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零聊红楼:当她向你暴露所有缺点的时候,就是她最爱你的时候

经纬讲小说 2024-04-19 23:09:56

大家好啊,我是零之笔记,今天我们继续聊红楼梦第三回。上一期咱们陪着林妹妹在荣国府里逛了一圈儿,做了个荣国府一日游的直播,很是happy呀。不过今天咱们就要分手翻旧帐,吃饱了骂厨子,回过头来拷打一番林妹妹。

肯定有朋友好奇啊,说妹妹这一天的表现很出色啊,言谈得体,举止有礼,简直可以打120分啊,你拷打她什么呀?正是的呀,林妹妹确实表现很好。但是在这个世道,你以为光是表现不好要挨喷吗?你表现得太好也是要挨批斗的呀。你一个小丫头片子凭啥表现得这么得体啊?显你能是不是?你还有一点孩童的天真无邪吗?你心机怪啊属于是。你这些表现都是谁教的你啊?究竟有何企图?是不是存心来讨好老祖宗?勾搭宝二爷?挤兑姐妹刻薄下人,破坏荣国府的安宁稳定大团结?你究竟有何居心?你说啊!说说说说说……

不好意思,激动了啊。老零其实对林妹妹没啥意见,喜欢还来不及呢,我只是对于近来社会舆论上的一些事有些不大高兴,算了,咱们不谈这个,还是说红楼梦吧。

首先要说的,是一个说大不大、但又让人如鲠在喉的问题。那就是黛玉此时究竟几岁?红楼梦中有些问题是有答案的,有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还有一类问题,虽然有答案,但相当于没有,或者说还不如没有。林妹妹的年龄就属于这一类。

那么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呢?如果按原文来推算的话。贾雨村给黛玉当家教时,她只有五岁。教了大概一年,黛玉的母亲就去世了,又过了两个月左右,黛玉就到贾府来了。也就是说,此时的黛玉大概也就是六七岁。

但是结合黛玉在这一回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活动,这可实在太不像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了,十六七岁的人也未必有她心眼儿多。当然,你可以认为黛玉就是天生人精啊,心较比干多一窍嘛,她就是早熟,这也算说得过去。但关键是,假如此时的黛玉真的这么小的话,它会产生一些硬伤,后文中的情节,以及一些与她相关的人物的年龄,都会产生矛盾。尤其是薛宝钗的年龄,会出现很严重的bug。

所以无论是在影视剧中,还是在咱们读者的心里,此时的黛玉都至少是个十岁出头的形象,甚至还要更老一些,不是啊,是更大一些。反正老零每次想到这段情节时,脑中浮现的都是87版中那个楚楚动人、我见犹怜的大姑娘。所以我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相当于没有。而且不管黛玉此时是七岁还是十岁,她的表现都算是超纲了,并不影响我们对她的拷打。所以呢,您心中的黛玉是几岁,那她就是几岁。后面我们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好,那我们暂且抛去年龄这个因素不谈,来聊聊黛玉在初入贾府时的表现,可以说她是诚惶诚恐,谨小慎微。不像是走亲戚,更像是新人去参加入职面试。贾母是董事长,王夫人、邢夫人是部门经理,三春是同事,还有那些丫鬟婆子们,好像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盯着她,都在考核她。你是不是个没教养的丫头啊?你配不配做贾家中的一员啊?

这么说其实有点儿小人之心,贾府里这些人未必真的想要考核黛玉,当然也不敢说她们就一定不想。至少邢夫人王夫人,就有那么点出考题的意思。反正不管这些人怎么想吧,从黛玉的角度出发,她是绝不允许自己表现不及格的。按理说你一个小孩子,又是去亲戚家,何必对自己要求这么严格呢?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家长教育,二是自身性格。

原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这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个“别家”恐怕不只是指别人家,也包括了她林家。有什么不同呢?自然指的是贾府的财富、地位、礼节、气象等等诸多方面。

一方面,林家虽然也是四代列侯,但与贾家比肯定还是存在客观差距的。另一方面,她母亲在讲这些事时,说不定会有夸大的成分。吹娘家嘛,很多媳妇都好干这事。王熙凤就对贾琏说,把我们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贾家过一辈子了。贾敏当然不大可能像王熙凤这样说话,但是略带夸张地去渲染她娘家的气派是可能的。

最关键的是,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来说,她首先是会对家长的话笃信不疑,其次是会用孩童的想象力,在母亲的描述上再进一步强化和脑补。比如贾家的庄严原本只有五分,在贾敏的描述下变成了七分,而再加上黛玉的脑补呢,就成了十分了。在黛玉的想象中,那不只是她姥姥家,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秘而又庄严的领域。那个领域里的人,主子都是道德模范,下人都是劳动标兵,每个人都不苟言笑,每个人都按部就班地干好自己的事,绝不可能有逾矩的事发生。所以,她才会“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去。”

当然这一点更多的是出自老零的想象,不过咱们读书,不就是要学习,要自省,要举一反三嘛。老零就说说我自己。我是在一家大金融企业工作的,回想当年刚毕业来报到时,我心中的这家单位,就是刚才我描述的神秘领域那个样子。来的路上我就在琢磨,人家可能会问我什么问题,我应该如何应对。入职之后,我也是和黛玉一样,一句也不敢多说,一步也不敢多走。

现在待的年头长了,混成老油条了,自然也就知道实际情况与当初的想象相去甚远。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所有人都遵规守矩的地方,除非都是机器人。现在我再看那些刚入职的新人一个个诚惶诚恐的样子,感觉就好像是在看一个个小黛玉,当然,看到得更多的,是自己曾经那青涩的影子。

扯远了哈,继续说黛玉。这一句“生恐被人耻笑了去”特别值得注意,这就是要聊的第二点,那就是黛玉的性格是非常细腻且敏感的。有的人他就是大大咧咧的,什么事都满不在乎。而黛玉显然不是,她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也非常在意周边人对她的看法。同样是出个糗,有的人可能哈哈一笑,自嘲几句,也就过去了。但要换了黛玉,她就得难过得吃不下饭,郁闷好几天。

黛玉的性格问题,以后我们还会不断地剖析,而且她自身也会变化,会成长。今天只说第三回。黛玉入府这一段,基本是以她的视角来展开的,而曹公下笔可谓非常精准。比如走在街市上时,黛玉掀起轿帘,看到了京城的繁华热闹。一般的小孩子那肯定是很好奇很兴奋啊,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但黛玉也就是看一眼就得了,没有仔细观察它是如何繁华如何热闹。这就与黛玉自身心情有关。一是黛玉刚丧母,没心情凑热闹;二是黛玉的性格喜冷不喜热,本就不喜欢热闹;三是黛玉是贵族大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街市上热不热闹与她不相干。就连探春这样好动的,想要点什么新鲜玩意,也不能自己去买,还得求贾宝玉。

进了荣国府后,拜见完贾母,贾母又给她介绍其她人,说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珠大嫂子。原文就这么一笔带过了,并没有详细描述在黛玉眼中这些人长什么样。这当然是作者用了简笔,有详有略,才使得文章看起来层次分明。而另一方面,从黛玉的视角来说,她是不好直视这些长辈的,更不好对这些长辈评头论足。而且,在生活中她与这些长辈也不会有太多接触,无非就是问个好请个安什么的,所以她们是什么样的人,至少在此时的黛玉心里并不是那么重要。

而当三春登场时,这是日后与她做伴,一起生活,一起玩笑,一起读书做针线的姊妹们,和她也是平辈,所以黛玉才有必要去仔细观察她们。因此书里对迎春和探春都进行了一番细致的描绘,而且是带着一点主观色彩的描绘,可以认为这就是黛玉眼中的形象。而惜春因为年龄太小,黛玉暂时还无需对她进行观察和评判,所以此处对惜春也是一带而过。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你小时候去亲戚家,比如去舅舅家吧,你会给舅舅、舅妈相面吗?会在心里判断她们是什么样的人吗?反正老零不会。老零只会去接触兄弟姐妹,看看他们好不好相处,护不护食,护不护玩具,能不能玩到一起去。

之后王熙凤来了,人未到,声先闻。黛玉非常惊诧,什么人胆敢如此放肆。正是因为好奇,她情不自禁地对王熙凤进行极为细致的观察,所以这一段对王熙凤的着墨也是最多的。这一大段情节,以黛玉的视角进行了一个主次和层次的划分,什么人能看,什么人不能看,什么人要仔细地看,黛玉很好地把握了这个尺度,可见其心思细腻。当然更要点赞的,是老曹下笔之精准,着实让人惊叹。

之后去贾赦家和贾政家,邢夫人和王夫人接连给黛玉出了两道考题。邢夫人留饭,黛玉不吃;王夫人让她坐东首,她不坐。二位夫人是不是有意考黛玉,暂不讨论,反正黛玉是很好地应对了这些考题。其实这是大家族应有的礼节,属于送分题,黛玉不可能答不对。

关键在于在贾母那里吃完晚饭后,下人端上茶来,这才是黛玉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她在家里时,饭后是不能马上喝茶的,怕伤脾胃。尤其黛玉的身体本来就不太好,她肯定很注重养生。要换一般的孩子,可能就要找个理由不喝,或者说我过会儿再喝,如果再不懂事的,甚至当面指出来,你们这样喝茶是不对滴,是伤身体滴。

可以想象,在那一瞬间,黛玉肯定是经过了一个短暂的心理斗争的。最后,她选择的不是抗争,而是妥协。她决定还是入乡随俗,哈哈,也不能叫入乡,她自己是乡,人家是天子脚下。她宁可委屈自己,改变自己,也不想做一个贾府里的异类,至少是现在不想。

也幸好有这么一瞬间的犹豫呢,她才没有出糗。原来这第一杯茶不是用来喝的,而是漱口的。第二杯茶才是喝的茶。原文虽然写得很简略很隐晦,但我们能够想象出来,黛玉在那时肯定是暗自庆幸。要是拿起来就喝,还得丫鬟在旁边提醒你,哎呀,小姐,那是漱口水儿。那可实在太社死了。所以批语在这里也调侃道:“今黛玉若不漱此茶,或饮一口,不无荣婢所诮乎?观此则知黛玉平生之心思过人。”

说到这儿,想起一个真人真事啊。差不多得有十年之前了,我的一个朋友给我讲的,他和几个同事去外地办事。中午的时候在一个小饭馆点了个这个馆子的招牌菜,叫什么什么羊腿的,具体名字不记得了。过一会服务员给他们每个人上了一个盘子,盘子里是一条半生不熟的羊腿,还有孜然粉、辣椒粉等等一些调料。放下后服务员就出去了。屋里几个人面面相觑,看着面前的血呼啦的羊腿,实在难以下口,也不好意思把服务员叫进来问问,显得好像没见过世面似的。这时他们科长发话了,说我见过别人吃这个,就是这样蘸着调料吃的,这么吃鲜。既然领导发话了,那么大家就开动吧。啃了两口,说味道果然鲜,别有一番滋味。正夸赞着呢,忽然门开了,服务员又进来,手里捧着一个火锅儿。那一刻,时间停滞了,所有人都陷入了石化状态……

继续说红楼梦啊。饭后聊天,贾母问她读了什么书,她说只刚读了四书。可能她觉得这已经是很得体很谦虚的回答了。但当她问姊妹们读什么书时,贾母说,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不是睁眼瞎子罢了。黛玉立马就明白自己说错了话,她感觉到贾母对于女孩儿读书这件事不是很感冒。所以过会儿宝玉来了,又问她读什么书,她就说没读什么书,不过上了一年学,认得几个字。可见她是如何心思细腻,时刻在揣摩别人的想法,也知道该如何迎合长辈。这一点很重要,黛玉不是不懂怎么讨好别人。但后文中我们很难再看到黛玉特意去讨好谁,甚至还经常怼人。说明她不是不懂人情世故,只是不屑,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还有一段很重要的情节,王夫人之前提醒过黛玉,说是警告也不为过,说不要离我儿子太近,少招惹他。之后,宝黛相见,两人毕竟有前世孽缘嘛,初相遇就产生了既视感,灵魂擦出了火花。宝玉张口就说,这个妹妹好像以前见过呀。而黛玉此时肯定也是心潮起伏,否则也不可能对宝玉观察得那么细致,但她却没有任何表现,也不吭声。宝玉给她起了个“颦颦”的表字,这是主动跟妹妹示好,是很亲昵的一个举动。但黛玉仍然是一声不吭,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她是听从了王夫人的劝告也好,是出于礼教大防也好,反正在这一刻,她是把自己的情绪死死地按住了,没有任何表现。

紧接着,因为她说自己没有玉,宝玉就上演了怒摔命根子的戏码。一众人赶紧上去,又是哄又是劝。而黛玉此时仍然是一声不吭,在别人上去哄时,她没有任何画面,当然有可能是吓呆了。直到回房之后,她自己淌眼抹泪儿的。从主线剧情上来说,这当然是绛珠仙草在还泪了。而从黛玉的心理来说,她觉得宝玉发飙多少跟她有关,这让她觉得难过、委屈和尴尬。袭人来哄她,让她别多心。她忍不住问了一句那块玉的事,但当袭人要把那块玉拿来给她看看时,她立马阻止。批语在这里说黛玉是“总是体贴,不肯多事。”这是在夸黛玉识大体懂大局呢。

好,如果只看第三回的话,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林黛玉是一个聪明的、细心的、知书达礼、处处容人的、而且又会迎合长辈的女孩。这乍一看就是个绝顶的乖乖女啊,与薛宝钗好像没什么差别啊?把刚才说的这些词儿放到宝钗身上,那也是严丝合缝啊。

但是,林黛玉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吗?随着故事的发展,她的叛逆、任性、矫情、刻薄、脆弱、敏感、自卑、多疑,种种缺点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如果不明就里的人,那肯定就感到奇怪了,怎么这孩子还越长大越不懂事了呢?越成熟毛病越多呢?

哎,但是有趣就有趣在这里。随着黛玉的缺点暴露的越多,我们读者却又觉得她越来越可爱可信、可怜可敬。所以说曹雪芹的脑回路就是和正常人不一样。一般的作者塑造女主角,都是从少不经事到成熟稳重,从活泼淘气到三从四德。但老曹偏偏要反着来。他在故事开头塑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然后再拿个小锤子,在后面的几十回里,把这个形象一点一点的敲碎。

或许作者就是想告诉咱们,所有那些看似完美无瑕的,让人一点儿毛病都挑不出来的形象,其实全都是虚妄的,是伪装的,是不接地气的。那些形象只是一座精雕细琢的会喘气的雕像罢了,就是为了杵在那儿给人鉴赏或者给人膜拜的,那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活人。而红楼梦所要描写的,所要歌颂的,恰恰就不是那些循规蹈矩、三从四德的雕像。之前我们讲正邪两赋时多次提到,贾雨村所列举出的那些正邪两赋之人,无论他们是尊是卑,是富是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想要活出真自我。而林黛玉正是这样一个正邪两赋之人。

关于黛玉的成长、转变、自省、觉悟,这都是后话,今天咱们就不展开讲了。另外,黛玉后来之所以暴露缺点、展现本性,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她与宝玉的爱情的滋长。这也是后话,暂且不提。

最后提前对黛玉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吧。虽然她身上有这样那样的诸多毛病,但她是我在红楼梦中最喜欢的角色,没有之一。红楼梦中其她的女孩子,我大多数也都喜欢。而像宝钗、湘云、麝月、袭人,这些与黛玉的性格大相径庭的女孩子,我也都喜欢。但是如果选一个女孩子谈恋爱,我一定会选林黛玉。因为我觉得只有和黛玉谈恋爱,才是真正的谈恋爱,而不是在养成一个AI。她的优点那就不用多说了,而她的小性、多疑、嫉妒、动不动就要作就要闹,更是让老零觉得她真实,因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我老婆,我前女友,前前女友,前前前女友的影子……

本期就到这里,下一期讲什么还没想好,也没时间去想。现在老零要去跪CPU了。请大家看在我拿生命做红楼的份上,别忘了轻抬玉手一键三连,点个关注随个赞,咱们下期再见!

如果还有下期的话……

0 阅读:0

经纬讲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