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打御史,强占王妃、想当太师还惹怒朱元璋,细数蓝玉的作死之路

聚散别离的终点 2023-12-30 14:33:05
驱打御史,强占王妃、想当太师还惹怒朱元璋,细数蓝玉的作死之路

在公元1388年,明朝杰出的将领蓝玉奉命北征北元,其战绩辉煌,直至迫使北元的君主脱古思帖木儿仓皇逃离。在此关键时刻,蓝玉决定占有北元皇帝的王妃,此举导致王妃不堪其辱而自杀。

尽管如此,蓝玉仍旧行事傲慢。那么,蓝玉何以敢于侵占蒙古王妃?他的自信来源于何处?最终他的结局又如何?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强盛的明朝。但在此数十年之前,蓝玉经历了何种成长过程?这位即将扮演重要历史角色的人物,其家族背景又是怎样的?

蓝玉出生于定远,出身贫寒。然而,他有一位姐姐,恰是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的配偶。借助姐夫的庇护,蓝玉自幼在军营中混迹,很早便受到常遇春的赏识。常遇春多次向朱元璋推荐蓝玉,使其在军队中稳固了地位,逐渐晋升为军官。

对蓝玉来说,姐夫的帮助不仅意味着新的人生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周围的军官常嘲笑他,认为他仅凭姐姐的关系得以晋升,这种讥讽和蔑视令年轻的蓝玉感到羞辱。他只得默默承受这些,同时刻苦钻研军事技艺,渴望有一日摆脱“关系户”的标签,成为真正的战争英雄。

在随后的岁月里,蓝玉终于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先后跟随常遇春、徐达、傅友德、沐英等名将征战,通过实战经验不断成长。然而,正当他逐步成为明朝的勇猛战士之际,更大的威胁正在酝酿——那就是元朝的蒙古势力。

1387年冬天的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在辽东沈阳地区的明军大营中,一股凛冽的战意弥漫。这是蓝玉指挥的讨伐军即将出征的信号,他们的目标是北元的重要将领纳哈出。

纳哈出作为北元的重要将领,指挥着二十万大军,是明朝北方的主要敌对势力。在风雪肆虐、寒冷刺骨的环境中,蓝玉带领军队勇猛冲锋,出其不意地发起对正在守护燕京的纳哈出的突袭。这场进攻取得了巨大成功,彻底击垮了敌军,还生擒了纳哈出。这是蓝玉军事生涯中的一次标志性胜利,自此他名声大噪。

然而,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头。朱元璋听闻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驻扎在捕鱼儿海地区,立即停止了对蓝玉的考验,任命他为总司令,领导十五万大军直取敌军心脏地带。这是一场关乎生死的考验。队伍在艰难险阻的路途中艰苦跋涉,水草稀少,许多士兵因此倒下,军心一度动摇。但蓝玉坚定不移,带领军队跨越沙漠和荒原,深入敌境。

在捕鱼儿海之战中,蓝玉采取了出其不意的战术,一举击溃北元朝廷,俘获了数千名高官显贵。北元皇帝匆忙逃离,最终惨死于同族之手。这场战役有效地终结了北元对明朝数十年的威胁。明军凯旋归来,蓝玉也迎来了他人生的顶峰时刻。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矛盾和危机。

在捕鱼儿海的伟大胜利之后,蓝玉开始沉醉于自己的功绩和荣耀中,越发变得自负狂妄。在宴席上,军中的勇士们被要求向他敬酒,表达对这位功臣的尊敬。蓝玉也渐渐成为当时军中及边疆社会的风云人物。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尽享功名之味,完全沉浸在虚荣的满足之中。他认为自己功绩显赫,自然而然地感到骄傲。此外,多年在各位名将麾下效力,也使他渐渐目中无人。

首先受到冲击的是战败的北元皇族。蓝玉无视后果地强占了北元皇帝的妃子,导致妃子无奈自尽。这一行为在当地引发极大反感,同时严重违背了朱元璋的治国方略。但蓝玉并未有任何悔改之意,依然我行我素。

凭借战功之势,蓝玉在自己的部队内任意妄为。他大兴土木,建造庄园和奴役仆人,还霸占民间的田地。当一名御史前来调查时,蓝玉竟直接将其赶走,无视皇权。在朱元璋一再忍让和体谅之下,蓝玉的行为愈加激进和莽撞。

蓝玉在私底下对友人如此吐露心声。显然,在他眼中,自己的才华和功劳已足以与皇权相匹敌。然而,这在朱元璋看来,无疑是对他权威地位的挑衅。与蓝玉性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位功臣冯胜。冯胜行事谨慎,恪守本分,从未逾越界限。然而,他的结局依然与蓝玉无异。

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1393年冬天,朱元璋终于对蓝玉采取行动。玄武门的禁军突然加强戒备,以防蓝玉逃逸。接着,锦衣卫指挥蒋瓛奉命将蓝玉以“谋反”为由逮捕。随即朝中各派势力趁机相互清洗,涉案者众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蓝玉案”,实际上是朱元璋对开国功臣和世家大族的一次全面打击。

据称,朱元璋对监狱中蓝玉的一举一动密切关注。许多曾经的部下和朋友在严刑逼供下指控蓝玉谋反。在残酷的拷问和精心策划的心理战下,蓝玉迅速崩溃,认罪众多。他甚至指控许多无辜之人,只为了结束这种折磨。

最终,蓝玉被凌迟处死,悲惨至极。牵连而被杀的人数多达一万五千余人。即便与蓝玉无关的人,只要曾与其有过一面之缘,也可能被指为“蓝党”而被杀。北元名将纳哈出的儿子亦被卷入其中,无端被杀。由于屠杀过于残忍,朱元璋不得不亲自叫停。然而,为时已晚,开国功臣们几乎被杀个精光。

朱元璋可能也没有预料到,这次“清洗军队”的后果如此严重。在他看来,这只是除去一些不忠之人。就像他曾处理过的胡惟庸案、靖难之役后的燕王一样,只是为了清除隐患。然而,这次的灾难之大、牵连之广,远超他的预期。这或许是历史的惯性和报应。

蓝玉案之后,朱元璋的晚年颇为动荡。他频繁更换皇位继承人,先后废黜多名皇子。朝堂上,各派势力相互牵制,你争我夺。朱元璋本人也逐渐衰老,疑心病日益严重,深陷权力斗争的恐慌和敏感之中。

这场纷争的最终受害者是他最宠爱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1398年,朱元璋驾崩,建文帝继位。但由于蓝玉案导致的军力严重损耗,建文帝手下缺乏强将,难以制衡存活的老将,如刘伯温和蓝玉。

1402年冬,朱棣在北方起兵造反,迅速攻入京城。建文帝匆忙出逃,后被捕入狱,在酷刑折磨后不久去世。朱棣夺权成功,成为后来的永乐皇帝。中原再次战火纷飞,明朝这个伟大的帝国也在内乱中开始衰落。

朝代更迭,历史总是充满传奇。平民今日的默默无闻,未必不是明日的将帅。而功成名就之人,也未必能够功成身退。权力和虚荣心常常令人迷失方向,而皇权的阴影则无处不在,时刻威胁着每一个臣子的生命。

蓝玉的一生就是在这种恩怨纠葛中跌宕起伏。他本可功成身退,安享晚年。然而,一念之差和自负傲慢导致他前功尽弃。后人应以此为鉴,方能明哲保身。

参考资料:

《明史·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二十》

《逆臣录》

0 阅读:2

聚散别离的终点

简介:讲述故事,或爱恨情仇、或聚散别离,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