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节俭与勤勉的悲剧一生

以丹聊历史 2024-11-01 01:42:13
1.节俭到骨子里的生活

那很节约,简直节约到了骨子里。明末的时候朝廷的确是没钱,但是再没钱其实也够他挥霍的。可崇祯就是这么一个性格的人,他生来就不喜欢花钱。首先崇祯即位之后,他对饮食的追求是微乎其微的,明神宗也就是万历皇帝在位这么多年,他每天吃饭要花费万金,而崇祯每顿饭只占万利的1%。有朋友说百分之也挺多了,明末有多少百姓,别说100斤了,就是终其一生也未必能赚得够十斤。但是崇祯毕竟是皇帝嘛。我们采用雷军对比法和万历去比,其实崇祯在吃饭上就已经很省钱了。

2.衣物的勤俭与重复利用

明朝的皇帝或者说明朝之前的很多朝代,皇帝穿的衣服、袜子、鞋、袜子,都是一天一换。就是再好、再贵、再干净,那一身衣服也就只穿一天。但是崇祯登基之后,他穿的龙袍或者说他的一套衣服,一个月才换一次,接下来也不是说就不要了,而是要翻新了之后继续穿衣服,破了就补,袜子有洞就缝,是一件也舍不得扔。

3.居所的简朴与自理生活

崇祯居住的地方也十分简单,他不占据那办公室,而只在乾清宫里住了一个小小的厢房,屋子里没有什么富丽堂皇的陈设,只有一把金湖用来盛水平时。洗脸啊、洗脚呀,他不用宫女伺候,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崇祯也不喜欢听音乐。除了逢年过节的礼仪性场合总得整点音乐之外,平时在紫禁城里从来听不到乐器的声音。

4.对宫中器具的低调要求

宫里的器具也是一样,要么换成木质的,要么换成瓷器,要么就是吸器,而金银器只有在祭祀等活动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用。那这些金银器平时不用的时候就封存在库房里留着。崇祯赏赐大臣用荣臻自己节约还不算,他还呼吁文武百官跟他一起例行节约,不许大臣们穿太过华贵的衣服,不许他们用花哨的装饰,反正主不只是为了让天下臣民跟自己一样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当然了,这条全国节约的命令收效甚微,基本是无人执行,缘由是百官不愿意节约,而万民已经没有再节约的空间啊。

5.治国理政中的节俭心态

除了在个人生活上的节约之外,朱由检还把他的节约心态用到了治国理政上。即位之后不久,他就把明王朝全国各地的驿站都拆掉了。这驿站就是在古代军事和政治活动中,在传递情报时给传递人员休息进食,换成马匹的一个场所。在驿站里有不少工作人员,做饭的、喂马的、干杂活的等等,把驿站拆了,这些在驿站里上班人的工资那就不用开了。

6.节约与失业的连锁反应

因此崇祯的这波操作,两年时间就为朝廷节约出了68万两的银子。这个数据我们看起来还是挺不错的,六十多万两对谁来说也不能等闲视之,都是一笔巨款。可是放在大环境里,放在明朝财政的巨大亏空中来看,这点钱纯属泼油救火帮倒忙。因为这钱没省出来多少,反而导致了无数的民富一族失业下岗,他们丢了工作,生活不济,慢慢的就走上了起义反抗的道路。而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明朝陕西驿站的一族李自成。

7.勤勉工作的皇帝

崇祯的另一大特点是勤勉。明朝的皇帝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大多比较懒惰,比如嘉靖和万历偏偏在位时间最长,也偏偏他们常年不上朝。崇祯则在他们当中可以说是一股清流。首先,崇祯从来不间断经验和日记,每天早上都会准时把文臣啊、学士啊、翰林啊之类的拉来开会,一来他要认真学习儒家经典,二来他也要积极听取臣下们的意见。

8.高强度的工作作息

从作息上来看,崇祯是鸡鸣而起,直到子时才休息。这意味着他每天睡觉的时间只有1到2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有一次,崇祯到后宫中给轩逸太妃请安,竟然直接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太妃也不忍心打扰他,还贴心地让宫女给崇祯盖上被子。醒来后,他解释说自己因国事操劳,连饭也吃不下了。

9.勤勉的极限与精神疲惫

崇祯的高强度工作和勤勉导致了严重的精神与体力透支。他经常连日批阅奏章、处理政务,甚至常常在后半夜召见大臣。这种超负荷的工作量让他在身体上逐渐不堪重负。他的这种勤政,虽然出于责任感和对明朝命运的焦虑,但也让他陷入了一种无效的努力循环。他在反思中不断自责,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措施和团队的配合,这种努力最终无法挽救明朝的命运。

10.崇祯对读书与禁书的态度

崇祯虽然喜欢读书,但他特别不喜欢《水浒传》。他认为,这本书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好,尤其是在山东地区李青山的农民起义之后,崇祯认为这场起义的地点与《水浒传》中的梁山起义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崇祯下令禁读《水浒传》,以防止更多百姓受到煽动。

11.禁烟令与象征意义

除了禁书之外,崇祯还颁布了禁烟令。当时老百姓吸食烟草被称为“吃烟”,而崇祯所在的京城北京,古称燕京,“吃烟”与“吃燕”谐音。崇祯认为这是不吉利的,因此下令全国禁止吸烟,违者以死罪论处。这个禁烟令不仅是对“吃燕”不吉利的禁忌,也是崇祯个人在命运面前的一种象征性反抗。

12.对手的评价与自我认知

尽管崇祯最终成为亡国之君,但他的两个主要对手——李自成和多尔衮,对他都给予了相对正面的评价。李自成认为崇祯不是昏庸之君,只是被小人蒙蔽。多尔衮则认为崇祯是个好皇帝,只是文武官员的腐败让他失去了天下。崇祯自己在遗诏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自己是被天命和臣子误导的牺牲品。

13.最后的遗诏与悲壮的自我牺牲

在崇祯的遗诏中,他以一种悲壮的口吻表达了对自己品德和能力的自责,认为自己愧对祖宗,触怒了上天,导致了大明的灭亡。然而,他也强调是臣子们的误导和欺骗让他走到了这一步。即便在临死之前,他的心中仍然惦记着百姓,要求在他死后不要伤害任何一个大明子民。

崇祯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他既是一位勤勉节俭的明君,也在关键时刻做出了许多错误的决策。他对自己的高度自律与自信,反而成为了他无法有效治国的障碍。正如托尔斯泰所言,帝王并不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是被历史推向命运的前台。

0 阅读:1

以丹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