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血瘀,因部位不同,治疗用药就大不相同

点点健见 2024-04-23 02:23:14

血瘀,也称为瘀血,由多种原因如气滞、血寒、气虚、血液粘稠等引起,导致血液在体内运行不畅或停滞不前的状态,使局部组织供氧不足,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所有痛症几乎都与血瘀有关。

血瘀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而不同部位的血瘀,治疗用药也就不同。必须根据瘀血的具体位置、程度以及患者的其他症状来决定使用哪种治疗方法或方剂。

一、如果瘀血在头颈部(中风)。见的疾病有脑血栓形成、脑梗塞、颈椎病和中风后遗症等。主要表现: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苔白,舌下静脉曲张,脉缓;可能会出现头痛、眩晕、视物障碍,严重的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等症状。

治疗常用的方剂:补阳还五汤(生黄芪15~60g,当归尾9~15g,赤芍9~15g,川芎6~12g,桃仁9~18g,红花3~9g,地龙6~15g),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功能与主治:补气活血,祛瘀通络。适用于气虚血瘀型脑血栓形成、脑血栓、颈椎病等。

随症加减:风痰明显者加制胆星、制全蝎、石菖蒲;肝肾虚损、肝阳上亢、舌红少津、口渴烦躁,可加用元参、北沙参、石斛、麦冬;如伴随头痛、头昏等症状,可加用钩藤、滁菊花、白蒺藜;如血压偏高或者下肢不遂,可加用炒牛膝、桑寄生、杜仲。中风急性期加防风;兼神志不清加菖蒲、远志;兼语言不利者加菖蒲、远志、桂枝、生蒲黄;兼有口眼歪斜者加菖蒲、生僵蚕、白附子、全蝎;兼有眩晕者加菊花、蔓荆子、白芷、元胡;兼口禁或唇缓涎出者加钩藤、僵蚕;兼失眠者加知母、茯神、酸枣仁;若血脂高者加山楂、大黄;兼血压偏低者黄芪宜大量;寒盛者加附子、干姜;若半身不遂已久,脉虚缓无力者重用黄芪,再加人参。

二、如果瘀血在胸部(胸痹)。常见的疾病有心肌缺血、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主要表现: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苔白或淡黄或苔少,舌下静脉曲张,脉缓或细数;可能会出现胸闷、胸痛、心悸怔忡、气短、失眠多梦、急躁易怒等症状。

治疗常用的方剂:血府逐瘀汤(当归尾12克、生地20克、桃仁15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12克、柴胡6克、甘草5克、桔梗6克、川芎12克、牛膝12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心肌缺血、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

随症加减:若瘀血入络,可加全蝎、穿山甲、地龙、三棱、莪术等以破血通络止痛;若气郁滞较重,加川楝子、香附、青皮等以疏肝理气止痛;若寒盛者加附子、干姜、桂枝;若痰浊闭阻加瓜蒌、薤白;若气阴两虚者,可红参、麦冬、五味子,以益气养阴,复脉固脱;若心肾阴虚,火旺上炎者,可加黄连、黄芩、阿胶,以清热降火,滋阴安神。

三、如果瘀血在下腹部。常见的疾病有痛经、子宫肌瘤、附件炎、盆腔炎、宫外孕、消化系统疾病等。主要表现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苔白或淡黄或苔少,舌下静脉曲张,脉缓或细数;经期腰酸,下腹部发胀、疼痛、不适,月经异常等症状。

治疗常用的方剂:少腹逐瘀汤(小茴香1.5g、干姜3g、元胡3g、没药6g、当归9g、川芎6g、官桂3g、赤芍6g、生蒲黄9g、五灵脂6g)。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温经止痛。适用于寒凝血瘀引起的少腹(下腹部)瘀血性疾病,如痛经、子宫肌瘤、附件炎、盆腔炎、宫外孕等

随症加减:若肝郁化火者,可加丹皮、栀子、柴胡、白芍;若小腹疼痛拒按,加三棱、姜黄;若少腹胀甚,加木香、莪术、青皮;若虚寒较重,增加干姜、小茴、官桂用量,再加附子;若带下清稀,加山药、车前子;若崩漏,加三七、茜草。

四、如果瘀血在四肢。常见的疾病有关节炎、肢体静脉血栓、周围血管病变、雷诺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硬化闭塞症、滑膜炎、痛风、糖尿病足等。主要表现: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苔白或淡黄,舌下静脉曲张,可能会出现涩脉或结脉;肢体疼痛、发凉、发热、麻木、肤色发紫或有瘀点等症状;严重时患肢溃烂腐臭,疼痛剧烈,或见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表现。

治疗常用的方剂:桃红四物汤(当归尾15克、熟地25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 、桃仁15克、红花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功能与主治:养血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具有扩张血管,抗炎,降血脂,抗疲劳及耐缺氧,抗休克,补充微量元素等作用。适用于治疗血虚兼血瘀证所引起的关节炎、肢体静脉血栓、周围血管病变、雷诺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硬化闭塞症、滑膜炎、痛风、糖尿病足等。

随症加减:如湿热重者,加川柏、苍术、知母、泽泻,或合用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当归尾、甘草);血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虎杖;气血两虚者,加党参、炙黄芪、生地、白术、鸡血藤。

总之,同样是血瘀,因发生部位不同,治疗用药就大不相同,因此,发生血瘀时,除了原因辨证外还要进行部位辨证,正确使用活血化瘀药,才能药到病除。如果辨证困难或病情严重时,请立即找当地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用药,别照方使用。



3 阅读:59

点点健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