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原子弹有什么用,不如给人民多做几条裤子穿!陈毅如何回答

东展谈历史 2023-07-07 23:15:00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会挨打!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实力,必然会受其他国家欺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在下风。在国家的综合实力之中,最首要的实力就是军事实力,富国必先强军。但军队实力的强大,离不开武器的配置。

1945年8月6日和9日,世界上最早的两颗原子弹用在轰炸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日本法西斯政权慑于原子弹的威力,不久也投降。

于是,世界各国也看到原子弹的威力,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武器。苏联、英国、法国也加快制造核武器的步伐,先后拥有自己的核力量。

我国五六十年代研发核武器的必然需要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美苏争霸的时代,毛主席也深知在那时代,核武器是对抗强权国家的最有力的武器。谁拥有原子弹,就拥有了强大的核威慑,很大程度上也拥有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实力。因此,当陈毅元帅提出要制造一颗属于我们国家的原子弹时候,毛主席义无反顾下了指示:“必须做!咱们想要摧毁它,就必先拥有它!”

当时新中国建立不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时期,在一五计划的时候,由于与苏联关系要好,苏联也派了很多专家来援助中国发展核技术。然后在1959年,我国经济也发生严重的困难。

之后,在1960年7月16日,赫鲁晓夫突然宣布撤走全部援华专家,也带走了重要的图纸资料,宣布停止提供中国需要的设备、关键部件和重要物资,无疑是给我国核武器研究带来巨大困难。

于是,我国核武器研究处在缺资金、缺技术的孤立无助状态中。但我国领导人却没有表示放弃,打算依靠自己力量完成研发核武器的艰巨任务!为了研发核武器,全国上下都是万众一心,调动了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工人、农民和专家齐上阵,如火如荼地发展核武器技术。

反对研发核武器的理由

但是,却有一些人反对中国研究核武器,理由在于这几点:第一,当时中国经济困难,人们吃不饱饭,保障民众物质生活,发展重工业是最重要的事情。研发核武器是需要耗费钱财的,美国当时的曼哈顿计划就耗费了将近20亿美元,中国人饭都吃不饱,不应该花这么多钱去弄研究。

第二,核武器的杀伤力是非常大。既然世界处在和平状态,为什么研发这么可怕的核武器?

第三,在苏联专家撤走情况下,研发核武器是一个未知数。中国耗费如此多成本投入,最后收到都是微薄的效果。

在反对中国研发核武器的声音中,金庸反对声音最强烈。由于金庸的反对,在国际舆论界上就有了一场“裤子”和“核子”的争论。

陈毅提出一定要研发原子弹

这一次争论的起端,来源于1963陈毅在北京接受日本记者团的采访时候,其中一名日本记者不怀好意去询问:中国为什么要研发原子弹?有美国和苏联在,中国是否能够研发成功?

陈毅听完之后,镇静去追问:

“帝修反有原子弹、核子弹,了不起吗”

之后,陈毅又继续补充:

“他们如此欺侮我们,笑我们穷,造不起。我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弹!”

陈毅一番慷慨激昂的表态,令台下观众都激情澎湃,纷纷鼓掌赞同。日本记者在陈毅的魄力面前,也停止了咄咄逼人的羞辱追问。

但远在香港的金庸,通过媒体看到陈毅言论“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弹”,表示强烈不满。

金庸与《明报》

提及金庸,出生在江浙的富商书香世家之中,从小含着金钥匙出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了才子的美名。在1959年,金庸三十五岁,已经在香港生活十年之久,写了一系列的武侠小说,如《射雕英雄传》、《碧血剑》、《书剑恩仇录》等,从此一炮走红,成为香港炙手可热的编剧和作家。

后来,金庸出资八万,与挚友沈宝新联合创办了《明报》。在报纸上发表连载小说时候,也不时发表社论,探讨一些社会热点话题。但由于首次办报,《明报》的销售量却一直维持在千份左右,销售量都是难以提高,亏损严重。

之后,金庸典当家产、省吃俭用才能勉强维持《明报》的生存。但无论金庸如何节衣缩食,但都是很难提高销售量,读者都是冲着《明报》上连载的《神雕侠侣》小说购买,对其他文章都是不感兴趣。

但当时金庸那怕是身患重病,也是通宵写稿子,就是要维持自己创办《明报》的生存。

金庸的批判文章

当在香港的金庸,在听到陈毅“要核子不要裤子”言论之后,却是非常不满。于是,当天金庸就放下一切事务,连夜写出一篇洋洋洒洒的社论文章——《要裤子不要核子》,在香港和内地顿时引起了轰动,《明报》由此销售量大增,起死回生。

在这一篇社论中,金庸处处与陈毅针锋相对,表明陈毅的言论把“军事力量放在第一位,将人们的生活放在第二位。”然后把这一件事牵涉到英法联军攻打苏伊士运河一事进行牵强附会,批判原子弹是一种劳民伤财的事。

实际上,金庸在这一篇文章中,是曲解了陈毅原话的意思。

比如陈毅说的:“我当了裤子也要造原子弹”,表明是“即使中国人民无裤子,也要自己拥有核子武器。”

实际上,陈毅表明是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立场和决心。但金庸却误会意思,认为陈毅把军事力量放在第一位,这显然是误导了读者。同时,金庸更是把矛头指向了陈毅本人,质疑他制造原子弹的动机,表明即使人们没有裤子穿,有原子弹也没多大用处。

因此,金庸在这一篇文章中,表面是为百姓担忧,为民众着想,也收获了一部分人的赞许,博得了眼球,获得了虚名。

陈毅的爱国心

陈毅提出中国一定要制造原子弹,不是不顾民生,也是出于爱国心。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我们国家就像晚清和近代中国一样,被帝国主义侵略,任人宰割,老百姓更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冷战时候,美国和苏联对中国都是狼子野心,大陆人民都活在核武器的威胁之中。

所以,陈毅元帅提出的“当了裤子,也要制造原子弹”,也是为了抵御外敌侵略,为了国家和民众安危的举措,因为我党也不愿意日军侵华和南京大屠杀的悲剧再次上演。

于是,很多香港的知识分子也看到了金庸的浪得虚名和误解陈毅原,纷纷写文对金庸观点进行批判。于是,在社会展开了由“原子”和“裤子”,以及原子弹研究是否具有价值的舆论争论,并且朝着白热化的方向发展。

舆论战的白热化

《文汇报》上首先发表一篇名为《怕中国有?是什么人!》的社论,评价金庸是伪善和毒舌的人。紧接着《新晚报》等报纸也刊登文章,对金庸观点做了批判和反驳。

面对各种新闻媒体的讨伐声,金庸的倔脾气也上来了。他也发表一系列《制核弹,无益加有害》和《我们关于裤核问题的十点立场》等多篇文章,毫不退让进行批判和还击。看到金庸死不悔改,各大报纸批判语气也非常犀利,在当时报纸上就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口水战。

金庸反驳的观点,就是即使多造几颗原子弹,都要生活在美国的阴影下。不如拿这个钱,给老百姓多做几条裤子和多买点粮食吃。而且还信誓旦旦说,美国也承诺过,会对不研制核武器的国家保证他们的安全。甚至尖锐指出“核弹头是一种罪恶,制造核弹是有害人类”

看着金庸的执迷不悟,香港《大公报》公开与他撕破嘴脸,指责他是“卖国贼”和《造谣生非》。

就这样,“核子”和“裤子”的舆论论战持续了一年多。由于金庸的无知言论受到了广泛批评。一些广告商对他不满,撤掉了援助。但是金庸在《明报》与各大报刊打笔仗的过程中,吸引了香港市民的兴趣,使得他创办《明报》销售量急速上增,达到万人空巷的地步,改变了准备倒闭的状况,一下成为香港地区的主流报刊。

原子弹爆发,舆论战的停止

但金庸在坐收《明报》名利时候,也使他名声日下。在1964年1月,他以记者身份访问日本时候,舆论批判他是“卖国贼”。在十月时候,批判声音达到了顶峰,

但此时,也就是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上爆炸,升起的蘑菇云也震撼了世界。美国与苏联也想不到,中国人居然在孤立无助的情况下,完成了发达国家实现不了的任务,实现原子弹零的突破。

当时陈毅喜出望外,激动万分:“中国人受欺侮时代已经过去了!”

但是金庸还是不甘心,在《明报》上继续发文泼冷水,声称“核弹是一种罪恶”。于是,各大报刊又继续发文追责金庸,金庸似乎又要吞没在批判声的口水中。

然后,在1964年底,《大公报》却是放弃发文对金庸的批判,这一切是陈毅出手阻止的。

陈毅的宽容使舆论战停止

对待金庸的批判自己观点,陈毅也没有勃然大怒或者辰枪舌剑。他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心胸宽广,深明大义,知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求同存异”,自然不会去理会金庸那些咄咄逼人的舆论。同时,在原子弹成功爆炸之后,他也反思自己舆论也是有一些片面的,觉得金庸观点一半也是对的,重申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并且也赞同金庸的爱国热情:

“《明报》那个社论,要中国人有裤子穿,那还是爱中国人嘛!”

同时,他也赞同金庸观点,老百姓都吃不饱穿不暖,哪里来的尊严呢?“核子”与“原子”应该是辩证统一的。

就这样,一场“核子”和“原子”的舆论争论就这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之后,陈毅与金庸在香港的宴会上,也高度赞扬金庸对国计民生的关注,也夸张金庸的文章写得不错,只要正确的批判他都去接受。

陈毅的宽广胸怀也感动了金庸。他在1964年12月于《明报》上刊登了题为《有什么不对,请原谅》的文章,正式向中国的国防事业道歉,表达了对陈毅以及原子弹研制的肯定。

金庸的片面性

俗话说,“自古书生多误国”,金庸的观点只是出于文人纸上谈兵的狭隘意识。如果中国不研发原子弹,老百姓虽然能穿上裤子,但也是维持不久的。一旦爆发战争,中国没有任何反抗能力,将会沦为亡国奴。

事实也证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也就是建立在拥有核武器等强大国防军事事业基础上的。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也是需要核武器的威慑来营造和平的环境。

结语

现在,金庸先生成为享誉全球,华人世界著名的作家。在“核子”和“裤子”的舆论战中,陈毅元帅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宽以待人的胸怀,令人佩服!我们由此得知,宽以待人,才能以理服人。

0 阅读:3

东展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