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J21已交付146架,西媒却说复制MD95,其实只是外观像,仅此而已!

蓉城沧桑大叔 2024-10-12 13:06:22
我国自主研发的ARJ21飞机自2016年投入商业运营以来,截至目前已向全球用户交付多达146架,安全运送旅客超1400万人次,累计运营549条航线,通航152座城市,初步在亚洲支线航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一些西方媒体却抓住ARJ21与美国麦道MD-95飞机在外观上的相似之处,硬说我国复制MD-95。事实上,它们只是看起来样子相仿,两者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包括内在的系统、技术和性能都是天差地别,完全是两款不同的飞机。

ARJ21的全名是Advanced Regional Jet for the 21st Century,意为21世纪新一代支线飞机,中文名为“翔凤”,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喷气式支线客机,由中国商飞负责研制。它也是我国首款严格按照国际民航规章和西方标准,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双发涡扇支线客机。

而MD-95乃是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研发的一款中短程双发喷气式支线客机。尽管两款飞机在造型、下单翼设计、T型尾翼布置、尾悬式双发喷气发动机以及客舱布局等方面确实有一些相似之处,但这种借鉴绝对不等于我们的ARJ21存在着对MD-95的抄袭行为。

首先,两者研发的起始时间、进度不一样。MD-95是麦道公司为满足短程、高频率的100座级支线航空市场而专门设计的,是著名的DC-9的第三代衍生产品,于1995年10月开始研制。1997年8月1日,麦道公司因经营不善被波音公司兼并后,MD-95项目遂更名为波音717。

1998年9月2日,MD-95以波音717的名义实现首飞,并于1999年10月12日服役。由于这款飞机各项性能和指标并不理想,尤其是系统与波音的通用性较差,波音公司管理层也不把它视为嫡系,内部对其的称呼仍然沿用前东家的名字——MD-95,这也是波音717在全球民航界没有多少存在感的原因之一。

很快,处境尴尬的波音717就在服役6年后,于2006年初全部停产,共有3个衍生型号,包括波音717-100、波音717-200、波音717-300X。总产量仅有156架,是波音家族里唯一产量没有上千架的商用机型。主要在穿越航空 、中西航空、达美航空、夏威夷航空、澳洲连捷航空和维罗提航空,以及德国的巴伐利亚航空等航司中运营。

波音717首飞四年之后的2002年4月30日,我国的ARJ21支线飞机才正式立项。仅仅6年后,ARJ21就在2008年11月实现了首飞。2014年12月,顺利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2015年11月,首架生产型ARJ21-700型客机交付给启动用户成都航空,并于2016年6月28日首次实现载客商业飞行。

其次,两者的规格参数和性能也不一样。波音717的机身长度为37.8米,翼展为28.5米,机高8.9米,机身宽度3.4米,最大起飞重量为53800公斤,使用空重30970公斤,最大燃油重量43545公斤,航程2905公里。采用2台罗-罗公司的BR715型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18500磅。

ARJ21的座位数一般设置为90至95个,机身全长33.46米,机体高度为8.44米,翼展为27.29米,机身宽度为3.14米,客舱宽度为2.74米,客舱高度则为2.03米。采用2台美国GE公司生产的CF34-10A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达到了8.5吨,每台价值800万美元。

短距起降能力突出的ARJ21在满载情况下起飞所需的跑道长度仅需1900米,甚至在1600米×30米的短窄跑道上也能胜任。其最大起飞重量40500公斤,最大使用高度11900米,满载航程约为2200公里,最大航程则达到了3700公里,最大商业载重量可达10吨,特别适合支线航空领域。

从参数对比可以看出,波音717比ARJ21要大一些,具体来说,波音717的机身长度要长4.34米,翼展要宽1.21米,机身要宽0.28米。这也导致两者在载客量方面的差异,波音717常规2+3座椅布局,可载客106人,最大载客量则可达到134人。ARJ21同样采用2+3座椅布局,可载客90人,最大载客量97人。

由于ARJ21相对波音717研发较晚,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中国商飞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优化改进。ARJ21采用了许多前沿技术,如:大后掠角的超临界机翼和翼梢小翼、电传操纵系统等,最新批次还加装了WiFi和USB充电接口。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ARJ21在性能、舒适性和安全性上达到了国际水平。

另外,ARJ21客机还在主风挡框、方向舵、翼梢小翼、部分机身、襟翼和整流罩等部位,采用了T300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兼具轻便与坚固,并应用了手工铺贴、真空袋-热压罐成型和多次固化的生产工艺。大大减轻了飞机的整体重量,既提高了燃油效率,还增加了载重能力。

对于部分西方媒体恶意指责ARJ21抄袭了MD-95的说法,我们既嗤之以鼻也见惯不惊,毕竟这样的言论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我国自主创新的产品上。长期以来,每当中国在某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时,总有一些声音试图通过抹黑和诋毁来削弱我们的成就。

7 阅读:3142
评论列表
  • 2024-10-12 17:24

    抄了又哪样

  • 2024-10-13 10:51

    就是抄的麦道飞机,很正常

  • 2024-10-15 07:35

    这飞机在国内怕是没什么市场的

    用户10xxx99 回复:
    好吧,总共卖了一百多,大部分都在国内
  • 2024-10-12 19:17

    侵犯了美国2100年的技术专利[笑着哭]!

  • 2024-10-15 07:05

    发动机是软肋!

蓉城沧桑大叔

简介:分享、学习科技资讯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