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竞争,小国就别跟着瞎掺和了。不信咱们以史为鉴一下?

巧凡评历史 2024-03-08 23:35:29

无论古今中外,衡量一个大国的基本标准无非就是那么几条——人口多、地盘大、腰包鼓、打架猛,几千年来都没变过。可能有人会不同意,认为真正的大国起码得会造圆珠笔芯或光刻机之类的新鲜玩意吧,否则还有脸说自己是大国?

其实说这话的人才是没见识。就像有人看了几篇俄乌战争的报道,便天真的认定有了标枪、海马斯和无人机就能天下无敌一样,简直能让专业人士笑掉大牙。

像我这个做历史自媒体的,跟真正的同行或同好交流很过瘾,给不熟悉这一行当的朋友搞科普也没问题。最怕的就是那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偶尔在野史或地摊上看到几则奇闻轶事还挺合自己的胃口,就把那玩意当成了真理,别人说啥都不听。

比如冉闵是北方汉人的大救星啦,比如清朝禁止火器发展只许玩弓箭长矛啦,比如十七世纪以后的中国人口爆炸都是土豆地瓜等高产作物的功劳啦……这样的例子我能举出一大堆,而且附和者众,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在丢人现眼,还谁不认同就笑话谁,甚至破口谩骂。

又跑题,赶紧扯回来。

邓公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肯定是没错的。但起码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科学技术还是建立在综合国力的基础之上的,玩不了逆袭。可以这么说——小国可能会造出圆珠笔芯或光刻机,但大国只要较上这个真,那就一定能造出来。

“可能”和“一定”,这就是大国与小国间不可逾越的差距。

造成这种综合国力上的巨大差距的,说白了还是人口、国土、财富、军力等这几样基本的东西,而且缺一不可。像隔壁三哥人口地球第一,但其他几项一样比一样拉胯;加拿大领土面积世界第二,却只能乖乖的给排第四的美国当狗仔;中东土豪富得流油,一旦动起手来却人见人欺;楼上大毛家种的蘑菇蛋能毁灭地球不知多少次,但除了这玩意就再没一样能拿得出手的了……

像人家老美就不会造光刻机,但人家可以要求会造的拿着这东西来“朝贡”,或者逼急了干脆派大兵去抢过来。中国干不出这么没品的事,但我们有人有钱有技术有市场,只要想总能闷头捣鼓出来。

所以数来数去,真正能撑得起“大国”这个字号的,就剩下成天隔着太平洋怄气斗心眼的这对冤家对头了。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大人打架,聪明的小孩总会远远的躲开,而那些蠢萌的总爱往前凑。结果很多时候打来打去的大人没啥事,蠢小孩却会被揍出满头包。

在国际关系中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国竞争,表面上看似无所不用其极,其实心里都有底线、都知道什么时候该收手。为啥?因为在今天的世界,大国是无法单纯通过战争手段消灭掉的,大不了同归于尽,这谁受得了?

就像大毛,虽然这几年一路拉胯,但为啥老美就是不敢直接怼?

但小国就不一样了。在大国的眼中,小国无论怎么努力甚至是搏命,也逃不过工具和棋子的角色。就像有个段子说中美要是大打出手,会先联手把小日子灭掉,然后再开会研究一下咱俩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

要知道小日子可是人口过亿,无论经济、军事实力都是妥妥的世界前五的存在,尚且如此。更别提那几个一天天蹦得比谁都欢,实则心里比谁都虚的棒 子、猴子、佣人之流了。

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不知凡几,但黑格尔说得好——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说人话就是狗改不了吃屎。

01

早在两千三百年前,韩非子就已经对小国的生存之道有过一针见血的论断:

“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征第十五》)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小国要有自知之明,千万别招惹大国。哪怕挨欺负、受委屈了或者面对再大的诱惑,也要保持头脑清醒。永远记得尽量用外交手段去跟大国打交道,千万别想动手。谁要是不信,那就可以提前准备一下身后事了。

这是韩非这个天性有些薄凉的思想家留给这个世界最大的善意和忠告。只可惜甭管是听过还是没听过的,都没怎么当回事,非得死到临头才恍然大悟。

我们都知道有个成语叫“不自量力”,但关于他的出处怕是了解的不多。话说在春秋早期有个名为“息”的诸侯国,而郑国为邻。要知道郑国可是春秋第一霸,当时那位以“克段于鄢”而著称的郑庄公寤生还活着呢,然后小小的息国就敢出师伐郑——我估计这一匪夷所思的举动应该把郑寤生给整不会了,一度非常怀疑自己的视力或听力出了问题。然后他伸出一根小指头,就把息国给弹飞了。

对此,左丘明给出的评价是:

“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左传·隐公十一年》)

这就是“不自量力”的由来。

春秋时还有个曹国,就在在今天大名鼎鼎的曹县那旮旯。不过曹国可没啥鼎鼎大名,因为他早早就挂了。至于怎么挂的,可以说又是一个小国作死的典型范例。

曹国的历史一度非常辉煌。其开国先祖曹叔振铎是姬昌的第六子,还跟姬发是一母同胞。所以武王分封的时候,自然要给这个亲弟弟分块好地方,那就是今天山东的西南部,国度为陶丘(今山东定陶),在当时号称“襟带河济,扼控鲁宋”,是天下一等一的好地盘。

开始曹国还挺争气,曾跟与晋、鲁、卫、蔡同列“十二诸侯”。但几百年下来,曹国还是没落了。不过当时的曹国国君头脑非常清醒,知道在大争之世只有抱紧大粗腿才能苟活的道理。所以曹国先是投靠齐国,成为齐桓公称霸以及尊王攘夷最坚定的支持者;后来齐国中衰,曹国被晋文公重耳削了一顿后赶紧改换门庭,接受晋国的庇护。

但到了曹伯阳在位的时候,这个志大才疏的国君就觉得成天谨小慎微的伺候大国实在太憋屈了,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不如轰轰烈烈的拼一把,赢了纯赚,输了照旧,有啥大不了的?

于是在另一个心比天高的公孙彊的怂恿下,曹伯阳悍然与晋国断交,然后跟老冤家宋国开战。结果仗一打起来,曹国就被宋国按在地上暴揍,这下曹伯阳慌了,终于想起来向晋国求救,结果压根没人搭理这只白眼狼。最终曹国被灭,享国636年。

当然宋国也没好哪儿去。

相较于曹国,宋国国土更大、经济更繁荣,本来具有成为大国的潜质。但问题在于宋国是姬发分封给前商遗民的,奉商朝宗祀,在两周的诸侯国中就是个异类,跟谁的关系都好不到哪儿去。同时,宋国跨有今河南东部、江苏西北部和山东西南部,不但是个四战之地,境内还无险可守——有这两条,基本就断绝了宋国的称霸之路。

但宋国人心气高,就是不服。先是宋襄公趁齐桓公死后天下无主,打算也登场凑把热闹,结果不但功败垂成,还成了往后两千年里人们口中的笑话。经过近300年的休养生息和卧薪尝胆,到了宋偃在位时不但自立为王(宋康王),还得意洋洋的自称“五千乘之劲宋”,然后信心十足的东击齐、南败楚、西征魏,几乎把能够得着的强邻都揍了一遍。

话说历史上但凡以宋为国号的,就没一个不是菜鸡,宋国这个开山鼻祖当然也不例外。只不过大家都习惯了他的菜,没想到抽冷子蹦起来叨人也挺疼,这才吃了个亏。不过齐、楚、魏为什么能居于战国七雄之列,而宋国却不能?要论地盘,宋比韩还要大点;要论战五渣,在大多数时候燕比宋也强不到哪儿去;更别提要比起腰包的厚度,宋起码能秒杀一半的“七雄”。

所以说战国七雄其实跟现在的五大流氓挺像的——能进安理会的,固然得有一定的实力和资历因素,但更多的还要看机遇以及国际关系的需要,说白了就是大国博弈的结果。就像英法,如今在各方面都能被德日甚至隔壁三哥吊打,但照样能安坐五常,谁都替代不了。

战国七雄也差不离。在始皇帝这个怪胎出现之前,大伙平时没少勾心斗角,明刀明枪的也不知道干过多少回,看上去从来都尿不到一个壶里。但实际上七国间还是有着共同的默契的,那就是维持现状,保持平衡。哪个要是一家独大了,大家就合起伙来削他,但还不能削死、得留口气;要是谁衰弱了、被人欺负了,大家能搭把手的就帮一把;要是有外人来挑战这个“七雄”的格局了,那没二话,一定得赶紧弄死。

宋康王就是这个外人,而且非常像十几年前的卡大佐,把能得罪到的大佬得罪了个遍。所以他的下场参考卡大佐就行了——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齐楚魏这三个昔日的冤家联合出兵,几乎没费什么劲就抓住并弄死了宋康王。

当然,宋国也被他们顺手给瓜分了,享国829年。

02

话说西汉的刘家皇帝,这里主要指的是刘彻,曾发明了一种战略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力堪比今天的蘑菇蛋,而且还环保无污染。要说到缺点嘛,就是比较费命——不但费敌人的命,也挺费自己人的命……

因为这玩意名叫汉使。

汉使的杀伤力有多大?可以这么说吧,只要刘彻把汉使派出去,然后没准就是成天画圈圈诅咒这货赶紧被砍死,再然后他就能名正言顺的出兵报复,再再然后至少要屠一城、弑一君,甚至是灭一国。

不信?匈奴号称“百蛮大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有资格跟大汉朝掰掰手腕的狠角色。可是当刘彻的使团跑到人家的地盘上,就敢公然策动内乱。事败后恼羞成怒的匈奴人让正使苏武投降,否则就砍死他。然后老苏一着急,就泄露了大汉朝最高级的核心机密: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第二十四》)

这番话可把匈奴的且鞮侯单于给吓坏了。苏武肯定是不敢杀了,但就这么放走了实在是太丢面子,只好把他扔到北海(今俄贝加尔湖)去放羊。

苏武没死成,但刘彻仍数次发兵征讨匈奴,可惜都以惨败告终。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汉匈已经大战了30多年、国力濒临耗尽以及赵破奴、李广利等人的能力太洼,但难免让人怀疑是否与汉使这枚大杀器没有正常“引爆”(说白了就是作死失败)有关。

毕竟在此前只要汉使作死成功,刘彻就向来是无往而不利的。

比如南越国。秦汉交际时赵佗在岭南立国,之后传承了近百年。元鼎四年(前113年)的时候,刘彻发现麾下大臣安国少季在年轻时跟南越国的穆太后有过一腿,就派这厮去出使,看看能不能让南越归汉。

安国少季施展美男计,很快就让穆太后旧情复燃,对他百依百顺。但要想南越归汉,实权派的宰相吕嘉第一个不同意,于是安国少季与穆太后策划刺杀吕嘉,结果失败,汉使团被反杀。

这下刘彻就有了名正言顺的出兵借口了,而且近乎秋风扫落叶般灭掉了南越,在其故地设置了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这九郡。

拿一个使团换来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刘彻一定觉得自己赚爆了。所以这样的买卖,他越做越上瘾。

元封二年(前109年),刘彻派涉何出使卫满朝(鲜)。话说涉何这趟差事与其说是出使,不如说是作死——不但在朝王卫右渠面前飞扬跋扈、粗暴无礼,而且在归国途中杀掉了负责护卫他的朝方裨王长,还杀良冒功,被刘彻晋升为辽东郡的东部都尉。然后这厮就成天在两国边境瞎嘚瑟、臭显摆,生怕没人来砍他。

这可把卫右渠给气炸了,一没压住火就越境宰了涉何。噩耗传来,刘彻表面上暴跳如雷心里却乐开了花,立刻掏出早在怀里揣得皱皱巴巴的作战计划,打发楼船将军杨仆和左将军荀彘海陆并进,仅用不到一年就灭掉卫满朝(鲜)。之后在其故地上设置了乐浪、临屯、玄菟和真番四郡,史称“汉四郡”。

后来刘彻听说大宛盛产良马,其中的“汗血宝马”尤其珍贵,便派遣使者携带千金以及一匹用黄金铸成的金马去大宛换取汗血马。不过大宛国王毋寡以此马为国宝为由拒绝,于是恼羞成怒的汉使破口大骂(《史记》载为“汉使怒,妄言”,刘宋的裴骃在《史记集解》中干脆直言“骂詈”),并壕无人性的当场将金马摔得粉碎,然后扬长而去。

大宛再弱小,毋寡也是一国之主,不要面子的啊?于是气愤之下将使团团灭。刘彻得知后立刻任命他小舅子之一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贰师城是大宛国都),组织远征军讨伐大宛。这场战争历时4年之久,汉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迫使大宛贵族杀死毋寡求和,还把他的脑袋挂在长安北阙上展览示众。此后大宛又派王子赴长安为质、每年朝贡汗血马两匹,并服从西域都护府管辖。

刘彻及以后的刘家皇帝总这么搞,搞得大汉朝的周边诸小国一听说汉使要来遛弯,都如丧考妣。更搞得他麾下的大臣谁要是受命出使,几乎就相当于提前宣布“殉国”。当然汉人普遍轻生而好名,愿意拿身家性命换取流芳青史的大有人在。但能活着总比死了好,残酷的现实倒逼着汉使们开始向着各种诡异的方向进行进化。

比如傅介子就进化成了刺客,在出使楼兰的时候还没等楼兰王动手砍他,先把这厮给弄死了,还把他的脑袋带回国“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从”(《汉书·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常惠和陈汤则进化成了无敌猛将,一个自作主张就发兵灭了龟兹,另一个干脆矫诏平了康居国,还嘚嘚瑟瑟的给自己找了个牛批Plus的借口——“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引用同上)。

而班超则进化成了“六边形战士”,不但刺客当得贼溜,而且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还在担任西域都护的十余年里使得当地吏士拜服,人心向附,被奉之为神人:

“班超之于西域,戏焉耳矣;以三十六人横行诸国,取其君,欲杀则杀,欲禽则禽,古今未有奇智神勇而能此者。”(《读通鉴论·卷七·明帝》)

两汉延绵四百余年,期间的各种小国可谓是活得生不如死,甭管是把这位大爷伺候好了还是没伺候好,兴衰荣辱都在人家的一念之间。要不怎么说王朝更替两千多年,唯有大汉“独以强亡”呢?

03

在历史上强势得能跟两汉掰掰手腕,也就是唐朝了。不过相较于汉朝蛮不讲理的帝国主义作风,唐朝对周边小国玩的花样更多、也更阴险和不择手段。

比如高句骊。这个在两汉时期就已经开始冒头的东北割据政权,一直到三国末期都被中原王朝揍得四处流窜,最后被一口气撵去了朝半岛。但自五胡之乱到南北朝的连续近300年的大乱世,却给了高句骊浑水摸鱼的机会,逐渐将势力范围拓展到辽东,并开始觊觎辽西。

隋开皇十七年(598年)高句骊王高元出兵攻击营州(今辽宁朝阳),这下可把杨坚、杨广父子给惹炸毛了。为啥?因为在元朝之前,辽西走廊还大半泡在海水里,内地进出东北的唯一通道就是燕山小径。而营州就是扼守这条战略要道的唯一重镇,地位相当于燕云十六州之于北宋——一旦失去营州,不但意味着东北全面失守,而且河北也将面临高句骊人无休无止的攻击和袭扰,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从此隋朝开始向高句骊发动全面进攻,非要把它灭了不可。当然结果我们都知道,因为杨广玩得太浪,最终导致身死国灭,下场凄惨。

唐继隋祚之后,当然也不能放过这个心腹大患。不过在李世民亲自带兵打过一回之后,虽然成功收复了被高句丽占领了近200年的辽东,还将其野战机动兵力近乎一扫而空,但毕竟没能灭国。这个结果对于李世民这个不败主帅和一代雄主而言,肯定是不能接受的,故此他竟认定此战“不能成功,深悔之”(《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唐纪第十四》)。

更重要的是,李世民认为劳师糜饷就为了灭个区区高句骊实在太不划算。那怎么才能又省钱又能灭了他丫的呢?这位贞观大帝很快就想出了个“损招”:

“高(句)丽依山为城,攻之不可猝拔。前大驾亲征,国人不得耕种,所克之城,悉收其谷,继以旱灾,民太半乏食。今若数遣偏师,更迭扰其疆场,使彼疲于奔命,释耒入堡,数年之间,千里萧条,则人心自离,鸭绿之北,可不战而取矣。”(引用同上)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不停的派小股部队越境高句骊进行袭扰,使其军队疲于奔命,使其农夫不敢耕种,使其官吏无暇治理。时间一长,这个连发个天气预报都是全国下雨的蕞尔小国还能扛得住?

果然,曾经杨广发百万大军、数百万民夫倾力攻打,李世民亲率十万大军远征也未竟功成的事情,在唐朝边军几十人一股、数百人一队的持续不断的袭扰下,高句骊很快就农田荒芜、百业疲敝,国内闹起了饥荒,官民再也没有了抵抗之心。

直到总章元年(668年)唐高宗李治才发动了总攻,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立国已经超过700年的高句骊灭掉了。

跟高句骊相比,突厥算是个大国,对唐朝来说相当于匈奴之于西汉。但刘彻打匈奴就是一个劲的硬刚,而李世民则是阴谋阳谋迭出,各种黑手、损招不断。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趁唐朝内乱之机发动偷袭,迫使李世民与其缔结了渭水之盟。这几乎算是这位贞观大帝一生中最大的耻辱,所以没准在他与颉利可汗于长安城下相谈甚欢之际,如何进行十倍、百倍的报复已经在李世民的脑海里酝酿了。

我都知道不到4年后,大唐战神李靖雪夜袭襄城,一举将东突厥主力全歼,连颉利可汗也被抓了俘虏,在此后余生中不得不靠在长安城里给李大帝献舞来苟延残喘。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李靖爆发出其戎马一生中最大的光芒之前,突厥人就已经被李世民给玩残了。

话说当年颉利刚从长安撤退,李世民就找出一张地图,在突厥人的地盘周边画了几个圈。于是数不清的使节、商人满载着更加数不清的金珠、财帛乃至盐茶、兵器等草原急需的物资,从长安出发,紧急奔赴那些被皇帝陛下划过圈圈的地方。

没几年功夫,西突厥可汗统叶护、薛延陀部首领夷男可汗、东突厥的突利可汗以及契丹、室韦、奚等部族,甭管是与东突厥接壤的或者依附的还是本就是其一份子的,都统统成了李世民的铁杆粉丝。等到“天兵”一至,这帮家伙就集体造了颉利可汗的反,否则李靖哪能那么顺顺当当的奔袭数百里、一战就把东突厥给打崩了?

在很多人看来,李世民在处理对外关系上最大的败笔就是吐蕃,但事实上这种说法有些不客观。

在唐朝之前,几乎没人听说过吐蕃;在唐朝之后,那座高原更是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近乎毫无存在感。吐蕃人千年等一回,似乎就是为了祸祸大唐。等把大唐祸祸完了,人家就彻底躺平任撸,谁来都是我大哥……

所以说唐朝也实在是够倒霉。为啥这么说?贞观十二年(638年)的时候,唐军跟吐蕃人史上第一次交手,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一个冲锋就将其打得溃不成军。然后一个追、一个逃,再然后就追逃上了高原。

再再然后老牛就跟全军一起高反喽。一个个晕头转向不说,还莫名其妙的挂掉不少,只能怏怏退兵。话说那时候又没啥科学,搞不懂这是咋回事,还以为有妖法,于是乎唐人将那座高原视为不祥之地。

要知道大唐最鼎盛时疆域达到1237万平方公里,比今日之中国还大了30%。但那时全国人口就几千万,导致气候更适宜、土地更肥沃的广大华中、华南以及西南地区都找不到人手去开发,更何况那座动不动就要人命的高原?所以李世民为啥非得花血本去打,难道就为了养牦牛、酿青稞酒?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没有作为,相反李世民很可能又动起了“花花肠子”,而主要的手段就是在后世被广为诟病的和亲。

随文成公主一起入藏的,还有无数精美的珍宝、技术精湛的各种手工制品、载有佛经、儒家经典以及营造、工技、医术的书籍。很多人吐槽正是因为唐朝在无意中向吐蕃进行了无偿的技术输出,才给自己养成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深受其害。

但这真是无意的吗?

要知道李世民一生征战所向无敌,但从不单纯依赖武力。无论是在统一天下还是对突厥、高句骊、西域作战,他都是在政治、经济乃至文化上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才动用军事力量施行雷霆一击,几乎算无遗策。怎么在对待吐蕃问题上,就会犯下“无意”这样的低级错误?

在此前的上千年里,那座高原无法统一的原因,就在于气候恶劣、土地贫瘠导致无法承载足够的人口(即便在今天,那么大的西藏人口也没超过400万)。同时各部落无休止的混战,也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损失,无法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松赞干布一统吐蕃之后,和平取代战争,要是再给他们添上一把火,促成百业兴旺、经济大涨,之后会发生什么?

当然是人口的爆炸式增长。

可哪怕在今天人类有本事把火箭发射到月球去,也没法把那座高原变成粮仓,更何况唐朝输出的那点技术?所以人多了,粮食产量却跟不上,那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而唐军确实上不了高原。就算上得去、打得下也得不偿失。所以不如在陇右、西域等进出高原的必经之路上部署重兵,将其死死的堵住。只要熬过百八十年,等待吐蕃人的结局极可能是饥荒遍地、内乱不止,然后不战自溃,重回过去上千年里一团散沙的模样。

事实上从贞观到天宝年间的120多年时间里,唐朝始终在坚决贯彻这一思路,甭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能将吐蕃人死死的堵在高原上。可谁也想不到的一场安史之乱,让这一切的努力都成了泡影,吐蕃人终于杀下了高原并转危为安。

这应该是李世民所无法预见到的。毕竟他也是凡人,而非长了前后眼的神。

但吐蕃最终还是毁于争夺权力、资源的内乱。只不过应该比李世民预计的时间晚了100年而已,但起码走在了唐朝的前边。

要不人家怎么能成为让无数小国顶礼膜拜的天可汗呢:

“庚辰,至泾州;丙戌,逾陇山,至西瓦亭,观马牧。九月,上至灵州,敕勒诸部俟斤遣使相继诣灵州者数千人,咸云:‘愿得天至尊为奴等天可汗,子子孙孙常为天至尊奴,死无所恨。’甲辰,上为诗序其事曰:‘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公卿请勒石于灵州;从之。”(《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唐纪第十四》)

23 阅读:4951
评论列表
  • 2024-07-09 14:41

    确实这样经常老大老二打架把老三老四打没了[笑着哭]

  • 2024-07-08 19:23

    韩非?韩国?菲律宾???哈哈哈…

  • 2024-04-01 12:47

    满清殖民中华,罪恶滔天

  • 2024-07-09 19:06

    不是小国想怎样怎样,而是按照美式民主控制了小国政权的卖国政客要怎样怎样

  • 2024-05-17 14:37

    都带小弟玩儿

  • 2024-07-09 20:00

    看看乌克兰,大国对峙呢 它小国还敢跳出来点炮,它不死谁死?

  • 2024-07-10 11:49

    分析的不错 赞了

  • 2024-03-27 18:41

    跟韩昭侯讲什么汉武帝[呲牙笑]

  • 2024-04-17 15:12

    很好的历史普及文,赞一下。[点赞]

  • 2024-07-10 20:39

    小国能怎么办,主动加入大国?两边横跳,捞好处,活下来的都玩这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用户66xxx53 回复:
    大国没动真格可以,真动真格,先灭了看热闹的,再分生死。
    大江东去 回复:
    没到打的时候呢,比如新加坡有美军海军基地假如中美开战中国攻击新加坡的美军基地导弹会不会打偏呢?就是炮灰。
  • 2024-08-21 06:20

    以春秋战国论,我们是齐,煤是秦,鹅是楚,

巧凡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