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电影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喜剧片总会站出来救市,沈腾估计是国内最能扛票房的喜剧演员了吧,毕竟葛大爷已经老了。这次《抓娃娃》光点映就过5亿,暑期爆款大概非他莫属了。但是一部电影票房好,与自己喜欢与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还是得亲自看过才能产生自己的想法。老实说,我个人对开心麻花的闫飞和彭大魔这对组合的创作并没有什么好感。但《抓娃娃》是他们的作品中我稍微没那么厌恶的一部。
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因为他们整体的创作思路还是一样的味道。就是把底层日常幻想的“等我有钱了以后”系列拍成影像,虽然不是梦想照进现实,但至少让这个梦更加有现实质感。有钱人具体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多数人都不了解,但基于主创的思路,他们并不需要去研究有钱人的生活,然后再复刻进电影中。恰恰相反,他们需要研究的是普罗大众想象中的有钱人是什么样子,这才是能让大众代入的核心。《抓娃娃》还有一个更加极致的设定,就是让穷人变富之后又回来假装穷人。这样观众可以一边看着自己熟悉的东西,一边做着富人梦。恍惚间觉得自己平时所处的环境其实不是真的,只是故意装出来的。周围人对我的嘲笑越是猛烈,我反杀的时候力度就越大,优越感就越强。开头马继业的老师去家里提供帮助那段,就是试图触发观众这种心理。我想起《武林外传》有一集,邢捕头手头紧的时候去吃面,在吃之前就不断催眠自己:“这不是清汤面,这不是清汤面。这是鳝丝面,这是鳝丝面。”《抓娃娃》实际上也是具备同款功能的咒语。还有一个地方,影片很精准地捕捉到某些观众的心理,就是那个开汉兰达的贾总,只要观众一代入马成钢,马上就可以对他产生优越感。正如现在网上那些介绍汽车的视频,总会有弹幕说“这车是人开的吗?”但发这些评论的人自己有没有驾照都很难说的。还有说什么”穷玩车,富玩表“的,可能就是记住了几个型号名而已,就开始指点江山,通过贬低别人来获得优越感。这片子主要就是拍给这些人看的。这对“飞魔”组合并不是那种关注底层的创作者,至少不全是。他们片中的底层是有限定条件的,那就是男性。本来在底层之中,有许多女性的地位比男性还要低。但这并不在他们关注的范围内,他们片中底层的尽头,就是夏洛或者早期的马成钢。女性角色只是男主角膨胀的物欲当中的一部分,甚至都没有被当作人来看待。《抓娃娃》中就有一个“包治百病”梗,马太太正发着火,看到包包就一秒变脸。马丽对喜剧节奏的把控是很到位,但这就是一个加深刻板印象的笑点。这一段其实跟主题表达关系不是很大,是喜剧这个类型本身的需求,要在这里设计一个包袱。而这种下意识的创作,往往最能体现主创的一些思想观念。马太太还有很多非笑点类的台词,都隐隐透着一种“母凭子贵”的思维,实在守旧得有些离谱,这些都是我个人一直对这个创作组合无法产生好感的原因。之所以对《抓娃娃》的观感有所回升,是因为这次他们在讽刺喜剧上有点突破。喜剧有很多种类型,而讽刺喜剧有可能是个人表达最强烈,或者说最容易夹带私货的。同样来自开心麻花的《驴得水》,就借一个发生在偏远山区的学校里面的故事,讽刺了官僚,讽刺了知识分子。当然这种讽刺应该是向上讽刺,就像川普遇袭后,各种梗图很快就出来了,大家都看得挺欢乐,但如果是一个平民遇袭,你再做成梗,大家就会感到不适。多说一句,宁浩在拍喜剧之前,曾经拍过一些关注底层的现实主义电影,《疯狂的石头》他也讽刺资本家,但之后他的枪口就慢慢往下调了。《疯狂的外星人》给我的感觉就是他想嘲笑我们这些所谓的“屁民“,但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就假装成屁民来自嘲。《抓娃娃》讽刺的对象,往小了说可以是鸡娃的父母,往大了说就是整个教育模式,而马继业在课堂上顶撞老师的那场戏,枪口又再度往上调,这个就无法细说了。马成钢这个人物也挺有意思。他是个父权制拥护者,同时也是掌权者。一开始他大费周章地培养马继业还只是鸡娃的范畴,但他的大儿子一出现,性质就变得不大一样。大儿子出现之前就在马家夫妇的对话中被提及,说他被送去外国了。那干嘛不直接让大儿子来继承家业。后来大儿子登场,我们明眼人都看得出那个外国小哥是他的情人。什么结拜估计是为了规避风险而写的台词。总之在马成钢看来,大儿子无法传宗接代,就不可能让他来继承家业,甚至有可能因为这样,他才再婚,又生了一个接班人。结尾马继业跑去搞体育了,然后在彩蛋那里马成钢又想要第三个接班人了。这跟新改的片名《抓娃娃》倒是莫名契合。马成钢就像玩娃娃机一样,操控着机械爪子,先抓马大俊这个娃娃,结果没抓起来,于是换个目标。耗费巨大的精力,把角度、力道、时机都算得非常准确,一下就抓住了马继业。眼看着快要将这个娃娃抓到洞口,结果娃娃又掉了。接下来只能再换一个目标。虽然影片结尾写得很正能量,马继业摆脱了控制,但这个彩蛋一加上去,又把片子拉回到抓娃娃模式,那种循环的惊悚感也就上来了。假如抛开那些不可抗力,随心所欲地开开脑洞,个人认为这个故事还是过于依赖《楚门的世界》了,后期让马继业发现了真相,然后去反抗,这些都在意料之中。有一种更极致的做法,是马继业被洗脑洗得太深,不但没有觉醒,最后还走向极端,连马成钢都拦不住。鹤见俊辅在《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中指出,二战前日本的教育体系的设计分为两种,在小学教育与士兵的教育里,采用以日本国家神话为主轴的世界观,这是显教。在大学和高等教育中,采取欧洲为范本的教育方针,这是密教。本来是二者并行,但后来随着青年军官掌握权力,显教就慢慢压过了密教,战争随之爆发。马继业是一个全盘接受显教体系的人,当他有自主行动力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他可能无法容忍那些跟他观念不同的人,将他们视为敌人,最终拔刀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