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人们把一个人在世间的寿命称为阳寿,如果人将要死了,生命终止,则称为阳气已尽。由此可见,伴随人们一生的是“阳气”,“阳气”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了。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了阳气的特点及作用。中医认为阳气是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和后天的呼吸之气及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的。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古人云: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成生机;人身立命就是一个火字,真气命根也,火种也,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 阳气就是真气,储藏在肾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气,常说的元气大伤,即是伤了阳气。
阳气对于每一个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生长。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
鉴于阳气对人们的重要作用,因此阳气充足与否也就成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健康的人阳气都是充足的,亚健康或有疾病缠身的人阳气都是不足的。阳气不足的原因即在于人体消耗的阳气超过了补充的阳气量,致使人体阳气总量低于维持正常运转所需。阳气不足最直接的表现为身体不能维持恒温,常态下表现为基础体温下降,致使气血运行速度变慢,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下降,一些病理产物(如痰饮、瘀血、结石等)及外来物质(如风、寒、湿气等)不能及时排出而瘀积成疾。如果阳气稍有不足,人体功能基本能维持,但人会有肥胖、手脚冰凉、腰酸背痛等各种不适症状。如果阳气不足程度加剧,人体基础体温就会进一步下降,在一些原有旧疾、旧伤或先天缺陷处瘀积堵塞现象更为严重,致使这些部位生理功能明显失常,因其堵塞部位与程度的不一样而外在突出表现为某一部位的病变。癌症只是堵塞程度更为严重。如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脉象上均显示肝部有堵塞,只是堵塞程度逐次加深。癌症则可称为“寒凝重症。”
现代著名中医大家李可老先生依据自己几十年的行医经验认为现代人,无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大部分都是阳虚体质的人,即体内的阳气大部分都不足。《素问•调经论篇》:“阳虚则外寒。”通常多指气虚或命门火衰,因气与命门均属阳,故名。肺主气,气虚多属肺气虚或中气不足,因而卫表不固,故外寒;阳虚则阴盛,故命门火衰亦多见功能衰惫,浊阴积潴的病证。
阳气不足一般有如下主要特征,我们可依据自己的身体自我判断自己是不是阳虚。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完谷不化。 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子,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所以当阳气不足时,则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精神不振。 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舌淡而胖,或有齿痕。 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脉象沉细。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如果有上述几条中的两条或更多,那就可以断定你的阳气不足,这时我们就要注意养阳,护阳了。
我们生活中可从如下方面加强自我保健:
一是饮食保健,这不仅是最主要的保健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保健方法。阳气虚弱宜适当多吃一些温肾壮阳的食物。常用补阳的食物可选用羊肉、猪肚、鸡肉、带鱼、狗肉、麻雀肉、鹿肉、黄鳝、虾(龙虾、对虾、青虾、河虾等)、刀豆、核桃、栗子、韭菜、茴香等,这些食物可补五脏,添髓,强壮体质。在饮食习惯上,即使在盛夏也不要过食寒凉之品。还可选用适合自己的药膳调养。温阳的食物归纳:肉类有羊肉、狗肉、鹿肉、鸡肉等;果品有荔枝,龙眼,红枣,榴莲,樱桃,板栗,核桃,腰果,松子等;蔬果和调味品有韭菜,南瓜,姜,辣椒,胡椒,八角,桂皮,花椒,茴香等;五谷有小米,糯米,黑米等; 水产品有黄鳝,虾,鲍鱼,海参等。这些食品有温阳助阳的功效,可以适量常吃。
二是药物保健,这种方法可以有选择的使用。 补阳的中药很多,用于保健的常用中药,可选用鹿茸、海狗肾、冬虫夏草、肉苁蓉、补骨脂、杜仲、菟丝子、沙苑子、怀牛膝、芡实、覆盆子、仙茅、仙灵脾、丁香等。可选用适合自己的补阳保健药方。
三是注意生活调养,注重起居与锻炼也很重要。 阳虚之体,适应寒暑变化的能力较差,在严冬,应避寒就温,采取相应的一些保健措施。还可遵照“春夏养阳”的原则,在春夏季节,注意从饮食、药物等方面入手,借自然界阳气之助培补阳气,亦可坚持做空气浴或日光浴等。宜住坐北朝南房子,不要贪凉而室外露宿或在温差变化大的房子中睡眠。以免受风寒而患病。在运动方面,因体力强弱,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及各种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