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陈鸣远赑屃紫砂壶真正的艺术品进入了艺术殿堂

单眼皮小妞 2024-03-30 01:43:50

陈鸣远(1622年--1735年),名远,字鸣远,号石霞山人、壶隐,江苏宜兴上袁村人,清代紫砂大师,为时大彬(活跃于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之后一代大师。鸣远出身紫砂世家,塑镂兼长,技艺精湛,构色脱俗,调色巧妙,更善于制作新样。鸣远工制壶、杯、瓶、盒,无所不巧,所制雅玩,无不精美。所镌款识,书法雅健,有晋唐风格。尤其善长将茗壶制成瓜果样式,世推为绝作,为文人学士、名公巨卿所竞相觅求,名孚中外,当时已将陈鸣远与「壶圣」时大彬并称,而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

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作装饰,署款以刻名和印章并用,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装饰艺术和书款方式,引入了砂壶的制作工艺,使原来光素无华的壶体增添了许多隽永的装饰情趣,也使砂壶更具有了浓厚的书卷气,再加之诗铭、书款的书法雅健娟秀,富有晋唐笔意,从而把壶艺、品茗和文人的风雅情致融为一体,极大的提高了砂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真正的艺术品进入了艺术殿堂,这是陈鸣远在壶艺发展史上建立的卓越功勋。

尺寸:高9.8cm 口径:4.7×4.0cm 宽20.0cm

本品整体协调,极具动感,出手皆成华章,形成了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工精而秀丽的艺术风格,造型秀美,端庄,以虚衬实,塑造了耐人寻味的效果,线条洗练明确,与盖浑然一体,配以较长的流,更有画龙点睛之妙,壶身上下线条变化丰富、比例恰当,特别是壶颈肩部用收紧,使壶的节奏感更加强力,使其更显端庄、内敛,制作精致,用温润的紫红调砂泥制作,更使人爱不释手,轮廓清晰、锋芒内敛,各个部分的衔接自然贴切、立面挺刮,造型上节奏紧凑、浑然一体,展示着紫砂壶艺最本真的魅力。短弯流之弧形曲线巧妙而流畅,恰到好处,与形的壶把成圆与方造型之对话,艺匠一丝不苟,精工之极,见之于所有细节处。

比例权衡,全面观照,造型近于完美,简约又不失于变化的几何造型,充满简约素雅之美感。尤以所作脊棱出筋,犀利有力,更见峭拔精神,艺匠以全神贯注之,使此壶益显骨相清奇、劲挺不凡。作为宜兴紫砂陶史最受推崇的一代名手,陈鸣远既传承了明季朴素雅致的天真气息,又展现了清初盛世标新树异,开创争鸣的雄浑气度,和谐地抟聚出浑朴与工巧两种风格。

尺寸:高9.8cm 口径:4.7×4.0cm 宽20.0cm

中国的紫砂工艺,在十六世纪中期到十七世纪前期是名家辈出的高峰期。清初及康熙前期,砂壶制作趋于低潮。著名的《宜兴县志》时,只列举了陈鸣远一人。陈鸣远活跃于康熙中期到晚期,所结交的皆为上层文人和官宦世家。他所制的紫砂壶数量不多,只为极少数人需要而定制,因而传世作品极为有限,不得不说是其作品中之精品,足以使藏家发古人之幽叹,回味陈鸣远高超的艺术造诣。还尝试扩大紫砂造型的范畴与延伸,将青铜器皿和文房雅玩也包括进紫砂来,诸如笔筒,瓶,洗,鼎,爵等,极大的提高了紫砂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对紫砂陶艺发展史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吴骞在《阳羡名陶录》中说:“鸣远一技之能,间世特出。我们不得不赞叹,审美的共通性,果然是跨越古今中外的艺术语言。自百余年来,诸家传器日少,故其名尤噪。”

“米洛的维纳斯”隐含着一个美学密码—黄金分割,维纳斯的肚脐将全身分为上下两部分,比例约为0.618:1,这是被认为人类艺术中最和谐、最理想的黄金比例,也因此“米洛的维纳斯”被世人视为女性永恒美的象征。陈鸣远当然不知晓这个美学密码,但他以自身的造型天分,恰恰让整个形成黄金分割。一个世纪中,陈鸣远以他高超的紫砂技艺和当时江南文人雅士相结交而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大师。人如其名,他的一声长鸣,划开清季宜兴陶艺的天际,悠远绵长,三百年以降,余音不绝,而其上承明代典雅内蕴,下启清代文巧意趣的陶艺风格,对往后紫砂陶艺影响既深且远,陈鸣远无疑是宜兴紫砂陶艺史首屈一指的开创性陶艺家!

尺寸:高9.8cm 口径:4.7×4.0cm 宽20.0cm

0 阅读:3

单眼皮小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