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要解剖这具古老的尸体,说到底大家都没有经验,肯定会遇到许多挑战。在讨论时,突然有一个年轻人站出来说他愿意主导。这位年轻人是湖南医学院病理解剖研究室的助教彭龙祥,他当时年仅三十出头。采访时他表示,总得有人去做这件事,虽然老专家们经验丰富,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他是唯一敢出头的人。从他后来成为湘雅医院的知名专家来看,他的勇气和信念得到了验证。
2.老师曹美红的支持与精细解剖解剖过程中,彭龙祥的老师曹美红也陪同参与。曹美红先将老太太的假发取下,然后锯开脑颅,这一关键步骤完全交由彭龙祥完成,但曹老师随时在旁把关。在解剖中发现脑膜完整,而脑组织已呈豆腐渣状。解剖完成后,曹美红负责缝合头颅,彭龙祥继续处理后续工作。
3.内脏保存与死亡原因揭秘解剖中,老太太的内脏保存完好,位于原位。这一发现震惊了在场人员,不仅保存完整,还提供了许多生活细节。比如,她有胆结石和心脑血管疾病,胃里有瓜子残留。专家推测她因胆结石引发的心脏病突然去世,古人的生活方式与健康问题逐渐显现。
4.早期文物提取的技术与艰辛1970年代初期,文物提取和保存的难度极大。尤其是湿润的文物如衣物需要细致处理,避免腐烂和粘连在一起。考古人员使用了苏州丝绸等材料,例如“非一”梯形画的取出就耗时两个多小时。在这项工作中,修复专家戴永吉也参与其中,贡献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5.考古工作与“冷板凳”精神目前许多研究人员特别是年轻人,必须经历这种“冷板凳”式的基础工作。如曹国建老师临摹薄画耗费了两个半月,展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细腻。修复这些文物让人敬佩古人的技艺,现代研究者在进行类似修复时需要对材料、工具和技术精益求精。
6.衣物与漆器的珍贵保存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衣物和漆器,这些文物保存难度极大。考古人员需先慢慢阴干,再卷成筒以展现衣物的平整。使用从故宫博物院调来的苏州丝绸和特制木盒进行保护,甚至涂以植物漆防虫防霉。漆器的价值在当时比铜器还高十倍,显示了墓葬主人的显赫地位。
7.素纱蝉衣的失窃与意外归还保存过程中也遇到不小的波折。有一位17岁少年曾夜晚翻进博物馆,盗走了一件重量仅49克的素纱蝉衣。因其母感到事情严重,悄悄将其寄到邮局归还。这件珍贵文物最终被找回,而其他一些遗失文物则被损坏,展示了文物保护的艰难。
8.精细保管方式与长沙的地震考察王旭先生设计了专门的木盒格子保存这些文物,既可抽拉活动,随时检查保存情况。长沙百万年无大地震使这些文物得以保存完好。考古人员严格遵循考古程序,保持文物原位置,提供了准确的研究数据。这些工作为现代的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充分体现了当时考古工作的细致与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