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深得秦始皇器重,本是个聪明人,为什么终以悲剧收场?

史说新域 2023-09-15 08:30:16

在秦始皇嬴政一手缔造的权力帝国里,李斯能做到秦国丞相的位置,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聪明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聪明人,偏偏干出糊涂透顶的蠢事来,终以悲剧收场。

世事就是这么诡异,人性就是这么复杂。

战国末年,楚国上蔡郡衙门里有一个小吏名叫李斯,不满足于小吏的职位,拜著名儒士荀况为师学习做帝王之师的本领。

李斯学成之后,认为楚王没有统一天下的雄心,不想回楚国,于是便去了秦国。

来到秦国,李斯为秦王嬴政出谋划策,招贤纳士;对六国君臣施离间之计,配合秦军的大举进攻,深得秦王的赏识与器重。

二十多年后,秦国统一了天下,秦王嬴政当上了“始皇帝”,李斯成了这个统一帝国的丞相。

为了巩固秦朝的统一,李斯请求统一度量衡、货币,又亲手书写了“小篆”的范本《仓颉篇》,作为统一文字的标准。

秦始皇到全国各地巡游,到处刻石“记功”,多数内容和文字也都出自李斯手笔。

李斯的儿子都娶了秦朝的公主,女儿都嫁给了秦朝的公子。李斯一家成为秦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中权贵。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始皇在出巡途中病死于沙丘平台。赵高诱骗李斯篡改了始皇遗诏,将胡亥立为皇帝,就是秦二世。

李斯这样的聪明人,居然上了赵高的当,跟着他干起了政变废储这种事,真是让人看不透。

赵高此时尚未掌握实权,怕二世得知外面的真相会怪罪自己,就对二世说:“陛下现在还年轻,大臣们奏事时未必都能答对得当,如有疏漏,他们可能会怀疑您的圣明。另外,大臣们的上奏未必事事都重要,没用的奏本白白浪费您的精力。您只管在后宫休息,大臣的奏本我赵高给您转达。”

这样,二世只能听到赵高一个人的声音了。

赵高总是担心李斯揭穿他的把戏,又盘算着要把李斯除掉。可二世信任李斯,除掉他并不容易。

赵高终于想到一条“妙”计,他装着忧虑国事的样子对李斯说:“如今天下大乱,皇上却整天吃喝玩乐。我人微言轻,劝也无益。您身为丞相,为一什么不劝谏皇上?”

李斯说:“我一直想劝谏,可皇上不上朝,我没有机会。”

赵高装作很恳切地说:“丞相若不嫌弃,我可以替您转达。”

赵高趁二世玩得正高兴时,告诉李斯:“皇上现在想听您奏事。”

李斯来到后宫门前,让太监转告二世有事要奏。二世当然不高兴,只得停止玩乐,召李斯进见。

一连几次这样之后,二世发怒了:“朕闲暇时,丞相不来;每当朕玩到高兴处,丞相就来扫兴。他分明是故意让朕出丑!”

赵高趁机说道:“陛下,丞相参与了沙丘之变的策划,可您没给他一点好处,他怀恨在心,想和您二分天下,甚至取而代之!”

李斯得知赵高诽谤自己,就向二世揭露了赵高的阴谋。

赵高却向二世辩解道:“因为有我,丞相才不敢胡作非为;除掉了我,丞相就要学陈成子夺取您的天下了!”

二世大怒,下令:“将李斯交郎中令审问!”

李斯的案子由赵高审理。赵高先派他的心腹冒充二世派来的谒者、御史、侍中来审讯李斯。李斯一说实话,就招来一顿毒打,直到他按照赵高指定的罪名承认才停止。

十几次过后,二世真的派人前来复审,李斯也认为和以前一样,慌忙认“罪”。

二世见了自己派去的人录回的口供,松了一口气道:“要不是赵高,朕差点让李斯收拾了!”于是给李斯定了“具五刑”的刑罚。

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首先受了黔刑(在脸上刺字)、劓刑(割去鼻子)刑、刖刑(砍去左脚),然后和他的一家老小被拉到咸阳的市场上腰斩,最后被灭了三族。

有人曾评价,李斯是极端忠正而冤死的刚直之臣。但包括司马迁在内的一些史学家则认为,李斯死得并不冤。他位列三公,是当世最有实权的人物之一, 但他并不能履行一个忠臣的政治原则,及时劝谏君主推行正确的治理之道,反而毫无原则地阿谀强权,与赵高一起发动政李斯才开始规劝秦二世,到这个时候才到这种事还有什么意义呢?

总而言之,李斯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咎于他自身,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如果他不贪图个人权力、名位,不依附于政治上的黑暗势力,那么他或许不至于死得那么惨,而且连累三族。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细说秦汉》(上海人民出版社)等

1 阅读:144

史说新域

简介:分享尘封史事中那些有温度、有趣味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