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亏虚的症状表现

楚风评健康 2023-07-31 15:05:01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八百五十二。(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瘛,腳下痛,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取其經,太陰陽明少陰血者。”——《黃帝內經·臟氣法時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我们先来看原文∶“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瘛,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这段话虽然不长,但是意思我带大家也过一遍,含义我们之前也反复讲过很多次。 第一句话“脾病者”,脾病的表现,前一段讲实证,后一段讲虚证。实证什么表现呢?叫做身体沉重,“身重善肌”,善肌就是肌肉痿软无力。“足不收行”,走路脚不能举步。“善瘛”,瘛大家也很熟悉,讲的就是筋脉的痉挛疼痛,筋脉牵引,往里收着,这个收引性疼痛,也就是痉挛,我们有时候然后走路腿肚子痉挛,或者是游泳的时候腿抽筋。《黄帝内经》把这个症状叫做善瘛。“脚下痛”,脚底下疼。如果是虚的话,“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这就很好理解,就是如果是脾虚的话,腹中就胀满,肠鸣泄泻,完谷不化这些情况就会出来。“取其经”就是它的治疗方法,用太阴阳明,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这些经脉的穴位,同时取少阴经血,足少阴肾经刺其出血来进行治疗,后面我们会讲到不一定非得出血,因为古代医家也认为虚就需要补,实的话就需要泻,要是再重的话进行刺血,这是整段话的理解,其实非常简洁,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我们再看看古代医家的注解,第一句话就是“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瘛,脚下痛”。这句有的医家认为是“足不收,行善瘛”,有的医家认为“足不收行,善瘛”,其实就都是差不多的意思,整体上来讲就是身体沉重,肌肉萎缩,走路脚收不住,或者是走路抬脚有困难,同时容易抽筋这种情况,脚底下还经常疼痛,所以王冰注解∶“脾象土而主肉,故身重肉痿也。痿,谓萎无力也。脾太阴之脉,起于足大指之端,循趾内侧,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出腘内廉,故病则足不收,行善瘛,脚下痛也”。所以王冰就把整个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跟大家重新的梳理了一遍,这条循行的路线如果出了问题就容易出现“足不收,行善瘛,脚下痛”这些情况。 虚就会“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如果是虚的话,脾虚就会失其健运,《素问吴注》注解∶“脾虚则失健运之用,而中气失治,故腹满肠鸣,飧泄而食物不变”。其实这就是经常我们所说的脾虚的表现,就是肚子胀满,肠鸣,同时容易腹泻,老百姓有话讲,这个飧泄是什么呢?叫做吃什么拉什么,都没有消化掉。这就是脾虚的表现,咱们在临床中我也反复跟大家分享过,就是脾虚的这些症状有要是针灸的话,可能就是刺足三里,足太阴脾经,或者是足阳明胃经经脉的一些穴位。脾经用的少,大多数都是足阳明胃经,为什么呢?因为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所以一个重点的穴位,足三里穴我在临床上也经常提倡大家可以做做艾灸灸这足三里穴。如果是肚子疼的话针刺足三里穴,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治脾虚的。这是整个脾病的虚和实的表现。 再往下叫做“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张景岳注解∶“脾与胃为表里,故当取足太阴阳明之经。少阴,肾脉也。脾主湿,肾主水,水能助湿伤脾,故当取少阴之血以泄其寒实”。这就是张介宾一个比较独到的认识,取太阴阳明就行,为什么还要取少阴呢?其实少阴大家注意,少阴主肾,肾和太阴是通着的,所以三阴经当中,太阴和少阴经常在一起,所以火神派为什么用四逆汤,有的火神派用四逆汤用附子理中汤,不就是四逆汤里边再加上白术和党参或者白术和人参吗?这不就是附子理中汤了吗?其实它是一个概念,是纯补肾,纯温肾,另外一个还得健脾。(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就是肾虚的人大多数都是脾虚,脾虚时间长了,脾阳不足,肾阳也跟着衰,他俩是经常在一起的,所以在这个地方只有脾病,我们之前学的肝病、心病都没有说是取其他经的,只有脾病是取其他经的。(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八百五十二。(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0 阅读:0

楚风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