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长李家短”,你真的知道历史由来?

大力道历史 2024-10-28 05:24:44

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体现到常挂嘴上的俗语,你要是不琢磨,为何要这么说,张口就来,可是一旦有人问你,历史出处哪啊 ,为何就要这么用啊?仓促间,一定会难倒一大片人。

这些俗语好似熟悉的陌生人,探讨其源流,长知识的同时也特别好玩。

本期我就信手拈来一则,唤作张家长李家短,给您三秒,看看能否给我一个它的出处。

好吧,来让我慢慢讲来。

张家长李家短,意思说张家的长,李家的短,比喻与己无关的闲话。为何不能说王家长陈家短,马家长赵家短,确实有这么一个流传了百年的故事。

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身死,明朝覆亡。而同时期,暴动,自号“八大王”的张献忠占领了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权。

说起来,李自成和张献忠虽都是老乡,但彼此不对付,曾短暂合作过。但随着利益冲突,关系恶化,反成了对手。

成都攻下,统治不稳,夜间实行宵禁,大西兵大晚上都举着火把四处巡逻,严查细作,稍有点风吹草动,问题就会被看的很严重。

正好一晚上,靠近城墙边有间茅草屋,男主人猫尿喝多了,躺床上东一句西一句啰啰嗦嗦大声胡说个没完。她老婆很生气,大声咒骂:“你三更半夜的睡觉,还tm什么张家长、李家短的说个不停,这跟你这垃圾有啥关系呢?”

人在气头上,情急之下,为了表达某个意思,也就口不择言。我估计她老婆想都没想,也是脱口而出,张家长、李家短,以表达愤怒。殊不知,无意中制造了一个被我们使用了几百年的俗语。

本来,这也没什么。可当时, 城墙边乃是防守重地。宵禁期间,士兵们都高度紧张,外加茅草屋简陋的很,能遮挡下风雨就不错了,哪里还顾得上隔不隔音。

大晚上这么一咋呼,寂静的夜,就传的很远,声音很大,恰巧被巡逻的兵士们听到了。如此聒噪,莫非是细作密谋?非常时期,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破门而入,抓了夫妻俩就回了官府。

确实敌特破坏的很厉害,搞不好,敌特对暗号啊,这件屁大的小事便被上纲汇报给了张献忠。按道理说,张献忠有不少证据显示他非常残暴,杀妻、杀子、杀部下,杀人如麻。

举个我们曾经引用梅毅老师书中的记述,他很喜欢小脚,曾不断到处寻找小脚女人抓来。对不符合他标准的女人,会将她们杀死或者强迫她们割掉自己的脚趾,以便让她们符合自个的标准等。

如果为真,那对于此等疑似细作事件,他应该二话不说,直接咔嚓。但很意外,张献张忠听罢这女子曾大声说“张家长、李家短”后,竟然哈哈大笑,非常高兴,下令放了夫妻给几两金子慰问。

看着大家疑惑的眼神,张献忠道;“她说的全是好话呀,我姓张,李自成姓李,这张家长、李家短这不说的是我比李自成强吗?李自成这厮,肯定迟早得被我收拾。”

大家恍然大悟,太离奇,故而成为谈资,传着传着就成了流行的俗语。

那么,这个故事可信吗?可能有点。

我专门翻了翻远在与明末创作出的《水浒传》第21回:“那婆子吃了许多酒,口里只管夹七带八嘈,正在那里,张家长,李家短,说白道绿。”

白纸黑字,明显这句俗语出现的时间更早,为元末明初,早几百年呢。很可能来自于元代非常接地气的杂剧和散曲,《西游记》《三国演义》你要真的追源,元代元曲都有县城的创作的。

还有另一种说法,也值得参考,那就是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五回:“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

家长里短与张家长李家短是不是很像?

也可能创作出“张家长李家短”的某位民间人士,就是一位老公半夜喝酒胡话的妇人。骂急眼了,本来想说家长里短,不知怎么滴,蹦出了张家长李家短,

俗语吗,很生动,便被传开了。后来,被糅杂到了张献忠这个民间故事里。

0 阅读:1

大力道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