹公司。发行A股40,775万股。发行前的港股价为22元左右,但A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 52.00 元,募集资金总额为 212.03亿元;扣除承销及保荐费用、发行登记费以及其他交易费用共计28,232.30万元(含税)后,募集资金净额为 209.21亿元。

2023年8月23日,华虹公司发布公告,计划使用最高余额不超过人民币210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等于公开承认公司募资的200多亿募集资金成了实质性的“闲置募资”。将全部募资进行理财,也一举创下A股市场惊爆眼球的纪录。

除将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外,变更速度最快的,与上市日期间隔仅为20天。芯联集成于2023年5月10日上市科创板,5月31日宣布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甚至有的公司所谓的募集资金所投项目在公司申请上市阶段已基本完成。属于典型的发行欺诈。

涛涛车业计划募资6亿元,最终实际募资净额18.65亿元,超募12.65亿元。上市一个多月后,公告除补充流动资金之外的其他4个募投项目中,有两个项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且投入使用,有3个募投项目可以节余资金总共约1.40亿元,节余款将全部用于永久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超募公司股价走势 来源 数据宝

第三,项目瞒天过海,业绩光速变脸

上市公司在实现超募、变更投向的同时,还伴随着业绩急速下滑。

2022年1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翱捷科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68.83亿元,募集资金净额为65.46亿元,超募41.66亿元。

翱捷科技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1.40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52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73亿元。

今年1月31日披露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10亿元左右,较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亏损金额增加2.58亿元左右,较上年同期亏损增加102.70%左右;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60亿元左右,较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亏损金额增加2.87亿元左右,较上年同期亏损增加76.91%左右。

2022年1月12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天岳先进,募集资金净额为32.03亿元,超募12.03亿元。

2022年,天岳先进实现营业收入4.17亿元,同比减少15.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减少294.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减少2,087.0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880.19万元,同比减少153.12%。

公司最新预告,预计2023年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3,500.00万元至-9,6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调整后)相比,将增加12,346.10万元到16,246.10万元,同比增加47.77%到62.86%。

万润新能募资资金63.88亿元,超募50亿元。公司发布2023年全年业绩预报,预计归母公司净利润为-14亿元到-16亿元,业绩下降幅度为-266.89%至250.20%。

国芯科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25.1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22.62亿元,超募16.60亿元。

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7,000万元到-23,000万元。

宏源药业计划募资6.51亿元,实际募资23.63亿元,超募金额15.45亿元。上市次日,董事会和监事会通过决议,使用不超过20亿元超募资金及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8月29日,发布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并使用超募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

同时,上市后业绩光速变脸。2020年至2022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3.03亿元、15.78亿元、20.6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7亿元、4.94亿元和4.35亿元。2023年3月上市后,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9630余万元,同比下降74.15%,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81.69%。东微半导募集资金净额为20.07亿元。超募10.68亿元。

2022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8,435.63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6,778.76万元。

公司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100.00万元到13,1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减少13,678.76万元到15,678.76万元,同比下降51.08%到58.55%。

华宝新能募集资金净额559,459.64万元。超募491839.64万元。

2023年度业绩预告,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000万元至20,0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21,000万元至31,000万元。

长光华芯募集资金净额为25.36亿元。超募11.88亿元。

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071.00万元至-12,042.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减少12,434.24万元到14,405.24万元,同比减少426.15%到509.55%。

福昕软件募资资金净额达25.86亿元,超募21.79亿。

2021年,上市第一个年度净利润下降59.9%。2022年出现亏损,亏损174万元;2023年,公司预计亏损6132万元。

保荐中介仅仅是收取保荐费吗?

仔细观察审视其募资的真实目的,所谓的项目仅仅是虚晃一枪,无法真正落地。无成本大举圈钱,钱到手又无项目可投,证明所谓的项目就是明目张胆的圈钱借口。因此随意改变募集资金投向的趋势不断加剧,甚至放弃主业,将大规模资金砸向银行、信托理财产品和放高利贷等极具风险的理财产品,企图借助短频快投机取巧实现圈钱套利。各种五花八门的“不务正业”大有弥漫之势,众多公司陷入中植系信托兑付危机就是典型的不务正业的集中表现。

三、坚决彻底根治上市公司不务正业乱象的根本措施

第一,增强融资透明度,防范相互勾结输送套利乱象是关键。为强化上市公司募资监管,建立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制度。规定公司募集资金应当存放于经董事会批准设立的专项账户集中管理。

设立资金专户主要为防止上市公司挪用募集资金,防止上市公司罗列募投项目“圈钱”。现在看,这就是典型的橡皮图章。如果对上市公司融资全流程缺乏监管,那么,所谓的强调募投项目的持续监管、防止不当利益输送完全就是一句空话。关键在于事先要确保审核募集资金所投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必要性,事后要加强募集资金使用监管,确保信息披露前后的真实性、一致性。

第二,坚决取缔超募规定。从完善制度入手,彻底取消IPO超募规定,决定承销举荐机构不得从超募资金中提取任何承销费用,这等世所罕见的超募奇迹自然消失。

最新《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规定,证券上市当年累计50%以上募集资金的用途与承诺不符的,证监会可对保荐机构及其相关责任人员采取监管措施。通过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倒逼其履职尽责,有利于减少募资投向擅自改变现象。据此要依法压实保荐机构的责任担当,切实提高对发行人申请材料审核把关,从源头根治擅自改变募资投向甚至隐瞒不报谎报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蔓延甚至泛滥。

第三,必须由国家权威部门牵头,彻底排查上市公司的经济财务运行安全,全力遏制风险外溢扩散势头。重中之重是对中国股市33年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查核实。2020年12月,在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三十周年座谈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总结资本市场的成就时表示,30年来,资本市场累计实现股权融资超过21万亿元。而近三年,筹资更是屡创神奇。

第四,从根本上惩治“关键少数”侵占、挪用上市公司资金资产的违法行为,强化对“关键少数”的刑事责任追究。

第五,强化对中介机构的法律约束和惩戒。对保荐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的犯罪主体,对于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人员在证券发行、重大资产交易活动中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必须严格追究刑事责任,绝不可一罚了事。

0 阅读:30

李国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