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在大银幕上见过这么多周冬雨同时出现,连周冬雨主演的电影都没有,而且还有各种造型。《瞬息全宇宙》的台译叫《妈的多重宇宙》,这片子也可以叫《鸭的多重宇宙》。这个看谁谁变鸭的点子听上去似乎挺容易被绿灯委员会通过的。虽然不是那种特效大片,但确实大量出现了超现实的东西,你就说是不是奇观吧。更重要的是这鸭子皮肤光滑,完全没有毛发。身体结构又非常简单,光制作成本就比特效大片低太多,还能有植入,还能卖周边。
正片的开头就是于适演的陈小舟对着PPT激情演讲,不知道主创在绿灯会上卖点子的时候是否也是这种状态呢。不过看完全片就发现这个点子只是一个小场面设计,最多只能玩几场戏,说实话这几场戏拍得还不错,鸭子确实萌。还有陈小舟从病房里跑出来那一路,BGM用的是《天鹅湖》的曲子,而且还是电吉他来演奏,音色都变得鸭里鸭气的。但这些东西无法贯穿全片,因为模式太过单一,再多玩几次就过度重复了,主创似乎也想不到好的方法能在每次重复中制造不同的东西。《土拨鼠之日》也是一个设定玩到底,主角不断在2月2日这天醒来,但每次醒来都有不一样的事情发生,并且事件之间还呈现出递进的关系。《欢迎来到我身边》这个点子属于“预告片型”选手,非常适合在预告片中展示,可一看正片就会发现故事来到中段就无以为继。再往后就基本放弃了核心创意,转去拍反转情节了。现在不管是什么类型片,基本上就是“遇事不决上反转”。这部片子的反转实际上就是失忆梗,本来的鸭鸭设定还挺有新意,后期把唯一的新意都丢掉了,剩下的就是一眼就能见到底的爱情片桥段。喜剧片中的超现实设定其实可以更加天马行空一点,就是完全不用科学原理去解释,上来就是这个见谁谁变鸭的硬设定,作为喜剧片来说也不难接受。但影片没有采用这个策略,拍了不少医院的戏,医生不断地解释病因,试图把设定讲得科学一点,反而把这个飘起来的点子又拉回地面,趣味性都变少了。至于猴子和鸭子的笑话,从结构上来说其实没毛病,先在拍广告时以剧本形式出现,后面再反转,交代这是男女主的定情笑话,最后追妻火葬场的戏份直接变成大招。流程基本都订好了,按路线图去走就行了,可实现出来还是很奇怪。或许是因为这个笑话本身的质量就不高。还有一个原因是情节的衔接不够丝滑。比如陈小舟追妻放大招那里,在那种场合,那种情境,大声讲笑话的行为动机是否真的很充分呢?如果说要让附近的冯佳楠听到自己的声音,直接喊冯佳楠也是一样的效果,讲笑话就显得编剧痕迹太重。情绪完全依靠演员强行爆发以及配乐往上顶,似乎巧劲已经在前面的鸭子中用光了,最后这里只能用蛮力了。《爱乐之城》里石头姐找高司令找到电影院,直接站到银幕前就行了,高司令一下就看到了她。轻巧又高效。当然现实中还是奉劝各位不要做这种事情,确实很影响其他观众的体验。既然提到演员的爆发力,顺便聊聊两位主演的表现。王影璐之前大火的剧版《异人之下》我还没看过。所以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我经过风暴》还有《最后的真相》里面的配角律师。这次她终于演主角了。不过由于影片是以陈小舟为主视角的,所以很多时候她的角色就变得跟那些鸭鸭一样。主要负责换不同的造型出现在陈小舟面前。少数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戏演得差强人意吧,不算很高光。演陈小舟的于适应该是第一次接触都市爱情片,也不知道是不是看《封神》先入为主,总觉得好像走错赛道了。片中有一场戏是陈小舟觉得自己被兄弟骗了,连续给美食博主打了几天工,于是到球场找他算账。那几个拿球砸人的镜头倒是拍得挺对味。可一旦要他跟女主玩暧昧,像电影院那场戏,那得收着演,就仿佛把他给封印住了。在恋爱戏方面,个人觉得《错过你的那些年》里的许光汉,还有《我们一起摇太阳》里的彭昱畅表现更好一些,当然这两个人已经是爱情片老手了。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身上的舞台感比较少,可能我个人看电影的口味比较偏向自然主义的演法。像刘天池那种速成班,或者国内院校对演员的培训,主要还是比较适合舞台表演,《封神》的文戏就像一出接一出的舞台剧。说夸张一点,这种表演方式如果放到侯孝贤的电影里,会把整部片子都毁掉。梁朝伟演完《悲情城市》后,都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如片中那些非职业演员。扯得有点远了,《欢迎来到我身边》作为一个商业片,用侯孝贤那种思路拍片肯定是不行的。但作为一部在大银幕观看的电影,演员的体态和表情如果能展现出自然流露的状态,我们观众就更加能进入角色的精神世界。而作为一部爱情片,男女主之间的互动也是重中之重,可惜片中这对CP的互动,无论是编剧也好还是表演也好,都比较缺乏细节,而这可能比反转更加能够打动观众。这部电影的自我定位似乎并不广,像是专门拍给情侣看的,最后还发展成劝诫观众不要轻易分手的说教片。不知道情侣看完有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反正我一个单身狗不是来学这个的,就想看一个搞搞笑,发发糖的无脑片,在此基础上要是还能拍出一点新意,那就心满意足了。可惜主创的创意在预告片里就已经发挥完了,这样的话是否还有必要拍一个长片呢?网络短剧,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