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那个年代(90)一童年美食:桑葚

谈谈农的鼓与呼 2024-03-17 02:15:18

文:郑学良

孩童时期,除了好奇、贪玩外,还有就是馋嘴,这是儿童的天性。

再苦的岁月也有甜蜜的时光,再平常的食物也有美食的味道,任何一个年代,都有相对来说的美食。农村生产队时代,整个社会物资短缺、生活条件差,人们常为一日三餐的生计而发愁,农村生活更甚。尽管生活拮据,但对美食的向往、对味蕾的迷恋,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在当时的条件下,社员家庭或者儿童自己,也会创造条件满足下味蕾的需求,享受到来之不易的美味,只是在那个年代,美食美味都是些廉价、普通、自然的食品,这当中,桑葚就是其中之一。

有桑树的地方就是故乡。吃穿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过去,人们的穿着主要靠养蚕织丝,从古代起,蚕桑业跟粮食耕作业一样,受到人们的重视,历朝历代,都大力推行“奖励耕织”、“劝课农桑”,桑蚕业、种粮业,都是传统农业社会的国本。

所以,过去,人们常在住宅周围、田园路旁种上桑树,便于采摘桑叶养蚕,这就是“桑梓”的由来,后来引申为故乡。

不过,随着棉花以及现代化纤工业的发展,养蚕织丝业日渐没落。上世纪七十年代,小编记得所在生产队只有两户人家还养蚕,其中有一户还是小编的伯母家,相应地,院子里的桑树也不是很多了,听大小们讲,五十年代,院子里还有很多桑树,“大跃进”时,砍掉了好多,种上了梨树、桃树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只零星剩下几株老桑树,这几颗老桑树,长在路边上,出于遮阴纳凉还有敬畏古树的考虑,仍然保留,同时,一些社员房屋或者自留地又重新生长出一些小桑树来,小编家房屋前,就长有几株小桑树,本来父母嫌碍眼,计划要砍掉,伯母养蚕需要桑叶,跟父母协商,愿意用红薯藤(猪草)来换桑叶,才得以保留。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生产队的院子里只有一些稀稀疏疏的桑树,成了点缀。

与大小们稀罕桑树相比,小孩子们稀罕的是那桑树上的桑葚,桑葚是长在桑树上的果子,小编那一带把桑葚叫做桑泡,桑葚现在人们把它当作是一种水果,可在那个年代的乡村,没有谁把桑葚看成像桃子、李子、柿子、枣子等一样的水果,主人家栽桑,只采摘桑叶,桑葚不管,所以,桑葚就像那时田野、溪沟边的野生刺苔、三月泡一样,任由人们采制品尝,在那个水果糖果等匮乏的年代,桑葚就成为了农村孩子免费的美味果子。

桑树春天开花,初夏结果,一开始是白色和青色,像一颗颗的小毛毛虫,往后就变成红色,其它水果一般红了就表示熟透了,可桑葚,千万不要认为它变红了就熟透了可以吃,桑葚虽红,可此时却很酸,难以入口,还要等它继续生长,直至变乌黑后才可以吃。

成熟后桑葚品相非常诱人。颜色呈紫黑或者乌黑色,像染过墨水一样,成了一粒粒饱满的黑珍珠。初夏时节,枝干苍劲、枝繁叶茂的老桑树上,在翠绿的桑叶间,挂着一串串晶莹玲珑、黑得发亮的桑葚,随风摇曳,一幅水灵灵的模样,发出诱人的味道,勾起人的食欲和采摘欲。

至于桑葚的味道,则更是绝美。也许是拜生长的季节所赐,这小小的桑葚的生长期,一直沐浴着春风春雨和春阳,所以,熟透的桑葚,肉质松软,汁多鲜嫩,捏一个吃在嘴里,酸甜适口,满是阳光和雨水、春风的味道。它汁多像草莓,但比草莓甜,它酸甜似杨梅,但没有杨梅酸,它比梨子、桃子等要柔嫩,这小小的桑果,看似不起眼,但小编至今认为,这是味道最美的一种水果。

“杏子乍青桑葚紫,家家树上有黄童”。桑葚既美味,又是天然无公害的小零食,是困难年代大自然给农村孩子的最甜美馈赠,桑葚成了孩子们的心头好。桑树有主,但桑果是无主的,所以那个年代,在桑葚成熟时节,孩子们就尽情去采摘。什么时候想吃了,就跑出去摘,得来似乎全不费功夫。

桑葚美味,只是采摘的季节短暂,所以那时,都是要抢着时机吃。先是垫起脚尖,攀那矮处树枝间的桑葚,后搬出家中的长凳子,踩着凳子摘桑葚,及至最后,就攀爬上树摘桑葚,特别是那树干最高处,生长的桑葚最熟透,味道更好,就看小孩子们的胆量了。当然即使没有胆量爬树,坐享其成也是可以的,桑葚成熟时,正是南方梅雨季节,一场风雨来时,熟透的桑葚就纷纷掉落,铺满了一地,那时没有嫌脏一说,捡起地上的桑葚,洗却泥水,照样是美味可口。

桑葚好吃但也有缺点,一是颜色乌黑,吃完桑葚后,嘴巴也变乌紫,特别是经常弄脏身上穿的衣裳,免不了母亲的责骂,二是不宜多吃,大人们常说,吃桑葚只能适可而止,可小孩子贪嘴,有时管不住嘴巴,吃多了后会肚子痛和拉稀,有了一二次这样的教训后,才会长记性。

过去,桑葚是无主的野果,想吃就去树上采摘,现在呢,市场上专门有桑葚这种水果卖,有人看到了商机,专门种植桑树卖桑葚,说实话,小编从没有去市场买过桑葚吃,因为我怕吃不到曾经的自然香甜和清新味道,从而破坏过去对桑葚的太过于完美的记忆。

0 阅读:0

谈谈农的鼓与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