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轩撷英]见素抱朴·画入灵魂|赵奇(第76回)

墨轩有臻品 2024-08-31 08:27:02

北京墨轩臻品艺术文化有限公司,主要以服务艺术家出版、展览展示、媒体推广、书画销售为一体。为更好的推动优秀文化艺术发展,梳理当代具有影响力、特殊贡献、名家名师的代表作与评论文章为一体,全媒体发布推广。以文化传播的角度去深耕艺术品的厚度;提升画家的高度,一起践行文化发展的繁荣盛景。

画家赵奇·近照

赵奇,1954年生,辽宁凌海人。197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留校后任中国画系教授,1997年创办中国人物画工作室,任主任导师。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文促会国画院研究员,囯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

【往时】180cm×185cm 1993年 纸本设色

【奔月2】192cm×207cm 2000年 纸本设色

绘画作品的诗意是画家思想、情感及艺术技巧的综合体现,是画家通过个性的绘画语言营造出来的一种超越自然物象的人格精神。现代画家赵奇的绘画作品既强烈的体现着这种诗意特征,纵观他的绘画作品,浓浓的诗意不断袭来,无论是风景还是人物,无论是现代题材还是历史题材,无论是一两个人物的小品还是人物众多的巨制,都是如此,这是我对他的绘画作品最深刻的印象。

赵奇以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恰如其分的把自己的的思想、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创作了大量富有诗意的作品,这种艺术表现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他具有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能够感受并捕捉到表现对象的诗意。二,他具备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和创作能力,能用具体的笔墨语言把诗意的感受表达出来。

赵奇是一个充满诗人气质的画家,可以说他首先是一位诗人,然后是一个画家,他执着于绘画,纵情于绘画,他是一个纯粹的画家。他的语言是诗意的,他的散文包括他的理论文章都以诗意的文字写成,他出版的散文集《最后,眼睛总是湿的》、理论著作《能画就多画点》都是如此,还有他画展的名字《这片地呀》《与你相遇》等无不诗意浓浓。他的情感是诗意的,生活常常触发他的心绪,然后化为诗的文字,曾结成诗集出版,如《一个人》《给你》等。他的诗很抽象、很朦胧,充满深沉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耐人寻味,他说,诗不在于读懂,让我想起白石老人的“似与不似”理论,可谓异曲同工。

两本诗集里都配了他不少的铅笔人体写生,人体很写实,也很抽象,说抽象是因为其中充满着艺术处理,虚与实、有与无,简洁、朴素、空灵,弥漫着氤氲诗意,集人体美、艺术美、诗意美于一体,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文字是诗,人体也是诗,二者融恰的结合在一起。诗人的气质,更容易感受到诗意的存在,他乐于表现这种感受,也善于表现这种感受,他认为作品有诗意,才有品质,才有境界。

赵奇对绘画艺术执着的热爱,并且超常的勤奋,创作数量众多。2014年,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这片地呀——赵奇绘画展》,作品布满了一楼的五个展厅,其实如果把家里的画全部拿出来,可以布满中国美术馆所有楼层的展厅,著名美术评论家林木先生为此感叹:“全中国的画家中还能再找出第二个这样的‘劳动模范’么!”大量的绘画创作,长期的艺术积累,使他拥有了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和创作能力,在诗意表达的过程中驾重就轻。

他说,作品的创作首先要尊重表现物象,尊重自身感受,创作过程中要不断的思考、不断地调整,这种调整有画面上的,也有感受上的,最终要做到二者的统一。同时,创作又要有主观的艺术表达,这种表达是对自身感受的艺术性概括和强化,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比如《让秋风刮过田野》,其构图、色彩、形象塑造和自然物象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看似矛盾的处理,实际上是为主题思想表达服务的,强化了画面的诗意性。

中国传统绘画诗意的表现形式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绘画与诗意的内在融合,诗意通过画面折射出来,另一种是二者外在形式的结合,既画中题诗。赵奇的作品显然不属于后者,他的作品上只有简洁的署名,画的名字在画外,出版或展览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这样,画面能够展示更广阔的诗意空间。画的名字意域也很宽广,只是起到稍稍收拢诗意和主题的作用,如《劳动的日子》《马儿呦,你慢些走》《曾经骑马过草原》等等,这些诗意悠悠的名字和画面形成有机的融合,相得益彰,这也是赵奇绘画作品诗意表达的一个突出体现。

诗意是思想、是情感、是精神,是绘画艺术的至高境界,赵奇的作品为我们做出了完美的诠释­,他在用绘画写诗。

摘自 文/吕进成《让秋风刮过田野》

【让秋风刮过原野】400cm×192cm 2006年 纸本设色

【时光】150cm×97cm 2006年 纸本设色

【中国日记-土地·北方·春】180cm×97cm 2010年 纸本设色

赵奇笃信真正的艺术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述说大地故事,吮吸泥土气息,追忆农牧民生命长河俯仰苦乐的刹那瞬间,大地赐给他们储存美德的胸怀气魄,集体出工修水渠,工程会战学大寨,关外黑土,青葱草原,画家在他深爱着的土地和画布上得于心应于手,由劳动收获感动,自然成就了鲁迅美术学院的好学生和名教授,问鼎了中国文联的跨世纪之星,荣膺中国国家画院资深研究员。

“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生命是难以被消灭的,因为土地是永生的。”赵奇与心仪的作家卡夫卡一样,追求弥漫周围的烟火味尘俗气,乡亲乡音,家短里长,万有安其内,众生得以存,大块假我以文章,摄人心魂,动人精神,驻足天地间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源头,行程立足何处?在哪方土地行走?使命发现了哪里,自然由此走向远方。正如凡·高所说,“如果要生长,必须埋到土地里去,你将于此发芽”。

“山,看不尽;云,看不尽;那路啊,同样看不尽。”赵奇所吟咏,此意谁能会?山水风云,村庄社稷,相拥村庄,看见一切。生机活力,不期而遇;前尘旧影,故人往事,彼此参照,各自的故事纷纷延伸。家园归属,乡土情怀,生命意识,赵奇借助画稿和书写间来体验,去显现,寻找着安顿的时空,去些子曰诗云,少点敷陈造景,艺事由我,为心学,为心画,挥笔落纸,自说自画,吾力虽微,质而实绮,协同增效,凡俗之人莫能及也。

赵奇绘画生涯中不追求铺陈堆砌,不愿意截取裁切,不屑于套用复制,远离刻意和雕琢的他甚至反感创作这个注入太多俗滥甜腻的词汇。绘画是劳动,是人生,是严肃忠诚的工作。且到现场留画迹,生平得力唯在诚。以简驭远,由淡入深,不辍不怠,从朴拙中见丰富,少少许胜多多许,“懂得控制的艺术家,才有希望走入完美”。事功与收获的大道通途,概缘此理。

摘自 辽宁美术出版社《改变会自然发生:赵奇影像》

【乡情】240cm×200cm 2020年 纸本设色

【吉祥如意】240cm×200cm 2020年 纸本设色

有一片地,很遥远,很遥远。

广袤,深沉,神秘。春天的地从沉睡中惊醒,破土而出的小小种子,攒足了劲,拱出刚刚融雪的黑土,蹒蹒跚跚,在人们的惊喜欢欣中抽条含苞……大地一片新绿,深绿,浓绿……之后,鲜花覆盖了原野,弯曲的河流,原始的森林,白山黑水,无尽的宝藏,这是家园的记忆。动人心疼的孩子,丰美心酸的女人,坚韧深刻的男子,沧桑而不可摧毁的老人……这不是传说,这是回忆——这不是回忆,这是现实……她善良、快乐着,她沉重、忍耐着,有依恋也有无奈。她美丽神秘,充满毒品般的吸引和恐惧……一百年来,她历经磨难,满目满目的鲜花覆盖着鲜血,而她依然活着。“这片地呀……”就是东北,是中国的土地。

有一个画家,平淡、自然,带着凝重,就像这片地上的一切,出生、长大、生活着。他的作品和土地一样的肤色,和从解冻溶雪的黑土里钻出来的庄稼一样,本色、同类、无奇,刀刻斧凿般的皱纹,似乎是老牛耕耘犁出来的田垄,质朴、自然而深刻。他是世代辛苦农民的儿子,对土地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依恋……他不是农民,对比反衬着对农民更加深层的无法割舍的无条件的热爱。这种对土地、农民刻骨铭心的感情,延伸为丰富、博大、历史的、当下的和未来的神圣不可冒犯的情怀。他生活着、走着、沉吟着、陈述着,声音不高,却啰里巴嗦不断地说个不停。

他走着自己的路,说着自己的话,画着自己的画,仅此而已……虽然只是像说话一样,甚至像他的诗一样不成句子,像呼吸一样,自然、平淡、平和、却时时带着温暖,说着这片地上发生的事情,说着几十年自己的经历,回忆着这里的曾经,尽管这些已经是长出来的东西,像庄稼,也像他自己。

然而,这些历史、劳动和土地、草原和知青、以及有人爱有人烦的鲁迅……虽说只是想说什么而说出了什么,只是说出了自己的想说,由于真实的动情,小心翼翼、不说不行、同犁地一样一笔一画的,像土地冒出庄稼一样而成为了深刻。这片地上的农民就像土地一样,是我们的亲人,不论美丑,这里的劳动因为世代相传而不讲得失,这里的人不管如何的普通也照样的出生、生长,也有生活、苦难,也有满足,也有爱情而生生不息。鸦片战争、抗日战争有最美好生活生命遭到的践踏、毁灭,那是人类最丑恶卑鄙的灾难。知青生活是无法言说的……。期待、赞美的是无边的青草绿浪的草原牧歌,至于鲁迅也不知道为了什么成了他的话说。这个画家就是从这片地里钻出来的普通无奇的赵奇。

摘自 文/杨晓阳《这片地呀》

【这里的冬天】200cm×240cm 2021年 纸本设色

【地铁 】200cm×240cm 2021年 纸本设色

我所以对赵奇的画作有种几近敬畏的好感,首先就源自他对中外美术以及文学大师的那份由衷敬畏,和对自己由衷的自谦。多年的接触,我感觉他的画,和他的人格很是一至:诚朴、深沉、厚重、有信仰、有骨气,也有灵气。那有信仰的骨气和灵气,是深深蕴藏在所画人物身心里面的,而非轻浅浮薄地露于纸面。读他的画,我总会有一股没来由的共鸣,即深深的好感。尤其最近集中观看了他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并收集于新近出版的《赵奇绘画作品选》的一批作品,这共鸣和好感又集中强烈地产生了一次。我不懂美术,却来说对赵奇作品的好感,不免连自己都觉得言之无由,言之无理。但细一想,自己又不服,怎么会有无来由的事呢?想来想去还是有来由的,古往今来不都说文如其人嘛,我觉画也如其人。我首先对赵奇这个人有好感,所以爱屋及乌对他的画有好感也是顺理成章的。

第一个好感是他非常的真诚。他真诚得让有些虚伪但还没失善心的人不能不怀了怜悯。而他是根本不需要怜悯,也感觉不出别人怜悯的。他心无旁骛地爱着自己以命相许的美术创作,同时又很爱文学,若是没有后者,也许我对他的理解与好感会淡些,因为文学是关乎人的灵魂的,一个画人物的画家对文学没感情没修养,他怎么可能画出自己笔下人物的灵魂呢?他对鲁迅等中外文学大师崇敬得令我这在作家协会领工资的都自愧。他崇敬鲁迅,由衷地把鲁迅的美学思想引为自己的艺术灵魂,一定与他成长的时代和环境有关。他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又一直执教于鲁迅美术学院,他的美术成就里一定是有文学元素垫了底的。文学是最全面的人学,鲁迅是中华民族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大师,赵奇师取鲁迅的文学精神为自己的画魂,他的人和画便有了坚实的人生高度。

他的散文集《最后,眼睛总是湿的》和诗集《一个人》,我都认真读过,如读他的画一样,有种由衷的好感。我甚至有点庸俗地想,若拿人生打个戏说的比喻,赵奇待美术如妻子,待文学则若情人。一个对文学有真情和深情的美术家,不大可能浅薄。他对文学的真诚和真情,真的曾令我很感动。比如某位得了不小虚名也确实出版了不少书但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作家送他作品,说是请他指正实则想听他说些溢美之辞,可等了一阵子既不见溢美之辞,也不见有画儿礼上往来,便动了气问他,赵奇便也动了气说:“这叫文学作品啊?怎么感觉是新闻报道?”他的话其实也道出我的同感,但我却从没好意思直接说过,让人家就那么以为我也认同他那份自我良好的感觉呢。这种与赵奇的不同,就在于那点自我保全的虚伪。

赵奇不是刻意不虚伪。他既认真对待着“爱妻”美术,又不由自主地爱待着“情人”文学,哪还有闲空虚伪!他以自己的真水平,早就被评为全国美术界的世纪之星,并被推举为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了。他有个没空儿虚伪的笑谈,辽宁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的人们都知道。有年省政协全委会上,刚刚听完工作报告的赵奇,赶巧在电梯里和刚刚作完工作报告的肖作福主席站了个面对面。非常平易近人的肖主席主动和赵奇说话,赵奇却纳闷,不认不识的这个老同志怎么熟人似的和我说话呢,便直截了当问肖主席是谁。肖主席认真回答说我是肖作福,赵奇又认真问肖主席是哪单位的。

肖主席笑了,电梯里的其他人都笑了,赵奇竟莫名其妙问大家笑什么。一个美术家委员,面对主动与他说话并报了名字,尤其刚刚听完他工作报告的政协主席,竟茫然不知是谁,这的确是一个笑谈。但说实话,我每听人说一次或自己传说一遍这个笑谈时,都不由对赵奇多一分敬意。他真个是纯粹的可敬可爱的美术家!他心里的位置都被美术占据了!所以,对其它虽重要但他实在没功夫去看重的事便熟视无睹了,这恰恰是一个独特而有大作为的艺术家的真诚心境

摘自 文/刘兆林《门外读画》

【铸剑】239cm×192cm 1998年 纸本设色

【希望·山坳上的小学】188cm×218cm 1992年 纸本设色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北方人物画派一直秉持着浑厚深沉的乡土意识和扎实有力的写实画风,赵奇无疑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人物。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画家,赵奇以其成熟的个人风格使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迹,他的作品不像当代某些“观念艺术家”们刻意地制造某种商标式的个人化视觉符号,也不像一些学院派国画家那样在题材和样式上绕不开一时的风气与程式。赵奇作品的标识,在于其特有的整体气势与风格化的笔墨语言,这使得他的创作可以与他人拉开距离。土地、人群和历史,永远是他孤独而执著的选择。

从1978年毕业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至今,赵奇的绘画创作可以被划分为历史题材的连环画创作和以乡土题材为主的中国人物画创作两个阶段。其中,八十年代以水墨为媒材的连环画创作使他在中国画和连环画两个领域都引起人们的注目。他与许勇、顾莲塘合作的《嘎达梅林》,开创了中国现代连环画创作的史诗风格,极大限度地发掘了连环画艺术的多时空、连续性的样式特点,成功地运用通页的横幅画面展现出磅礴的气势,表现出不同于以往连环画的全景式的图像叙事风格。

赵奇的艺术生命成长于八十年代,在这个新潮美术一时独领艺坛风气、纷繁复杂的中外观念相互冲撞的年代,他反而沉浸在民族的苦难历史之中,并在内心深处烙下了深重的历史使命感。《可爱的中国》与《啊,长城》便是赵奇在八十年代中期有感于民族命运的艰难与苦难创作出的名作。《可爱的中国》根据方志敏原著编绘,这套共46幅的连环画作品标志着赵奇连环画风格的初步形成。画面以赭墨勾勒,加以皴擦渲染,充分发挥了皮纸的特色和质感效果,得粗犷厚重之风。其中,第20幅描绘的衣衫褴褛、满面污秽的难民形象,给人以动人心魄的冲击与震撼,成功地传达了先烈为苦难祖国而痛楚的感情,极富精神感染力。

画面上有意安排了长城、黄河等象征性的场景,显示了画家处理全景式构图的能力。《啊,长城》则围绕着一个特定主题场景,穿插历史故事和战场硝烟,从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为了保卫家园喋血长城内外,再到今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国内外参观者,整个作品跨越时空的局限,凝聚了历史的沧桑和作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凭吊情怀。

摘自 文/于洋《赵奇画艺品读》

【马呦,你慢些走·落日】193cm×200cm 1998年 纸本设色

【奔月】96cm×96cm 2002年 纸本设色

中国画人物画是一篇大文章,赵奇是这个大文章里的一篇大文章。因为中国画人物画20世纪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有赵奇的贡献。赵奇是50年代生人,可以说是50年代生人里最杰出的一位人物画画家.....

——邵大箴

我觉得没有赵奇和赵奇创作的这些中国人物画,20世纪的中国人物画会缺少许多分量。我认为赵奇先生是继蒋兆和、周思聪之后,最重要的中国人物画画家之一。

——尚辉

【嫦娥】120cm×98cm 2003年 纸本设色

【马呦,你慢些走·风中】193cm×200cm 1998年 纸本设色

艺术语言往往是突破口所在。传统绘画的语言,比如文人画的语言,是有局限性的。这种局限性也符合它的历史客观性,因为它在历史上曾经达到过完美的程度。在卷轴画发展的一千几百年历史中,艺术语言也是经历了多次变化的,只是我们现在看过去,容易把过去看成一个时间段甚至看成一个平面。但是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所具有的超稳定性结构,绘画语言也有着异乎寻常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形成我们民族特有的稳定的艺术语言结构。

新社会、新事物和新艺术创造的冲动必然要求冲破这种既有的稳定结构,从而与新时代契合。不可否认,在表现我们面对的事物,表达我们自己的感受、思想和情感的时候,必须从我们的对象中找到艺术语言,找到最适合它的语言,这个语言才能是充分有效的。过去的语言是有历史性的,刚才说了,是它的局限性的,这是它的问题,也是它的成就。

在面对我们今天所要表现的对象时,过去的有些东西是苍白的,包括看上去很高级的某些笔法墨法,在表现我们面对的具体事物时,有些时候是不够的,传统笔墨的表现力也是有限的。而且不只是笔墨,包括技术、方法和理论观念等层面。当我们面对具体的表现对象时,这些东西都是有局限的,需要更新、改进和变化,以符合我们对事物的感受、情感和思想。艺术史的进程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说,创新不完全是画家主观的意志所求,而且是艺术史本身的逻辑使然。

一般地说,在中国画的现代进程中,创新的资源多种多样,但有两个方面是绕不过去的,一个是西方,一个是中国自身的传统。大家一般都会承认西方的绘画特别是素描、油画对中国画的影响,西方概念上的解剖和透视在过去的中国绘画中是没有的,这是对我们中国画现代性的影响,这些都是事实。

如何处理中西之间的关系是现代中国画家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赵奇教授做得非常好。他在两个方面之间寻找到了平衡点,实现了两者的统一,目的是为了表现具体的对象,也就是他的作品向我们展现的土地、母亲和劳动者。他这次展览的题目是“这片地呀”,这个题目寓意深刻,它以诗性语言表达了画家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是一种深沉、浓烈的爱。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诗人低沉吟诵着“这片地呀”,紧接着泪流满面。它比任何常规的表达方法都更加真挚、朴素而又深刻,最符合画家本人的内心实感。

理论研究和表述非常重要,但是有一些东西是理论语言很难表现出来的,在这里就是这样。理论的叙述、阐释、分析、综合等手法在表达艺术家内心和艺术作品时,都有一定的限制,而诗意语言更接近。赵奇教授所有的绘画作品,我认为都是为了表现这个主题,就是土地和生存在这片地上的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爱,对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朴实的、深沉的爱。这是促使他形成所有艺术语言、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的最根本的内在依据。要把这些东西表现好,所有现成的语言都有局限,创新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而然的选择和现实。所以,就出现了逆锋、颤笔、面、体这些语言方法。我认为,这是赵老师根据精神诉求和表现客观事物的需要在艺术语言上的创造,达到了技术、语言、方法和艺术理念与精神表现的完满的统一,所以作品才有这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正义和真诚这两点,是他的人格当中最核心的两个方面。这来自生活体验、读书思考和艺术感悟。化生活为智慧,化知识为价值,铸就人品的高洁,成就艺术的伟大,这些因素体现在赵奇身上的就是人品与画品的统一。这同样是传统中国文人艺术家的追求,当然也应该是中国现代艺术家的一生追求。这也就是在当代中国艺术发展中不能缺少赵奇艺术的原因。伟大的艺术往往来自于高尚的人格

摘自 文杨振国《伟大艺术源于高尚人格》

【中国日记-土地·北方·春】97cm×180cm 2010年 纸本设色

【中国日记-土地·北方·春】97cm×180cm 2010年 纸本设色

赵奇的艺术创作之“根”也是深扎在故乡辽宁锦县文化土壤之中的。其实,锦县依傍大凌河,锦县形成于一种特殊复杂的地理环境中。一则锦县兼有混合型文化的组合,使锦县兼有多种文化的品质,如农业文化的保守、恋土、狭隘、散漫;辽海文化的粗犷、开放。二则,从地理位置看大凌河又是辽河的分流。上述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环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形成了赵奇作为画家的文化形态,孕育出赵奇独特的画家品性与人文精神,构成了赵奇作为画家独特的文化心态。

赵奇是自觉地走向人民的。赵奇有几段自白:“在中国不了解农民就不会了解我们的国家,他们具有泥土一样的平实色泽,他们淳厚、质朴,他们最容易满足,他们有着极强的负重能力,他们不屈不挠而顽固。”“我热爱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唠嗑,许多人说的都是一个故事,这故事没头没尾——总是述说一段刚刚过去的日子,在他们面前没法纠缠明天的事情,他们生活得已经很累了……游荡在他们心灵之间,我受到了震动和感染,他们有改变现实的能力,双手就是财富。

我画完了一幅之后,方知言犹未尽,于是表现的欲望就如潺潺东去的小河,使我不断地重复,不断地画下去。”“在他们面前我们会想什么呢?表现这些形象本身其实不是我的目的。他们盘坐在那里,面孔注视着我们,无声无息,却会触发我们深深的思索;你可以想到家乡,可以想到祖国,可以想到命运,可以想到土地,可以想到孩子,可以想到长城……”可以说,赵奇对农民命运的关注,是他的天性,是他的本能。因为,农民作为一个群体及其所构成的世界,是他最有意义的他者,是他定义自我,认同自我同一性的基本交往对象。

赵奇的人物画比之京派人物画更加强化皴擦重拙的体量感,色彩表现上则喜用重墨焦墨,凸显了墨色和强烈的黑白对比,这使赵奇的人物画具有斑驳的肌理效果和块面表现,尤具视觉震撼力,在很大程度上,赵奇代表了东北人物画风的典型审美风格。给当今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新的震撼和自信,我们民族的艺术创新并没有停滞,他作为社会具有良知的画家,也并没有放弃对时代精神价值的思考。赵奇画出这些“主旋律”作品,没有足够的沉静和历史的思考,没有充分的积累和学养,是断然画不出来的。赵奇的艺术历程和他的沃土意识,其实正是赵奇自身思想发展的表现,最后追溯到的是他的艺术灵魂。这种艺术灵魂正是赵奇艺术精神的体现。

摘自 文/程义伟《走向农民的画家》

【春天之二】68cm×136cm 2013年 纸本设色

【劳动的日子】144m×95cm 2002年 纸本设色

绘画不是我们立志想做的事业,真的不是。只是有些时候我们过分地投入把它给弄错了。为什么会是这样?以我的体会来说是因为孤单,人没有事情做就会感到孤单,碰巧有了绘画。

当我把看到的东西画下来,立刻就感到了兴趣——我觉得这是很值得说的一种事情。可是,我不知道它来自哪里,我只是相信,其实就够了。绘画是需要兴趣的,就是这样,否则那也是灾难。

尽管我不断地努力,我想画出我的看到,可总是难以做得满意。我不断地寻找,我在使用各种方法去寻找。随着画面的变化,慢慢地我发现,我的感受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这又是为了什么?绘画使我时常处于疑惑和不安里。

我拿着木炭,木炭在宣纸上画出了一些线条和深深浅浅的调子。我觉察到了某种神秘——那是素描吧?眼下画中国画的对于素描是反感的,我为什么却是从这里得到了乐趣?我很是留意那种感觉,我甚至认为,那是对中国画的一种救赎。遗憾的是,我没有办法走得更远。木炭过后,我还得用毛笔去勾勒,把刚刚见到的那些内容,又给毁掉了。

你看,我说出了这么多没有原由的话,是否可以证明我没有计划过绘画的结局?在我的认识中,绘画是一种行动,绘画过程呈现着行动的目的。画家不是打扮得花里胡哨在灯光下表演的演员,他所做的是没完没了朴素的生活。有人能说出每一天的日子都是怎么过的吗?我们所做的是克服一些干扰,这是一种状态。事实是,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统统地保存起来。

是的,绘画就是不断毁坏中的行走,我们见到的只是复杂关系中的最后一个画面。没有办法,事情的本身也在提醒我们,绘画创作,它所针对的是画家自己,这是一个人的事情。

现在,我似乎只能说出这些,如果按照今天的思路想下去,所涉及的问题可能就远了。或者我们谈及的像是一种自然的存在,它根本就是说不大清楚。那么,还是放下思考,我们拿起画笔,这样也就是一种真诚了。

摘自 文/赵奇《绘画是一种行动》

【模特儿】68cm×136cm 2009年 纸本设色

【晴雪】68cm×136cm 2009年 纸本设色

赵奇作品赏析

【溥仪出宫·民国十三年·局部】

【商鞅变法-商君法·局部】

【多好的一年】 96cm×165cm 2013年 纸本设色

【季风】 68cm×68cm 2012年 纸本设色

【草原·系列】 68cm×68cm 2014年 纸本设色

【草原·系列】 68cm×68cm 2014年 纸本设色

【来到春天】 176cm×66cm 2014年 纸本设色

【雨过天晴】 193cm×97cm 2014年 纸本设色

【一条大河】 192cm×350cm 2015年 纸本设色

【曾经骑马过草原】 68cm×136cm 2016年 纸本设色

【丝路构图之八】 29cm×70cm 2016年 纸本设色

【丝路构图之九】 29cm×70cm 2016年 纸本设色

【春风拂面1】96cm×195cm 2013年 纸本设色

【春风拂面2】96cm×195cm 2013年 纸本设色

【暗夜】 192cm×210cm 2015年 纸本设色

【待到冰雪消融】 192cm×210cm 2015年 纸本设色

传承文脉·印艺互联 主攻学术·挖掘新人·引领收藏北京墨轩臻品艺术文化/出品编辑|墨轩君

0 阅读:2

墨轩有臻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