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经常挨父亲的打,女儿一边倒向着父亲:自找的,她情商太低

蓝色幽默的历史 2023-06-06 15:17:36

引言-案件回顾

求助人金老太太向调解员诉苦,她在家里一点地位都没有,老伴完全不把她当人看。

就在上上个星期,老伴又动手打她了,并把她赶出家门。

无奈之下,她只能借宿在娘家弟弟家里。

想着,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总不能一直住弟弟家吧。

于是,她拨打了节目组求助电话,希望调解团队能够伸出援手,帮她调解家庭纠纷。

哎,被赶出家门前,她明明没有得罪老伴,他自个就来找她的麻烦,一回到家就把她辛苦做的饭给倒了,接着就故意挑她的刺,用脚重重踹了她一脚。

她哪受得住,一下就倒地上了。

都这样了,他仍旧没有收手,继续对她拳打脚踢。

直到现在,她身上仍然觉得疼。

老伴这个人,可怕得很,特别会做表面功夫。

在外人看来,他是实打实的老好人,因为他对别人非常好,热心肠,喜欢帮助别人,邻里乡亲有什么困难,只要他能帮的,他基本不会推辞。

附近的邻居,没人说他不好的,一提他,大家都是赞不绝口。

正是因为这样,就算她把受到的委屈说出去,外人压根不相信,只当她污蔑他。

他们不相信,一个老好人怎么可能会动手打老伴?

她真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对所有人好,唯独对她不好。

这话听得调解员有些同情金老太太,可同情归同情,还是得听听老先生怎么说,不能只听一面之词。

有些问题,金老太太支支吾吾就是说不清楚,也没说发生什么矛盾导致她被殴打,甚至被赶出家门。

调解团队猜测,金老太太与她老伴中间肯定有很多矛盾,不是一件两件那么简单。

带着诸多疑问,调解团队跟着金老太太来到了家里,见到了她的女儿玲玲,和她的老伴刘老先生。

从调解员口中得知母亲的说法,玲玲显得很生气,她不想管母亲了,爱上哪就上哪去,母亲太让她失望了。

总之,母亲说话爱添油加醋,颠倒是非黑白,一点道理都不讲,只会闹着说自己委屈了,父亲哪里哪里对不住她了。

一车话,没有一句好听的,负能量满满。

天天给她灌输仇恨思想,非得让她和她一起仇视父亲,她才满意。

她真的受不了母亲这样的思想,不就是逼着她在她与父亲之间做出选择吗!

可是,母亲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做法对子女来说太残忍了,会伤害子女。

如果母亲真的受委屈,她可以为母亲说公道话,站出来保护母亲。

问题是,很多矛盾都是母亲在无理取闹,说话做事不根据事实,就活在她一个人的世界里,任凭她怎么闹,都要求大家都去迁就她。

时不时就闹,她真的觉得烦心又无奈,不知道拿母亲怎么办了。

现在,她和弟弟没人向着母亲。

从小到大,母亲真的做了很多让她没面子的事,从未给她和弟弟带来快乐。

在这样的环境成长,她和弟弟的性格多少受到负面影响,也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

听到女儿的话,老太太也恼怒了,她没有不讲理,是女儿和老伴他们联合起来排挤她,家里有什么事,也没人跟她商量。

没有人考虑她的感受,只会一起指责她。

女儿和儿子一边倒向着老伴,还不是看老伴能够给他们提供帮助,给他们钱了,而她没能力帮他们的忙,当然不待见她了。

边上一言不发的刘老先生站了起来,黑着脸放话,他和老伴没什么好说的,调解没意思,哪哪凉快,她哪里呆去,别来打扰他的生活。

父女二人站在同一条线上,对打人一事只字不提,调解员问玲玲,两位老人到底闹了什么矛盾,老先生有没有动手打人,还把人给赶出家门?

玲玲这才承认,父亲的确动手打了母亲,也赶人了。

但是,事出有因,是母亲先挑事,火是她激出来的。要不是母亲没事找事,她不至于激怒了父亲。

她有时也很无奈,劝了母亲很多次,让她管好那张嘴,别动不动就说难听的话,或者阴阳怪气的话激怒父亲。

她自个又打不过父亲,说那些不中听的话,不就是上赶着挨揍吗!

她和弟弟不是排挤母亲,一直都有尽力保护母亲,可母亲就是不谅解他们,认为劝她管好嘴,就是没有向着她,不在意她。

所以,他们姐弟的话,母亲也是一句听不进,还埋怨他们不给力。

次数多了,他们也觉得烦,何况父亲除了打人,也没有别的过错。

母亲说的那些话,真的让听的人很恼火,逼逼叨叨个没完,骂骂咧咧不自知。

加上父亲又是急脾气,肯定忍不住动手打她了。

让人气到动手打她,她才消停。

大家说说,母亲这样的行为,让她和弟弟怎么帮她说话,她自己都不占理。

而且,作为儿女,父母闹矛盾,他们也很为难,帮谁都不是,所以只能讲道理,根据事实来说话。

其实,弱者不一定都是有理的,从他们家的事可以看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那天,大家吃完晚饭,没多久就睡了。

就在半夜十二点,母亲突然一个人在家里大声骂人,说是大家吃饭都没留意她,不喊上她一起吃。

一直骂,一直骂,她起来劝几句,母亲越发骂得来劲。

一个人生闷气,然后跑到门外,坐在她自己的电车里。

不见母亲进屋,她生怕出事,也就到电车那看看。

这一看吓到她了,母亲自个气得全身僵硬,她采取了一些急救措施,才把她给救回来。

母亲老是说她不关心她,可她是她的母亲,她怎么可能真的不管她,更不可能见死不救。

母亲身体缓过来后,她就领着她进屋了。

这时,母亲又开始骂骂咧咧。

原本已经睡下的父亲,他可能是忍到极限了,直接跑下来,二话不说就动手了。

反应过来后,她和弟弟立马上前阻止。

调解员觉得,老先生这事做得不妥当,再怎么样也不能动手打人。

刘老先生叹了一口气,他当时实在没法忍了,夜晚十二点,不仅邻居们睡下了,家里还有外孙和外孙女,他们也睡了,孩子们白天还要上学。

她完全不顾他人,就在屋里大声骂架,这叫什么事啊。

说了她几句又不听,嘴巴永远停不下来,她逼得他没法了,才忍不住动手的。

调解员觉得有些纳闷,半夜十二点,别人都休息了,老太太为何非得在这个时候吵闹?

金老太太没有回答调解员的疑问,干坐在那,就是不吭声。

过了一会,老太太慢慢开口,她不想说那么多,可不说,她就更觉得憋屈。

不管她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家里人总说她不对,都是在否定她。

就说家里的电动车,那是她花自个辛苦打工钱买的,为了出行方便。

老伴的兄弟呢,老是时不时用她的电动车,这倒没什么,毕竟都是亲戚。

问题是,他每次用车都不问她,好像把她的电动车当成自己的,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她不服气,显然就是不尊重她,起码事先问一问,让她有个知情权。

何况,她还是他的嫂子。

然后,她把这件事告诉了老伴,也告诉女儿,不说她心里憋屈。

他们两人却不当一回事,说是一件小事,一家人没必要斤斤计较,怪她多事爱计较。

她觉得,这与计较不计较无关,而是原则问题。

今天动不动不问拿她电动车,明天就有可能不经过她同意就拿她其他东西。

就这样,老伴就又跟她吵了,接着女儿也说她无理取闹了。

玲玲点头,她认为不过一件小事,没必要在小事上纠结,只会自寻烦恼。母亲很多时候太过于一根筋,总爱在小事上跟人争论,吵不过了,又自己生闷气。

这样很不好,影响自个心情不说,还连累家里的小孩子。

也不知道母亲怎么那么小气,因为电动车的事,叔叔的儿子结婚,她就故意不去参加。

不去参加就算了,还到处说人家的闲话。

说闲话也没个事实根据,就听外头的人随便一说,她就信了。

结果,弄得大家都不愉快。

这还没完,她还回家跟她和弟弟说,说叔叔家那边怎么怎么说她了,他们不爱听这些闲话,她就又闹了。

其实,她觉得就这件事上,母亲也做得非常不厚道,大家亲戚一场何必说那么难听的话,言语攻击亲戚有什么意思。

她还以为,外人是在为她打抱不平,实则人家想看她笑话,想看他们家的笑话。

最后,说着说着,母亲又怪她的不是了,要她这个闺女干啥用,当女儿的,都不想着法子帮他母亲。

就不能为了维护她,骂父亲一两句不行吗。

每次都是站在父亲一边,白眼狼一个。

她觉得,母亲一直逼她和弟弟站队,父亲和母亲都是她和弟弟重要的亲人,一家人何必分个你死我活。

母亲步步紧逼,这让她和弟弟感到非常痛苦,压力巨大。

说白了,上一辈的矛盾,本就不该拉上子女一起,可她偏就把她和弟弟牵扯进去。

玲玲没说完,金老太太开口说话了,她说自己本意不在纠结小事,而是大家的态度。就老伴兄弟做的事,她真正在意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他们的做法,显然就是不把她当成家人。

不尊重她,等同于不尊重老伴和子女们。

她这么做,目的是为了争口气,老伴的态度也让她特别恼火,对他兄弟特别宽容,人家问都不问用了家里的东西,他也不在意。

只在意他兄弟那边,不在意自个家里的人,他这样顾及大家庭,却牺牲自己小家庭利益。

还有女儿也是,她经常挨老伴的打,女儿还是觉得老伴有理,根本没有为她这个母亲考虑。

见母亲依旧冥顽不灵,玲玲此时有些恼火,就母亲这样的行为,嘴巴不饶人,经常挨打也是自找的,母亲情商太低了。

说话不经过大脑,乱说一通,常常口无遮掩的。

这样的人,能给孩子们当模范吗!

还有,父亲兄弟那边的事情,她劝母亲好多次了,人家的事,不要去插手那么多,惹人不快不说,还伤了和气。

真的,有时候,她都懒得理母亲,越理会越让她生气,没法沟通。

刘老先生也在一旁帮腔,老伴这个人,她一辈子不讲理,一辈子不会认自个有错,非得别人去迁就她。

面对老伴和女儿的数落与指责,老太太有些崩溃,抬脚往门外走去,说是不想调解了。

调解员紧随其后,劝老太太别激动,有事好好说。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何况还是她打电话求助的,离开了就是半途而废。

一番劝说,老太太总算冷静下来,重新回到调解现场。

老太太说,她只是想把这个家经营好,只要他们家过好了,其他事都不是事。

玲玲摇头,问题是他们家没过好,而家里鸡飞狗跳的原因是母亲太作了。

母亲要是不改改,家里就没法安宁,她真的害怕影响到自己的孩子,两孩子还在上小学。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怕孩子受到伤害,她和弟弟已经经历过糟糕原生家庭的痛苦,不想让孩子们再经历一次。

母亲在家说话,经常是吼出来的。

跟母亲说了很多次,不要在孩子面前吵闹,嘶吼,可她就是不听啊。

因为痛苦过,她现在跟孩子说话都比较小心翼翼。

不过,孩子们可能也懂了一些,也自觉远离母亲,不跟母亲亲近。

老先生又说,老伴也没给他面子,看不惯他兄弟一家,她直接放开嗓子大骂。

金老太太有些失望,女儿变了,从十四岁开始,女儿就变了,以前知道维护她,现在只听她父亲一个人的了。

女儿怎么不想想,家里的活谁干的,以前是谁照顾她的?

还不都是她一个人。

玲玲解释说,她没有变。小时候,母亲老是在她面前说父亲的不是。那会小,不知道分辨是非黑白,真的以为父亲是个坏人,也就跟着母亲一起对抗父亲。

后来长大了,她发现事情似乎不像母亲所说,母亲的话是片面的,有些甚至反着来,与事实完全不符。

她重新审视父亲,发现父亲即便有错,脾气急躁,可好歹他是讲理的,说的话做的事有迹可循。

然后,她觉得不能再跟以前一样母亲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就算是父母,也得看谁有理。

这个时候,母亲依旧给她传输父亲的不好,像是故意与父亲立树敌,而她就像是母亲的工具人,帮她一起对付父亲的队员。

很多时候,母亲甚至故意把事情推给她,替母亲去处理矛盾,去战斗。

这是很不正常的行为,她现在也只是就事论事,说出客观事实。

最让她不能容忍的是,母亲不在意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当着孩子们的面跟人骂骂咧咧,而母亲完全意识不到,她的行为已经伤害到了孩子。

搞得她也很矛盾,又怕母亲挨打,又怨她嘴巴太碎。

了解到这,调解团队认为他们一家人都有问题,每个人都在强调自己的难处,指责对方的缺点,却从未换位思考。

既然他们都想把日子过好,也没想着分开住,或者各过各的,那全家人都得改改身上的不足之处。

老太太管好自己的嘴,玲玲试着从母亲的角度考虑问题,而老先生也要停止暴力行为,多包容老伴。

经过调解员的深入疏导,一家人意见达成一致,采纳了调解员的建议。

不管怎样,动手打人总是不对的,老先生多次动手,显然是个情绪不稳定,戾气比较重。

老太太呢,嘴巴比较碎,话多却不是真正擅长吵架,总是吵不赢,却又执着于争论,结果落得个无理取闹的名声。

说不过,还是不要说那么多了,有什么委屈,直接找个真正讲道理的人来评理就是了,犯不着自己去争执。

总之,这一家人言语和思想都不在一个频道上,都在指责对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法做到有效沟通。

0 阅读:1

蓝色幽默的历史

简介: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所以我不会轻易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