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枝如雪南关外,一日休闲尽属花:细说明朝休假制度及其政治意义

友情似千金 2023-01-05 08:41:32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休假是古今以来官员一直享有的权利之一,休假制度的萌芽起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形成休假,最终在汉朝正式出台官员休假制度。

休假有力地保证了官员的基本福利,官员因此能够借机休养生息、处理家事私事,从而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处理政事。

作为政治制度的分支之一,明代官员休假制度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得以延伸,体现出统治者对于手下的体恤。

明代官员休假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不仅让社会更加安定,更是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完善贡献了重要力量。

一、前朝休假后朝随,明代官员休假爽

最早在春秋时期,官员休假制度已经有了雏形,最终形成于战国时代,而该制度正式作为国家政治制度则是在汉朝,同时出台了正式的相关规定。

从此往后的朝代均继承了官员休假制度,作为政治制度的分支支撑着国家政治体制运转。

尽管休假对于中央政府来说算不上大事,但是具体到每个官员个体来说却是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

为了便于对官员进行政务处理之外的管理,统治者逐渐完善了官员的休假制度。

先秦时期对于官员休假制度的具体记载已经丢失,但是从个别历史记载中可以发现对于官员休假已经有了雏形。

《礼记》记载:“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即部分官员因为事假而不得不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的行为已经被认定为休假行为。

当然,这个时期官员休假以守孝为主,如果家里有父母去世,则官员必须守孝三年,即三年不用上班。

秦朝时期,官员请假已经有了具体的称谓,即“告归”。

告归分为两种,分别是因为疾病或是突发事件而暂时离岗,以及因为身体苍老不能继续为朝廷效力而还乡。

“李园事春申君,谒归,故失期,则假告已见于战国”就记载了休假制度已经萌芽。

汉代时期,官员的休假有了不同的称谓,“告”、“宁”等都意味着休假。

《史记》曾经记载:“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也就是刘邦曾经利用自己的休假时间去种庄稼而不处理政务。

慢慢的,官员休假制度被固定下来,官员可以定期休假。“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其中“沐”就是休假的意思,也就是官员上五天班可以休一次假,并且这个制度由此保留下来。

除了定期休假以外,汉代还出现了特殊节假日休假的习俗。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就记载了汉代时期全体官员在冬至这一天休假的事情。

汉高祖刘邦

统治者认为冬至这一天能安身静体,从而让官员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处理接下来的政务。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局动荡不稳,权力更迭相当频繁,统治者的更替导致了政治制度的不稳定,因此官员休假制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多元化发展。

三国时期诞生出轮休制度,但是具体的轮休方式则需要上表请奏皇帝,让皇帝为自己安排辞假,皇帝则会尽可能安排轮休,保证官员休假的同时不耽误朝政。

南朝时期诞生了落成假,即一旦有宗庙等建成,参与建筑的工人都可以休一年假,因此许多官员抢着负责寺庙建设。

秦汉时期官员休假制度得以确立,为官员管理制度提供了基础骨架;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休假制度得到了多元化发展,休假方式和时长变得多元化,丰富休假制度体系的同时更加人性化。

随着政治制度的不断发展,官员休假制度得到了不断完善,明代时期各项制度逐渐正规化,官员管理制度也慢慢得到了发展和健全。

二、例假辞假特殊假,私事家事天下事

明代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发生变革,官员休假制度同样发生了大变革。

明代不仅取消了许多前朝的休假,而且在休假形式上有所改变,休假类型有所创新,主要的休假形式包括三种:例行休假,皇帝赐假以及特殊休假。

例行休假分为两种,分别是定期休假和节假。一般而言例行休假称为“休沐”,这个称呼最早使用于战国,而最早确立与先秦时期沐浴礼。

在明代统治者同样给官员例行休假。《明史》中记载:

“翰林院庶吉士,五日一休沐,必使内臣随行,且给校尉驺从。”

庶吉士五天可以休一次假,并且休假期间如果需要出行还给配备随从,福利满满。

庶吉士之所以拥有这种待遇,与其职位有很大关系。

他们本身出身贵族,并且在翰林院进修,通过科举取士以后才拿到各种官职。尽管地位较高,但是庶吉士仍然仅仅每五天休一天,从这里就能够看出明代时期整体官员休假时间并不长。

在旬休假期上,尽管明代已经在名义上取消官员旬休,但是历朝历代的旬休也对明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分年代会在每年的开始赐予官员休假。

节假方面,明代制度比前朝更加完善。由于国家规定了法定节日,官员可以在这些固定节日中休假。

相比于历朝历代,明代节假日更加完善,种类和数量上更加繁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元旦、冬至以及元宵节。

前两者分别放五天和三天,而元宵节则放十天假期。

之所以如此重视元宵节,是因为统治者认为元宵节为百姓民俗的一部分,通过强化民族习俗可以巩固封建礼俗,从而加强对于国家的掌控。

除了平时的节假以外,年假也是明代官员休假的重要组成之一。

根据规定,每年十二月二十到次年正月二十属于年假,在这期间官员不需要上班。

皇帝赐假则是一种极为不稳定的休假方式,部分官员因为受到皇帝的恩宠而得到赏赐,其中部分赏赐内容就是假期,也正是因为皇帝恩赐的随机性导致了辞假充满了不稳定性。

根据《明史》记载:“洪武二十七年,申定皇城门禁约。帝念卫士劳苦,令家有婚丧、疾病、产子诸不得已事,得自言情,家无余丁,父母俱病者,许假侍养,愈乃复。”

“给假侍养”本质上就是统治者对手下官兵的一种赐假。

除此之外,明代部分皇帝还会出现特殊情况,即为满朝文武官员额外放假,这部分假期并不计算在例行休假的天数中,属于皇帝一时兴起赐予假期。

宣宗朝是一个非常喜欢放假的皇帝,他曾经五次在例行休假之外赐予大臣假期,其中两次在冬至给官员放七天假,加上冬至本身的三天假一共达到十天之多;另外三次则是在元宵节之外放假,甚至宣德九年放假时长达到了一个月之久。

特殊休假又叫事故假,即官员家中出现意外事故需要官员居家处理。特殊休假分为事假和病假,事假包括省亲、祭祖等等。

《明会典》记载,“有省亲、祭祖、迁葬,后有治本生父母丧、送老亲、送幼子、及婚姻等项,具有程限如左凡给假。洪武间定,內外官员给假省亲迁葬者,俱自行具奏,取自上裁”。

病假则规定严格,根据官员级别而有明显的分类。病假办理难,且统治者为了避免官员假病出台了较为严格的防范措施,许多官员往往难以申请病假而不得不带病上班。

纵观古代各个朝代的休假制度,明朝明显较为成熟。

同时,明代官员休假制度存在不完善,官员休假时间短、申请难导致这些官员难以享受基本权利,只有部分权力大、深得宠幸的官员能够享受高等待遇。

明代官员休假制度是基于国家政治运转中现实需要而发展得到的制度,该举措充分体现了统治者对于官员丰富的管理经验,对提高官员处理政务效率以及制度完善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三、刹那芬芳,休假让明代稳定祥和

首先,一个朝廷的运转必须依托大量官员的辛勤努力,而如何管理官员变成了历任掌权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休假制度的实施保证了官员在不耽误处理日常政务的基础上能够拥有自己的时间以处理私事,有效保证了官员全身心投入工作。

其次,从官员管理制度方面来讲,官员休假制度保障了官员的权力,其不断完善的过程也体现出掌权者对于人事管理人性化的特点,为我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明代诸多假期中对于丧假的规定体现出掌权者对于孝道的带头作用,提升了老百姓对于孝道的认知,从而诞生出更加稳定的社会,有利于加强对国家的控制。

结语

明代官员休假制度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形成独属于明代特色的官员休假制度,体现出统治者对于人事管理的丰富经验。

纵观历朝历代的官员休假制度,明代时期休假制度明显更加完善,这不仅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社会运转环境,更为制度的完善贡献了力量。

明代统治者在休假类型上有所创新,较历朝历代更加人性化,同时休假时间延长,多种多样的休假形式大幅提高了官员福利。

这是统治者对于手下的体恤,也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和领悟的善和美,大家相互体谅才能造就和谐社会。

0 阅读:37

友情似千金

简介:每一处的阳光,都有不一样的温暖。有你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