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谋的尽头是人性,人性的核心是趋利避害

从菡聊历史 2024-08-03 14:46:47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那些精通人性的英雄人物,都取得了巨大的人生成功。与此相反,那些不懂人性的人,即使再好的条件,再高的起点,也逃脱不了失败的悲惨命运。

汉高祖刘邦,就是一个精通人性的高手,他正是巧妙地利用人性,才战胜神一样的对手项羽。

项羽,其人之勇猛,无论个人武力值,还是领兵列阵冲杀的战力,在他们那个时代,无人敢出其右,项羽位列第一,甚至没人敢称第二、第三,与他位在同列,会心虚的厉害。

当年项羽跟着叔父项梁,流落在会稽(今绍兴)时,郡守殷通打算起兵造反,因项梁叔侄是原楚国大将项燕之后,殷通想邀请他俩入伙以壮声势。

项梁不甘居人之下,一心想夺了殷通手中兵马。一日,项羽手提长剑,直闯殷通郡守大堂,一路砍杀,出入如无人境,殷通手下一百多名护卫,竟毫无还手之力,全被项羽斩杀。项羽砍下殷通的头颅,夺走郡守官印,控制了殷通的军队,这就是后来威名远扬的楚军雏形。

如果说斩杀殷通,还不能完全体现项羽“万人敌”的恐怖武力值,那么再看看他是如何单枪匹马杀了上将军宋义的。

项羽叔侄自会稽起兵以来,在反秦的征途上,一路高歌猛进。但事业一开始就太顺,总不是好事,在阴沟里翻了船,楚军被秦军大将章邯打败,项梁在定陶被杀。项家的楚军,暂时归了义帝。义帝为打压项家的威信,封自己的亲信宋义为上将军,谋士范增为二把手,项羽仅为副将三把手,率军北上救赵。

满腹怨气的项羽,抓住一个机会,带剑闯入宋义大帐,挥剑直接将宋义的头颅砍了下来。

军中大帐内宋义的心腹武士林立,大帐外带甲士卒云集,竟无人敢反抗,无人敢为宋义复仇。项羽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真如囊中探物般简单。

项羽凭一己之力,就从宋义手上夺回了楚军的指挥权,远在彭城的义帝,也只得承认项羽的军事领导权,封其为代上将军,率兵北上。

如果说项羽的个人武力值,令人恐怖,其率军冲锋陷阵的能力,更是神一般的存在。

最经典的当然巨鹿之战。

秦军主力40余万,将赵国君臣团团围困于巨鹿城中。大将章邯率领20余万精锐,驻扎巨鹿城南负责接应,名将王剪之孙王离,统领的20余万主力,负责围城。

秦军的40万人有多强悍呢?章邯的20余万人,从咸阳城出发,只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轻而易举地灭了陈胜、吴广的百万大军,打得各国诸侯的军队满地找牙。

王离的20万余人,是秦朝最精锐的野战重装部队,属于长城军团。原来是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统领,在北方抵御匈奴,打得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马。扶苏和蒙恬被赵高害死后,副将王离统领了这支部队。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势如破竹般攻入函谷,中原大地烟火遍地,长城军团被调入关内灭火,与章邯的大军合为一处。

秦军想攻入巨鹿城,易如反掌。但章邯想以巨鹿的赵军为诱饵,一举歼灭全国各地前来救援的诸侯联军,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各地诸侯联军7万余人,没有一支敢近前与秦军交战,都离秦军远远地作壁上观。

这场战争,似乎胜负已定,没有什么悬念!

但,此时牛人项羽横空出世,他亲率5万楚军,渡过漳水,破釜沉舟,留2万人监视章邯,其余3万人还没等秦军反应过来,就直接朝王离的大军冲杀而来。

3万对20万,仅大半天的功夫,秦军全线溃败,一直逃到章邯大军的营垒,才稳住阵脚,但兵力已损失大半。

此战对天下人的震撼有多强烈呢?自诩天下无敌的章邯,从此不敢与楚军正面交战,在还有20多万精锐主力的情况下,主动向项羽领导的诸侯联军投降。

诸侯联军所有的统兵将军,从此无人敢正眼目视项羽!项羽凭此战,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成为天下为此侧目的大英雄。

如果说巨鹿一战,彻底打垮了秦军的军心和意志,那么彭城一战,直接给刘邦的汉军打出了心理阴影。

楚汉相争时,刘邦趁项羽北上灭齐的空挡,率领56万联军端了项羽的老巢彭城。得到消息的项羽,仅率3万骑兵,星夜兼程,回师彭城。

刘邦得知项羽只有3万人,根本没将项羽放在眼里。谁知项羽的3万骑兵,在汉军中反复冲杀,竟如出入无人之境,刘邦的56万大军,毫无招架还手之力,四处流窜逃命,刘邦都差点死在乱军之中。

这样的项羽,想要彻底毁灭他,比登天还难。

垓下之战时,刘邦聚集全部主力60万人,由兵仙韩信统一指挥,将项羽的楚军团团围住。但此时,项羽还剩10万精锐,仍是一个令人恐怖的存在,项羽亲率的骑兵,在汉军中冲杀,仍如砍瓜切菜般容易。

此时的刘邦,向全军下达了一个特殊的命令:杀死项羽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有了这道命令,汉军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特别是灌婴的骑兵,就如狗皮膏药一样,项羽走到哪就跟到哪,项羽的人越战越少,走入绝境。

最终在乌江岸边,项羽被灌婴的骑兵追上,项羽自刎而死,尸体被分割成6块,分得项羽尸块的6名骑兵,都被刘邦封侯!

这就是人性,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利益足够大,多大的风险都有人勇往直前、前赴后继,这就是人性!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一个善于利用人性的高手,危急关头利用人性,反向激励,实现大反转,转危为安。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条件并不充分,力量也并不强大,赌的成分很多。当时只带着尉迟敬德等70余名秦王府卫队,在玄武门守将常何的帮助下,悄悄提前进入皇宫,等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来上朝时,突然从树林子里杀出。太子和齐王猝不及防,分别被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射杀。

太子和齐王虽已被解决,但对李世民来说,形势仍然危急万分,皇帝李渊还没有被挟制,李世民等人的行动,只要皇帝的一纸圣旨,就是谋逆造反的灭族大罪,但找到皇帝并成功挟制,需要时间,这就必须确保外面的军事力量不能进入皇宫,否则将功亏一篑。

而此时,玄武门外,太子府护卫领兵将军冯立、薛万彻率领东宫卫队,齐王府护卫将军谢叔方率领齐王府卫队,共三千余精锐,发现情况不妙,猛攻玄武门。

三千士卒,都是太子和齐王在千军万马中选出来的精锐,足已以一当十,以一当百。领头的将军冯立和薛万彻都是有名的猛,特别是薛万彻,武力更不在尉迟敬德之下,且对太子忠心耿耿。

形势万分危急,如果玄武门被成功攻下,李世民不但前功尽弃,还将万劫不复!

关键时刻,李世民命令尉迟敬德砍下太子和齐王的头颅,双手提着站在楼上朝下面高喊:太子和齐王的头颅在此!

众将士抬头一看,果然是太子和齐王!刚刚还群情激愤、拼死搏杀的士卒,突然就失去了斗志,扔下兵器作鸟兽散,薛万彻更是逃到了钟南山里躲了起来。

太子和齐王府的护卫拼了命地攻城,是要救出自己的主人,同时灭了秦王李世民的势力。如果成功了,太子登基做皇帝,将是铁定的事实,救驾之功,是千百年难遇的机遇,对于众将来说,这就是泼天的富贵,领头的将军封侯拜将,参与的军士也将是高官厚禄、赐银赏金。可是一旦确定主子已经死了,所有的奋斗都失去了意义,成功和失败都是一样结果。

这就是人性!

如果不是李世民很好地掌握了人性,利用人性作反向激励,“玄武门”之变的结果,还真难说!

当然,也有人不通人性,凭感觉做决策,结果将大好前程毁于一旦。最典型的当属明朝“靖难之役”时的建文帝。

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造反,建文帝先是派老将耿炳文,之后又派大将李景隆,率百万大军平叛!

以北平一隅对抗全国,以数千人对百万大军,结果本来是没有悬念的。但建文帝朱允炆却给前线的将士下了一道旨意:可千万别伤到我的叔父朱棣!

两人单打独斗,都刀枪无眼,更何况是千军万马对阵,谁敢保证一个人绝对安全。

于是朱棣很好的把握了这道旨意,每逢大仗,都是亲自披挂上阵,冲锋时朱棣一骑一马,冲在最前面,撤退时,又是一人一马殿后,朝廷的军队不知所措,焉能不败!

如果没有这道奇怪的命令,朱棣早死千百回了,哪里还有什么永乐大帝呢!

许多人将“靖难之役”的失败,归咎于李景隆是个草包,其实还真不是!李景隆没有特别的军事才能,算是平庸之辈,但也绝非草包,打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事,还是有必胜把握的。他是名将之后,年少时就跟随父辈久经战阵,太子朱株去世后,朱元璋有心为皇太孙朱允炆培养军事人才,李景隆就是重点对象,有意识加以培养历练。

但是李景隆最后却是一败涂地,问题就出在朱允炆的这道命令上。李景隆以及前线所有的将士又不傻,你们老朱家谁当皇帝都一样,我们在前线拼命拼活地厮杀,一不留神还有违抗圣命的大罪,如果最后仗打赢了,皇帝小儿在朱棣坟前哭灵,难保不拿我们这些人的小命来为朱棣祭奠!

前线将士努力拼杀,看不到奖赏,只有巨大的风险,谁还会为其拼命呢!将士不拼命,甚至稍遇挫折便投降了敌人,战争又怎能不失败呢?

领导者激励员工,要从人性的本源出发,劳动与报酬要相当,风险与收益要成正比,只要求员工讲奉献、做贡献,决非长远之策、明智之举!

1 阅读:20

从菡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