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故乡与远方: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点墨漫诗意 2024-06-20 06:02:0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这句诗自唐代起,已变成中国文化的内在涵养,变成人们心田里世代流淌的精神传承。望月思乡,不仅是时空的距离,也是贯穿古今的内在情思。

“故乡”是一个模糊而又清晰的存在,到底什么才最能代表故乡,恐怕谁也说不清。同姓宗族构成的村落,共同奔跑过的土地,门前那棵粗壮的古树,上学途经的那条溪流,伙伴们郊游的某个春天,恋爱时约会过的一位姑娘……故乡是生命开始的起点,也是未来岁月永远抹不去的印痕。即便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碰面,如果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那么乡音乡情,那份天然的熟悉也会令他们迅速获得彼此的亲近与信任。所以,中国人将“他乡遇故知”列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这足见故乡在人心中的魅力。

可是,假如一个人遇到了自己的老乡,会问些什么呢?

无须多想也能猜到。会问当年那个淘气的同学,现在是不是也同样娶妻生子,青云平步;当年那条清澈的小溪是不是还能淘米洗衣;旧日的学堂和年迈的先生是否依然如故……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他乡遇故知”的概率并不高。真的遇到了,千言万语,诸事繁杂,一时又不知从何叙说。即便是最会说话的诗人,真的问起故乡的事,也无非是些家长里短芝麻绿豆的小事。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当诗人王维遇到自己故乡的人时,他开心地问:“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你来的时候,我窗前的梅花开了吗?”诗人用最通俗平淡的语言,以最寻常的小事发问,让人不免思考:离家这么久怎么只记得那一束梅花?

故乡的柳暗花明,青山绿水,像从不褪色的底片,一遍遍在心头温习、冲洗,留下如诗如画的记忆。但记忆中的故事不都是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也有平凡的、别致的,旁人看来不起眼,却充满了自己特殊回忆的小事情、小物件。那窗前的梅花可能只是诗人向来的偏爱,又或者它曾见证了朋友间的一件乐事,也或许它能勾起某次浪漫邂逅的回忆。总之,越是细小的事情,常常越能引发记忆的波动,触发无限乡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在这一年的九月初九,离家在外的王维感触颇深。在自己的家乡,重阳这天有许多民俗活动。如今,自己孤独地客居他乡,想起远方的兄弟们,此时他们一定在登高、饮菊花酒,庆祝金秋的丰收,品尝收获的果实。“登高”是对生活步步高升的期望,“菊花”是长寿的象征,九九重阳,久久相聚,兄弟们遍插茱萸,以昭示祛病健身。可惜在如此喜庆的日子里,却没有我的参与。

在这略带伤感的情绪里,远游的王维发出了这样的叹息——每逢佳节倍思亲。只此一句便道出了世代游子的心声。当一个人漂泊在举目无亲的异乡里,常常会产生莫名的孤独。万家灯火时,有没有豆大的灯光是为自己点亮。倦鸟尚且需要归巢,何况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平常的日子也就罢了,在别人合家团聚的时候,自己却孤身一人,寂寞将时间的纤维拉扯得分外漫长,每个细小的感受都变得更加清晰。思乡的细胞开始不断分裂,扩散出无穷的思念,想故乡的人事、风物,也想故乡节日里弥漫的熟悉而遥远的气息。

唐诗中有许多这样名垂千古的诗句,辞藻并不华丽,也没有怪诞或另类的癫狂言语,细究起来,语言甚至都异常朴素、平实。而这些诗作之所以深挚感人广为传诵,就是因为其对生活的真诚描摹,对感情的细腻刻画,对人类共通的情感的如实解读。

有人说,现代生活如此便捷,早已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人们可以随时回到故乡,那些古老的诗歌已无法再给人提供新的文化给养和情感体验,它们是泛黄的树叶、干枯的老藤,为时代所抛弃的存在。

但事实恰恰相反,正因为科技与时间的快进,才导致生命旅程的加速,令人们还来不及细致感受生活的美好便匆匆失去了它。二十岁的学子已开始背着行囊异地求学,或者还有更年轻的人,为了生活匆匆踏上远行的列车,闯荡精彩的世界。一切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求学、就业、跳槽、婚嫁,马不停蹄建立新生活的版图。在这变动不居的旅途中,是否该静下来思考,哪里应该驻足,哪里需要停靠,哪里值得怀念?而诗歌,恰好给了人们这样的空间。

古老的诗歌像一首岁月的抒情诗,它提醒人们在迷茫时发现自己,在告别时回顾过往,在失去时学会珍惜和铭记。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刘皂《旅次朔方》

刘皂说:“我像客人一样在并州生活了十年,这段时间里,我日夜想念故乡咸阳。”想念自己的故乡,想念故乡的亲友、故乡的山水,几番梦回,俱是故乡缥缈的云烟。归心似箭,诗人说十年来日日夜夜都在盼着早日返回故乡。当刘皂终于可以踏上返乡的归途,回望并州,忽然惊觉:十年来,并州已经成了自己心中的“另一个故乡”。

刘皂没有直说为什么来到并州,也没有说为什么又要返回家乡。但古往今来,背井离乡不过都是为理想,为功名,为生计奔波。年深日久,十载艰辛,一无所获,只得告老还乡,再渡一次这桑干河。当他发现自己这浓浓的依恋时,竟然又是与“故乡”的离别。

世人最珍惜的,都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这份错乱和痛心正是生活中永远不可预知的荒谬。

星移斗转,长河湍流,时至今日,人们仍可通过阅读古典诗词来了解前人的故事,品咂当下的人生。通过仰望唐朝的天空,来照亮自己的旅程。千百年前的诗句不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风干褪色,反而化成无尽的诗意滋养了后人的心田。恐怕,这也是唐代诗人们所始料不及的吧。

0 阅读:32

点墨漫诗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