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为什么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寒梦评历史 2023-02-25 04:49:02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是个令人遐想的地方。

隋炀帝杨广曾在扬州当过10年总管,因而他有深厚的扬州情结,所以三下江南,必到扬州,最后也死在了扬州。毫无疑问,他对扬州兴盛的杰出贡献在于运河的开凿。

扬州运河岸边夜色——原创照-

唐以后,文人墨客如过江之鲫,纷纷游扬州。很有名的杜牧先生,十年后回忆起在扬州的日子,仍回味无穷:“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清康熙、乾隆帝几次“南巡”,扬州也是必经之地。瘦西湖二十四景,据说就是地方官和盐商们为乾隆六次到扬州陆续建设的。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瘦西湖十里波光,幽秀明媚,因清瘦过之,遂名“瘦西湖”——原创照

电视剧《李卫当官》中,有李卫任扬州知府时与贪官及盐商等犯罪嫌疑人斗争的故事。虽然题材是虚构的,但把场景放在扬州繁华地上,则可以比较淋漓尽致地反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李卫没有在扬州当过官。他在浙江当过巡抚、总督,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比如筑塘设闸,开河溉田。

金庸笔下《鹿鼎记》中的韦小宝,更是花团锦簇之都中,囊括了见风使舵,溜须拍马,机巧善变、活泼好胜而又不乏江湖义气、恻隐之心的扬州市井人物典型。也许,金庸将韦小宝的出生地和少年成长地放在扬州,是为更好地描绘这个人物。

据说扬州盐商在这里为清朝皇帝祝寿,在瘦西湖上建“春台祝寿”景区,表示对皇上的敬意——原创照

为什么长江以北的扬州能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成为世界著名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主要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由于地理交通位置。扬州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当时运输盐以河运为主,清政府就把盐业垄断管理机构两淮盐运史和两淮盐运御史设在扬州,使扬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盐集散地。

扬州运河夜色——原创照

二是“扬州繁华以盐盛”。“盐”最赚钱,来自山西、安徽等地的商人来到这里,以包盐、贩盐、运盐为业。其中,徽商贡献最大,所以有“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的说法。

扬州徽商富可敌国。徽商在清初打败了西(陕西)商和晋商后,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形成了盐业垄断集团。他们拥有的资本曾达到4000万两银子,而当时的清朝国库却只有7000万两。

乾隆时期徽商的代表人物江春,家产就拥有2000余万两白银,可知徽商实力之厉害。不过这江春晚年家业衰败,据说是架不住乾隆几次下扬州所付出的巨额金钱。

个园一角,是扬州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园林——原创照

徽商不像晋商抠钱。晋商赚了钱,宁使让钱在地窖里发锈,休想为社会承担一点责任。他们再有钱,死后也“只舍得花二两银子给自己买棺材”。

徽商却不是这样的抠,他们赚了钱后就玩,讲究享受。“千户生女当教曲,十里栽花当种田”。他们建道路造园林,还重视发展文化事业,对到来的文人以礼以钱沟通结交。他们越赚钱越能玩,越能玩越赚钱。

扬州某高校的一位教授曾骄傲地说,就文化地位而言,当时的扬州排名世界第一,第二是北京,第三是罗马,第四是巴黎。扬州在那时的经济繁华和文化兴盛,徽商起了决定性作用。

瘦西湖上五亭桥——原创照

徽商们何以赚那么多的钱,很大程度上是官商结合的结果。当时扬州有个说法叫做乌纱帽和绣花鞋,乌纱帽就是说不仅要和当官的交好,而且自己不能做官也要自己儿子去做官。绣花鞋就是好女色。这两个词代表了扬州盐商的经商理念和生活追求。

同样,“当时的盐商为了附庸风雅也好,真心喜欢也好,都流行养着大量的文人清客。他们除了商人以外,还扮演艺术赞助人的角色。没有扬州的盐商,就不会有扬州八怪。反过来,这些文人也赋予了盐商相当的艺术品味和文化含量。”

扬州八怪纪念馆——原创照

扬州因盐商而繁华,也因盐商而衰落,当道光年间,海运、陆运日渐发达,清政府改变康熙以来实行的特许总商承包的盐务制度,导致扬州盐商无利可图纷纷散伙时,扬州风月不再,“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正如郁达夫游扬州后发出感慨:“目下的扬州只剩下了一个历史上的剥制的虚壳,内容便什么也没有了……”

夕阳下的文昌阁——原创照

近200年过去了,现今的扬州繁华似锦,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信步游览了文昌路、汶河路附近的小街小弄、东圈园、运河、个园、瘦西湖和“扬八怪”纪念馆等景点。尽管,盐商们已经销声匿迹,但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仍在发光。

0 阅读:75

寒梦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