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从何而来?灿烂的先秦儒家文化,奠定儒家基础

英叡谈历史 2023-03-18 04:32:03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儒家观念自始至终便是我国主要的思想观念,具有悠久的历史内涵,影响了一代代的读书人,浸润荡涤着人民的心灵。

面向历史,儒家起源于先秦时期,历经了许许多多个朝代,也受到了千万次的修正和改善,才形成了今天的儒家观念。

儒家文化之中格外重视教育,产生了很多关于教育的文化理念,不只在历史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今天依旧闪现着无穷的光辉。

先秦历史跌宕起伏,催生儒家文化

先秦时期主要指从周朝开始一直到战国时期,这一历史阶段,生发了灿烂辉煌的文化结晶,儒家文化便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支。

儒家文化产生历史悠久,最开始时,儒家之中的“儒”来源于周礼,周礼之中描述儒一指礼乐,二指仁义。也是古老的周朝礼乐传统。

周朝时期,格外重视礼乐,便因此生发出了许许多多的礼乐仪式和传统,并且表示儒的根本在于百姓,这也为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奠定了基础。

在历史上,周公常常祭拜天地,张扬敬德保民、明德慎罚、孝养父母、以德辅天之言行等思想,这也是最初儒家思想的来源。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原本的礼乐制度全部崩盘瓦解,再也了没有具体的礼乐规范,孔子希望为人们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从而维护社会秩序。

同时人民生活艰苦,统治者大多好大喜功,常年征战,以求得更多的疆域。

因此分化成为许许多多个诸侯,而且不遵守原本的礼乐制度,周王室逐渐衰微,便渐渐没落。

一些王侯视礼仪于无物,常常使用超出自身限制之内的物品,僭越原本的周王室,周王室却对这一现象无力改变,甚至需要拉拢这些诸侯才能保持来自王室的体面。

另外,当时的历史背景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奴隶制逐渐崩溃,井田制瓦解,旧制度在渐渐消失,同时封建制度慢慢建立起来,社会处在一个巨大的变革时期。

孔子对周公格外尊崇,便从其中引得儒一字,企图恢复礼乐制度,改变当下的现状,于是建立儒家学说,并且在各个国家传播。

儒家学说在伦理之上强调“仁”,希望建立起一个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助的世界,构建起一个关系和谐包容宽厚的社会。

譬如在儒家经典《论语》中记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而在政治上也依旧贯彻“仁”,主张统治者实施仁政,造福百姓,以百姓为基础,同时讲究礼仪规范,在君臣和君民之间建立起一种礼仪。

随着时代发展,这些观念经受孟子和荀子和更新,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观念,强调百姓在统治之中的关键作用,形成了民本思想。

同时,儒家也形成了重义轻利的观念,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节,强调重本抑末,希望建立起一个大同社会,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儒家教育观念兴盛,培养大批人才

儒家文化在历史之中,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奋进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支撑,酿造了丰盛的精神食粮。

孔子为了更好地传播儒家思想观念,招收了很多弟子,从而更好地传播儒家文化,这些弟子遍布各国,身份、性格也各有不同,于是慢慢形成了多样化的教育观念。

这些教育观念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慢慢变得系统化、规范化。儒家主要希望把每一位弟子都培养成为君子,强调弟子们未来可以保持初心,造福百姓。

既不断让自身更加有知识涵养,在一言一行之中不忘谨遵礼法规范,时刻要求自己,同时,将这种观念外化在社会、国家层面,建立起一套严谨的礼仪制度。

同时,儒家也格外重视在道德层面的教化,要求学生可以拥有不屈不移的气节,始终保持浩然正气,面对财富和权势的诱惑时不会改变自身。

孔子在教导学生也会根据学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得到不同方面的人才,在不同的方面进行匡正教导。

他的学生从普通的百姓再到商人王侯,几乎囊括了各个阶层,孔子会细心考察这些学生,在面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在面对学生询问问题之时,他也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不通过的回答,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天赋和才干,帮助其获得更为深厚的涵养。

在一些关键时刻,孔子会对弟子进行适当的询问,从实际情景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其更加记忆深刻,真正浸润着弟子们的思想。

这种思想被称为启发式教育方法,根据一些有着深刻内涵的时刻,孔子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从中得出不同的观点。

同时,在面对自身不足的地方,孔子也会积极地进行反思和改正,不会拘泥于自身的成就,而是始终尝试自我教育和反思,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

在面对强于自己的弟子之时,孔子也会积极给予表扬,赞颂他的优秀涵养品质,并表示自己需要学习,在遵守礼仪的同时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师生氛围。

《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子曰:'有教无类。'"

孔子也是第一个创立私学的人,并不会因为一些外在的物质条件对他人进行评价,反而认为人人都可以有一番成就。

所以,孔子讲求教育对象的广泛性,面向社会上面的所有人,为社会提供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推动提高社会人民的文化素养。

并且,孔子从来不会拘泥于课本,而是追求各方面全面发展,在“德智体”方面都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成为更加完善的人。

儒家思想在时代之中发展,后来的孟子和荀子基本遵循孔子的思想,在其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发展,开创出一个更加适应时代要求和统治需要的儒家学说。

同时,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思想进行融合,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融会贯通,汇集成一个体系严密的儒家学说,并且顺应时代不断发展。

三、儒家产生深远影响,教育了千万学子

先秦时期的儒家文化由于时代需要,并未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反而是法家思想因为其对于百姓的统治和规范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之后的秦始皇更是采用了“焚书坑儒”的方法来彻底扼制住儒家文化的发展,来减少儒家文化对朝政的影响,进而统一文化思想。

但是,在后世儒家文化渐渐成为政治之中不可或缺的治国理念。在封建统治之中,儒家文化演化成为当时用来规范百姓的思想工具。

不止成为统治者用来教化百姓的手段,形成封建统治之下等级划分的方式,并且在科举等方面皆采用儒家文化,使儒家的影响慢慢扩大,成为整个社会都学习遵守的准则。

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在制约着统治者,使其在进行管理百姓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到百姓的生活,较为著名的便是“天人感应”思想。

在教育层面一直以被教育者的感受为主,追求对教育者的教化力度,慢慢对被教育者进行感化。

该思想从天的层面对皇帝进行制约,一旦发生了灾难,统治者必须进行自我考察,反思自己的行为于社稷江山是否有益,减少了暴政苛政的产生。

另外,儒家思想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从先秦时期之后,一直到清朝,儒家教育思想一直都在进行发展,与时代共同进步。

在汉朝时期提出的“天人合一”到朱熹的理学,一直都在保留儒家思想的基础之上有所改变革新,坚持内核的基础之上和时代特色相互融合,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

这正体现了儒家教育文化之中与时俱进的特点,不限定于一种文化,而是加以创新和改善,在特定时代之中教化百姓。

这使得大批的才人在接受了儒家文化之后,形成了一种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在后世慢慢形成了带有中华特色的君子风骨。

这种带有中华民族独特韵味的儒家文化浸润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百姓,促进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

在新时代,这种特殊的精神依旧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之中传播着,内化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间,成为中国人民的行为规范。

结语:

面对先秦时期的儒家教育观念,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无限珍贵的财富,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宝藏,值得每一个去学习感悟。

在悠久的历史之中,儒家教育观念为我们培养出了无穷的人才,帮助中华民族一次次战胜新的困难和险阻,勇敢地面向每一个未知。

在今天,我们更要吸收其中的精华,将其运用在今天的中国,为中华民族培养造就新的人才宝库,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资料:

《尚书》

《左传》

《汉书·艺文志》

《论语》

5 阅读:162
评论列表
  • 2023-03-21 09:54

    腐儒误国害民,百无一用

  • 2023-04-08 10:07

    儒学即奴学!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麻痹被统治阶级,掩盖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这一人类社会最基本矛盾!

    明月清风 回复:
    不从古籍学积极向上的事,偏对着糟粕大放厥词!是为了给侵略者做引路人!
    野观无名 回复: 明月清风
    料到你会急眼的!你这种……
  • 2023-04-06 14:51

    刘彻之前的中国,有犬儒什么事?全国人都鄙视讨厌孔犬。直到刘彻这混蛋混蛋,为了巩固皇权,勾搭上犬儒,从此中国人只能仆贱在帝仕法儒脚下

    明月清风 回复:
    宋朝的事也能扯到汉朝时?知不知道汉朝好多儒家大师?宋朝杯酒释兵权,轻视武将,儒家变味了。
  • 2023-04-09 07:31

    独尊两千年,让中华文明从巅峰跌倒谷底,从领先到落后百年,被列强摁在地上摩擦…

  • 2023-03-27 13:27

    片面讲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自欺欺人,与阿Q精神没啥区别[得瑟]

  • 2023-04-02 11:13

    刘三儿这么反感如家,当了皇上不还得去开房

  • 2023-05-10 18:38

    孔子时期的儒家要善于骑射,精通白刃格斗,跟满蒙八旗一样的。明清时期的大儒,只会做道德文章,要求别人怎样怎样,

英叡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