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有馅饼刚好掉在你碗里,也未必就是你的盘中餐口中食

从菡聊历史 2024-08-29 15:20:53

西汉王朝有两次由藩王继承大统,情况非常类似,一次是昌邑王刘贺,另一次是代王刘恒。

刘贺从封地赶往长安时,带了数百随从,浩浩荡荡。当时的朝廷,在大将军霍光的领导下,政权平稳有序,长安风平浪静,只等刘贺的到来,就可以顺利登基称帝。但刘贺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赶岀了长安。

而代王刘恒前往长安时,大汉刚刚经历一场腥风血雨的军事政变,功臣集团联合皇室宗亲,对吕氏家族进行了大肆屠杀清洗。长安城内人心惶惶,兵戈不断。

刘恒只带了6名随从,从遥远的代国,前往前途未卜、危机重重的长安,却只用了短短几天的时间,就稳定住局面,坐稳了皇位!

看似平稳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惊心动魄和血雨腥风!

刘恒的母亲薄姬,原是魏王豹的老婆。魏国被刘邦灭亡后,薄姬成了刘邦的俘虏,被安置在后宫的洗衣房做苦力。

一日,来洗衣房闲逛的刘邦,一时兴起,强行宠幸了薄姬,便有了刘恒。

日后,刘恒母子被刘邦忘到了九霄云外,在后宫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佬佬不疼舅舅不爱!

刘邦去世后,吕后当政。刘恒母子因不受刘邦宠爱,因祸得福,没有被清算,而是平安地前往封地代国,远离政治中心的同时,也远离了波诡云谲和提心吊胆!

在刘恒的内心,就这样平平淡淡,却平平安安做个藩王,安度一生,比起那些惨遭毒手的兄弟,也算是一件幸事!

但我命由天不由人!吕后去世,功臣集团与刘氏宗室联手发动政变,夺回了政权,血洗了吕氏家族!

政变成功后,拥立谁做皇帝,功臣集团与皇室宗亲产生了严重分歧。

以朱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为首的刘氏宗亲势力,一心要拥立他们的大哥、齐王刘襄为帝。

刘襄的齐国,国富兵强,又有刘章和刘兴居为内应,其娘舅驷钧是齐国相国,势力强大。如果刘襄继位,不好摆布不说,功臣集团还会被彻底边缘化,白忙活一场不算,还有被当成敌对势力剪灭的危险!

政变之后,齐王刘襄势力虽大,但远在齐国,长安的话语权,还是牢牢掌握在功臣集团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和大将军灌婴等人手中。

这些人思来想去,将在长安没有任何势力、毫无根基、人畜无害的代王刘恒推了出来,便于他们日后仍然可以牢牢抓住权柄。

于是,远在代国的刘恒接到邀请,前往长安继位当皇帝!

刘恒的第一反应:又来试探我?又想害我?坚决不去!

早在吕后当政时,刘恒就曾接到邀请去富庶的赵国当王,异常清醒的刘恒坚决推辞:我愿永远守在苦寒的代地,为国家镇守边疆!

刘恒的危险意识很强,赵王可不好当,之前的三个赵王,被吕后毒死一个、饿死一个、逼死一个,这些人可都是刘恒的亲兄弟,刘邦的亲儿子!

吕后对刘恒的态度很满意,转手将赵国封给了自己的亲侄子吕禄!

这就好比在餐桌上,有人看中了一块大肉,想下手又不怕旁人不服,就假意问众人“你们吃不吃?”,还没等众人回话,那人便将大肉夹在碗里,“你们都不吃,那我吃了哈!”

在刘恒看来,功臣集团是在试探自己,如果冒然前往,搞不好就会被人扣上擅离封藩,意欲谋反的罪名给剁了!毕竟,自己是刘邦仍在世最年长的皇子,还是很显眼的,搞不好就会成为他人的靶子。

刘恒的一帮近臣,左分析右判断,还是觉得这个意外之喜,很可能是真实的!但危险意识根深蒂固的刘恒,还是决定先派心腹、亲舅舅薄昭前往长安,弄清真实情况再做打算!

等到薄昭将长安的情况,打探得清清楚楚之后,刘恒这才带着6名得力助手,离开代国前往早已记忆模糊的长安。

走到离长安不远的高陵时,刘恒仍不放心,担心从代国到长安途中的这段时间,长安形势又有新变化。他下令停了下来,派最信任的宋昌前去长安城中探路,直到宋昌返回报告情况一切平安后,才下令前行。

当刘恒的车驾来到长安近郊的渭桥,陈平、周勃等一众大臣,跪地拜见称臣!

刘恒下车还礼时,太尉周勃走到刘恒身边,想跟他单独谈话。

宋昌立即挡在刘恒与周勃之间,大声说道,“太尉如有公事,就当众说,如有私事,做王的人没有私情”。

周勃悻悻然再次跪下,双手奉上代表皇权的玉玺和符节,不料刘恒却态度坚决地推辞不受。

一脸疑惑的周勃,半天都没回味过来:这代王是啥意思?

刘恒此举实在是高明。此时接了周勃等人的玉玺和符节,周勃等功臣集团,就是将皇位私相授受给了刘恒,成了扶持刘恒上位的功臣,个个都是从龙之功,日后必然不好控制!

刘恒推辞了玉玺,就是向群臣和天下表明,我刘恒是来继承我们刘家天下的,不是来接受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私相授受,将来坐上皇位,也只是拿回原本就属于我的东西,与他人无关。

功臣集团在商定皇位继承之前,刘恒如有心皇位,就得求着功臣集团,一旦确定了继承人,来到了长安,功臣集团就得求着刘恒。刘恒一天不登基,各种势力就会蠢蠢欲动,手上粘满鲜血的功臣集团,搞不好就会成为新的政变对象。

齐王刘襄虎视眈眈,随时可能联合京城内的两个亲弟弟刘章和刘兴居,反扑争夺大位!功臣集团与刘襄已经撕破了脸皮,绝不会允许他登基称帝,否则都死无葬身之地!

刘恒一让再让,骑虎难下的功臣集团,只能一请再请三请,好劝歹劝,刘恒才在一众员老勋贵的簇拥下,登上大宝,帝位之争的大戏,终于落下帷幕!

坐上皇位还只是第一步,能不能坐稳皇位,还是个大问题。坐稳皇位的关健,在于军权,军权的核心在于拱卫长安的两大军营南北军,以及长安城内的禁军。

在登基的前夜,功臣集团及皇室宗亲,就刘恒当上皇帝后的利益分配问题,有过几次谈判和几番争锋。对于诛吕有功的两大集团各项诉求,刘恒一概同意,对功臣集团加官晋爵,对宗室势力裂土分王。

刘恒的要求,就是要掌握军事领导权。从日后的结果来分析,功臣集团只同意让岀南北军的控制权,由刘恒从代国带来的亲信宋昌,出任卫将军,统领导南军和北军。长安城内的禁军,太尉周勃还要死死地拽在手中。

功臣集团的真实想法是,大将军灌婴手中有十几万精锐,太尉周勃威望崇高,南北军未必就会听一个外人的,同时京城长安防务还控制在自己人手中,如有突发变故,局面仍然可控。

但一个细节,很快就改变了局面。已经登基称帝的刘恒,晚上要进入未央宫休息。宫前士卫不认识新主人,将刘恒挡在门外,而且态度极不友好,“你谁呀?也敢进宫里去!”

刘恒立即让人叫来周勃,小题大作!周勃本就厚重少文,不善言辞,同时事发仓促,来不及细想,被刘恒一顿输出,就稀里糊涂将宫廷护卫的军权让了出来,由刘恒的另一个亲信张武,出任郎中令,统领宫中护卫。

至此,长安城内的禁军,长安周边的驻军南北军,都被刘恒牢牢地掌控,刘恒和从代国出来的几个人,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功臣集团和宗室势力,再也控制不了刘恒,攻守之势易矣!

刘恒来长安前,与吕氏有关的势力,都被清除干净,只剩下汉惠帝刘盈的4个儿子:少帝、梁王、淮阳王、恒山王。

这四人都是刘邦的孙子,汉惠帝刘盈的儿子。当上皇帝的刘恒,如果想保下他们,是完全有理由有能力的,但却在他的授意或默许下,全部杀掉了。

理由是他们都不是惠帝的儿子,是吕后从外面抱进宫来冒充的!

这样的理由,完全经不起推敲。其一,汉惠帝去世时快三十了,在那个十四五岁就可以当爹的时代,快三十的皇帝就不能有几个儿子?其二,如果说刘盈有毛病,生不出儿子来,偷偷抱养一个,继承帝位就行了,一下子抱养六七个,那不很容易漏陷吗?其三,既然不是刘盈的儿子,就不是吕后的外孙,也就不是吕氏一族的人,都是无辜之人,以仁义治天下的刘恒,大可将他们赶出宫去,用得着全杀了吗?

如果说杀光惠帝的儿子,还不足以说明刘恒的手段,那再看看他是如何处置自己儿子的。

史书仅有了了数笔的记载,京城长安发生宫廷政变、吕后去世吕氏一族被清算的消息,传到代王后很短的段时间内,刘恒在代国的王后,以及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先后都莫名其妙地死了。更为可疑的是,王后的姓氏及四个王子的名字,都没有留下。刘恒当上皇帝后,也没对她们有没有任何追封和赏赐,这完全不符合常理。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代王后是吕家的人,几个儿子也牵扯上吕家的血脉。按照吕后对付刘氏皇室宗亲的做法,只有两种:不屈服的,找机会杀了,如三个赵王;屈服的,必须娶吕家的女子为妻,与吕家结为一体,挷在一条船上,才能放心。

代王刘恒远离京城,不易掌握动向,给他安排个吕家子侄的女儿做王后,便可趁机安排一众人进入代王宫,刘恒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便都在吕家的掌握之中。

刘恒真心想杀惠帝的儿子吗?真心想杀自己的少年夫妻和亲生儿子?内心肯定不想!

但,功臣集团杀了这么多吕家的人,在把握生杀大权时,又怎能不斩草除根留下隐患呢!一千余年后的大唐,张柬之等人发动宫廷政变,逼武则天退位后,就是因为没有对武氏集团斩草除根,最后反遭报复,下场悲惨。

刘恒如果想觊觎帝位、坐稳皇位,第一要务就是要让功臣集团心安,必须快刀斩乱麻,与吕氏所有人员做彻底的切割,哪怕这些人,是自己的至亲骨肉!

在刘恒看来,在皇位面前,血脉亲情,个人情感,又算得了什么呢?在之后不久,刘恒逼死为自己登基做出重大贡献的亲舅舅薄昭,也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世间永远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即使有馅饼从天下掉下来,刚好落在你的盘子里,也未必就能成为你的口中餐、腹中食。昌邑王刘贺,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赶出了长安。

0 阅读:10

从菡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