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要盖房,问所需费用能买多少斤小米,知道答案后断然否决

史说新域 2023-09-18 12:20:13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南海怀仁堂的东南角,有一座中国古老式的建筑,这座建筑名为“永福堂”。1953年,彭德怀从朝鲜回来后,就住在这里。

这座院落,有北房五间,西头的两间打通了隔墙,是彭德怀的办公室和会客室。

东头的两间是卧室兼作他夫人浦安修工作和学习的地方。

当中的一间,由东到西打了一个隔断,隔出十来平方米的一块空间,作为餐室。

东厢房作会议室,有时用来召开军委办公会议,后改为宿舍。

西厢房是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和宿舍。

永福堂这座房子,由于长年日晒雨淋,致使门窗和廊柱的油漆剥落,斑斑点点,很不好看。而办公室天棚的一角还漏雨,每逢下雨总要湿一大片。

彭德怀住进来以后,管理部门几次请示彭德怀,对房屋进行翻修和粉刷,但彭德怀不同意,只同意哪里漏就补哪里,能住就行。

他对工作人员说:“要时时想着国家这个大‘家’,眼睛不要盯着我这个小‘家’,能节约一些就节约一些,把节约下来的钱用在国家经济建设上。”

1956年,管理部门对房屋进行检查后,发现彭总住的永福堂破损十分严重,于是便拟出了维修计划,送到彭总办公室,请彭总批示。

彭总一见是维修永福堂的请示件,就有些不高兴,对工作人员说:“房子是住人的,不是图好看的!门窗、廊柱的油漆脱落并不影响居住嘛!”

彭总身边的工作人员将彭总的意见转告了修缮队,修缮队的领导说,油漆门窗和廊柱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主要的是为了防腐蚀,延长使用寿命,这完全符合彭总厉行节约的精神,如果到廊柱彻底破损再修缮,那花钱更多。为此,修缮队同志要求工作人员再次向彭总请示。

一天晚上,彭德怀坐在走廊的藤椅上休息,机要秘书孟云增上前小声地对彭总说:“彭总,修缮队的同志说,房子的门窗、廊柱确实该油漆一下了!”

彭德怀听后,显得有些不高兴:“怎么又提这事,不是说过不修了吗!”

孟云增微笑着指着就近一根廊柱说:“您看,这根柱子因为油漆剥落,木头已经腐朽了,如果现在不修,以后就得换柱子,那花钱就更多了。那时,可是因小失大呀!”

彭德怀听后,站起来,走到那个廊柱跟前,看了看,又动手敲了敲,发现廊柱确实该油漆一下了,便勉强地说道:“你们这些人呐,理由就是多……”

永福堂的庭院不大,住房就显得紧张。彭德怀的侄子、侄女住校学习,节假日回来探望,晚上必须赶回学校,因为永福堂没有房间留他们在这过夜。

小侄女彭钢改为走读后,不得不把东厢房的会议室,从北头隔出一小间来给她住。

后来,左权的女儿左太北也来了,住房就更加紧张了。彭德怀和夫人浦安修很是发愁。

一天吃罢晚饭,彭德怀和夫人浦安修在院子里转来转去,寻找空地,转了好半天后,彭总走进孟云增的办公室,把他叫到院子里说:“太北的住房怎么解决?现在房子实在住不开,只有考虑盖一两间。”

孟云增非常熟悉永福堂这个院子,早在他来彭德怀这工作时,就将永福堂的院子仔仔细细地“侦察”了一番。所以,他听到彭总准备在院里盖房时,便建议道:“西厢房靠南头的院门处,有20余平方米的空地,可以盖两间小平房。”

彭德怀点了点头,表示同意,由孟云增出面和有关部门商量。经过精打细算,需要材料费一千多元。

彭德怀一听,忙问孟云增:“一千元,能买多少斤小米?”

“能买一万斤小米。”孟云增如实地回答说。

彭德怀断然否决了盖房计划:“一万斤小米,这要多少农民的劳动,又能养活多少人?不盖了!”

彭德怀在日常生活中,习惯用小米作为计算单位。每当遇到花钱的事,他总是首先想到抵多少斤小米,想到农民“汗滴禾下土”,种出一点粮食来之不易,花钱不能大手大脚。

房子不盖,住房的困难还是解决不了。可巧,几天之后,彭德怀出院散步,到附近东八所,看见那儿正在拆旧房。

彭德怀赶紧回到永福堂,和孟云增说:“你去找他们商量一下,咱们能不能用些拆下的砖头和木料?用那些旧材料,不是可以省些钱吗?”

孟云增和修缮队的同志商量,他们答应可以用。孟云增高兴地向彭德怀汇报说:“盖房的材料可以解决了!”

彭德怀听后,点了点头没有吭声,站起身,走到庭院转了一圈,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房子一盖,就把路堵上了,朱老总散步从哪里走?”

原来朱德到中南海散步,习惯于从彭总家的院门穿过,房子盖起来后,朱德只有绕行。

彭德怀觉得此事不妥,摇着头说:“不能那么做,朱总走这条路惯了,不能改变他的习惯。只能改变主意,房子暂且不盖,等以后再说。”

后来,大家考虑来考虑去,还是只有在西厢房南头盖好,为了使朱德去中南海散步时不绕路,还从这院子里经过,要在西厢房的北头再开个门。彭德怀同意了这个办法。

就这样,几经周折,最后盖起了总共只有20多平方米的、比老房子矮半截的两间小平房。

参考资料:《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彭德怀全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等

0 阅读:143

史说新域

简介:分享尘封史事中那些有温度、有趣味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